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人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简称AIV)不仅引起禽类感染和流行,而且可以打破种属屏障(speciesbarrier)、引起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感染和传播。近年来对人呼吸道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非特异屏障机制、禽流感病毒对人感染的机制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可以引起禽、猪(Sus)等多种动物以及人的感染和发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近年来,多种新型禽流感病毒的出现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导致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增加,加剧了禽流感病毒的公共卫生学危害.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后,除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外,也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等相关病症,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神经嗜性的相关研究进展,从流感病毒相关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流感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以及发生神经嗜性的分子机制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流感病毒引发神经嗜性的过程与机制,以期加深对人和禽流感病毒神经嗜性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人禽流感(human-avian influenza)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能够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H7、H9和H10亚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A(H5N1)、A(H7N9)、A(H10N8)与重症季节性流感临床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重症肺炎,病死率高。人禽流感与重症季节性流感和重症新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但人禽流感临床表现更重。  相似文献   

4.
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导致的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发病和死亡迄今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自2003年12月~2006年7月,全球共报告131例死于禽流感;我国已累计报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19例,死亡12例,报告病例的省份11个.对于人禽流感,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手段,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旦突破人群免疫屏障,演变为人-人间可传播的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将造成大量的感染和死亡病例.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是迅速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阻断流感大流行的蔓延,减少和降低其危害的有效手段.为此,世界各国迅速开展了禽流感疫苗的研制,特别是人用禽流感预防性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在多种陆禽流行并反复感染哺乳动物猪和人,其对公共卫生安全呈潜在巨大威胁。本文应用体外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感染人肺组织和免疫组化实验,探讨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跨种间感染人的机制、H9N2病毒在人肺组织复制特性及组织嗜性。结果显示,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Ck/GX/1875/04、Ck/GX/187/05)和季节性人流感病毒H3N2亚型(A/ST/602/05)均可感染人肺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流感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病毒复制的主要靶细胞为肺泡细胞、呼吸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检测流感病毒感染肺泡类型,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感染II型肺泡细胞。结果提示,禽流感病毒H9N2可适应宿主人以及在人肺上皮细胞有效复制,病毒持续感染人有助于病毒基因进化进而演变成大流行新型流感病毒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2013年初在中国长三角地区首次发现一种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该病毒是由H7、N9以及H9N2禽流感病毒重配而成,病毒传播到其他地区之后仍与当地的H9N2病毒不断重配,产生不同的基因型。H7N9禽流感病毒特殊的双受体结合特性是其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的重要机制,也是该病毒比H5N1禽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原因,这种受体特性的分子基础主要与病毒HA蛋白的Q226L和G186V突变有关。H7N9病毒对禽类不致病,但人感染后的病死率超过30%。人群没有免疫力、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免疫病理以及病毒在肺部组织的高效复制是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后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雪貂动物模型研究也表明该病毒能够在雪貂中有效复制和接触传播。因此,H7N9禽流感病毒导致流感大流行的风险不容忽视,对动物和人群中H7N9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不容松懈。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一种人畜共患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流感 (AvianInfluenza ,AI)是严重危害畜牧业与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此病 ,危害严重 ,经济损失巨大。禽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 ,包括人、猪、马、鲸、海豹和雪貂。禽流感病毒经变异或基因重组 ,已具备感染人的能力 ,有可能成为人类新型流感流行的潜在病原。本文对与禽流感病毒相关的流感疫情进行历史性的回顾 ,并对其人畜共患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各种家禽及野生禽类感染和/或疾病综合征[1]。根据其表面糖蛋白血凝素蛋白(Hemag glutinin,HA)和神经氨基酸酶(Neuraminidase,NA)的抗原关系不同,目前可分为16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2,3]。近几年来,南亚国家屡有禽流感病毒突破种间屏障作用,直接感染人类或其它哺乳动物,甚至致人死亡事件[4~6]的情况发生,因而赋予了禽流感全新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因此,准确的了解和把握水禽,尤其是家养水禽的流感生态,对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扬州大学农业…  相似文献   

9.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难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岩  史达  李一经 《生命科学》2005,17(1):64-68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的急性传染病,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引起禽类的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全身性败血症,死亡率极高。多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爆发过此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2004年亚洲爆发的H5N1亚型禽流感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出现了众多的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造成人员死亡病例,再一次把人类的目光转移向此病。AI抗原类型众多,变异频繁,不同的类型抗原之间无交叉反应,同时,病毒具有复杂的感染和复制机制以及复杂的传播网络等多种因素单独和,协同作用,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困难。  相似文献   

10.
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发生于香港和2004年发生于泰国、越南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导致人感染发病和死亡,说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突破种间屏障而直接传染人。且尚无迹象表明禽流感在这些地区得到有效控制。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但经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除在安徽省有一起复发外,全部得到了控制。鉴于我国曾有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历史以及周边国家仍不断有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以及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毒力逐年增加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因此,我刊特邀专家就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历史、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表现、禽流感病毒在以往人流感大流行中的作用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专题介绍,并将国内部分研究成果集专论形式刊登。因时间仓促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读者来信商榷,我刊将在以后的办刊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1.
自2002年以来,全球报道的人感染H7亚型禽流感病毒病例超过100人,波及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以及英国等国家。人感染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临床表现由结膜炎至轻微的上呼吸道疾病,甚至是肺炎。2013年3月31日,中国报道了上海市和安徽省两地共3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s)感染死亡病例。由于从家禽中分离到的H7亚型流感病毒不断增加,而且H7亚型AIVs感染人所导致的严重的临床症状,因此该亚型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对H7亚型AIVs的认识,并要加强人群和动物中流感病毒的持续监测以及疫苗和药物的研究,以应对可能由于H7亚型AIVs引起的流感大流行。  相似文献   

12.
<正>继2013年先后在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课题组在H10N8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趋势评估上取得新的突破,研究结果已经于2015年1月9日被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自从2013年2月我国报道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我国已经发生多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受体结合实验表明,H7N9病毒的主要流行株系安徽株(A/Anhui/1/2013)具有双受体结合特性,既能结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病毒 (AIV)是甲 (A)型流感病毒 ,常引起禽类全身性感染或主要限于呼吸器官传染病 ,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AIV的基因组、所编码的蛋白质及其功能、AIV毒力变异的分子基础、禽流感疫苗以及AIV与人流感的关系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继2013年先后在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课题组在H10N8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趋势评估上取得新的进展,研究结果已经于2015年1月9日在国际杂志《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2013年12月起,我国先后发生3例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毒病例,并导致2人死亡。这种能感染人的  相似文献   

15.
两株H9N2亚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H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禽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禽类感染禽流感病毒(AIV)后,症状可表现为非显性感染,亚临诊感染,或轻度呼吸道疾病,产蛋量降低,直至急性全身致死性疾病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公共问题。病毒通过禽类直接感染人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禽流感病毒宿主范围限制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藉此来探讨AIV跨种属感染人类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类传染病,能够引发从呼吸系统病变到全身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禽流感病毒的传播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对人类健康也造成威胁。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通过与宿主细胞内多种蛋白相互作用影响了病毒的感染进程,人核仁磷酸化蛋白即是其中之一,该蛋白参与核仁组装、细胞生长发育及肿瘤发生等过程,还能与禽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1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禽流感病毒感染过程。本文对NOLC1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如何影响禽流感病毒的感染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野禽(主要是雁形目和鸻形目)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北美和欧洲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陆续开展野禽禽流感病毒的监测。研究发现从野鸭和滨鸟及鸥类能分离到所有HA和NA亚型的禽流感病毒,而且野禽中禽流感病毒与家禽和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疫情密切相关。因而野禽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养殖业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将从禽流感病毒在野禽、家禽和人群中的传播、全球野禽禽流感病毒监测的主要结果以及监测方法、采样类型和检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野禽禽流感病毒的生态分布和流行规律,从而使我们更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感大流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Transwell小室能在体外模拟机体许多黏膜及生物屏障系统,如人生殖道黏膜、直肠组织黏膜以及血-脑屏障、血-视网膜屏障等,重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机体的过程,对HIV感染机体的机制研究极为重要,因而被广泛应用.目前,尚无有效抗HIV疫苗问世,因此开发能阻断HIV性传播的药物是有效途径之一.应用Transwell技术深入研究HIV穿透黏膜及屏障系统感染机体的机制,也能为HIV防治药物的研发寻找新的作用靶点.本文就近年来Transwell技术在HIV感染黏膜及其他屏障系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与猪流感病毒:跨越物种传播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今年在墨西哥暴发的流感疫情来源于一种新的流感病毒:甲型H1N1病毒.这种病毒包括人源,禽源和猪源等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片段,为混合毒株.比较了禽、猪和人的流感病毒在其天然宿主中的致病机理,主要目的是评估猪和禽的流感病毒成为人兽共患病的可能性,同时还评估猪在禽流感病毒传入人的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禽流感和猪流感作为人畜共患疾病,在流感病毒从动物到人的传播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猪作为流感病毒的中间宿主,具有混合器作用,人、猪、禽流感病毒可在其体内进行基因重排产生新病毒,并可能跨越种间屏障感染人类.但是流感病毒本身的跨越种间障碍传播不足以引起人流感的大暴发,动物流感病毒必须经过显著的遗传变异后才能使其在人群中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