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年在中国首次发生了H7N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已经证实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感染人类的新亚型流感病毒,以往这种病毒只在野生鸟类存在和传播。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H7亚型中的一种,全球感染人的H7亚型病毒主要分为两大支系,即北美支系和欧亚支系,感染人的流感亚型也主要集中在H7N7,H7N3,H7N2等亚型上。为了清晰的了解H7亚型病毒的来龙去脉,本文重点讨论了A亚型流感病毒的宿主分布、H7亚型病毒感染禽类和人类的历史、H7亚型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2013年初在中国长三角地区首次发现一种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该病毒是由H7、N9以及H9N2禽流感病毒重配而成,病毒传播到其他地区之后仍与当地的H9N2病毒不断重配,产生不同的基因型。H7N9禽流感病毒特殊的双受体结合特性是其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的重要机制,也是该病毒比H5N1禽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原因,这种受体特性的分子基础主要与病毒HA蛋白的Q226L和G186V突变有关。H7N9病毒对禽类不致病,但人感染后的病死率超过30%。人群没有免疫力、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免疫病理以及病毒在肺部组织的高效复制是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后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雪貂动物模型研究也表明该病毒能够在雪貂中有效复制和接触传播。因此,H7N9禽流感病毒导致流感大流行的风险不容忽视,对动物和人群中H7N9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不容松懈。  相似文献   

3.
正H7N9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A),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重配病毒。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发地区,通常在冬春季节高发流行。主要经由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普通患者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在多种陆禽流行并反复感染哺乳动物猪和人,其对公共卫生安全呈潜在巨大威胁。本文应用体外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感染人肺组织和免疫组化实验,探讨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跨种间感染人的机制、H9N2病毒在人肺组织复制特性及组织嗜性。结果显示,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Ck/GX/1875/04、Ck/GX/187/05)和季节性人流感病毒H3N2亚型(A/ST/602/05)均可感染人肺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流感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病毒复制的主要靶细胞为肺泡细胞、呼吸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检测流感病毒感染肺泡类型,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感染II型肺泡细胞。结果提示,禽流感病毒H9N2可适应宿主人以及在人肺上皮细胞有效复制,病毒持续感染人有助于病毒基因进化进而演变成大流行新型流感病毒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人禽流感(human-avian influenza)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能够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H7、H9和H10亚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A(H5N1)、A(H7N9)、A(H10N8)与重症季节性流感临床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重症肺炎,病死率高。人禽流感与重症季节性流感和重症新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但人禽流感临床表现更重。  相似文献   

6.
<正>继2013年先后在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课题组在H10N8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趋势评估上取得新的突破,研究结果已经于2015年1月9日被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自从2013年2月我国报道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我国已经发生多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受体结合实验表明,H7N9病毒的主要流行株系安徽株(A/Anhui/1/2013)具有双受体结合特性,既能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2013年3月中国爆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体内进行致病性及传播力的研究,并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进行比较。方法对新发H7N9毒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雪貂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呼吸道排毒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等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H7N9毒株在雪貂群体中的传播力进行研究。结果雪貂模型的临床症状、死亡率、病毒传播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H7N9病毒的致病性低于H5N1,与2009年起源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当。新发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在雪貂的呼吸道、心脏、肝脏以及嗅球进行复制。值得注意的是H7N9禽流感可以通过飞沫在雪貂间进行低水平的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病毒基因组内有多个位点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较H5N1禽流感病毒低,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相当,H7N9禽流感病毒可在雪貂间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分子标签的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用于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和鉴定。通过对公开发表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分离株在NA基因特定区域缺失的15个核苷酸可作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特异性的分子标签。通过设计覆盖此区域的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建立了H7N9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基于NA基因特定缺失区域建立的焦磷酸测序技术能用于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国内分离株NA基因的快速检测和鉴定,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通过对3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检测,表明3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A基因均存在15个核苷酸缺失的分子标签。本研究建立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NA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可用于H7N9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人高致病H5N1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及H1N1流感病毒分别感染BALB/c小鼠后的机体反应特征。方法分别以H7N9病毒、H5N1病毒和H1N1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观察小鼠存活率、体征变化及感染后肺组织病理损伤差异,检测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肺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并观察小鼠感染后修复状况。结果 H7N9病毒、H5N1病毒和H1N1病毒均感染BALB/c小鼠,小鼠存活率依次为H7N9H1N1H5N1,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程度依次为H5N1H1N1H7N9,PCNA表达水平依次为H7N9H1N1H5N1。结论 H7N9病毒感染后宿主炎症反应较小,感染后小鼠肺组织自我修复能力较强;H5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的机体反应最为强烈,感染后恢复能力差,致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综述了自1959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人感染H7亚型禽流感事件。大多数是在家禽爆发禽流感期间,农场工人在处置感染鸡群过程中被暴露而感染;也有曾接触活禽或曾到过活禽市场而感染;有经禽流感病毒致病的哺乳动物(海豹)感染于人或实验室感染(事故)所致。引起人感染的H7亚型中已知有H7N2、H7N3、H7N7以及2013年在中国发现的新的致病亚型H7N9。H7N2、H7N3、H7N7感染以结膜炎为主,大多为轻症;而H7N9感染以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为特征,表现为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综合症,病死率高达33.6%。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纯化后的重组蛋白HA免疫小鼠并制备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用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全病毒进行筛选,成功地获得了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单抗.MDCK细胞微量中和试验表明,单抗8G10D7可对clade2和clade9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起中和作用.Western-blot及血凝抑制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该单抗的结合位点位于HA蛋白的HA1亚基上.鸡胚感染病毒预防试验结果表明,8G10D7对禽来源的和人来源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均可达到100%的保护率;在治疗试验组中,8G10D7对禽来源的病毒感染具有较高的保护率,可达100%,对人来源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最高也可达87.5%的保护率.该抗体的获得不仅为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希望,同时其中和位点的发现也为以后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继2013年先后在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课题组在H10N8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趋势评估上取得新的进展,研究结果已经于2015年1月9日在国际杂志《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2013年12月起,我国先后发生3例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毒病例,并导致2人死亡。这种能感染人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禽流感病毒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及进化关系,为禽流感的防控和疫苗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17种流感亚型病毒基因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及聚类分析。结果: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偏好使用UUC、CUU、CUC、AUA、UCU、ACU、CAA和UGC等8个密码子。聚类分析表明,H7N9病毒与H7N3、H5N1、H9N2、H11N9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不同年份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中,H7N9(2013)病毒与H7N9(2009)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其他年份发生的H7N9病毒的亲缘关系均较远。结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碱基组成上偏爱使用以A或U结尾的密码子,具有独特的密码子使用特性;H7N9(2013)病毒并不是起源于以往发生过的H7N9病毒的突变,而是随病毒进化出现的新重配病毒。  相似文献   

14.
H5N1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广泛流行,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997年香港地区首次出现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2003年之后多个国家相继出现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目前已有16个国家650人感染发病,患者死亡率高达60%以上。随着H5N1禽流感病毒的持续流行与进化,该病毒仍然对公共卫生具有严重威胁。综述了H5N1禽流感病毒的进化特点、流行情况以及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13年3月发生的感染人的新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1(NS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NS1重组质粒并表达。方法:从GenBank获得2006~2013年不同来源的H7N9亚型病毒NS1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利用PCR方法从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株A/Shanghai/4664T/2013(H7N9)基因组cDNA中扩增得到全长NS1基因,并将该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28a-NS1,经酶切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IPTG诱导表达,且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经序列分析,2013年暴发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NS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100%,与之前暴发的H7N9型流感病毒NS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86.4%~90.7%,表明2次暴发的该型流感分离株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PCR扩增得到约680 bp的NS1基因序列,所克隆的NS1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表达产物为H7N9禽流感病毒NS1蛋白。结论:为进一步研究H7N9亚型流感病毒NS1蛋白功能及基于NS1蛋白的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中科院动物所与杭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提出了H7N9禽流感病毒产生的"市场"理论。该研究成果从生态学视角对于禽流感的溯源、流行和进化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对禽流感的未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传染病杂志》。自2013年3月以来,我国上海、浙江和安徽等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对此,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病原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一例混合感染中H3N2和N7N9流感病毒的分子遗传特性。【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型检测。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2013年4月在南京市检测到一例人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和禽流感H7N9病毒混合感染,混合病毒分别命名为A/Nanjing/M1/2013 (H3N2) (M1-H3N2)和A/Nanjing/M2/2013 (H7N9) (M2-H7N9)。分离株M2-H7N9 HA蛋白的Q226L位点和PB2蛋白E627K位点发生突变,增强了病毒对人体的感染能力。【结论】报道了一起人混合感染H3N2和N7N9流感病毒病例,提示人可能成为流感病毒基因“混合器”,应高度关注H7N9病毒与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现象。  相似文献   

18.
序言     
<正>"流感"一词,对于我们从来都不是很陌生。季节性流感、大流感、禽流感等词汇经常会成为新闻头条,人类与流感已经成为并存的"朋友"。继2009-H1N1流感大流行之后,2013年春天发生的H7N9禽流感感染人事件再次提醒人们,流感病毒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同时也为流感相关科学研究提出了重要的科学命题: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如何,临床表现如何,如何实现跨种传播;同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H5N1的流行特征如何;另外,能为H7N9和H5N1禽流感病毒提  相似文献   

19.
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和进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于1966年从北美的火鸡群中首次被分离以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H9N2病毒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成地方流行并形成了稳定的种系,是当前禽流感流行的主要亚型之一,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发展。此外,H9N2亚型AIV也可以感染猪,甚至能够直接感染人,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H9N2亚型AIV还可以为H5N1、H7N9以及H10N8等能够直接感染人并致死的AIV提供部分甚至整套内部基因,潜在危害备受关注。对H9N2亚型AIV在我国的流行和进化特点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异是造成流感经常流行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人流感病毒的来源与禽流感病毒的存在密切相关.最近出现的禽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人的事件,预示引起下一次爆发的流感病毒流行可能直接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因人类对新出现的病毒缺乏免疫力,开发有效疫苗仍然是预防流感流行的关键.对流感灭活疫苗包括灭活疫苗有效成分的改良,H5N1、H9N2型人.禽流感疫苗研究和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制备流感灭活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