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洋金花总碱对细胞染色体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金花为曼陀罗属植物的千燥花,所含生物碱中以东.R若碱为主,其次为莫蓉碱[1]。洋金花总碱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本文从遗传毒理学角度观察了洋金花总碱对离体细胞(Wg3-h细胞株)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SCE)、染色体畸变率(CA)和活体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PCEMN)的影响,以及银屑病患者接受治疗前后SCE变化的比较,认为它对染色体有损伤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史庆华  施立明 《遗传学报》1990,17(4):269-275
本文以C57BL/6J小鼠为材料,以骨髓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和生殖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为指标,对国产减毒麻疹活疫苗的遗传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麻疹疫苗可引起小鼠骨髓微核细胞率、染色体畸变率以及精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升高,与接种剂量和接种后的时间有关;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西洋参(Panax quinguefolium L)抗突变作用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骨髓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观察西洋参对小鼠骨髓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效应的影响.结果:丝裂霉素(Mitomycin-c MMC)单独作用时,能抑制小鼠骨髓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提高小鼠骨髓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突变(P<0.01)和微核率(P<0.01).西洋参高、中、低剂量组与MMC联合作用时,有丝分裂指数明显比模型组提高(P<0.01),并且均能显著地抑制由于MMC引起的染色体突变,其抑制率分别为68.25%、34.97%和14.29%,同时对MMC诱发的微核率也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结论:西洋参能抑制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促进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形成的关系,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0.025—0.4μg/ml),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中期染色体畸变与不同细胞周期形成的微核间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ACF),未经培养的G_0期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NC-MNCF)以及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C-MNCF),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可用幂回归方程描述;(2)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全然无关的NC-MNCF,和C-MNCF一样,与ACF呈良好的正相关;(3)用胞质分裂阻滞(CB)法,检测MMC诱发的CB-MNCF,较C-MNCF无显著提高,MNCF/ACF的比值较小,并随着MMC剂量增加从0.15左右降到0.03。所有上述结果表明,不能简单理解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间的关系,在分裂的细胞群体中,中期染色体畸变可能仅是微核形成的一种来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谷胱甘Lk.(GSH)对顺铂(cDDP)所致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GSH组、CDDP组、GSH+CDDP组进行实验,GSH组按照1200mg/(kg·d1连续3天尾静脉注射GSH,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DDP组于第2天一次注射顺铂20mg/kg。对小鼠尾静脉取血检测血常规,处死小鼠,取骨髓进行有核细胞计数、微核实验和染色体G显带,双盲阅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叽对照组细胞染色体数目与形态完好,微核出现的机率极低。GSH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DDP组、GSH+CDDP组出现了明显的骨髓抑制现象,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显著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SH+CDDP组与CDDP组相比染色体畸变率明显下降(P〈0.05)。表明谷胱甘肽对顺铂所致的染色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稀土元素钬对蚕豆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屈艾  汪承润  薄军 《遗传》2004,26(2):195-201
运用氧化钬与稀硝酸反应制备结晶,以去离子水溶解并且稀释成梯度溶液,对蚕豆根尖染毒6 h,分别修复培养22h和24h,观察根尖变化,统计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有丝分裂指数。结果表明,4mg/L(以氧化钬质量体积浓度计)以下剂量对根尖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递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逐步上升,有丝分裂指数逐步下降,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说明稀土元素钬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同时,不同修复组在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有丝分裂指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微核率22h修复组低于24 h 修复组,而染色体畸变率和分裂指数均高于24h修复组。微核检测应在染色体畸变检测之后进行。   相似文献   

7.
以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为实验材料,从微核、染色体指标研究大葱提取液对分裂旺盛细胞的致突作用,为开发大葱提取液的药用价值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0%和50%大葱提取液均可诱导蚕豆根尖细胞产生微核、染色体发生畸变,其中20%诱发微核数目最多,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最高。一定浓度的大葱提取液可干扰正在分裂细胞的染色体行为,最终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文蛤肉水解液的致突变性,为文蛤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Ames试验、小鼠嗜多染红细胞骨髓微核试验和CHL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3项致突变性试验,检测文蛤肉水解液有无致突变作用。结果 Ames试验中文蛤肉水解液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在加与不加S9时5株试验菌株结果为阴性。CHL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文蛤肉水解液各剂量组的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为阴性。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各剂量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为阴性。结论在本试验条件和范围下,文蛤肉水解液未见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小鼠着丝粒次要卫星DNA探针FISH和抗着丝粒CREST染色,研究了可疑的非整倍体毒剂丙烯酰胺(AA)诱导的小鼠NIH3T3细胞微核(MN)的着丝粒组成情况和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CA)情况。结果发现AA在100—400μg/ml诱导的MN约52.7%—71.6%为FISH阳性,60.5%—68.2%的MN为CR-EST阳性,两种结果均显示AA具有较强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小鼠骨髓CA的FISH表明,AA既能诱导染色体结构畸变,又能诱导非整倍体形成,而以非整倍体诱发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金不换鲜三七液特殊毒理学效应的致突变性。以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睾丸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及小鼠致畸试验为指标,研究金不换鲜三七液的安全性。结果:(1)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低,中,高3个剂量组小鼠肌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7%,0.2%和0.9%,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阳性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大大增高。(2)小鼠睾丸减数分别细胞染色体畸变;在本实验条例上,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蚕豆根尖细胞不同剂量率的微核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同一剂量、不同剂量率的~(60)Co-γ射线辐照蚕豆干种子,观察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0—7.33戈瑞/分处理中,微核细胞率随剂量率的增加略有升高。然而,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不同。此外,在2.03戈瑞/分处理中,能诱发各种类型的微核突变,尤其是出现较多的分裂期微核细胞。本文根据一些分裂期微核细胞所出现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提出辐射诱发的微核既可能是一次击中的产物,也可能是二次击中的产物。同时,微核在细胞遗传工程方面具有可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仪慧兰  李秀芬 《植物研究》2001,21(4):592-595
研究盐胁迫浓度与大麦幼苗生长分裂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大麦幼苗生长在一定浓度的NaCl 溶液中时, 幼苗生长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 有丝分裂指数下降, 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具有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明显增多。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幼苗的分裂指数、遗传损伤与盐浓度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有丝分裂指数与处理浓度间呈负相关(p < 0.01), 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两项指标与处理浓度间呈正相关(p < 0.01)。研究结果表明:大麦幼根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可以作为监测环境NaCl 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证明:1.γ辐射处理可导致水稻和蚕豆芽中可溶性蛋白质与同工酶谱的变化;2.γ射线诱发蚕豆根尖细胞畸变率、断片率、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与辐照剂量的关系均符合模式Y=a+bx+cx ̄2,呈抛物线变化趋势;3.微核率、断片率与核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呈正相关。从而作者认为微核率、断片率可以作为检测染色体辐射效应的可靠指标;4.γ射线照射可引起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带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证明:1.γ辐射处理可导致水稻和蚕豆芽中可溶性蛋白质与同工酶谱的变化;2.γ射线诱发蚕豆根尖细胞畸变率、断片率、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与辐照剂量的关系均符合模式Y=a+bx+cx^2,呈抛物线变化趋势;3.微核率、断片率与核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呈正相关。从而作者认为微核率、断片率可以作为检测染色体辐射效应的可靠指标;4.γ射线照射可引起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带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通过小鼠体内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银杏叶聚戊烯醇急性和遗传性毒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银杏叶聚戊烯醇属无毒级,最大给药量(21.5 g/kg)对小鼠增长、脏器系数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没有影响。Ames试验中,剂量达5000μg/皿,在加与不加S9的条件下,TA97、TA98、TA100、TA102的自发回变菌落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对标准测试菌TA97、TA98、TA100和TA102均未检出明显的诱变活性(P0.05)。微核和畸变试验表明,GBP剂量达10 g/kg b·wt,雌雄小鼠嗜多染红细胞/正染红细胞的比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骨髓红细胞系统的增殖无明显受抑,对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观察无明显影响。GBP各剂量组间小鼠染色体畸变的初级精母细胞率与溶剂对照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雄性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无诱变活性。因此,银杏叶聚戊烯醇无毒、无致癌、无致畸和无突变作用,为GBP保健食品和新药的开发提供安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金不换鲜三七液对哺乳动物致突变和致畸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金不换鲜三七液特殊毒理学效应的致突变性。以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睾丸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及小鼠致畸试验为指标, 研究金不换鲜三七液的安全性。结果: (a)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低、中、高3 个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7 % 、0-2% 和0-9 % ,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阳性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大大增高。(b) 小鼠睾丸减数分裂细胞染色体畸变: 在本实验条件下, 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 包括性染色体单价体(X- YU) , 常染色体单价体(AU)] 在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 小鼠致畸试验: 小鼠口服金不换鲜三七液的累积剂量达15 g/kg 体重的1/10、1/5 和1/2 , 小鼠致畸试验也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金不换鲜三七液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7.
硫酸铜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研究硫酸铜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采用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试验方法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硫酸铜为诱变剂,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均能使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增加,即5个实验组的分裂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01);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百分数的影响有异;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率,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微核率随硫酸铜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随着硫酸铜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而呈下降趋势;硫酸铜还能诱导染色体产生多种类型的畸变,染色体畸变率随硫酸铜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硫酸铜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是硫酸铜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蚕豆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四硼酸钠处理蚕豆根尖。通过对蚕豆根尖细胞镜检观察结果表明:四硼酸钠可诱导微核的形成及染色体畸变的产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为显著,即细胞微核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50与200ppm浓度诱导细胞微核率没有明显差异。此外,本文对微核的形成与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秋水仙素有丝分裂(CM)效应、微核(MN)及染色体畸变(CA)三种体内细胞遗传学指标综合评估了有丝分裂抑制剂(秋水仙素、益康唑及对苯二酚)诱发小鼠骨髓细胞非整倍体的效应。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是典型的多倍体及非整倍体诱发剂。益康唑对细胞有丝分裂有与秋水仙素相类似的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在哺乳动物体细胞内无非整倍体诱发效应。对苯二酚在哺乳动物活体实验系统中,可能具有诱发非整倍体及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多种遗传毒性。结果提示三种细胞遗传学指标能为非整倍体诱发剂的检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alaberration CA)试验和微核 (micronucleus)试验两种方法对低强度He Ne激光辐照育龄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激光能量密度分别为 14.31J cm2 (辐照 5′)、2 8.6 2J cm2 (辐照 10′) ,5 7.2 4J cm2(辐照 2 0′) ,114.5 2J cm2 (辐照 40′)。照射血样后 ,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其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 ,激光照射及空白对照组 ,血样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 4.2 9‰、3.96‰、3.81、3.5 9‰和 4.19‰ ,X2 检验无显著意义 (P >0 .0 5 )。阳性对照丝裂霉素MMC处理的血样淋巴细胞CA率平均为 14.41‰ ,明显高于激光照射和空白对照组 ,X2 检验有显著差异(P <0 .0 1)。微核试验检测结果 ,微核染色体分别为 1.0 2‰ ,1.17‰ ,1.18‰ ,1.31‰和 1.19‰对照 ,经统计分析激光照射各组与对照组微核率均在 2‰以下 (P >0 .0 5 ) ,属正常人体微核范围内。结果显示两组试验监测诱变均具有一致性。证明He Ne激光辐照人体细胞对染色体无致畸效应。且表明He Ne激光在治疗范围内应用安全、有效、不会对不体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