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黑麂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在进行麂属核型进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国特有动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的染色体数目较少,比已知脊椎动物中,染色体数最少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 vaginalis)略多,与Wurster等(1972)报导的一头捕自马来西亚的雌性赤麂(Muntiacus,muntjak muntjak)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但形态有差异。现简报如下。 材料和方法 雌性:用肺成纤维细胞培养法,在含有15%小牛血清的F_(12)培养基中培养,温度38℃。终止培养前4小时加入秋水仙素,用胰酶消化法收获细胞,细胞悬浮在0.075M的氯化钾液中低渗15分钟,用甲醇—冰乙酸(3:1)液固定30分钟(每次15分钟)。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测量计算10个中期分裂相,按Leven等(1964)的标准进行染色体分组。  相似文献   
2.
间期核染色体期前凝聚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真核细胞染色体仅见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期。近年来,由于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在诱导中期细胞和间期细胞融合后,出现了间期核染色体凝聚现象——期前染色体凝聚(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即PCC)。期前凝聚染色体的形态特征随细胞融合时,间期核所处的时相而定。在含有中期核的多核细胞中,出现了不同形态的染色体凝聚现象。 自Johnson and Rao(1970)应用Harris等(1965)提出的细胞融合技术,成功的诱导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个旧云南锡业公司某矿坑下作业工人和某冶炼厂尿砷,尿铅超标工人为检查对象,初步探讨了污染与人类染色体损伤的关系,结果是使以上受检对象的外周淋巴细胞的染色单体断裂率、裂隙率、畸变细胞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都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尿铅和尿砷超标工人外周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砷、铅在体内蓄积量的增加而有上升的趋势,表明砷、铅污染是引起人类染色体损伤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云南锡业公司矿工的肺癌发病率高,矿尘中的砷,铁,铅等金属的潜在致癌性已引起了重视(张辅铭等,1985;云南锡业公司劳动防护研究所,华北辐射防护研究所,1982;云锡劳研所流行病室,1982;孙来华等,1986)。鉴于物质的致癌性与致突变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选用5种云锡矿粉,4种金属化合物,研究它们对大鼠骨髓细胞的遗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Salmonella typhimurium基因回复突变测试和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分析,研究了四种餐洗剂及其主要成分LABS、Dispersol D、Alkanolamide的潜在诱变活性。结果表明四种牌号餐洗剂在高浓度时能诱发SCE形成,除TL牌餐洗剂加入S9代谢激活系统后未见诱变作用外,其他三种餐洗剂和三种主要成分都表现出致HisG46和HisD3052基因回复突变的能力。在相当于人日常使用量时,没观察出它们使SCE频率升高的现象,也不表现出致STY基因回复突变的能力。实验还观察了餐洗剂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的毒性效应,及其主要成分使细菌菌落异常生长的现象,并讨论了不同诱变效应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探讨5种云南锡矿粉及4种金属化合物的潜在诱变性以及与职业性肺癌高发率之间的关系。大鼠经气管灌注这些矿粉和金属化合物后,于不同时间进行细胞学制片,观察其对大鼠骨髓细胞和肺巨噬细胞的微核率和核碎解率的影响。发现5种云锡矿粉和2种金属化合物(SnO[2]和Fe[2]O[3])均能诱发大鼠骨髓细胞微核和核碎解的增加,处理后1天和10天时核碎解率高于微核率,并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20天和30天时微核率高于核碎解率,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差异。5种矿粉和4种金属化合物均能诱发大鼠肺巨噬细胞微核率和核碎解率的变化,处理后10天和20天时核碎解率高于微核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云南黄牛和大额牛的mt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mtD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技术分析云南牛的mtDNA多态性。结果表明云南黄牛有两种类型的mtDNA分子,一种是普通黄牛类型,另一种是瘤牛类型,两者的频率分别为33%和67%。没有发现过渡型和重组型。昆明黑白花奶牛的mtDNA与云南黄牛的相类似。云南黄牛可能具有两种起源,即普通黄牛起源和瘤牛起源。今天的云南黄牛群体是这两种类型的混合。大额牛的限制性类型与瘤牛相同,表明大额牛的起源与瘤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金不换鲜三七液对哺乳动物致突变和致畸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金不换鲜三七液特殊毒理学效应的致突变性。以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睾丸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及小鼠致畸试验为指标, 研究金不换鲜三七液的安全性。结果: (a)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低、中、高3 个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7 % 、0-2% 和0-9 % ,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阳性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大大增高。(b) 小鼠睾丸减数分裂细胞染色体畸变: 在本实验条件下, 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 包括性染色体单价体(X- YU) , 常染色体单价体(AU)] 在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 小鼠致畸试验: 小鼠口服金不换鲜三七液的累积剂量达15 g/kg 体重的1/10、1/5 和1/2 , 小鼠致畸试验也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金不换鲜三七液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9.
10.
亲体生殖细胞受照射,导致子一代在早期胚胎死亡,谓之辐射诱发的显性致死效应。已经知道。显性致死主要是由于染色体断裂伴随而发生的无着丝点和双着丝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丢失,致使基因平衡破坏所造成的胚胎死亡。显性致死率是生殖细胞发生不能存活性的染色体重组频率的指标;同时,显性致死反应了遗传损伤的直接后果(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