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色非硫细菌Rhodocista属一新分离株的鉴定及其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污水处理厂分离到一株紫色非硫细菌3-p,该菌株具避光性,能形成孢囊,具片层状光合内膜,在波长798nm处的吸收峰很低,需硫胺素和维生素B12作生长因子。该菌株可以琥珀酸为碳源,最佳生长温度为34℃~41℃,体内未发现R体结构,醌类的主要成分是Q-9。对菌株3-p的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株3-p与世纪红蒌菌(Rhodocista centenaria)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  相似文献   

2.
高产稳产聚羟基烷酸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MS174(pTZ18UPHB) 含有携带聚羟基烷酸(PHA) 合成基因( phaCAB)** 的质粒pTZ18UPHB,是很有潜力的PHA 生产菌,但存在着质粒不稳定和不能合成3羟基丁酸(3HB) 与3羟基戊酸(3HV) 共聚物[P(3HBco3HV)] 的缺陷。将RK2 质粒上的par DE 基因引入pTZ18UPHB 构成质粒pJMC2 ,该质粒可以在宿主E.ColiHMS174 中稳定遗传。将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浓度降至18 m mol/L,发现E.Coli HMS174(pJMC2) 能够以丙酸为前体合成P(3HBco3HV) ,其中3HV 在共聚物中的含量为5 % ~8 % 。在5L自动发酵罐中分批补料培养E.Coli HMS174(pJMC2) ,培养基初始磷酸盐浓度为15 m mol/L,30 h 后每升培养液中干菌体可达42-5 g,P(3HBco3HV) 占干重的70 % ,其中3HV 在共聚物中的含量为4-9 % 。  相似文献   

3.
拮抗菌BS—98分泌抗菌蛋白的条件及其发酵液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本室分离得到一株强烈抑制芦笋茎枯病等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菌BS—98菌株(Bacillussubtilis)。用环柱法检测该菌株的抗菌活性表明,该菌株除抑制芦笋茎枯病菌PhomaasparagiSacc外,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umalbo—atrum)、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  相似文献   

4.
2-酮-L-古龙酸还原酶分离纯化及其理化、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发酵L山梨糖的GluconobacteroxydansBacilusmegaterium2980混和菌株的无细胞抽提液中分离到了2酮L古龙酸还原酶(KGR),测得其分子量为90kDa。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它为一个典型的MichaelisMenten氏酶,对2-酮-L-古龙酸作用的值为3.42×10-3mol,最适作用pH为6.5,最适作用温度为30℃。2-酮-L-古龙酸还原酶的合成不受L-山梨糖和2-酮-L-古龙酸的诱导,故推测2-酮-L-古龙酸还原酶是Gluconobacteroxydans的一个组成酶。  相似文献   

5.
从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6株能以除草剂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的细菌,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AD1、AD2和 AD6,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AD4,黄单胞菌(Xanthomonas sp.)ADS,欧文氏菌(Erwinia sp.)AD7。AD1菌株能使无机盐培养基中的 0.3g/L阿特拉津在72h内降解99,9%。当以AD1、AD2、AD4、AD5、AD6和AD7菌株的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时,除A  相似文献   

6.
北京红篓菌合成聚羟基烷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从污水处理厂回流池废水中分离到的北京红篓菌 (Rcs.pekingensisstrain 3-p)合成PHAs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 ,3 p菌株生长及积累PHAs的最佳培养条件为 :0 0 1 %酵母膏 ,0 0 1 %NH4 Cl,乙酸钠 5g L ;培养基最适pH值为 7 0~ 7 2。在此培养条件下 ,细胞内PHAs积累量达菌体干重的 60 %以上。酶活测定表明菌株 3 p含有与PHAs合成相关的β 酮硫解酶 ,乙酰乙酰CoA还原酶 ,PHA聚合酶 ,初步推断此菌株的代谢途径为  相似文献   

7.
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的反硝化颗粒污泥为样品,研究了颗粒污泥的基本特性。测定出颗粒污泥中的优势无机元素为Ca、P.颗粒表面以球菌和短杆菌为主。反硝化菌是颗拉中的优势菌群,数量可达6.5x10-1.5x1010个/ml颗粒污泥。初步鉴定了两株脱氮菌Micrococcussp.strainNPseudomonasaeruginosastrain.  相似文献   

8.
湖光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系采用我所从武汉东湖水体分离培养和筛选的光合细菌菌株制备的。我们对其中包含的光合细菌菌株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隶属于红假单胞菌属(Rkodopseudomonas)和红螺菌属(Rhodospirllum),主要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vanNiel)和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rubrumMolisch)。并就有关分类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芽孢杆菌M_(50)产生β甘露聚糖酶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分离到9 株产生β甘露聚糖酶的芽孢杆菌( Bacillus sp .) 。Bacillussp . M50250m L三角瓶摇瓶培养试验,以4 % 的魔芋粉为碳源,1-0 % ( NH4)2SO4 为氮源,0-35 %Na2CO3 ,30 ~34 ℃培养60h 产酶达到高峰。酶活力为180 ~200u/m L。100L 罐发酵,在30 ~32 ℃,1∶0 .75vvm 通气量,200r/min 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力高达330u/m L。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 分别为50 ℃和6-0 ,低于50 ℃,pH5 .0 ~7 .0 酶稳定。Fe3+ 、Al3+ 、EDTA、Hg2+ 对酶有抑制作用,而Ba2+ 、Mn2+ 对酶有激活作用。发酵粗酶液对苎麻精干麻精练,显示对精干麻的半纤维素残胶具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红假单胞菌H菌株生长细胞光照放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报道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H菌株光照放氢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H菌株除利用苹果酸外,还可以利用葡萄糖、丁酸钠、乳酸钠等底物光照放氢,尤以葡萄糖产氢量较高。H菌株光照放氢的适宜pH为7.0,与细胞生长最适pH值一致。可以明显地抑制生长细胞放氢,在气相完全为N条件下,H菌株仍能以较高速率光照放氢。H菌株光照放氢的适宜温度为30℃。空气能抑制光照放氢,加入一定浓度的NaS可以缓解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单甲脒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水体和受单甲脒长期污染的样品中通过富集培养,从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单甲脒耐性较高的DR-8菌株。该菌株在牛肉汁培养基中对单甲脒的耐性可达1250mg/L,而在无机盐培养基中的耐性则为500mg/L。该菌株可以利用单甲脒作为唯一氮源,但是不能以单甲脒作为碳源和能源而生长。降解单甲脒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0,其完整细胞悬液对550mg/L左右单甲脒的降解率最高可达64.82%。经鉴定该菌株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mendocinaDR-8)。  相似文献   

12.
花生根瘤菌的数值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我国 11个省、 16种土壤类型、 20多个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上分离到的花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Arachis)]中选取50个代表菌株、并与从津巴布韦引进的4株花生根瘤菌及7株慢生根瘤菌常用的参比菌株共61株菌进行了128项表型特征的测定。数值分类的结果表明,全部菌株在75%水平上相聚,并在76%和77%的水平上分别聚成两大群(群Ⅰ、群Ⅱ),每大群以较高的相似性(85%- 94%)各聚成6个亚群。所用数值  相似文献   

13.
脉冲电泳核型分析在酿酒酵母菌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酵母属( Saccharomyces Meyen ex Reess) 分类学研究最新进展,核实并更新了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该属菌株的种类归属。在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包括对6 种糖的发酵能力、对18 种碳源和3 种氮源化合物的同化能力、在无维生素培养基中和37 ℃下的生长情况、对放线菌素酮的抗性等常规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部分疑难菌株进行了脉冲电泳核型比较分析。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siae) 、贝酵母( S.Bayanus) 和巴氏酵母( S.Pastorianus) 三者与少孢酵母( S.Exiguus) 在电泳核型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三者染色体DNA 分子的大小范围均为225 ~2200 kb ,而S.Exiguus 缺少小于365 kb 的染色体DNA 分子。S.Cerevisiae 的模式和权威菌株具有12 ~14 条染色体DNA 带;S.BayanusS.Pastorianus 的模式菌株均有17 条带,但在带型上存在一定差异。原归于S.Cerevisiae 的株菌AS2-100 具有16 条带,与S.Cerevisiae 区别明显而与S.…  相似文献   

14.
产β1 ,4D甘露聚糖酶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 Nocardioform actinomycetes) 菌株NA3540 ,发酵培养72h ,发酵液离心去菌体,上清经硫酸铵沉淀,95 % 乙醇沉淀,CMSephadex A50 柱层析、羟基磷灰石柱层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及Sephadex G100 分子凝胶过滤柱等步骤,β甘露聚糖酶的比活提高了137 倍,获得凝胶电泳均一的蛋白样品。经SDSPAGE 和凝胶过滤法分别测定β甘露聚糖酶分子量为41kD和40kD,证明该酶为单聚体;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得其等电点为4-8 ;经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蛋白中有较高含量的Gly、Asp、Ala 及Glu 残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5 ℃,在不超过60 ℃时酶活较稳定;酶反应的最适pH 为8-0 ,pH 稳定范围为6-5~11-0 。重金属离子Hg2+ 、Cu2+ 、Pb2+ 、Fe3+ 、Co2+ 、Zn2+ 能强烈抑制该酶活性,而Mn2+ 、Fe2+ 、Ag 对该酶有部分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Na 、K 、Li 对该酶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合成己酸乙酯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7株脂肪酶产生菌中筛选到能由乙醇和己酸合成己酸乙酯的菌株8株。其中Rhizopussp.H-3菌株脂肪酶活力为50-60u/ml,全细胞在有机溶剂中的酯化率可达己酸的91%。H3产酶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或葡萄糖。6%黄豆饼粉加4%蛋白陈复合氮源有利于酶活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当酵母细胞处于高渗压环境时,甘油被诱导合成以提高其胞内渗透压,这一过程受HOG途径的调控。GPD1基因为HOG途径的重要靶基因,高效表达使胞内3磷酸甘油脱氢酶酶活水平提高可极大地提高甘油的产量。本研究将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glycerologenesis)染色体DNA经Sau3AI部分酶解后的5~10kbDNA片段与经BamHI线性化及CIP处理过的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质粒YEp51连接,以大肠杆菌DH5α为受体,构建产甘油假丝酵母的染色体基因文库。通过遗传互补法,在含50g/L氯化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15个转化子,对转化子0601进行了进一步鉴定,转化子0601所含质粒YEp0601带有YEp51的标记并可以消除Saccbaromycescerevisiae642菌株由于其GPD1,GPD2两基因的缺失突变而表现出的渗透压敏感性,表明已克隆到产甘油假丝酵母的编码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用微结晶纤维素簿板层析对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细胞壁中二氨基庚二酸(DAP)异构体及其3-羟基衍生物(3-OHDAP)进行快速分析的方法。在甲醇:水:冰乙酸:吡啶(10:5:0.25:1)的溶剂系统中测得RLL-DAP:meso-DAP为0.88,DD-DAP为0.78,3-OHDAP为0.72。  相似文献   

18.
BIOLOG系统鉴定黄瓜根围促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筛选出的8株具有明显促生防病作用的黄瓜根围促生菌CN11,CN31,CN45,CN1 16,CN129,XB120,XB5,XB41通过BIOLOG法进行了分类鉴定,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Psendomonas aeruginosa),波纹假单胞菌(P. Corrugata),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荧光假单胞菌B型(P. Fluorescens type B),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荧光假  相似文献   

19.
金线莲一促生真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中筛选到对植物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粘帚霉属的一种真菌(Gliocladiumsp.简称Y菌),以它为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将培养48h的Y菌菌丝体经过巯基乙醇处理30min,并用1%的纤维素酶和溶壁酶混合液于28℃酶解3h,原生质体得率可达2.14X10个/mL,在含0.5M的甘露醇为稳渗剂的再生培养基上,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可达3.86x10。  相似文献   

20.
在数值分类、SDSPAGE 全细胞蛋白分析、DNADNA 杂交、16SrDNAPCRRFLP 的基础上,测定了两个分离自干旱地区苜蓿、草木樨根瘤菌新群1 、2 的中心株XJ96060 、XJ96408 的16SrDNA 全序列,并进一步将中心株和31 株已知菌、3 株分自黄土高原的根瘤菌进行了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中基本分成Sinorhizobium 、Mesorhizobium 、AgrobacteriumRhizobium 、Rhizobiu m 、Bradyrhizobium 、Azorhizobium 六个分枝。群1 ,2 落入Sinorhizobiu m 分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