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溶栓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对溶栓剂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主要集中在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scu 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 ,葡萄球菌激酶 (SAK)等 ,对分子进行设计改造 ,保留它们高效的溶栓功能同时赋予新的功能。在对分子空间结构域和活性功能区分析的基础上 ,研制出更有效的、更安全的溶栓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葡萄球菌激酶作为新型溶栓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溶栓剂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葡萄球菌激酶(SaK)等。葡萄球菌激酶(SaK)是一种激活溶纤维蛋白的制剂,它与纤溶酶原(Plg)形成1∶1的复合体,使后者转变为纤溶酶(Pli)后激活其他分子变为Pli。从葡激酶的溶栓作用机制,包括与纤溶酶(原)等因子的结合作用,葡激酶的高级结构,抗原性等问题以及近年来有关葡激酶作为新一代溶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进一步利用蛋白质工程,对葡激酶进行分子改造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抗凝血蛋白质分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凝血酶抑制剂,纤溶酶原激活剂(t-Pa,u-Pa,SK和SAK等),蚯蚓纤溶酶和蛇毒抗凝血蛋白等是血栓类疾病领域的研究重点,纤溶分子突变体的应用,纤维蛋白水解特异性的增加,溶栓效率的提高以及半衰期的延长等是溶栓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2-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2)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高效专一抑制剂。PAI-2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发生自我聚合。PAI-2可与细胞内的细胞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连蛋白、谷氨酶胺转移酶等多种分子发生反应。PAI-2与尿激酶型纤深酶原激活剂的反应遵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其自我聚合的发生可能遵循环-片层机制。PAI-2在肿瘤的侵润和扩散、皮肤组织受伤和治疗、炎症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过  相似文献   

5.
纤溶酶原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表面有多种纤溶酶原受体,包括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α-烯醇化酶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它们均可以与纤溶酶原结合。与细菌结合的纤溶酶原可被宿主的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葡萄菌属的纤溶酶原激活剂(葡激酶)激活为纤溶酶。细菌表面的纤溶酶有利于其降解宿主胞外基质,穿越组织屏障,因此哺乳动物的纤溶酶原可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宿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精制溶栓酶对家兔血浆t-PA和PAI的影响雷丹青广西医科大学蛇毒研究所南宁530021纤溶系统是机体阻止血栓形成的屏障,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纤溶系统的关键物质,t-PA对纤维蛋白原有极高的亲和力,它能选择性的激活血凝块中的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  相似文献   

7.
体内存在两种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PA):血液中生理性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PA)及尿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 PA)。它们通过将纤溶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纤溶酶而启动纤溶过程使血栓溶解。目前模拟体内纤溶过程以纤维蛋白为底物的PA物质活性测定方法有纤维蛋白溶圈法和发光分析法,但这两种方法不能  相似文献   

8.
在单链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中试生产中 ,用不同的方法对产品蛋白含量进行测定 ,得到的结果常常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紫外法和 Lowry法的比较分析 ,我们认为紫外法更适用于单链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生产中的产品的蛋白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纤维蛋白有高亲和力,具有特异地溶解血栓的功能。t-PA含有多个结构域,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关系的阐明,促进了改造t-PA分子以发展更特异的血栓溶解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2基因在HT1080亚克隆中的表达曹祥荣(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210024)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表达目前认为纤溶酶系统是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蛋白水解过程中重要的酶,纤溶酶能直接水解细胞外间...  相似文献   

11.
凝血酶抑制剂、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u PA、SK和SAK等 )、蚯蚓纤溶酶和蛇毒抗凝血蛋白等是血栓类疾病领域的研究重点。纤溶分子突变体的应用、纤维蛋白水解特异性的增加、溶栓效率的提高以及半衰期的延长等是溶栓剂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是新一代的基因工程溶栓药物。建立了重组人糖基化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中试生产工艺。中试产品的结构正确性和一致性分析是证明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所以,对三批产品进行了抗原特异性分析。结果,u-PA三批中试产品SDS-PAGE显示的蛋白区带与免疫印迹显示的免疫活性区带没有批次判别说明u-PA三批中试产品表现了一致的u-PA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蝮蛇毒(清栓酶)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自成  朱惠枚 《蛇志》1993,5(1):50-52
近年来,国内外对急性心肌梗塞(AMI)采用溶栓疗法的报道日趋增多,且大部分采用冠脉内直接给药,静脉内给药国内作过尝试。国外报道了二种给药途径的疗效。溶栓剂均采用尿激酶,链激酶等,个别作者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我们自1989年开始对急性心肌梗塞选择性地应用蝮  相似文献   

14.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特异性抑制剂。对PAI-1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有助于了解PAI-1作用的机理。本综述了近年来对PAI-1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的进展,介绍了PAI-1分子中一些区域的作用以及影响PAI-1抑制活性的一些因子。  相似文献   

15.
纳豆激酶溶解血栓机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已有文献报道,综述了关于纳豆激酶溶栓机制的研究进展,将纳豆激酶的溶栓机制归纳为以下四点:直接溶栓作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内源tPA;激活体内尿激酶原转变为尿激酶;通过降解和失活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剂(PAI1)调控纤溶作用 。  相似文献   

16.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2型(PAI-2)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除了能有效抑制尿激酶(uPA)和双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而调节纤溶活性外,还参与了很多其它的生理病理过程,例如组织重建、胚胎发育、感染、免疫系统发育、肿瘤浸润和迁移等。更有研究表明胞内型PAI-2在抑制细胞凋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PAI-2抑制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原 (Pro urokinase ,pro UK) ,也称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Single chain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scu PA) ,与t PA一样是第二代溶栓药物。给药时 ,保持无活性的酶原状态 ,只激活被纤维蛋白吸附的纤溶酶原 ,而对游离的纤溶酶原没有作用 ,即只在血栓表面才能活化转变为双链尿激酶 (Two chain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cu PA或UK) ,因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溶血栓作用[1 ] 。尿激酶原…  相似文献   

18.
陈曦  伍俊 《生命的化学》2020,40(3):329-336
组织纤维化会对限制性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患者的肺部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血管外凝血、纤溶酶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被认为在肺纤维化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凝血激活与纤溶酶激活的蛋白酶可以分别形成和分解纤维蛋白系统,凝血酶、凝血剂和凝血因子Xa可以裂解蛋白酶活化受体促进纤维化;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纤溶酶原蛋白酶也能结合受体引发纤维化活化。本综述聚焦IPF并描述了两个纤维蛋白稳态系统参与及促进间质纤维化,认为选择性靶向受体介导的凝血剂和纤溶酶蛋白酶既可以限制肺纤维化发展,又没有与溶栓治疗和常规抗凝血剂相关的出血并发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是一个由5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分子质量约69ku。 t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在纤维蛋白存在的条件下,可使血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如果没有纤维蛋白的存在,它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能力有限。当静脉给予药理剂量的tPA时,它与血栓处的纤维蛋白结合,同时把捕捉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的溶解在血栓处发生,而并非全身性。这样可以减少全身性出血副作用,这也更是tPA优于尿激酶和链激酶之处。tPA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视网  相似文献   

20.
导向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溶栓疗法是血栓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措施.研制具有高选择性的导向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采用血栓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片段来介导溶栓剂已展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双功能抗体以及同时具有抗栓,抗凝活性的小肽正逐渐拓宽人们有关导向分子研制的视野.所有这一切都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完善而付诸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