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小鼠原代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方法并检测其生长特性。方法:剥离小鼠主动脉中膜层,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及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来源的原代VSMC,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的纯度和分化状态;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测定小鼠主动脉VSMC传代细胞的生长、增殖特性。结果: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组织块8d后,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18 d后细胞汇合度达到80%以上后传代;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的细胞生长7 d后,汇合度可达80%,此时进行传代;2种方法获得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细胞传至第3代时纯度在95%以上,传至第8代时分化状态并没有改变;MTT法显示细胞生长3~5 d时处于指数生长期。结论:本研究建立了2种可靠稳定的分离和培养小鼠主动脉VSMC的方法,VSMC纯度高,多次传代后细胞特征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周期短、成本低的成年小鼠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并探索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8~12周龄BALB/c小鼠背部、尾尖、耳部皮肤,配制2种血清的细胞培养液,采用组织块贴壁法、酶消化法、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通过显微镜观察比较原代细胞的数量、形态、培养周期及纯度;通过免疫荧光、CCK-8、UVB辐照、流式细胞术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别。结果:背部皮肤组织块贴壁使用Gibco胎牛血清培养7 d无细胞游出,CLARK特级胎牛血清细胞游出较多。背部皮肤经酶消化法得到细胞贴壁少;经组织块贴壁法细胞生长慢,培养周期长;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细胞游出速度快、数量多、呈长梭形。尾尖取材量少,得到细胞少;耳部皮肤取材方便,但细胞纯度低。CCK8增殖曲线呈S型;相较于对照组,UVB辐照后细胞凋亡率增高17%。结论:CLARK特级胎牛血清、背部皮肤取材、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是培养成年小鼠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最优的方案,可增加细胞得量、缩短培养周期,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人类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重要的遗传学研究模式生物的小鼠血管平滑肌材料有限,因此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小鼠血管平滑肌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很重要。方法:分离小鼠主动脉中膜层,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原代平滑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的纯度和分化状态;分离平滑肌细胞特异的报告小鼠的平滑肌细胞,LacZ染色鉴定。结果:用该方法分离的原代平滑肌细胞生长迅速,3d后即可达5×106个。免疫荧光显示,细胞传至第3代后纯度在98%以上,细胞传至8代分化状态没有改变。LacZ染色鉴定报告小鼠分离的3代平滑肌细胞98%以上显示特异的蓝染。两种实验证明,应用此方法分离原代平滑肌细胞可以满足平滑肌体外功能实验的需求。结论:与传统的组织块培养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可以获得更多高纯度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的前列腺增生组织原代基质细胞(PSC)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从70岁及以上男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分离培养PSC,通过显微镜观察比较PSC的数量、形态、培养周期,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PSC的纯度。结果:胶原酶消化法得到的贴壁细胞少,细胞体积较小且形态无法铺展,增殖能力较弱;组织块贴壁法培养72h后细胞会从组织边缘缓慢爬出,生长周期长;胰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细胞培养7d后基本融合,折光性强,细胞多呈长梭形,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基质细胞纯度在95%以上。结论:利用胰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建立了一种易行、高效且重复性好的前列腺增生组织基质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超智  许继德  白洪波 《生物磁学》2009,(14):2631-2633,2648
目的:建立改进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将组织块连续贴壁进行细胞原代培养,胰酶消化传代培养,差速贴壁进行细胞纯化,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MTT法检测PDGF-BB诱导的ASMC增殖。结果:成功培养大鼠ASMC,以改良组织块消化法最为理想。第四代平滑肌细胞纯度可达95%以上。相差显微镜下培养细胞呈典型“峰谷状”生长。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显示特异性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随着PDGF浓度的升高(2-80ng/ml),MTT比色A490值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较,80ng/ml、20ng/ml PDGF—B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组织块消化法可缩短培养周期,在充分利用标本的基础上获得大量气道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细胞纯化与鉴定,比较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采用血管环贴壁法培养动脉内皮细胞,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采用有限稀释法挑选内皮细胞单克隆,免疫细胞荧光鉴定二者的特异性标志,相差显微镜观察二者单个细胞及细胞群体在形态上的差异性,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比较二者对胰酶消化,粘附,冻存后复苏的情况。结果血管环贴壁法成功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培养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能够形成单克隆集落,培养的细胞均表达相应的特异性标志,内皮细胞增殖速度和平滑肌细胞有差异,内皮细胞对胰酶的耐受性较差,内皮细胞粘附所需时间短,对冻存后的耐受性较好。结论组织块贴壁法适合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有限稀释法能够纯化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在细胞形态、增殖、粘附、对胰酶的反应、冻存后复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和建立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含10%小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液(DMEM)和1640两种培养体系,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分别对出生后1、3 d和5 d的东方田鼠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结果 0.25%胰酶消化分离出生后1 d和3 d东方田鼠乳鼠皮肤较出生后5 d组织可获得较多数量细胞,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快速贴壁生长,一般6~7 d长满培养瓶,细胞纯度高,HE染色细胞呈长梭形,胞核明显;DMEM和1640两种培养液均可用于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但细胞传代后生长趋缓,只可传代2~3次。本实验运用组织块贴壁法未能培养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论确定了有效分离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日龄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讨新生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改良方法及细胞鉴定。用胰酶消化组织块结合的方法提取新生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并纯化细胞,对肺成纤维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对细胞进行鉴定,并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选用改良法获得的细胞,3 d后可见组织块周边有少许细胞,5 d后组织块周围有大量细胞爬出,生长迅速,10 d接近融合。经改良后的方法纯化细胞,细胞活性状态较好的为3~5代,5代以后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对第3代肺成纤维细胞进行HE染色,镜下可见形态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阴性表达。MTT法检测第3代细胞于3~5 d处于对数生长期。胰酶消化组织块结合法是一种可靠快速的肺成纤维细胞分离纯化的培养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得到具有典型形态特征且活性较好的肺成纤维细胞,初学者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更佳的阴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组织工程化阴道动物模型提供种子细胞,分别应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阴道上皮细胞,观察两种方法细胞生长所需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免疫组化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培养方法均能获得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的阴道上皮细胞,其传代后增殖特性和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角蛋白染色阳性,但酶消化法较组织块法细胞贴壁快、生长时间短、产量大、细胞纯度高、能较迅速获得较多细胞用于组织工程阴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体外培养BALB/c小鼠原代肺上皮细胞(AEC)的方法,探究不同发育阶段小鼠AEC中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AR)表达量的变化,及其对小鼠原代AEC贴壁的作用。方法:手术获取小鼠肺组织,机械法剪碎肺组织,PBS缓冲液清洗肺组织块数次去血,联合使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Ⅰ消化、分离肺组织块获得单细胞悬液,差速离心逐步清除其他种类的细胞,达到纯化AEC的作用。细胞在Ⅰ型鼠尾胶原蛋白包被过的细胞板中培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发育阶段AEC贴壁、生长状态;免疫荧光法鉴定AEC,检测AEC中CAR的表达量。结果:体外获得不同发育阶段BALB/c小鼠的原代AEC;胎鼠、幼鼠AEC贴壁并开始增殖所需时间较成体鼠短;胎鼠及幼鼠AEC中CAR的表达量明显较成体鼠高。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重复的分离、纯化、体外培养小鼠原代AEC的方法,证明了AEC中的CAR可以促进原代AEC贴壁,为完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豚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运用筛网分离法和多种酶消化法获取高纯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利用免疫组化法和形态学观察法鉴定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性质及纯度。结果通过肾小管节段贴壁,胶原酶消化组织节段和细胞等方法,有效地促进肾小管原代细胞增殖;胰酶节段消化法的细胞贴壁效果稍差,细胞传代状态不理想;胰酶消化法则细胞贴壁较少,细胞生长状态较差。结论培养豚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饲养层分离胚胎干细胞集落。方法 用胚龄为13~14 d的小鼠胚胎分离原代成纤维细胞,制成饲养层,用于囊胚的培养。结果 小鼠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PMEF)贴壁能力较好,增殖快,易铺层。囊胚和内细胞团(ICM)在饲养层上贴壁生长良好,当培养4~5 d时,其增殖率为16/28(57%)。在ICM离散48 h后,各种胚胎干细胞(ES)集落开始出现。此种集落经碱性磷酸酶染色成阳性。结论 用饲养层分离胚胎干细胞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3.
新生小鼠心肌细胞分离培养的改良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新生小鼠心肌分离及其原代培养方法,提高心肌细胞的活性和纯度,构建了新生小鼠心肌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实验平台.采用低浓度的胰酶和Ⅱ型胶原酶反复消化心脏组织5~6次,然后差速贴壁30 min分离纯化心肌细胞,得到的心肌细胞存活率和纯度高,细胞搏动率高,持续时间久.  相似文献   

14.
建立大鼠输精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方法。取大鼠输精管,剥离外膜和内膜,用组织块法进行体外培养。用抗α-SMA(anti α-smooth muscle actin)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鉴定培养的细胞。结果显示,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多样,表现为长梭形或星形,细胞伸出突起互相接触,彼此融合,部分区域细胞多层重叠,部分区域细胞单层高低起伏,呈"峰-谷"状生长。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呈阳性反应,用该方法所分离、培养的输精管平滑肌细胞纯度达99%以上。应用组织块法培养大鼠输精管平滑肌细胞,操作简单,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原代大鼠胸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方法,为研究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提供重要的载体和工具细胞。方法选取6~8周龄SD大鼠2只,剪开胸腹腔,剥离主动脉,刮除血管内、外膜,经0.2%Ⅱ型胶原酶/弹性蛋白酶消化后,剪碎成块,种瓶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接种于培养瓶中的血管组织块培养48h后开始贴壁;72h后细胞以组织块为中心,向外迁移,"岛屿状"细胞团簇初步形成;96h后原代细胞集落逐渐融合,铺满瓶底,呈现典型的"峰-谷"样生长;第一代传代细胞形态基本保持不变,高倍镜下细胞呈三角形或星形。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率达99%以上。结论复合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能够成功高效地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胸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最佳的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和初步检测子宫平滑肌细胞中Transgelin蛋白的表达,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酶消化法进行人妊娠子宫平滑肌原代培养.发现组织贴块培养的细胞呈典型的梭状肌细胞样生长,经过传代纯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g,SMA)进行细胞鉴定及检测Trangsgelin(smooth muscle 22 alpha,SM22-α)蛋白,得到SMA、snd2-α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结果表明组织贴块法对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损伤小,可获得状态良好的纯净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子宫平滑肌细胞中大量表达sm2-α,为进一步研究sm22-α在子宫平滑肌细胞中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大鼠主动脉原代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分离大鼠主动脉,直接贴壁于培养皿中,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鉴定细胞。结果:约24小时组织块边缘有游离的新生细胞长出,7天即融合成片。消化传代后细胞呈短梭形或三角形,单层生长,铺路石状,Ⅷ因子表达阳性,呈指数增殖。冻存后复苏细胞活性均超过90%。结论:用贴壁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冻存细胞存活率高,为体外研究提供了稳定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阴道黏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技术,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阴道动物模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大鼠阴道全层组织,经Dispase酶和胰酶分步消化后,接种于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液中连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体外生长特性和超微结构,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原代细胞培养24-36 h后开始贴壁,7-10d约80%融合,呈铺路石样外观,可连续传5-6代;扫描电镜下细胞表面可见微绒毛嵴;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纯度98%;第五代细胞为正常二倍体核型。结论该方法培养的阴道上皮细胞增殖状态良好,细胞纯度高,扩增迅速,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运用植块法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简易可行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培)养方法,为研究BMECs细胞在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技术支持。分离出生后1~7天内的SD乳鼠大脑皮质区,植块法培养BMECs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BMECs细胞的形态以及从皮质块迁出的过程;MTT比色法检测BMECs细胞的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III因子相关抗原和CD34抗原,以鉴定内皮细胞。结果发现,大脑皮质块植块法培养的大鼠BMECs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细胞形态以长梭形、多角形三角形、四边形为主,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征象,经鉴定为内皮细胞,第三代纯度达95%以上。提示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要求条件不高,易于纯化的优点,可作为大鼠BMECs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20.
五指山猪近交系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不同发育阶段五指山小型猪(WZSP)近交系的睾丸组织,采用不同的消化和培养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实验显示培养SSCs的最佳时限为仔猪出生后1~20日龄;对不同日龄仔猪采用不同消化方法,以DMEM为基础培养液并添加不同成分,34℃,5%CO2培养箱中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可获得较好的分离培养结果;原代SSCs在培养8d后,SSCs开始增殖,桑椹状的SSCs集落半悬浮隆突生长;SSCs集落AKP染色,细胞呈阳性反应;对SSCs细胞团在STO饲养层上进行传代培养,SSCs贴壁良好,培养4d左右大部分SSCs集落和单细胞消失;采用曲精细管组织贴壁培养法也同样获得桑椹状SSCs集落,细胞集落在培养5d后出现,半悬浮生长。此外,睾丸组织在4℃PBS液中存放24h后,仍可作为SSCs分离、培养的材料。结果表明本研究初步掌握了WZSP近交系精原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技术方法,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