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盖囊侧耳的双核体原生质体经过灭活处理作为供体与带有营养缺陷型标记的凤尾菇单核体原生质体受体融合,得到大量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差异较大的融合子,这些融合子主要显示了供体菌株的特性,数次转接和进行原生质体再分离后,有的融合子再生菌株恢复了供体亲本的遗传特性,同时获得了一些新的生理特证。结果表明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可以作为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凤尾菇和裂褶菌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双重营养缺陷型的裂褶菌单核体突变菌株的原生质体经过灭活处理后作为供体与同样带有营养缺陷型标记的风尾菇单核体原生质体融合,得到大量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差异较大的多核体和双核体融合子.这些融合子主要显示了供体菌株的特性,数次转接后,有的融合子从多核体转变成双核体,有的融合子完全恢复了供体亲本双核体的遗传特性,同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值得继续探讨的新的生理特性,如菌丝体在木屑 皮以及废棉培养料上生长速度较快,在平板培养基和木屑培养料上均较早较快地形成原基和子实体等.结果表明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融合方式,可以作为食用菌育种的一种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3.
凤尾菇和裂褶菌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具有双重营养缺陷型的裂褶菌单核体突变菌株的原生质体经过灭活处理后作为供体与同样带有营养缺陷型标记的凤尾菇单核体原生质体融合,得到大量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差异较大的多核体和双核体融合子。这些融合子完全恢复了供体亲本双核体的遗传特性,同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值得继续探讨的新的生理特性,如菌丝体在木屑麸皮以及废棉培养料上生长速度较快,在平板培养基和木屑培养料上均较早较快地形成原基和子实体等。结果表明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融合方式,可以作为食用菌育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革兰氏阳性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H19和革兰氏阴性的2-酮基-L-古龙酸产生菌S19的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进行了两菌株的原生质体融合,用链霉素作为抗性标记对融合子进行了选择。从17株产生2-酮基-L-古龙酸的融合子中选出了一株连续传代八次产酸高且产量稳定的融合子15号。融合子15号具有两个亲本菌株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5.
原生质体融合是进行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手段,可是亲本菌株遗传标记的诱变筛选既费时费力,又会带来一些不良突变;远缘融合中细胞核的不亲和性,以及融合率普遍较低等问题阻碍了原生质体融合发展。国内外已有关于利用灭活原生质体作为供体与带有遗传标记的受体进行融合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苏云金杆菌的新菌株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llus thuuringiensis subsp.israelensis和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基变种Bacillus thuringuensis subsp.kurstaki HD-1进行了PEG诱导的原生质体融合实验,探讨了影响原生质体形的几个条件。用抗性标记对融合子进行了选择,在198株融合子中,有17株稳定传代10次以上。它们具有两个亲本菌株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在融合子中,BTI比HD-1稳定。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比较了稳定融合子的晶体毒素成分,观察到了代表HD—l毒素蛋白和BTI毒素蛋白的带。杀虫试验结果表明,融合形成的杂种菌株具有毒杀文字孑孓和鳞翅目幼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香菇、美味侧耳和平菇的单核菌丝用酶法分离了原生质体。施加0.5MHz、500PV/cm的正弦波和μs、6000PV/cm方形脉冲的电场诱导下使其电融合。电融合后的融合子和原生质体在固体培养基上植板培养成菌落。在显微镜下检查融合子菌株菌丝的锁状联合选出从融合子长成的菌株。香菇和美味侧耳的融合菌株产生频率为61.53%,香菇和平菇的融合菌株产生频率为32.58%。根据融合菌株与亲本的拮抗作用和他们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酶谱与其亲本酶谱的不同,证实这些融合菌株是从融合的异核体生长成的。同时讨论了电融合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8.
优良啤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株GR5的构建及其发酵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发酵度较高的非絮凝性的啤酒酵母菌株X6和发酵度较低、絮凝性较强的啤酒酵母菌株N1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用亚硝酸诱变原养型的菌株X6,经筛选得到一株需酪素水解物的营养缺陷型菌株X6~20。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优化菌株X6~20和N1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用X6~20菌株的原生质体作为受体和热灭活的N1菌株原生质体作为供体进行融合。融合株经三角瓶发酵筛选,得到一株较优良的融合株GR5。该融合株的絮凝性较强(本斯值为2.7),以12°Bx麦芽汁为培养基,用500 L的发酵罐在12℃下发酵,发酵至第8 d菌株GR5的发酵度为69.2%,发酵液中的双乙酰含量为0.0498 mg/L、乙醛含量为6.34 mg/L,总高级醇含量为74.4mg/L。融合株GR5具有双亲的优点,发酵的啤酒风味较好,是一株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啤酒酿造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9.
三个不同系谱的顶头孢霉菌原生质体融合研究表明营养互补的原生质体融台能形成平衡异核体,其融合频率随不同系谱的菌株而异。不同系谱的菌株间融合,其融合子的cPc效价同亲本的生产能力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了从高产菌株STC-2B的姐妹突变株之间的融合获得二株生长速度快、产孢子能力强、CPC价高的二倍体菌株。  相似文献   

10.
用灭活的近裸香菇(Lentinus subnudus Berk.)双核菌株原生质体与香菇[L. edodes(Berk.)Sing.]双核菌株原生质体融合,在35℃的条件下选得融合子。融合频率为0—4.3×10~(-5)。融合子与双亲有明显的拮抗性。融合子的菌丝形态、氨基酸含量,子实体的形态,以及酸性磷酸酶同功酶的测定都与双亲不同。  相似文献   

11.
克鲁维酵母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ueromyces lactis Y12—1)和脆壁克鲁维酵母(K.fragilis8554)是乳糖酶生产菌株。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了两菌株种问融合的研究。通过试验.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为:对数期的细胞,2%的蜗牛酶.30℃酶解30分钟.原生质体形成率90%以上,再生率20%左右。原生质体融合由聚乙二醇(PEG)诱导。K.lactisY12-l不能旋酵菊糖;K.fragilis 8554不能同化D-松三糖和麦芽糖;利用二菌株自身的营养缺陷性质获得融合子。融合子既能发酵菊糖又能同化D-松三糖和麦芽糖;融合子的DNA含量约为二亲株之和;融合子的菌落形态与亲株相比有一定差别.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融合子的乳糖酶产量提高14一l6%;连续15次传代,融合子稳定。  相似文献   

12.
用灭活的近裸香菇(Lentinus subnudus Berk.)双核菌株原生质体与香菇[L. edodes(Berk) Sing.] 双核菌株原生质体融合,在35℃的条件下选得融合子。融合频率为0—4.3x10-5。融合子与双亲有明显的拮抗性。融合子的菌丝形态、氨基酸含量,子实体的形态,以及酸性磷酸酶同功酶的测定都与双亲不同。  相似文献   

13.
旨在获得纳豆芽孢杆菌和暹罗芽孢杆菌种间融合高产Surfactin的新菌株。以纳豆芽孢杆菌和暹罗芽孢杆菌为亲本菌株,通过制备纳豆芽孢杆菌和暹罗芽孢杆菌的原生质体,采用PEG介导的双亲灭活标记法融合原生质体,拟融合子通过PCR鉴定、CPC-BTB法高通量筛选、HPLC复筛以及融合菌株的稳定性验证获得高产Surfactin的新菌株。研究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和暹罗芽孢杆菌的原生质体制备最佳酶解浓度分别为0.25 mg/mL和0.2 mg/mL,最佳酶解时间分别为25 min和20 min,其原生质体得率分别为83.1%和84.3%。两者的原生质体融合条件为:纳豆芽孢杆菌紫外灭活80 min,暹罗芽孢杆菌85℃热灭活40 min,融合体系为50%的PEG6000在38℃下融合时间15 min。获得了遗传稳定的融合菌株F8,该菌株Surfactin产量相对于纳豆芽杆菌提高了33.3%,暹罗芽孢杆菌提高了60%。  相似文献   

14.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棕榈油酸高产酵母菌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产棕榈油酸酵母Saccharomy cescerevisiaeNo.12.926和产脂酵母RhodotorulaNo.12.908的融合研究,获得了棕榈油酸高产酵母工程菌株。实验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形成的最佳条件为:对数期酵母No.12.926和No.12.908用2%蜗牛酶于30℃分别酶解1.5和2h。在最佳条件下,酵母No.12.926和No.12.908原生质体形成率分别为94%和80%,再生率分别为75%和60%。原生质体融合由聚乙二醇诱导。将得到的融合子进行多次传代培养优选,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的融合菌株。融合子的生物量为亲株的两倍多,其细胞形态和菌落颜色与亲株有差别。产脂和产棕榈油酸分析表明,融合子的产脂量为菌体干重的48.53%,其中棕榈油酸占油脂总量的47.29%,为菌体干重的22.95%。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紫外线、热灭活性林肯链霉菌947和9502原生质体,然后进行灭活双亲的原生质体融合,从16株融合子筛选到林青霉素高产株。用双亲的互补营养缺陷型对林肯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再生的部分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含0.4%Gly和34%蔗糖的SM培养基最适于实验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对原生质体融合影响不大,其在P缓冲液中的浓度却很重要。含50%PEG的P缓冲液最有利于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16.
林肯链霉菌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以紫外线、热灭活林肯链霉菌 94 7和 95 0 2原生质体 ,然后进行灭活双亲的原生质体融合 ,从 1 6株融合子筛选到林肯霉素高产株。用双亲的互补营养缺陷型对林肯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再生的部分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含 0 .4 %Gly和 34 %蔗糖的SM培养基最适于实验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聚乙二醇 (PEG)分子量对原生质体融合影响不大 ,其在P缓冲液中的浓度却很重要。含 5 0 %PEG的P缓冲液最有利于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17.
清酒酵母与酿酒醇母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酒酵母(SaccharomycessakeYabe)是日本清酒的生产菌株.耐酒精能力强;K氏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K)是酒精生产的常用菌株,发酵力强。本文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了二菌株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通过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得到营养缺隐型菌株Q(arg-)和K(lys-,ρ-),其融合率为1.25×10-5。检出的融合子其酒精发酵特性、细胞形态、体积大小都不同于双亲菌株。比较了在28℃培养条件下,出发余株清酒酵母,K氏酿酒酵母和融合子F1、F2的发酵速度曲线、乙醇产量和酒精耐量等,得到一株在28℃培养条件下,乙醇产量为7.4%(V/V),酒精耐量为15%的融合株F1。  相似文献   

18.
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再生及种间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不仅能使遗传基因高频率重组,而且可以集双亲优良遗传性状为一体.自Schaeffer等人成功地进行了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以来,这项技术便广为人们所接受.枯草芽孢杆菌分泌的抗菌蛋白能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苏云金芽孢杆菌生成的伴孢晶体蛋白可毒杀植物害虫.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这两种芽孢杆菌抑菌杀虫的遗传特性融为一体,选育出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新一代生防菌株成为可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了抗菌蛋白产生菌TG26-10和晶体蛋白产生菌AS1.904-17原生质体的形成,再生及种间融合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筛选目的融合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再生及种间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不仅能使遗传基因高频率重组,而且可以集双亲优良遗传性状为一体.自Schaeffer等人成功地进行了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以来,这项技术便广为人们所接受.枯草芽孢杆菌分泌的抗菌蛋白能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苏云金芽孢杆菌生成的伴孢晶体蛋白可毒杀植物害虫.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这两种芽孢杆菌抑菌杀虫的遗传特性融为一体,选育出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新一代生防菌株成为可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了抗菌蛋白产生菌TG26-10和晶体蛋白产生菌AS1.904-17原生质体的形成,再生及种间融合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筛选目的融合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生产DHA的裂殖壶菌(Schizochxtrium)B4D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GMCC 3.316为出发菌株,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可以利用淀粉发酵生产DHA的新型裂殖壶菌。用裂解酶制得了两亲本的原生质体,通过研究两亲本培养时间、培养方法、酶解时间等条件对原生质体产量影响的基础上,以PEG介导进行了原生质体的融合,最终确定了原生质体融合最佳条件为40%的PEG6000,融合温度30℃,融合时间为10 min,在此条件下融合率可达1.9%。通过比较菌落外观、颜色、形态以及分离培养筛选获得了一株利用淀粉裂殖壶菌融合子。经过RAPD验证表明B4D1与CGMCC 3.316发生了重组,融合菌株表达了更多源于B4D1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