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1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食用菌栽培在生态良性循环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上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中仅碳素就有2×10吨,但其中大多数是高等动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粗纤维素(包括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可产生粗纤维72×10吨。我国每年的产量是1145×10~6吨,其中农业下脚料和废物525×10~6吨,畜禽粪便250×10~6吨,工业废物50×10~6吨。长期以来,对如何开发利用地球上这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一直是许多科学工作者从事的研究课题。在生态良性循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生态工程的原理,建立和发展生物能量与物质良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是多层分级转化利用城乡纤维素废物,减少环境污染,增加产品输出,加快生态循环的速度,提高整个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香菇原生质体分离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UV处理香菇原生质体后得到的105株再生菌株与它们亲本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出菇期进行了比较。约有30%的再生菌株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早出菇期的优良特性、多次继代培养证明,这些再生菌株获得的优良特性稳定。研究结果表明,香菇原生质体分离诱变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食用菌菌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环境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水生鞭毛真菌的主要类群之一——水霉科的生态研究也日益引起重视。下面介绍两种在水霉科生态研究中定量测定水体中水霉  相似文献   
4.
盖囊侧耳的双核体原生质体经过灭活处理作为供体与带有营养缺陷型标记的凤尾菇单核体原生质体受体融合,得到大量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差异较大的融合子,这些融合子主要显示了供体菌株的特性,数次转接和进行原生质体再分离后,有的融合子再生菌株恢复了供体亲本的遗传特性,同时获得了一些新的生理特证。结果表明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可以作为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生产应该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驾齐驱,称之为食用菌培植业,是农业生产领域内的三大基础产业.解决野生食用菌的产量、质量问题,是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开发的瓶颈;必须另辟蹊径,发展食用菌原生态野生化生产,实现野生食用菌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双孢蘑菇野生化生产和菌菜轮作进行了探讨,为我国双孢蘑菇的生产发展另辟蹊径;建议我国的双孢蘑菇生产朝两化一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水霉科真菌季节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北京地区水霉科(Saprolegniaceae)真菌季节性分布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影响水霉季节性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温的季节性变化。不同属、种具不同的季节性分布,而种的季节性分布与它们卵孢子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梁枝荣 《菌物学报》2013,32(Z1):57-61
食用菌生产应该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驾齐驱,称之为食用菌培植业,是农业生产领域内的三大基础产业。解决野生食用菌的产量、质量问题,是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开发的瓶颈;必须另辟蹊径,发展食用菌原生态野生化生产,实现野生食用菌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双孢蘑菇野生化生产和菌菜轮作进行了探讨,为我国双孢蘑菇的生产发展另辟蹊径;建议我国的双孢蘑菇生产朝两化一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某些外界因子对真姬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不周培养基、温度、pH值和碳,氮源对真姬菇菌丝体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其中在麦芽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PDA综合培养基上生长较差: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10℃或30℃生长缓慢,35℃不生长;pH5—8均能生长,其中pH6.5—7.0最适宜;对不同碳、氮源的同化吸收各异,其中碳源以麦芽糖、氮源以蛋白胨最佳。  相似文献   
9.
凤尾菇营养缺陷型突变型中性菌株与另一株营养缺陷型的正常交配型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反应.融合子之间以及与亲本之间在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融合子菌落角变的菌丝体从多核体转变为双核体,并且在菌丝体上产生了圆桶状的特殊结构而不是通常的锁状联合。初步观察表明这些结构似乎与细胞核的迁移有关.对融合子子实体的担孢子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确证子实体是由两个亲本菌株的融合子产生,同时也表明要对中性菌株交配反应中基因重组进行深入分析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凤尾菇中性菌株的交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尾菇营养缺陷型突变型中性菌株与另一株营养缺陷型的正常交配型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反应融合子之间以及与亲本之间在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融合子菌落角变的菌丝体多核体转变为双核体,并且在菌丝体上产生了圆桶状的特殊结构而不是通常的锁状联合。初步观察表明这些结构似乎与细胞核的迁移有关,对融合子子实体的担孢子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确实了实体是由两个亲本菌株的融合子产生,同时也表明要对中性菌株交配反应中基因重组进入深入分析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