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生素D补充治疗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并完成随访的76例肥胖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两组患者年龄、BMI间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二甲双胍和达英-35治疗,同时给予适当干预进行体重控制。维生素D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400 IU/粒)口服,2粒/次,1次/日。干预周期为12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身高体重,计算BMI,比较治疗前后两组BMI的变化。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维生素D、TC、TG、HDL-C、LDL-C、FPG、FINS水平,计算HOMA-IR,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糖脂代谢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糖脂代谢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BMI均显著下降(P<0.05),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MI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FPG、FINS、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患者血清TC、TG、LDL-C、FPG、FINS、HOMA-I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补充治疗可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有利于PCOS患者病情控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维生素D3、5-氟尿嘧啶单独与联合使用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移植瘤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receptor,VDR)的作用.随机分为对照组(C)、预处理组(PT)、维生素D3组(V)、5-氟尿嘧啶组(F)、预处理+5-氟尿嘧啶组(PT+F)、维生素D3+5-氟尿嘧啶组(V+F).体外培养人食管癌Eca-109细胞,BALB/c裸鼠皮下荷瘤,2.5μg/kg1,25-(OH)2维生素D3、25 mg/kg 5-氟尿嘧啶单独与联合腹腔注射,观察瘤体生长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裸鼠瘤体组织VDR mRNA与蛋白的表达.研究发现1,25-(OH)2维生素D3、5-氟尿嘧啶均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T、V、F、PT+F、V+F组瘤体体积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1,25-(OH)2维生素D3单独与联合5-氟尿嘧啶使用后瘤体组织中VDR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且联合用药更为显著(P<0.05).结果表明1,25-(OH)2维生素D3、5-氟尿嘧啶均能抑制人食管癌Eca-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清25-(OH)D的水平,为临床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肥胖症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2009年5月至10月收治的儿童依据体重指数分成3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通过分析25-(OH)D水平,肥胖组婴儿指标显著低于正常儿和瘦婴儿,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肥胖婴儿较正常儿和瘦婴儿25-(OH)D水平低,更易患佝偻病。提示防治佝偻病,对肥胖婴儿尤应重视,更要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检测并分析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66例作为骨质疏松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无骨质疏松老年人群117例作为无骨质疏松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N-MID)的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66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为(16.82±4.52)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64例、占38.56%,维生素D不足72例、占43.37%,维生素D正常30例,占18.07%。不同性别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正常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无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的血清PINP、N-MI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25-(OH)D与β-CTX呈负相关(P<0.05),与PINP、N-MID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但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血清25-(OH)D与β-CTX呈负相关,联合检测血清25-(OH)D和?茁-CTX有助于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维生素D水平与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50例CMPA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27例和重度组5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收集婴幼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CMPA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而重度组又显著低于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MPA与血清牛奶蛋白总免疫球蛋白E(IgE)检查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喂养方式、生产方式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牛奶蛋白总IgE为阳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人工喂养、剖宫产是CMP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MPA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且病情越严重,其水平越低,血清牛奶蛋白总IgE检查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喂养方式、生产方式是CMP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铁调素(Hepcidin)与罗沙司他胶囊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肾性贫血并使用罗沙司他胶囊治疗的137例MHD患者,根据治疗12周的效果分为有效组(86例)和无效组(51例)。治疗前检测血清25(OH)D、NGAL、Hepcidin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罗沙司他胶囊治疗疗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5(OH)D、NGAL、Hepcidin预测罗沙司他胶囊治疗的价值。结果:无效组治疗前血清25(OH)D水平低于有效组(P<0.05),NGAL、Hepcidin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高水平NGAL、高水平Hepcidin是罗沙司他胶囊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25(OH)D、联合血液滤过或血液灌流,尿素清除指数(Kt/v)>1.2是保护因素(P<0.05)。25 (OH)D、NGAL、H...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玛咖及玛咖复方产品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免疫指标及维生素水平的影响。方法:80名更年期综合征受试者,随机分成复方玛咖组(40名)和玛咖组(40名),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之间及自身前后生化检验、血常规、lgA、lgM、血清维生素水平及体成分的变化。结果:共73名受试者完成研究(复方玛咖组37人、玛咖组36人),失访率为8.75%。干预结束后,两组之间血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清IgA、IgM及体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血清IgA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复方玛咖组能够显著增高IgM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复方玛咖组和玛咖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较干预前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玛咖组维生素B6较之前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复方玛咖及玛咖产品均可调节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免疫水平,改善其血清维生素水平,而且复方玛咖产品还能改善血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再次妊娠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失衡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62例URSA再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孕检的正常早孕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早期血清1,25(OH) 2D3、sTim-3及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Th17/Treg比值。Pearson法分析URSA再次妊娠患者血清1,25(OH) 2D3、sTim-3与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Th17/Treg比值平的相关性。根据URSA再次妊娠患者妊娠结局的不同分为妊娠成功分娩组和妊娠再次流产组,比较两组孕早期血清1,25(OH) 2D3、sTim-3与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Th17/Treg比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1,25(OH) 2D3、sTim-3与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Th17/Treg比值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sTim-3、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Th17/Treg比值高于对照组,血清1,25(OH) 2D3、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RSA再次妊娠患者血清1,25(OH) 2D3与血清sTim-3、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Th17/Treg比值呈负相关,与Treg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sTim-3与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呈负相关,与Th17细胞水平、Th17/Treg比值呈正相关(P<0.05)。妊娠再次流产组血清sTim-3、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Th17/Treg比值高于妊娠成功分娩组,血清1,25(OH) 2D3、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低于妊娠成功分娩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1,25(OH) 2D3、sTim-3及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及Th17/Treg比值均可预测URSA再次妊娠患者妊娠再次流产的发生风险,且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高。结论:血清1,25(OH) 2D3水平异常降低、sTim-3水平异常升高可导致Th17/Treg免疫失衡,导致URSA再次妊娠患者再次发生流产。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URSA再次妊娠患者妊娠再次流产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口服补充水解乳清蛋白和分离乳清蛋白对胃切除术后患者低蛋白血症、体成分、免疫球蛋白及胃肠症状的影响。方法:筛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胃切除术后一周内诊断为低蛋白血症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水解乳清蛋白组(A组)、分离乳清蛋白组(B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7 d、21 d比较各组间3大营养素摄入、体成分变化、血常规、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胃肠道耐受性情况。结果:共有112例患者完成研究,A组36例、B组38例、对照组42例。干预前3组间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第7天,A组和B组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A组和B组腹泻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组便秘发生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第21天,A组和B组蛋白质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瘦体重和瘦体重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脂肪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血红蛋白和B组红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组和B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胃切除术后患者及时口服补充水解乳清蛋白和分离乳清蛋白胃肠耐受好,并可增加术后能量、蛋白质摄入,提高瘦体重,改善血清低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予维生素D800IU/次,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0.5g/次,2次/d口服,4周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里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及1,25(OH)_2D_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1,25(OH)_2D_3水平比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降、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干预产后抑郁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孕妇经治疗后,其体内25-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对42天婴儿胫骨声波的传导速度(speed of sound,SOS)值、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甲亢孕妇40例为甲亢组(T组),随机抽取健康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C组),甲亢组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后,监测两组孕妇25-(OH)D3水平与生后42天婴儿的胫骨SOS值、骨代谢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观察、统计分析。结果:甲亢组孕妇在产后42天体内25-(OH)D3的水平比其在产后第1天升高(P〈0.05),甲亢组孕妇在产后42天体内25-(OH)D3水平接近对照组(P〉0.05),在产后42天婴儿的胫骨SOS值接近对照组(P〉0.05),甲亢组产后42天婴儿的血清钙(Ca)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甲亢组孕妇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其体内25-(OH)D3水平升高,所产42天婴儿的骨密度也随着升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抗苗勒管激素(AMH)和抑制素B(INHB)联合检测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R-ET)妊娠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10月我院行IVR-ET助孕的DOR患者292例,根据助孕后的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n=158)和未妊娠组(n=13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25(OH)D、AMH和INHB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AMH和INH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妊娠失败的预测价值。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妊娠组血清25(OH)D、AMH、INHB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D、AMH、INHB及三者联合检验对DOR患者IVR-ET妊娠失败的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4(0.631~0.802)、0.801(0.731~0.852)、0.634(0.578~0.741)、0.853(0.806~0.913),三者联合检验对DOR患者IVR-ET妊娠失败预测AUC高于单独检验。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妊娠组窦卵泡个数<5、获卵个数<8、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1.8、血清25(OH)D≤25.05 μg/L、血清AMH≤1.08 ng/mL、血清INHB≤84.28 pg/mL比例显著高于妊娠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SH/LH≥1.8、血清25(OH)D≤25.05 μg/L、血清AMH≤1.08 ng/mL、血清INHB≤84.28 pg/mL是DOR患者IVR-ET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D、AMH和INHB 水平较低与DOR患者IVR-ET妊娠失败有关,且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对患者IVR-ET妊娠失败有较高的辅助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 2D3)、颗粒体蛋白前体(PGRN)、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的变化,分析其与炎症反应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ARDS早产儿100例作为ARDS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蒙特勒标准(2017年版)》的病情判定标准将ARDS早产儿分为轻度组(n=40)、中度组(n=32)、重度组(n=28),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RDS早产儿血清1,25-(OH) 2D3、PGRN、SIRT1、CTRP3、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子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法分析ARDS早产儿血清1,25-(OH) 2D3、PGRN、SIRT1、CTRP3与炎症反应指标的相关性。另根据ARDS组患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5)和预后不良组(n=3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ARDS组血清1,25-(OH) 2D3、SIRT1、CTRP3、PGR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RDS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RDS早产儿血清1,25-(OH) 2D3、PGRN、SIRT1、CTRP3、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早产儿血清1,25-(OH) 2D3、PGRN、SIRT1、CTRP3水平与TNF-α、IL-6、IL-1β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3次、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1,25-(OH)2D3(较高)、PGRN(较高)、SIRT1(较高)、CTRP3(较高)是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1,25-(OH) 2D3、PGRN、SIRT1、CTRP3可能参与ARDS早产儿的炎症反应过程,与ARDS早产儿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1,25-(OH) 2D3、PGRN、SIRT1、CTRP3有助于评估ARDS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清蛋白肽对衰老模型C57BL/6N小鼠的抗氧化和学习记忆改善作用。方法:采用SPF级雄性C57BL/6N小鼠72只,随机选取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小鼠采用D-半乳糖100 mg/kg BW腹腔注射造模,连续造模6 w,期间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6 w后内眦取血,测定血清MDA水平,并按MDA水平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乳清蛋白组1.5 g/kg BW和3个乳清蛋白肽干预组(0.3、1.5、3.0 g/kg BW)。每日经口灌胃给予受试样品水溶液,干预周期为30 d,期间继续维持模型对照组、乳清蛋白组及乳清蛋白肽组D-半乳糖及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干预结束后,按开阔场实验、水迷宫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顺序进行行为学实验。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对小鼠血清、肝脏及脑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显示出了运动、探索及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模型组小鼠抗氧化酶水平低于空白组、脂质过氧化和羰基化蛋白水平高于空白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乳清蛋白肽可显著改善衰老小鼠空间探索、空间及非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提高血清及肝脏SOD、GSH-Px活力,改善血清及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与羰基化蛋白累积水平。结论:乳清蛋白肽对衰老模型小鼠具有抗氧化和改善学习记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B细胞活化因子(BAFF)、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对息肉组织分型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7例CRSwNP患者为CRSwNP组,根据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将其分为嗜酸性CRSwNP患者(ECRSwNP组,n=41)和非嗜酸性CRSwNP患者(nECRSwNP组,n=46)。选取同期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CRSsNP组,n=60)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60)。比较CRSwNP组、CRSsNP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OPN、BAFF、25-(OH)D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RSwNP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CRSwNP息肉组织分型的鉴别价值。结果:CRSwNP组、CRSsNP组血清OPN、BAFF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且CRSwNP组血清OPN、BAFF水平高于CRSsNP组,25-(OH)D3水平低于CRSsNP组(P<0.05)。ECRSwNP组变应性鼻炎史、哮喘病史患者占比、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及比例、血清总IgE浓度、血清OPN及BAFF水平高于nECRSwNP组(P<0.05),而血清25-(OH)D3水平低于nECRSwN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及比例、血清总IgE浓度、血清OPN及BAFF水平升高是ECRSwN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25-(OH)D3水平升高是ECRSwNP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OPN、BAFF、25-(OH)D3对CRSwNP息肉组织分型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0.800、0.817,联合检测鉴别CRSwNP患者息肉组织分型的AUC为0.90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0、0.827,联合检测鉴别价值更高(P<0.05)。结论:血清OPN、BAFF和25-(OH)D3水平在不同息肉组织分型中具有差异性,CRSwNP患者血清OPN和BAFF水平升高是ECRSwNP发生的危险因素,25-(OH)D3水平升高是保护因素,联合检测辅助临床鉴别CRSwNP息肉组织类型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磷(P)、降钙素原(PCT)、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对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7例,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n=91)和撤机失败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自主呼吸测试(SBT)前的血清P、PCT、25(OH)D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PCT、25(OH)D3水平对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I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T前撤机成功组血清25(OH)D3、P水平高于撤机失败组,PCT水平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25(OH)D3、P、机械通气时间均是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25(OH)D3、P水平预测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0.802、0.751,均低于三者联合应用的0.846。结论:血清P、PCT、25(OH)D3均是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检测以上指标水平有助于预测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究25OH维生素D(25(OH) D)水平检测与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的相关性及其评估自闭症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67例作为ASD组,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所有患儿分为轻中度组46例,重度组36例。另募集来我科就诊无精神病史及家族史的健康查体儿童9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ASD组与对照组、ASD患儿轻中度组与重度组25(OH) D水平差异,分析ASD组患儿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比较ASD组不同25(OH)D水平患儿CARS评分差异性,分析AS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CARS评分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25(OH)D水平预估ASD严重程度的效能。结果:ASD组患儿血清25(OH) D水平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轻中度组,重度孤独症组患儿血清25(OH) D水平显著降低(P<0.05)。25(OH) D异常组患儿中母乳喂养、偏食及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25(OH) D正常组(P<0.05)。25(OH) D异常组患儿中CARS评分中的人际关系、模仿、情感反应、肢体动作、使用物体、对变化的适应、视觉反应、听觉反应及总分显著高于25(OH) D正常组(P<0.05)。CARS总分分与血清25(OH)D水平的成负相关性(r=-0.367,P=0.004)。血清25(OH)D水平预估ASD严重程度的AUC为0.716,敏感度为72.48%,特异度为78.65%。结论:血清25(OH)D在ASD患儿中成低表达,而且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清25(OH)D差异表达,而且血清25(OH)D水平与CARS总分成负相关性,其作为评估ASD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骨钙素(OC)、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71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将其按照是否出现胸腰椎骨折分成骨折组80例及无骨折组91例。比较两组血清OC、25(OH)D及PTH水平,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血清OC、25(OH)D及PTH水平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效能。结果:骨折组血清OC、25(OH)D水平均低于无骨折组,而PTH水平高于无骨折组(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骨质疏松病程及骨质疏松分级均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有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70岁、骨质疏松病程≥6个月、骨质疏松分级为Ⅲ级以及高PTH水平均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危险因素,而高OC、25(OH)D水平均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OC、25(OH)D及PTH水平联合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效能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PTH水平升高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危险因素,而高OC、25(OH)D水平为保护性因素,联合检测三项指标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9.
活性维生素D3对牛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钙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是治疗骨质疏松调整钙磷代谢的常用药物,本研究试图研究它对动脉钙化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建立体外血管钙化模型,在培养介质中加入1,25(OH)2D3,观察细胞钙沉积及与之相关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的变化情况;结果:10^-9mol/L的1,25(OH)2D3培养10d后,钙化细胞的钙沉积增加了16.25%,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了301%,骨钙素分泌增加了58.3%,提示1,25(OH)2D3可以加重钙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盐沉积,而对作为对照的普通血管平滑肌细胞此种作用不明显。结论:1,25(OH)2D3可促进钙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质沉积,其作用可以与增加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化及促进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25羟维生素D[25(OH)D]、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其与体格发育和骨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于2017年7月~2021年3月收治的88例ISS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8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GF-1、IGFBP-3、25(OH)D及皮质醇水平。比较ISS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F-1、IGFBP-3、25(OH)D及皮质醇水平,体格指标以及骨龄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ISS患儿血清IGF-1、IGFBP-3、25(OH)D及皮质醇水平与体格指标、骨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IGF-1、IGFBP-3、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ISS患儿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25(OH)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而皮质醇水平低于治疗前(均P<0.05)。ISS患儿治疗后身高、体重、骨龄年龄差(BAD)、骨龄指数(BAI)以及体质指数(BMI)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ISS患儿血清IGF-1、IGFBP-3、25(OH)D水平与身高、体重、BAD、BAI以及BMI均呈正相关;皮质醇与身高、体重、BAD、BAI以及BMI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ISS患儿血清IGF-1、IGFBP-3、25(OH)D水平异常降低,皮质醇水平升高,且上述四项指标均和身高、体重、BAD以及BAI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