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葛根素对糖尿病心肌细胞的保护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葛根素(Puerarin)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血小板反应素1(Thrombospondin-1,TSP-1)的表达改变及其作用。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n=15):糖尿病组和葛根素治疗组采用一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其中葛根素治疗组于造模后葛根素腹腔注射4周(100mg/kg/day),正常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6ml/kg),同样喂养4周。四周后各组大鼠处死。H—E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三组大鼠心肌细胞纤维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大鼠心肌细胞中TSP-1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测定各组大鼠心室肌细胞功能。结果发现葛根素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大鼠的体重增加明显,同时血糖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H—E染色显示糖尿病大鼠多处心肌肌丝紊乱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电镜下发现有线粒体嵴消失溶解,肌丝排列紊乱等病理改变,而葛根素治疗组大鼠偶见上述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显示葛根素治疗组心肌内TSP-1阳性细胞密度小于糖尿病大鼠,TSP-1 mRNA表达也比糖尿病大鼠要低。此外葛根素治疗组大鼠的左室收缩末压(LVSE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但较糖尿病组有显著改善(P〈0.01)。上述结果显示葛根素能保护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的高糖损伤和维持心室肌细胞的功能,而该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TSP-1表达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谢潇  ;欧龙  ;罗芸  ;王珺  ;温涛  ;郭晓东 《生物磁学》2014,(13):2409-2411
目的:通过检测TNF-α在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高糖环境下肿瘤坏死因子与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采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变化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TNF-α的表达水平,CCK-8法测定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分析TNF-α对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胶原纤维束排列紊乱,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牙龈未见红肿或出血。TNF-α在糖尿病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呈高表达,在健康大鼠牙周组织中不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可抑制PDLFs增殖,并且成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TNF-α对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可增加牙周疾病的发病几率,糖尿病患者体内的TNF-α对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牙周炎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探讨尼古丁的细胞毒性作用,为口腔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采用丝线结扎联合口内接种细菌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将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分别作用于大鼠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中,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变化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分析不同浓度尼古丁对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胶原纤维束排列紊乱,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牙龈未见红肿或出血。尼古丁可抑制PDLFs增殖,并且呈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对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尼古丁作用下牙周炎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分布率明显不同(P0.05)。结论:尼古丁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尼古丁的浓度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重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心肌营养素-1(CT—1)mRNA和结缔组织增长因子(CTGF)在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动态表达以及厄贝沙坦干预的影响,探讨CT—1和CTGF在糖尿病心肌病(DMC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7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后,糖尿病组再为厄贝沙坦治疗组及糖尿病未治疗组。治疗组以厄贝沙坦灌服12周。分别在病程2、4、6、8、10、12周处死各组大鼠。称量体重(BW)、全心重量(HW)、左室重量(LVW),计算心体比(HW/BW)和左室重量指数(LVWI)。检测心肌CT—1 mRNA和CTGF的表达水平;心肌胶原(Col)和心肌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的HW/BW、LVW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厄贝沙坦治疗组大鼠的HW/BW、LVWI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厄贝沙坦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和范围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糖尿病组大鼠CT—1 mRNA、CTGF表达明显卜调,随病程延长呈升高趋势(P〈0.01),心肌col、Ang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厄贝沙坦治疗组大鼠的CTI mRNA、CTGF表达与糖尿病组相比较下调(P〈0.01);心肌Col、AngⅡ含量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大鼠心室CT—1mRNA、CTGF和心室局部Col、AngⅡ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CT—1mRNA、CTGF表达上调与心肌肥大、间质纤化密切相关,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心室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厄贝沙坦町减轻糖尿病心肌病的心室重构,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T—1和CT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血糖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SC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糖状态下正常及梗死后心肌组织中干细胞因子(SCF)的表达,探讨高血糖对心肌梗死后干细胞修复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结扎组、高血糖组、心肌梗死组和高血糖并心肌梗死组,每组9只,通过给予高糖饮食12周建立高糖血症模型,然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CF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CF蛋白的表达。结果SCFmRNA和蛋白在正常心肌呈低水平表达,与假结扎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周围组织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心肌梗死组大鼠相比,高血糖并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CF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SCF的表达明显增强,而高血糖能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中SCF的表达,提示高血糖可能抑制了心肌梗死后干细胞的归巢及其梗死后心肌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注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6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GLP-1干预组(GLP-1组),每组各20只,后两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分别于注射STZ2周、6周后每组随机取半数进行实验,实验前于无菌条件下大鼠一侧下丘脑PVN区埋置套管,GLP-1组经套管注入GLP-1,NC组及DM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酚红灌胃法检测胃排空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LP-1浓度,半定量RT-PCR法测定胃窦、胃底GLP-1RmRNA表达。结果:注射STZ 2周后,DM组较NC组胃排空率显著升高(P〈0.01)。GLP-1组胃排空率低于DM组(P〈0.01),血浆GLP-1浓度高于DM组及NC组(P均〈0.05),胃窦GLP-1RmRNA表达明显高于DM组、NC组(P均〈0.01)。注射STZ 6周后,DM组胃排空率高于NC组(P〈0.01)。GLP-1组较DM组胃排空率显著降低(P〈0.01),血浆GLP-1浓度、胃窦GLP-1RmRNA表达显著高于DM组、NC组(P均〈0.01)。结论:下丘脑PVN区注射GLP-1后,可减慢糖尿病大鼠初期加速的胃排空,原因可能与血浆GLP-1浓度及胃窦GLP-1RmRNA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海马体造成的炎性损伤。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和葡萄糖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M组)和持续高血糖模型(MS组),并错时腹腔注射给予葡萄糖、胰岛素制备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鼠模型(MF组)。血糖波动造模第6周时,测定大鼠一般生理学指标,血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等血液生化指标;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体中IL-1β、IL-2、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学习和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 (1)血糖波动造模第6周时,M组、MS组及MF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N组(P〈0.01),M组、MS组及MF组之间在1%极显著水平下无差异(P〉0.01)。(2)尾静脉注射STZ 1周后,M组、MS组、MF组的Glu、TG、LDL-C都有显著性的提高(P〈0.01),HDL-C显著性下降(P〈0.01)。(3)与正常组比较,各模型组海马组织的IL-1β、IL-6、IL-8以及TNF-α均呈现显著性变化(所有P〈0.05),组间IL-2水平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血糖波动模型MF组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显著高于M组和MS组水平(P〈0.01)。尽管IL-2水平在各组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仍可见血糖波动模型MF组中表达水平最低。(4)M组、MS组、MF组的逃避潜伏期、经过平台的次数以及在平台象限内的游泳距离与N组相比均呈极显著提高(所有P〈0.01),其中血糖波动模型MF组的逃避潜伏期和过平台次数显著高于M组和MS组(P〈0.01),提示MF组空间定位和记忆功能受损最严重,平台象限内的游泳距离在三种糖尿病模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较急性高血糖和慢性持续性高血糖而言,波动性高血糖对大脑海马体造成的炎性损伤以及功能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海马神经营养因子-3(NT-3)mRNA和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EA)、对照组(DM)与正常组(CN)进行比较。电针4周后糖尿病测定血糖水平,并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NT-3mRNA和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血糖、上台潜伏期高于正常组和电针组(P〈0.01),对照组NT-3mRNA和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电针组(P〈0.01);电针组NT-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促进海马NT-3mRNA和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表达,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者的学习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的影响,研究米诺环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对米诺环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疾病中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米诺环素治疗组,每组10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米诺环素治疗纽给予米诺环素腹腔注射(45mg/kg),共注射10d,模型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给药后8周的3组动物处死,冰浴下取其视网膜组织,随后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L(TUNEL)法进行凋亡细胞原位标记,行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计数,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拟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相同观察时相,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在米诺环素组,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数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诺环素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丝线结扎法建立大鼠牙周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本实验创新一种新的手段,利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结合传统丝线结扎法建立大鼠牙周病模型,即在丝线结扎大鼠第一磨牙之后,在大鼠磨牙牙颈部丝线附近堆砌有黏着性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制造利于丝线固定的外形高点并同时稍微垫高咬合面,制造咬合创伤,加快牙周病的发生发展。结果:改良丝线结扎法建立牙周病模型的成功率为95%,相比传统丝线结扎发的65%,具有更高的成功率,模型建立更稳定,相比现有各种改良方法操作更简便易行。结论:改良丝线结扎法相比传统丝线结扎法建立大鼠牙周病模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造模方法致糖尿病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形态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皮肤缺损组(QS组:剪皮),糖尿病组(DM组:STZ+剪皮),糖尿病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组(DMJJ组:STZ+剪皮+金葡菌),糖尿病加激素组(DMJS组:STZ+剪皮+激素注射),糖尿病加激素加异物组(DMYW组:STZ+剪皮+激素注射+异物埋置)。糖尿病模型稳定后每周测量血糖1次,每日称量体重、观察疮面情况、测量创面面积。12 d后处死,石蜡包埋肉芽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DMJJ组前5d愈合速度快于其余组(P0.01);DMYW组的愈合时间延长,DMYW组愈合率显著偏低,与其余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12 d其余组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DMYW组愈合率显著低于其余组(P0.01)。结论注射激素大鼠表现出中医"阴证"证型特点,糖尿病加激素注射加异物埋置复合因素造模法能使大鼠创面表现出与临床相似的"阴证"证型特点。  相似文献   

12.
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配合不同饮食建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考察,为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可靠的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Ⅰ);高糖高脂膳食组(Ⅱ);0周STZ(30 mg/kg)+高糖高脂膳食组(Ⅲ);0周STZ(30 mg/kg)+常规膳食组(Ⅳ);6周STZ(20 mg/kg)+高糖高脂膳食组(Ⅴ);6周STZ(25 mg/kg)+高糖高脂膳食组(Ⅵ);6周STZ(30 mg/kg)+高糖高脂膳食组(Ⅶ)。采用尾静脉注射STZ配合不同饮食制备糖尿病模型,动态监测模型大鼠血糖的变化,生化方法检测大鼠血脂的改变,放免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Morris水迷宫检测不同造模型条件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Ⅲ组大鼠于注射72 h后血糖升高明显(P<0.01),至注射第2周血糖升高达顶点(P<0.01),以后逐渐降低,至观察第10周,血糖维持在15 mmol/L(P<0.05)。IV组大鼠于注射72 h后血糖升高,以后迅速降低,至观察第10周,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Ⅴ、Ⅵ、Ⅶ组大鼠于注射72 h后显著升高,此后呈波浪式变化;随着注射剂量增加,降低程度减慢。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各组大鼠CHO,TG,LDL-C均增加;Ⅲ、Ⅳ、Ⅴ组大鼠血清INS水平较对照组增高,除IV外,各组胰高血糖素均高于对照组。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Ⅶ组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Z(30 mg/kg)配合高糖高脂膳食能够快速、稳定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糖高脂膳食组6周后尾静脉注射STZ(30 mg/kg)制备模型,血糖升高显著,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明显,倾向于1型糖尿病模型。  相似文献   

13.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肺组织谷氨酰胺果糖转移酶1(Gfat1)的表达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18只,模型组28只.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15mg/kg)复制糖尿病模型,统计体重变化及空腹血糖值.RT-PCR方法检测造模成功后2周、4周和6周肺组织Gfat1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快,造模开始第28天,第42天,第56天和第70天高脂模型组与对照组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注射STZ的高脂模型组空腹血糖值较高(FBG≥10.0),和对照组比较,FBG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2周,模型组肺组织Gfat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模型组Gfat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周模型组Gfat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但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大鼠饲喂高脂饲料结合腹腔注射STZ可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Gfat1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曾琳  蒋政  谢明  游咏 《生物磁学》2013,(25):4840-4842,4880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10只)、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采用侧脑室注射链脲霉素(STZ)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胰岛素(0.1U/kg),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mL/kg)。通过Morris’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浆PAF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突触素的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模型组大鼠连续4天水迷宫的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大鼠(P〈0.05),而治疗组大鼠第2、3、4天水迷宫潜伏期均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但仍长于假手术组大鼠(P〈0.05);模型组大鼠的血浆PAF含量和海马突触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而治疗组大鼠的血浆PAF含量和海马突触素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胰岛素可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这可能与其下调AD大鼠血浆PAF水平以及保护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龋病与牙周病共同发生的动物模型,初步探讨致龋菌与牙周致病菌的相关性。方法 5~6周龄金黄地鼠2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高蔗糖饮食。对照组10只,感染组12只,双侧下颌第一磨牙丝线结扎,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变形链球菌(S.m);种菌结束后8周检查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和牙周组织损害情况。结果感染组产生明显的牙周损害:探诊出血(BOP)、菌斑指数(PLI)以及牙槽骨吸收(ABL)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同时,感染组冠部龋坏率达到90.0%,大于对照组(66.7%),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个组均未产生根龋。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变形链球菌分别作用于牙周和牙体组织发生龋及牙周损害,二者没有显著的相互抑制作用,可在地鼠口腔中同时出现龋和牙周炎病损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变化在毛细支气管炎并急性心衰的变化,探讨它们在该病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58例心衰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临床症状消失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PAF、TNF-α及PDGF血清含量,设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心衰组PAF治疗前为370.57±23.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8±19.6n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5.95,P〈0.001);治疗后恢复至49.63±14.5ng/L,与正常对照差异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0,P〈0.001)。TNF-α治疗前为457.4±40.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8.8±21.6n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135,P〈0.05);治疗后恢复至162.6±37.61ng/L,与正常对照差异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25,P〈0.01)。PDGF治疗前为596.23±199.43)ng/L,较对照组259.76±69.58ng/L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5.52,P〈0.01);治疗后降为272.83±116.96ng/L,较治疗前明显恢复,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t=7.66,P〈0.01)。结论:结果表明,PAF、TNF-α、PDGF作为炎症介质不仅参与心衰的发病过程,还提示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在心衰发病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彩色蚕茧提取物—丝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二甲双胍组和丝胶预防组。模型组、丝胶治疗组、丝胶预防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均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致动物模型,以血糖≥16.7 mmol/L作为成模标准;待模型成功建立后,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灌胃(2.4 g/(kg.d),35 d)、二甲双胍组大鼠给予二甲双胍灌胃(55.33 mg/(kg.d),35 d),丝胶预防组大鼠于注射STZ前给予同等剂量丝胶灌胃35天。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和肾重/体重;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脏TGF-β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肾脏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肾重/体重和肾脏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丝胶治疗组、丝胶预防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的血糖和肾脏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丝胶治疗组、丝胶预防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丝胶治疗组、丝胶预防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的肾重/体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丝胶治疗组、丝胶预防组大鼠的肾重/体重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丝胶可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TGF-β1/Smda3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发挥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的保护和预防保护作用,且作用与二甲双胍相当。  相似文献   

18.
陈磊  杨帅  杨磊  杨佳敏  沈小雨  孙洁  任晓暄  朱文莲  张露芬 《生物磁学》2013,(34):6634-6637,6736
目的:比较即刻电针天枢穴、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ms)模型大鼠血浆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水平及结肠组织中内皮素受体A(ETR-A)、CGRPmRNA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电针即刻治疗IBS的部分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幼鼠制备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天枢组、足三里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只束缚不针刺,天枢组和足三里组在实验第8周电针治疗一次,留针20min。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血浆及部分结肠组织进行生物活性物质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CGRP、ET、结肠组织中ETR—A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CGRPmRNA表达。结果:(1)即刻电针对IBS模型大鼠血浆CGRP、ET水平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GRP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枢组、足三里组CG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T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枢组ET水平明显降低(P〈0.01)。(2)即刻电针对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ETR—A水平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TR—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ETR-A水平明显降低(P〈0.01)。(3)即刻电针对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GRPmRNA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天枢组、足三里组CGRP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CGRPmRNA表达减弱(P〈0.05)。结论:即刻电针介入后,能够调节机体的内环境紊乱和CGRP、ET的平衡失调。这种调节作用因穴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天枢穴对血浆中CGRP、ET调节作用较强,足三里穴在受体和基因表达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