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蓬勃发展和人类对生物大分子功能机制的知识积累,涌现出海量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随之,研究者开发了300多个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用于存储、展示和数据的重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是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药物研究的宝贵资源。本文将数据库分为3类:(1)综合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2)特定物种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3)生物学通路数据库。重点介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包括BioGRID、STRING、IntAct、MINT、DIP、IMEx、HPRD、Reactome和KEGG等。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基因组注释系统MGAP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开发了微生物基因组注释系统(Microbial genome annotation package, MGAP),并用于蓝细菌PCC7002的基因组注释。该系统由基因组注释系统和基于Web的用户接口程序两部分组成。基因组注释系统整合多个基因识别、功能预测和序列分析软件;以及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蛋白质资源信息系统和直系同源蛋白质家族数据库等。用户接口程序包括基因组环状图展示、基因和开放读码框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图,以及注释信息检索工具。该系统基于PC微机和Linux操作系统,用MySQL作数据库管理系统、用Apache作Web服务器程序,用Perl脚本语言编写应用程序接口,上述软件均可免费获得。  相似文献   

3.
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IUBMB)和欧洲生物化学联合会(FEBS)将于2000年7月16日至7月20日,在英国伯明翰市召开“第18届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在第三个千年中,对分子和细胞的认识与开发。会议主要的论题是:基因组:序列和结构;进化和调控;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功能分析;基因组的生物技术应用;免疫识别和应答;基因组的实验功能分析;神经退行性变疾病和朊病毒;细胞生长和死亡;酶催化作用:机制和途径;运输和导向;蛋白质折叠;代谢,…  相似文献   

4.
EST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佳韵  王秀琴 《生命科学》1999,11(4):186-188
随着HGP(HumanGenomeProject)的实施,人类基因组测序进展顺利,并有望于2003年提前完成。后基因组计划的重点之一在于基因组表达概况和功能的研究。EST(expressedsequencetags)是一组短的cDNA部分序列,是由大量随机取出的cDNA克隆一次测序得到的组织或细胞基因组的表达序列标签。其在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并具有良好的前景。该文就EST的产生、相关数据库和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计算方法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计算方法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各个阶段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此,作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方法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相互作用网络研究中的应用做一个概述: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及其发展;数据挖掘方法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收集和整合中的应用;高通量方法实验结果的验证;根据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和推断未知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人类基因组和白血病的分化、凋亡诱导茅矛,况少青,陈国强,陈赛娟,陈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卫生部和上海市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25)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及意义人类基因的现代定义为:合成有功能的人体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DNA顺序。  相似文献   

7.
人基因组表达图谱分析和疾病相关基因搜寻──现状与展望(续前)康毅滨,柴建华(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上海200433)二、cDNA随机部分f三、测序及EST的建立以上所讨论的方法均是从基因组DNA出发寻找表达序列,与之恰好相反的另一种构建表达图的思路是随机挑选cDNA文库中的克隆进行测序并在染色体上定位,即cDNA策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获得人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顺序,而以目前的测序技术要在近期内完成这一目标还略显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8.
 溶剂接触表面积、空腔个数和体积、紧密度、疏水性以及温度因子是影响蛋白质耐热的主要三维结构参数.挑选NCBI COG数据库中具有全基因组的单细胞微生物,选择其中三维结构已知的蛋白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因素对细菌类和古细菌类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古细菌类蛋白质的空腔个数和体积与耐热性无关,极性面积和表面残基个数随耐热性增加而降低;(2)超高温细菌类蛋白质的分子量比较小,空腔个数和体积都小于常温蛋白质,而且空腔个数对稳定性的贡献大于空腔体积;(3)无论是古细菌还是细菌类蛋白质,疏水性和紧密度都不随耐热性变化,但暴露残基个数越多,蛋白质的耐热性越差;(4)两类蛋白质侧链的温度因子都高于主链,这与侧链的运动性(柔性)一般比主链高的实验结果一致;另外,超高温细菌类蛋白质的温度因子明显高于常温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实现其快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进行蛋白质鉴定的方法是测定其氨基酸顺序,它需要蛋白质顺序分析仪,对蛋白质的纯度要求高,费时和花费大,与之相比,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是容易实验测定的。本文描述了一个基于蛋白质的组成和分子量进行其快速鉴定的方法。其基本出发点是,通过统计蛋白质序列数据库中每个序列的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得到一个含蛋白质长度、组成和分子量的数据库,将靶蛋白质的组成等数据与该数据库进行对比,可以检出组成和分子量与之接近的蛋白质。从而对该蛋白质进行初步鉴定。在有些情况下,甚至能相当准确地确定靶蛋白质与数据库中的某个(些)蛋白质相关。根据这一原理本文设计了根据氨基酸组成检索蛋白质组成数据库的程序,通过对胰岛素原、细胞肿瘤抗原P53和泛肽等多种蛋白质的组成分析,证实根据氨基酸组成能较好地进行蛋白质鉴定。  相似文献   

10.
水稻、高粱、高粱稻重复顺序DNA复性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DNA复性动力学方法对水稻、高粱以及它们的杂交后代高粱稻的重复顺序DNA进行了分析。配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研究了它们基因组结构的概况。发现与母本水稻相比,远缘杂交后代高粱稻基因组在中度重复顺序部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HPLC)和电喷雾串联质谱 (ESI MS MS)联用技术直接对模式蛋白分子 (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胰蛋白酶酶解产物进行分离和测定 .获得的一系列BSA酶解片段的一级 (MS)和二级 (MS MS)质谱数据经分析软件处理后 ,分别在不同处理和不同参数条件下 ,用 3种不同的方法通过网上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蛋白质搜寻鉴定 .结果显示 ,3种搜寻法都能正确地鉴定该蛋白质 ,其中以利用MS数据的肽质量指纹谱搜寻法 (PMF法 )较为快捷方便 ,但鉴定结果易受数据处理和数据库搜寻鉴定时参数设置等因素的影响 ;利用未解析MS MS数据 (rawMS MSdata)的搜寻法可在较宽的搜寻参数变化范围内获得明确的鉴定结果 ;而借助从头测序 (denovosequencing)结果的序列搜寻法 (sequencequery)则显示出更高的专一性 ,利用较少酶解片段数据就能得到稳定和明确的鉴定结果 ,搜寻参数变化的影响很小 .就酶解条件、数据处理和搜寻参数设置对蛋白质鉴定结果的影响展开详细的讨论 ,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和库搜寻鉴定积累了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昆虫差异蛋白质组: 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家蚕Bombyx mori、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和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等昆虫的基因组测序已经基本完成,蛋白质组学技术将是阐明这些基因组功能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昆虫诱导性免疫、抗性机制和分子病理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1) 细菌、真菌、脂多糖或机械损伤诱导的昆虫血淋巴或血细胞来源细胞系的蛋白质表达的改变; (2) Bt抗性昆虫中肠刷状缘膜和抗锥虫采采蝇Glossina morsitans唾液腺多种蛋白质表达的改变; (3)化学农药处理和姬蜂Chelonus inanitus携带的多分DNA病毒引起的昆虫蛋白质组的变化。最后讨论了昆虫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瓶颈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分离、定位单考口片段的方法与意义唐清(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遗传组)人与动物基因组上的DNA顺序按其是否重复可分为2大类,若同一段顺序在基因组内重复出现多次,则这段顺序称为重复顺序;若某一顺序在基因组内只出现一次,则这段顺序称为单拷贝顺序或单考贝片段。单拷...  相似文献   

14.
未知基因组及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有限的物种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是当前一些非模式生物物种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的瓶颈之一.基于同源性搜索的BLAST方法(MS BLAST),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未知基因组的蛋白质鉴定的搜索工具,已成功应用于许多未知基因组物种的蛋白质鉴定.SPITC化学辅助方法是本实验室建立的一种改进的de novo质谱测序方法.采用MS BLAST方法对经Mascot软件数据库搜索未能鉴定到的19个金鱼胚胎蛋白质进行鉴定,其中12个蛋白质是直接测序后进行MS BLAST搜索得到的结果,另外7个蛋白质是联合MS BLAST和SPITC衍生方法得到的鉴定结果.实验结果证明,采用MS BLAST方法进行蛋白质的跨物种鉴定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给蛋白质的跨物种鉴定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DNA序列信息的一种新的测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信息理论给出了测度DNA序列信息的一种新的方法,获得DNA序列4个层次的信息量测度:Ib,If(1),If(2)andIf(3),这4种信息测度可分别用来测度DNA的碱基序列、密码子序列、编码蛋白质序列和功能蛋白质序列的信息量。从M.edulis的线粒体基因组中两个较短的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和使用具有不同倍性的间并密码子组组成的模拟DNA序列中所获得计算结果表明,这些信息测度确实能用来揭示所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POLE和POLD1突变导致DNA聚合酶校对功能丧失可能会影响基因组稳定性并导致突变增加和肿瘤形成。本文结合在线数据库和真实世界样本进一步分析肺腺癌(LUAD)患者POLE和/或 POLD1 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1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肺癌术后组织标本115例,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基因突变;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肺腺癌数据集,通过Cbioportal在线数据库获得肿瘤突变分布图,通过Cibersort法计算获得样本的免疫相关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真实世界样本中POLE/ POLD1突变的比例为7.83%(9/115)。TCGA数据显示POLE/POLD1突变的LUAD患者总生存期(OS)减少(P=0.0359)。然而,携带该突变的患者并发其他基因改变的频率明显增加,尤其是与TP53突变存在正相关;同时,POLE/POLD1突变与LUAD组织浸润性免疫杀伤细胞呈正相关,与免疫抑制细胞呈负相关,提示这部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敏感。结论:LUAD患者POLE/POLD1突变预示较高的肿瘤突变负荷和免疫微环境改变,可作为ICI疗效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7.
作者曾报道了一个玉米(Zea mays L.)基因组特异的重复序列DNA(克隆MR64)通过小麦(Triticum persicum Vav.ex Zhuk.)与玉米杂交导入一个小麦加倍单倍体(DH)植株中。利用分析主宰该重复DNA序列可以稳定地传递到小麦DH3代植株。通过Intermet在DNA数据库中进行序列相似性搜寻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MR64的DNA序列和玉米的最近报道的两个逆转座子P  相似文献   

18.
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了已知犬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结果表明:其基因排列顺序相同;具有AT含量高,G含量最低的碱基偏好性;存在基N间隔和基N重叠;CUA(Leu),Auu(Ile),AUA(Met)等密码子使用率最高,密码子第3位G使用率最低;轻链复制起点序列组成和二级结构高度保守;在犬、狼、郊狼控制区存在10bp的相似重复序列,赤狐序列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基于蛋白质摄入预测患者磷摄入的有效公式。方法:对华西医院及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KD管理中心随访的68名CKD 3~5期非透析患者的饮食蛋白质、磷摄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8例CKD 3~5期非透析患者,饮食记录计算所得的磷与Boaz公式通过膳食蛋白质摄入计算所得的患者的磷摄入量相关系数为0.906(P<0.001);膳食中的蛋白质和磷呈线性相关(P<0.001);建立了根据饮食中蛋白质摄入推测磷摄入量的回归方程:(饮食)P(mg)=53.9(mg)+饮食蛋白(g)×14.2(mg/g),该预测方程能解释90.6%的磷摄入量变化(R=0.906)。结论:饮食中的蛋白质和磷呈线性相关,建立了基于膳食中蛋白质摄入推测磷摄入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以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线粒体基因组为对象,分析其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密码子使用特征及与亚洲栽培稻(O.sativa L.)的差异,探讨其密码子偏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进化过程。结果显示:普通野生稻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第1、第2和第3位碱基的GC含量依次为49.18%、42.67%和40.86%;有效密码子数(Nc)分布于45.32~61.00之间,其密码子偏性较弱;Nc值仅与GC3呈显著相关,密码子第3位的碱基组成对密码子偏性影响较大;第1向量轴上显示9.91%的差异,其与GC3s、Nc、密码子偏好指数(CBI)和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而GC3和GC12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普通野生稻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性主要受自然选择压力影响而形成。本研究确定了21个普通野生稻线粒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大多以A或T结尾,与叶绿体密码子具有趋同进化,但是与核基因组具有不同的偏好性。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PR2偏倚分析和中性绘图分析显示,普通野生稻线粒体基因功能和其密码子使用密切相关,且线粒体密码子使用在普通野生稻、粳稻(O.sativa L.subsp.japonica Kato)和籼稻(O.sativa L.subsp.indica Kato)内具有同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