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杨桃水提物(Averrhoa caramhola L. water extract, AWE)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来建立炎症模型,通过比较致炎侧小鼠足跖、耳廓与非致炎侧小鼠足跖、耳廓的质量关系来观测AWE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观测其镇痛作用。将90只小鼠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组法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及杨桃水提物组,每组30只,分别进行抗炎和镇痛系列判定试验。其中杨桃水提物组给予AWE(10.00 g/kg)灌胃、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0.20 g/kg)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各组在末次给药后分别进行抗炎镇痛作用的观测。试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后显示,AWE可明显抑制蛋清所致小鼠足肿胀、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可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p0.05,p0.01),因此AWE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合萌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热板实验模型,观察合萌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测定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合萌水提物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减轻小鼠足跖肿胀,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增加热板小鼠痛阈值,降低血清MDA、NO含量,提高血清SOD活性。结论:合萌水提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NO等炎症介质产生及增强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平喘颗粒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或/和)模型组,喘嗽宁组(0.7 g/kg)、平喘颗粒组(31.2 g/kg)、平喘颗粒组(15.6 g/kg)、平喘颗粒组(7.8 g/kg)。采用酚红外排,氨水引咳,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琼脂导致小鼠肉芽肿炎症,小鼠负重游泳,小鼠耐常压缺氧,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观察平喘颗粒的祛痰,镇咳,抗炎,抗疲劳,抗乏氧和提高免疫力作用。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喘嗽宁组(0.486 g/kg)、平喘颗粒组(21.6 g/kg)、平喘颗粒组(10.8 g/kg)、平喘颗粒组(5.4 g/kg),给予卵蛋白激发哮喘,观察平喘颗粒的平喘作用;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喘嗽宁组(0.419 g/kg)、平喘颗粒组(18.6 g/kg)、平喘颗粒组(9.3 g/kg)、平喘颗粒组(4.65 g/kg),喷入磷酸组胺和氯化乙酰胆碱,观察平喘颗粒的平喘作用。结果:平喘颗粒(31.2 g/kg、15.6 g/kg、7.8 g/kg)可显著提高小鼠酚红的排出量(P0.05),延长氨水致小鼠咳嗽的潜伏期(P0.05),减少氨水所致小鼠咳嗽次数(P0.05),减少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程度(P0.05),减少琼脂导致小鼠肉芽肿重量(P0.01),提高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5),提高小鼠耐常压缺氧时间(P0.05),可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5)。平喘颗粒(21.6 g/kg、10.8 g/kg、5.4 g/kg)延长卵蛋白致大鼠哮喘发作的潜伏期(P0.05);平喘颗粒(18.6 g/kg、9.3 g/kg、4.65 g/kg)延长磷酸组胺和氯化乙酰胆碱致豚鼠哮喘发作的潜伏期(P0.05)。结论:平喘颗粒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抗急、慢性炎症,抗疲劳,抗乏氧,提高免疫力,平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是采用溶剂法和柱色谱法提取分离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然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腹膜炎模型对所得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进行考察。最终从桦褐孔菌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羊毛脂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羊毛甾醇(1)、inotodiol(2)和trametenolic acid(3)。化合物1、2、3在10 mg/kg均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化合物1和2在10 mg/kg时显著降低血管通透性。由此得出化合物1~3均有抗炎活性,其中trametenolic acid(3)的抗炎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两面针根的提取物S0进行了镇痛、止血和抗炎药理实验,每种作用选用两种实验方法来评价。镇痛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热板法实验显示,S0在150mg/kg剂量时,小鼠痛阈值明显提高(P<0.01);扭体法实验显示,S0在150mg/kg剂量为时,对冰醋酸致痛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少了70.96%(P<0.01)。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及腹腔染料渗出法。二甲苯致炎剂实验表明,S0在150mg/kg剂量时,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3.45%(P<0.01);冰醋酸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中,S0在150mg/kg和75mg/kg两个剂量组时,对小鼠的抗炎效果分别为52.94%(P<0.01)和52.00%(P<0.01)。止血实验采用毛细玻璃管法和载玻片法。毛细玻璃管实验表明S0在150mg/kg和75mg/kg两个剂量时,凝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载玻片实验表明S0在150mg/kg剂量时,凝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总之,两面针中提取物S0对小鼠具有显著的镇痛、止血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茴香挥发油的抗炎、镇痛作用,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肿胀2种动物模型进行抗炎药效学实验;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进行镇痛实验。结果:小茴香挥发油能显著抑制上述各种动物模型的炎症反应及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结论:小茴香挥发油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活络效灵丹的抗炎、镇痛、消肿等药理作用,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基础。方法: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又莱胶致大鼠足肿胀法研究抗炎作用,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镇痛作用。结果:活络效灵丹能较好地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炎性肿胀和大鼠甲醛致足跖肿胀,能显著提高热板试验小鼠的痛阈,有效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论:活络效灵丹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消肿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姜延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滤纸性肉芽肿法及小鼠热板法、扭体法镇痛实验等动物模型,考察姜延胶囊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姜延胶囊能明显减轻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小鼠耳肿胀及肉芽肿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减少热板及醋酸所致的小鼠疼痛反应,提高小鼠痛阈值.结论:姜延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该实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树舌胞内粗多糖的提取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凌  潘景芝  张文婷  王琦 《菌物研究》2010,8(2):85-89,10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微波辅助法提取树舌胞内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对多糖抗炎活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极差分析确定了微波辅助法的最优工艺为微波处理10 min、液料比40∶1、提取2次。按此工艺多糖提取率为24.92%,多糖得率和含量分别为188.3 mg/g和78.47%。抗炎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树舌胞内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2.16%、37.80%、27.97%,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树舌胞内多糖高、中、低剂量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董明姣  李爱媛  周芳 《蛇志》2006,18(4):268-271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串连珠的治病作用,为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最大耐受量(MTD)方法测试;用热板法、扭体法,观察串连珠的镇痛作用;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及腹腔染料渗出法,观察串连珠的抗炎作用;用载玻片法和毛细玻管片,观察串连珠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用动物离体肠观察串连珠对肠管平滑肌的影响。结果串连珠水煎剂的MTD为408g生药/kg。串连珠高、中剂量组对小鼠热板致痛药后30min痛阀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对小鼠扭体次数各剂量均明显减少,但潜伏期无明显影响;抗炎结果显示,串连珠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无抑制作用;无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对家兔、小鼠离体肠平滑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MTD大于408g生药/kg动物体重,表明其毒性低。串连珠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解痉作用,但无明显的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壮药两粤黄檀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小鼠二甲苯致炎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致炎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耳廓肿胀度、肿胀率及足肿胀度的影响,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等技术分析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其抗炎活性成分以及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高剂量组(8 g·kg~(-1))可以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角叉菜胶致炎足趾肿胀,其抑制率均高于50%;(2)从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得到60个化合物,包括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血根碱、胡椒碱、β-谷甾醇等多种抗炎活性成分;(3)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两粤黄檀发挥抗炎作用的核心靶点为PIK3CA、EGFR、MAPK、SRC、STAT3、CYP19A1、IL2、MAOA等,涉及c GMP-PKG、cAMP、Focal adhesion、Rap1等信号通路。该研究结果为两粤黄檀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两面针提取物(S-O)对小鼠镇痛、抗炎和止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两面针根的提取物S-O进行了镇痛、止血和抗炎药理实验,每种作用选用两种实验方法来评价。镇痛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热板法实验显示,S-O在150mg/kg剂量时,小鼠痛阈值明显提高(P〈0.01);扭体法实验显示,S-O在150mg/kg剂量为时,对冰醋酸致痛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少了70.96%(P〈0.01)。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及腹腔染料渗出法。二甲苯致炎剂实验表明,S-O在150mg/kg剂量时,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3.45%(P〈0.01);冰醋酸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中,S-O在150mg/kg和75mg/kg两个剂量组时,对小鼠的抗炎效果分别为52.94%(P〈0.01)和52.00%(P〈0.01)。止血实验采用毛细玻璃管法和载玻片法。毛细玻璃管实验表明S-O在150mg/kg和75mg/kg两个剂量时,凝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载玻片实验表明S-O在150mg/kg剂量时,凝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总之,两面针中提取物S-O对小鼠具有显著的镇痛、止血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茴香挥发油的抗炎、镇痛作用,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肿胀2种动物模型进行抗炎药效学实验;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进行镇痛实验。结果:小茴香挥发油能显著抑制上述各种动物模型的炎症反应及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结论:小茴香挥发油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四齿四棱草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免疫调节活性。采用热板法,评价镇痛效果。采用耳肿胀法、腹膜炎、气囊炎同时测定气囊灌洗液的总蛋白、SOD、NO及血清中MDA、PGE2水平,测定耳肿胀、气囊炎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初步分析四齿四棱草可能的抗炎镇痛机制及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四齿四棱草能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小鼠气囊灌洗液中的蛋白量和NO量,降低气囊炎小鼠血清中的PGE2和MDA水平,增强SOD活性;中、低剂量能提高小鼠的痛阈,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可显著提高脾指数(P0.05或P0.01)。因此,四齿四棱草具有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白芍总苷进行比较,研究白芍水提物的抗炎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模型和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白芍水提物和白芍总苷对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采用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观察白芍水提物和白芍总苷对慢性炎症的抗炎作用;通过测定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血清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肿胀足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PGE2含量,探究其抗炎作用的部分机制。结果白芍水提物4 g·kg-1、白芍总苷180 mg·kg-1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和琼脂肉芽肿(P<0.05),降低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血清PGE2水平(P<0.05)。白芍水提物2.8 g·kg-1、白芍总苷120 mg·kg-1均可显著抑制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P<0.05),降低肿胀足的NO、MDA及PGE2含量(P<0.05);白芍水提物和白芍总苷对急、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水提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减少血液和局部组织PGE2水平,减少局部组织NO、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探究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以下简称"通体沉香")的镇痛抗炎作用及可能机制。采用体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筛选,评价通体沉香不同温度加热熏香挥发性成分的抗炎活性;采用体内小鼠经典镇痛抗炎热板法、醋酸致小鼠扭体、二甲苯致耳肿胀及卵清蛋白(OVA)致脚趾肿胀等试验,评价通体沉香醇提物(WTAAE)预先给药处理的镇痛抗炎作用;通过检测药物处理炎症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探究通体沉香发挥镇痛抗炎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通体沉香加热熏香挥发性成分体外有较好抗炎活性,IC_(50)范围为30~50μg/mL;WTAAE能显著缩短小鼠痛阈时间,降低小鼠扭体次数,且同等剂量下WTAAE作用与野生沉香醇提物(WAAE)作用相当或略优,同时缓解小鼠耳和脚趾的肿胀程度,体内有较好镇痛抗炎作用;作用机制研究显示,通体沉香挥发性成分可显著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水平。通体沉香体内外均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致痛物质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花椒总生物碱镇痛、抗炎、止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花椒生物碱镇痛、抗炎及止痒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热板法考察其镇痛作用二甲苯致炎法考察其抗炎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40诱发小鼠皮肤瘙痒研究其止痒作用。结果:中、高浓度的花椒生物碱对小鼠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高浓度的花椒生物碱能较强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并能缓解分子右旋糖酐-40诱发的小鼠皮肤瘙痒。具有较强的抗炎、止痒作用。结论:花椒生物碱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长春七超临界提取物(SELB)的镇痛、镇静和抗炎作用。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镇静实验采用与戊巴比妥钠协同催眠法和小鼠自主活动法;抗炎实验采用大鼠足跖肿胀法和小鼠耳肿胀法。结果显示:SELB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和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抑制率;高、中剂量组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能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时间,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高、中剂量组能显著抑制蛋清致大鼠的足跖肿胀率,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的耳肿胀度。SELB具有的镇痛、镇静和抗炎作用与长春七的功能主治及临床应用相符。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柑桔果实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对实验动物模型的抗炎镇痛作用,本文通过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柠檬苦素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福尔马林实验及扭体实验观察柠檬苦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柑桔果实中柠檬苦素类物质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程度;减少扭体次数;显著提高小鼠福尔马林实验中的痛域。因此,柑桔果实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对本实验中的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杜香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掌肿胀模型筛选杜香三种提取部位镇痛抗炎作用.结果显示,甲醇提取物(10.0、1.0 mg/kg)和水提物(10.0 mg/kg)能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趾水肿.水提物(10.0 mg/kg)在致炎后2~4 h内效果接近吲哚美辛.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提示甲醇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效果可能通过其所含黄酮类化合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