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两种PCR方法对木耳属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ERIC和RAPD两种PCR方法对木耳属3种29个菌株进行遗传鉴别,其中ERIC方法是首次运用于食用菌的研究领域。在相似系数75%的水平上,ERIC和RAPD分别将供试菌株分为9组和6组。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可将黑木耳和毛木耳两个种区分开,而RAPD则不能完全区分两个种,但两种方法得到了一个相似的结果,即琥珀木耳与黑木耳的亲缘关系极其相近。Southern杂交实验进一步证明了ERIC所得到的29个菌株的同源性关系。分析表明,RAPD方法主要在种的水平上进行鉴别,而ERIC则可以在菌株水平上进行鉴别,结果与菌株栽培性状更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ERIC-PCR是一种比RAPD更快捷可靠的分子标记方法,可以替代RAPD应用于木耳属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ERIC-PCR分子杂交技术分析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了解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并找出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动物园及上海野生动物园所饲养的3只大熊猫2次采集的粪便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总DNA的抽提,并以此为模板获得反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ERIC—PCR和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比较各DNA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指数。结果除国庆(大熊猫)的第1次采集的样品(当时处于腹泻状态),其他各DNA样品的ERIC-PCR及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的相似性都达到85%~100%;佳斯及川川(大熊猫)2个个体2次采集的样品之间ERIC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分别为93%和87%,而国庆腹泻时的样品与健康时的样品之间则为71%。结论大熊猫不同个体之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相似,而且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比较高的稳定性,但当个体的健康出现问题时肠道优势菌菌群结构有一定波动。所采用的DNA提取方法、ERIC—PCR和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的高度重复性证明了之一分子生态学技术在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动态监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四川风铃草属植物的资源丰富度和遗传进化情况,该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探究了四川7种风铃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为风铃草属植物的分子标记辅助鉴定、资源保护、花卉品种的开发与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40条ISSR引物中有28条引物能够扩增出清晰的条带,扩增总条带数为164,其中有98.8%的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供试的7种风铃草属植物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21~0.945之间,其中钻裂风铃草与藏滇风铃草的遗传相似度最高为0.945,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此外,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表明,7种风铃草属植物可以明显聚为4大类:西南风铃草、灰毛风铃草、灰岩风铃草为一类;紫斑风铃草与流石风铃草各成一类,这两种在形态上与其它各种风铃草差异较大;最后是钻裂风铃草与藏滇风铃草为一类。  相似文献   

4.
银杏雌雄基因组DNA间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应用RAPD技术,应用300个10bp随机单引物及200对随机双引物组合,检测了雌雄异株银杏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雌雄基因组间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在检测到的3450个标记中,仅获得1个与银杏雄性基因组相关的RAPD标记。以该标记为探针,与雌雄银杏基因组DNA的Southern杂交分析,其杂交信号在两性之间表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该结果为寻找银杏早期性别鉴定的探针以及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进一步研究其性别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谷子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谷子 (Setariaitalica)为材料 ,提取总RNA。根据植物肌动蛋白基因编码区的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简并引物 ,用 5’RACE方法扩增出了谷子肌动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以豌豆肌动蛋白cDNA作探针进行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扩增出了目的基因。将所获得的片段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测序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谷子肌动蛋白基因的编码区长 1 1 3 1个核苷酸 ,编码了 3 77个氨基酸 ;所得序列 (命名为MIAc)与GenBank中注册的肌动蛋白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均在 6 0 %以上 ,与其它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 89%以上。根据高等植物肌动蛋白序列相似性重建了进化树 ,表明谷子肌动蛋白与水稻肌动蛋白异型体RAc2和RAc3之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时间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谷子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谷子(Setaria italica)为材料,提取总RNA。根据植物肌动蛋白基因编码区的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简并引物,用5'RACE方法扩增出了谷子肌动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以豌豆肌动蛋白cDNA作探针进行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扩增出了目的基因。将所获得的片段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谷子肌动蛋白基因的编码区长1131个核苷酸,编码了377个氨基酸;所得序列(命名为MIAc)与GenBank中注册的肌动蛋白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均在60%以上,与其它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89%以上。根据高等植物肌动蛋白序列相似性重建了进化树,表明谷子肌动蛋白与水稻肌动蛋白异型体RAc2和RAc3之间的亲缘关系 最为密切,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时间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22种木莲属植物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标记分析技术探讨了22种木莲属植物的遗传亲缘关系。选用13对SRAP引物组合对木莲属22个种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个种共扩增出981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94.8%;在Nei’s遗传相似性系数0.70处,UPGMA聚类将22个种分为5个类群,在0.715分为9个亚类;22种木莲属植物的Nei’s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0.625(乳源木莲与球果木莲之间)~0.914(中缅木莲与滇南木莲之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6。其中中缅木莲、滇南木莲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14,两者亲缘关系最近。该结果支持将巴东木莲、乳源木莲、滇桂木莲分别作为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8.
松花型花椰菜主要品种鉴定的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ISSR和SRAP 3种分子标记对我国南方地区松花型花椰菜主栽品种进行鉴定,分析了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3种标记共产生370条扩增带,238条为多态性条带,其多态率为64.32%。其中只有SRAP标记的引物m e1/em1可将20个品种全部鉴别。遗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松花型花椰菜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比较狭窄。聚类分析表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熟性、地理分布相关。研究表明,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应用于花椰菜品种鉴定,且综合多种分子标记分析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将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基于毛木耳全基因组开发的SSR标记对27份毛木耳菌株(野生14株、栽培13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首先随机选取3个菌株(2个野生菌株、1个栽培菌株)的DNA为模板,从14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强、多态性丰富的引物24对。2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16个多态性SSR片段,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有3-7个,引物平均检测效率为4.83个,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866-1.885,多态性位点比率100%。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范围是0.618-0.971,说明毛木耳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菌株与栽培菌株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46、0.779,说明毛木耳野生菌株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0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无色(白色)类群Ⅰ和有色(浅黄色到红褐色)类群Ⅱ。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时,可将供试菌株中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明显区分(14株野生菌株均在类群Ⅱ-2中,13株栽培菌株分别在类群Ⅰ和Ⅱ-1中)。本研究表明基于全基因组的SSR标记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丰富毛木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手段,并为进一步进行毛木耳的品种选育、遗传学研究等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22种木莲属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标记分析技术探讨了22种木莲属植物的遗传亲缘关系。选用10对ISSR引物组合对木莲属22个种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个种共扩增出595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94.45%;根据Nei Li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8处,UPGMA聚类结果将22个种划分为6个类群,在0.70处进一步可分为12个亚类群;22种木莲属植物的Nei-Li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0.605(乳源木莲与球果木莲之间)~0.956(中缅木莲与滇南木莲之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8。说明木莲属植物种间差异性大。其中中缅木莲、滇南木莲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56,两者亲缘关系最近。该结果同时支持将巴东木莲、乳源木莲、滇桂木莲分别作为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了不同酶液、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温室及菌丝培养基成份等因素对木耳属(Auricularia)中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菌丝释放原生质体的作用及影响。用0.5%纤维素酶加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以0.6M的MgSO_4为稳定剂,在34℃下可自两种菌丝体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对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的研究表明,纤维二糖和菌丝体培养物浸提物对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再生率达20%左右。本文还用VBL型荧光增白剂观察了菌丝脱壁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木耳和毛木耳的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polytricha)的同一子实体弹射、分离30个单孢子并发育成单核菌丝体,各自分成3组,以10×10方式进行单核体两两配对。取两配对单核体交结处菌丝体块到新的平板上继续发育并插入无菌的盖玻片让其菌丝爬上。后利用双苯并咪唑(Hoechst 33258)染色,在萤光显微镜下逐块检查配对后菌丝体细胞中核的数目。如果出现双核,再加以检查锁状联合以验证,则为配对亲和。不亲和者仍为单核。根据配对行为进行不亲和因子分配决定其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木耳和毛木耳担孢子的性别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a所控制。属典型性二极性(bipolar)异宗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从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polytricha)的同一子实体弹射、分离30个单孢子并发育成单核菌丝体,各自分成3组,以10×10方式进行单核体两两配对。取两配对单核体交结处菌丝体块到新的平板上继续发育并插入无菌的盖玻片让其菌丝爬上。后利用双苯并咪唑(Hoechst 33258)染色,在萤光显微镜下逐块检查配对后菌丝体细胞中核的数目。如果出现双核,再加以检查锁状联合以验证,则为配对亲和。不亲和者仍为单核。根据配对行为进行不亲和因子分配决定其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木耳和毛木耳担孢子的性别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a所控制。属典型性二极性(bipolar)异宗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木耳属真菌rDNA特异性扩增片段的RFLP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的ITS和28SrDNA5’端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和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ITS-RFMP研究结果表明,HaeⅢ可将黑木耳与其它种区分开,MspⅠ可将盾形木耳、角质木耳、琥珀木耳和黑木耳4个种区分开,而供试的HaeⅢ、TaqⅠ、HinfⅠ和MaPⅠ这四种限制酶均不能将皱木耳、大木耳、网脉木耳及毛木耳4个种区分开,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还表明,ITS—rDNA拷贝在毛木耳和琥珀木耳种内是异质性的,而在黑木耳种内是同质性的。285rDNA-RFLP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限制酶中,仅MspⅠ可将盾形木耳和角质木耳区分开,而不能将其它种区分开,这显示了28SrDNA序列在木耳属不同种间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的ITS和28SrDNA5’端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和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ITS-RFMP研究结果表明,HaeⅢ可将黑木耳与其它种区分开,MspⅠ可将盾形木耳、角质木耳、琥珀木耳和黑木耳4个种区分开,而供试的HaeⅢ、TaqⅠ、HinfⅠ和MaPⅠ这四种限制酶均不能将皱木耳、大木耳、网脉木耳及毛木耳4个种区分开,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还表明,ITS—rDNA拷贝在毛木耳和琥珀木耳种内是异质性的,而在黑木耳种内是同质性的。285rDNA-RFLP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限制酶中,仅MspⅠ可将盾形木耳和角质木耳区分开,而不能将其它种区分开,这显示了28SrDNA序列在木耳属不同种间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RAPD标记构建木耳属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摘 要: 利用RAPD标记以银耳属的2个种为外类群研究了木耳属8个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根据UPGMA 构建的树状图结果表明木耳属(Auricularia)和银耳属(Tremella)分别为单一的分类单元。木耳属的8个种被分成3个明显不同的组,第一组包括盾形木耳(A.peltata Lloyd)和角质木耳(A.cornea Spreng.),第二组包括所有供试的黑木耳(A.auricula Underw.),第三组包括皱木耳(A.delicata Henn.)、琥珀木耳(A.fuscosuccinea Farl.)、毛木耳(A.polytricha Sacc.)、大木耳(A.maxima Y. R. Guo)和网膜木耳(A.reticulata L. J. Li)五个形态种。种间发育关系表明角质木耳和毛木耳应是两个不同的种而非同种异名,子实体横切面中髓层的有无并不表明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17.
以银合欢叶作氮源全部或部分取代基质中米糠或麸皮,栽培毛木耳、凤尾菇、金针菇、黑木耳、香菇和佛罗里达侧耳6种食用菌。结果表明,银合欢叶能促进菌丝生长。栽培中发现,含10%银合欢叶和17%麸皮的基质能使金针菇获得增产,而含10%或20%银合欢叶的基质可使其它5种食用菌产量提高11.4%~39.1%。  相似文献   

18.
ISSR标记在黑木耳单核体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小亚  肖扬  边银丙 《菌物学报》2007,26(4):528-533
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和单孢分离法分别获得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栽培菌株新科5号两个亲本单核体(T1、T2)和33个F1代孢子单核体。从7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3条可区分两个亲本单核体(T1、T2)的引物,对新科5号及F1代孢子单核体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0条带,其中63条在供试菌株间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0.0%。根据扩增结果采用软件NTsys2.10e计算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36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的变化范围为0.2500~0.8382,其中T1和T2之间的GS值最小,遗传相似程度最低;F1代33个孢子单核体中24个与T1聚为一类,其余9个与T2聚为另一类,但并非严格按照交配型进行归类。试验表明黑木耳子实体上各个担子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交换极具多样性,F1代孢子单核体表现出偏向其中一个亲本的现象,ISSR标记在黑木耳杂交育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简捷快速的方法鉴选出适于玉米芯栽培的黑木耳菌株。方法:试验以纯玉米芯为营养源,以琼脂为凝固载体,使用平板培养基快速筛选出适于玉米芯栽培的黑木耳菌株。结果:使用20个供试菌株,只需20d初步筛选出"HW10号"、"黑29"两株适于玉米芯培养料栽培的黑木耳菌株。栽培试验结果为,添加玉米芯栽培出菇,黑木耳子实体经济性状与纯木屑栽培组无差别,"HW10号"玉米新添加量为40%时产量最高,比对照木屑组产量提高7.25%;"黑29"玉米新添加量为30%时产量最高,比对照木屑组产量提高8.82%。结论:使用平板培养基快速筛选适于玉米芯栽培的黑木耳菌株方法可行,该筛选方法操作简单、缩短筛选时间、筛选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