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清sPD-1、C反应蛋白及LRG1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70例纳入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纳入对照组。按照患者病情将研究组患者进行进一步分组,分为进行期(21例)、静止期(22例)、退行期(27例)。采用ELISA检测sPD-1、CRP、LRG1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sPD-1、CRP、LRG1的表达与银屑病患者病情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银屑病患者不同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PD-1、CRP、LRG1对银屑病患者病情发展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比较(P>0.05);进行期sPD-1、CRP、LRG1、PASI积分显著高于静止期和退行期(P<0.05),静止期sPD-1、CRP、LRG1、PASI积分显著高于退行期(P<0.05);sPD-1、CRP、LRG1的表达与银屑病分期及PASI评分均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PD-1、CRP、LRG1是影响银屑病患者病情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sPD-1、CRP、LRG1拟合诊断预测银屑病患者病情分期的敏感度86.00%,特异度89.00%,AUC值为0.813。结论:sPD-1、CRP、LRG1的表达上调与银屑病患者疾病分期密切相关,临床早期可通过监测sPD-1、CRP、LRG1的表达对银屑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做出可靠的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乳酸(Lac)、D-二聚体(D-D)、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75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根据入院时氧合指数(OI)差异分为轻度组(n=96)、中度组(n=152)和重度组(n=127),比较各组血清Lac、D-D、sTM、ESM-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Lac、D-D、sTM、ESM-1与OI的相关性。根据28d内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37)和存活组(n=238),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ac、D-D、sTM、ESM-1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Lac、D-D、sTM、ESM-1水平依次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血清Lac、D-D、sTM、ESM-1水平与OI均呈负相关(P<0.05)。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脓毒性休克、ICU停留时间≥10 d、机械通气时间≥3 d比例以及SOFA评分、血清Lac、D-D、sTM、ESM-1水平均高于存活组,OI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13分、血清Lac、D-D、sTM、ESM-1水平较高是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OI较高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ac、D-D、sTM、ESM-1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07,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0.785、0.747、0.796、0.789。结论:血清Lac、D-D、sTM、ESM-1水平升高与脓毒症相关ARDS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对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NX)A2、ANXA3与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mCRC患者,根据mFOLFOX6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后的疗效分为未缓解组和缓解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XA2、ANXA3水平。分别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RC患者化疗未缓解的影响因素和血清ANXA2、ANXA3对mCRC患者化疗未缓解的预测价值。结果:90例mCRC患者客观缓解率为58.89%(53/9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回盲部肿瘤、TNM分期、Zubrod-东部肿瘤协助组-世界卫生组织(ZPS)评分、治疗目标、ANXA2、ANXA3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盲部肿瘤、TNM分期Ⅳ期、ZPS评分1~2分和ANXA2、ANXA3升高为mCRC患者化疗未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NXA2预测mCRC患者化疗未缓解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ANXA3预测mCRC患者化疗未缓解的AUC为0.791,血清ANXA2、ANXA3联合预测为0.90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最大(P<0.05)。结论:血清ANXA2、ANXA3水平升高为mCRC患者化疗未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mCRC患者的化疗疗效,二者联合预测mCRC患者化疗未缓解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及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急诊PCI术的3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于术前12 h内检测其血清MPO水平;根据术后有无发生CI-AKI分为CI-AKI组(n=34)和非CI-AKI组(n=3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术后患者发生CI-AKI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PO预测CI-AKI的效能;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MPO组和低MPO组,对患者随访12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MPO组、低 MPO组的累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CI-AKI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占比多于非CI-AKI组,MPO水平、肌酐水平、造影剂用量高于非CI-AKI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MPO及肌酐水平为影响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MPO水平预测急诊PCI术后CI-AK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最佳截断值为491.12 μg/L,灵敏度58.80%、特异度76.50%。术后1年患者发生MACE共95例,发生率为24.9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MPO组MACE发生率27.37%高于低MPO组22.77%(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发生CI-AKI的患者血清MPO水平显著提升,与患者预后存在关联,是CI-AKI的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特异度,是预测急诊PCI术后发生CI-AKI的有效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7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根据AVF成熟情况分为成熟不良组57例和成熟组1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p-PLA2、FGF-23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PLA2、FGF-23水平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成熟不良组血清Lp-PLA2、FGF-23水平高于成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PLA2、FGF-23升高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p-PLA2、FGF-23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5、0.763、0.822,血清Lp-PLA2、FGF-23水平联合预测的AUC最大。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p-PLA2、FGF-23水平升高与AVF成熟不良独立相关,血清Lp-PLA2、FGF-23水平联合对AVF成熟不良的预测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CRP/PAB)比值与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Sepsis-3.0诊断标准分为普通脓毒症组44例、脓毒性休克组53例,根据入院后30 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62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并检测血清sTM、PCT、CRP/PAB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脓毒性休克、合并器官损伤≥3个、机械通气时间延长、APACHEⅡ评分增加、SOFA评分增加、sTM升高、PCT升高、CRP/PAB比值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升高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增加密切相关,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脂氧素A4(LXA4)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脓毒症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4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28 d内是否发生MODS将其分为MODS组(n=41)和非MODS组(n=99)。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LXA4、MMP-9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XA4、MMP-9对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预测价值。结果:本次纳入的14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共有41例发生MODS,发生率为29.29%(41/140)。MODS组血清LXA4水平低于非MODS组,MMP-9水平高于非MODS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与合并高血压、脓毒症病程、存在休克、年龄、合并糖尿病、存在细菌感染、APACHE II评分、疾病严重程度、SOFA评分、存在低血钙、PCT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MMP-9偏高、脓毒症病程偏长、LXA4偏低、APACHE II评分偏高、PCT偏高、SOFA评分偏高、存在休克、合并糖尿病、存在低血钙、合并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为危重、存在细菌感染均是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LXA4、MMP-9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21和0.898,联合检测的效能优于单独检测。结论:脓毒症并发MODS患者血清LXA4下降,MMP-9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并发MODS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年龄、休克、脓毒症病程、低血钙、APACHE II评分、疾病严重程度、SOFA评分、细菌感染、合并糖尿病、PCT、LXA4、MMP-9、合并高血压均是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联合血清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9例接受TUR-BT治疗的NMIBC患者,根据是否TUR-BT后复发分为复发组(n=32)和未复发组(n=77),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PNI、CXCL5及YKL-40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PNI和血清CXCL5、YKL-40水平对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109例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32例,复发率为29.36%。复发组多发肿瘤、肿瘤T1期、低分化比例和血清CXCL5、YKL-40水平高于未复发组,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术前PNI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肿瘤、肿瘤T1期、低分化肿瘤、血清CXCL5升高、YKL-40升高为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NI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NI和血清CXCL5、YKL-40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92、0.780、0.955,灵敏度分别为78.12%、53.13%、84.37%、96.87%,特异度分别为74.03%、97.40%、59.74%、79.22%。术前PNI联合血清CXCL5、YKL-40水平预测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AUC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CXCL5、YKL-40水平升高是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NI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D4+/CD8+比值与继发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53例)及非肺部感染组(44例)。检测两组血清PCT、HMGB1水平以及外周血CD4+/CD8+比值。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HMGB1和CD4+/CD8+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肺部感染组血清PCT、HMGB1水平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外周血CD4+/CD8+比值低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PCT、HMGB1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高CD4+/CD8+比值是保护因素(P<0.05)。PCT、HMGB1、CD4+/CD8+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719、0.761、0.738,联合PCT、HMGB1和CD4+/CD8+比值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清PCT、HMGB1水平增高,外周血CD4+/CD8+比值降低,均与继发肺部感染有关,PCT、HMGB1联合CD4+/CD8+比值可辅助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三者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于2016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0例开展回顾性研究,作为脓毒症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AA、PCT、CRP水平。根据脓毒症患儿1个月内的生存、死亡情况,分成生存组(n=42)、死亡组(n=1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SAA、PCT、CRP水平,经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PCT、CRP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血清SAA、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器官障碍数量>2个、脓毒性休克患儿占比分别为55.56%、44.44%,显著高于生存组的19.05%、9.52%(P<0.05);死亡组入院后1 h内使用抗菌治疗患儿占比为38.89%,显著低于生存组的69.05%(P<0.05);死亡组血清SAA、PCT、CRP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器官障碍数量>2、脓毒性休克及血清SAA、PCT、CRP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而入院后1 h内使用抗菌治疗是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的保护性因素(P<0.05)。血清SAA、PCT、CRP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780、0.761、0.912。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清SAA、PCT、CRP明显升高,三者升高均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且对脓毒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内质网应激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的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SD大鼠75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15只,分别记为假手术组、I/R组、50 mg/kg TGP组、100 mg/kg TGP组以及200 mg/kg TGP组。检测并对比各组大鼠CHOP、GRP78、GRP94水平,对比分析各组大鼠心肌I/R指标、梗死面积率以及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I/R组和TGP各组的CHOP、GRP78及GRP94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TGP各组较I/R组明显更低(均P0.05)。100 mg/kg和200 mg/kg TGP组的CHOP、GRP78及GRP94水平均明显低于50 mg/kg TGP组,且200 mg/kg TGP组较100 mg/kg TGP组明显更低(均P0.05)。I/R组和TGP各组缺血30 min的T波改变、再灌注120 min的T波改变及LVEDP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LVSP、+dp/dtmax及-dp/dtmax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均P0.05)。与I/R组相比,TGP组缺血30 min的T波改变、再灌注120 min的T波改变及LVEDP水平呈剂量依赖型下降,而LVSP、+dp/dtmax及-dp/dtmax水平呈剂量依赖型上升(均P0.05)。I/R组和TGP各组的梗死面积率和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与I/R组相比,TGP组的梗死面积率和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水平呈剂量依赖型下降(均P0.05)。结论:应用TGP能够明显降低MIRI大鼠内质网应激因子CHOP、GRP78、GRP94的表达,调节心肌缺血和再灌注相关标志物或临床参数的水平,显著减少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梗死面积率及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中PCT、D-D和CRP水平、急性病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并分析脓毒症患者PCT、D-D、CRP水平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D-D和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P0.05),PLT逐渐降低(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PCT、D-D、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PLT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MPV、PDW、P-LCR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PLT与APACHE I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展,通过检测其血清PCT、D-D、CRP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皮质醇(COR)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3例烧伤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患者伴发脓毒症(脓毒症组),44例患者未伴发脓毒症(无脓毒症组),另选取30例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休克组(n=4)、严重脓毒症组(n=7)、一般脓毒症组(n=8),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3)和预后不良组(n=6)。动态检测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结果:无脓毒症组、脓毒症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脓毒症组高于无脓毒症组(P<0.05)。烧伤后7 d、11 d、15 d,脓毒症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均高于无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一般脓毒症组,且严重脓毒症组患者高于一般脓毒症组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中水平异常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上述指标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39例,根据Sepsis 3.0定义,将脓毒症患者分成一般脓毒症组(n=73)及脓毒症休克组(n=66),根据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28d后的转归资料,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不同预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患者血清IGF-1、HMGB1水平、急性病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MGB1、IGF-1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一般脓毒症组CD3~+、CD4~+、CD4~+/CD8~+高于脓毒症休克组,CD8~+低于脓毒症休克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HMGB1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一般脓毒症组,血清IGF-1水平则低于一般脓毒症组(P0.05)。存活组CD8~+低于死亡组,CD3~+、CD4~+、CD4~+/CD8~+高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血清HMGB1水平、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CD8~+、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血清IGF-1水平与CD8~+、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与CD3~+、CD4~+、CD4~+/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血清HMGB1、T淋巴细胞亚群、IGF-1均存在异常变化,可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导致血管损伤的机制并证明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在其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蛋氨酸饲料喂养SD大鼠制备HHcy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ontrol)、HHcy模型组(HHcy)和4-PBA处理组(4-PBA);测量大鼠血压和心率,检测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质网应激分子GRP78和GRP94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促凋亡因子CHOP和Caspase 12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主动脉血管的细胞凋亡。结果:3组大鼠血压和心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和Control组比较,HHcy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增加(P<0.05),而4-PBA处理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HHcy组比有降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Control组比较,HHcy组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走行紊乱,部分断裂,细胞核固缩,管壁增厚,内质网应激分子GRP78和GRP94以及促凋亡因子CHOP和Caspase 1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TUNEL染色阳性细胞也显著增多;而4-PBA处理组能明显改善HHcy组主动脉血管的这些变化(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引起主动脉血管重构,而4-PB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related factor,TRAF)-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MCP)-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s TREM)-1、白介素(Interleukin,IL)-33水平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8年7月在我医院ICU病房进行诊治的脓毒症患者145例,分析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KI,SAKI)的发生情况,比较SAKI和非SAKI患者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含量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SAKI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45例患者中,发生SAKI者69例,发生率为47.6%。SAK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体重指数、BUN、Scr与eGFR值与非SAKI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KI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含水平含量均显著高于非SAKI组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水平与SAKI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Ⅱ)评分、序贯多器官功能障碍(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水平升高均为影响S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可能作为诊断和治疗SAKI的参考指标及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CD86评估急诊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价值。方法:以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监护室和病房收治的年龄≥18岁且存在感染或临床高度怀疑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Sepsis-3.0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24小时内检测所有患者的静脉血血常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CD86和HLA-DR表达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乳酸(Lac)、血清白介素水平,计算CRP/ALB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并记录。组间比较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然后进一步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选患者共91例,脓毒症患者49例(死亡15例,占30.6%),非脓毒症患者42例(0死亡);脓毒症组CD86%、N(中性粒细胞)、CRP/ALB、NLR、IL-6、IL-10、SIL-2R、CRP、PCT均高于非脓毒症感染(P<0.05),而HLA-DR、LY(淋巴细胞)、PLT(血小板)、ALB、LMR在脓毒症组中则较非脓毒症组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CD86模型和HLA-DR模型,发现在CD86模型中,CD86,呼吸频率(RR),LY,PCT是发生脓毒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OR值分别为1.539(1.148-2.064),1.141(1.009-1.290),0.280(0.097-0.811)和1.036(1.005-1.068);在HLA-DR模型中,HLA-DR和LY是发生脓毒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OR值分别为0.971(0.953-0.988)和0.290(0.117-0.718)。最后将CD86模型、HLA-DR模型和APACHII评分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796-0.944)、0.793(0.700-0.887)、0.754(0.653-0.855)。结论:脓毒症患者PBMC的CD86水平升高,HLA-DR水平降低,CD86和HLA-DR可以早期预测急诊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内毒素、降钙素原(PCT)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PCNL的患者7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源性脓毒症发生情况分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组(n=45)和非脓毒血症组(n=705)。检测PCNL术前血清内毒素、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并计算NLR。对比两组血清内毒素、PCT水平及N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内毒素、PCT联合NLR预测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临床效能。结果:与非脓毒血症组相比,尿源性脓毒血症组血清内毒素、PCT及NLR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毒素升高、PCT升高、NLR升高、尿白细胞阳性、术前发热及鹿角型结石是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毒素、PCT联合NLR检测预测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高于上述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PCNL术前血清内毒素、PCT和NLR升高可能与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有关。血清内毒素、PCT水平升高、NLR升高、术前发热、尿白细胞阳性、鹿角型结石是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血清内毒素、PCT联合NLR检测对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