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序贯血液净化(SBP)对严重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MODS患者4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1例以及观察组27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SBP治疗,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较治疗前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CVP显著低于对照组,MAP、C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BP应用于严重创伤合并MODS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红蛋白(MYO)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162例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应用免疫分离法检测两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水平。对比两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的表达水平,以及BNP、NT-proBNP、MYO、cTnI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高于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单独检测,特异性分别高于血浆NT-proBNP、MYO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分别高于血浆BNP、cTnI单独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各指标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明显高表达,且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各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PAR)的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9例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00 mmHg<PaO2/FiO2≤300 mmHg,38例)、中度组(100 mmHg<PaO2/FiO2≤200 mmHg,42例)、重度组(≤100 mmHg,29例)。检测所有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及PAR,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69例)、死亡组(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DS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铁蛋白、ANGPTL4、PAR评估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血清铁蛋白、ANGPTL4、降钙素原及PAR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死亡组血清铁蛋白、ANGPTL4、降钙素原及PAR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高SOFA评分、高PAR及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升高是 ARDS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清铁蛋白、ANGPTL4、PAR三项指标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75、0.727、0.776。结论: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及PAR增高与病情加重以及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在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在废用性肌萎缩过程中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方法:以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配对原则分成4组(n=8):即假手术组(C)、AngⅡ组(CA)、悬吊组(T)和悬吊+AngⅡ(TA)。ATPase染色法分析评价各组肌纤维类型的转化情况。结果:T组与C组相比,Ⅱ型肌纤维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TA组与T组相比Ⅱ型肌纤维比例下降(P<0.05)。结论:在骨骼肌萎缩过程中,肌纤维类型出现Ⅰ型肌纤维向Ⅱ型肌纤维类型的转化;而血管紧张素Ⅱ在骨骼肌萎缩过程中抑制了肌纤维类型由慢向快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试管植物,其形态比自然形态要小得多,脱离试管后能恢复原形态大小,这种微型化和微型化解除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新命题.以试管马铃薯无性系微型薯为材料,在试管和花盆两种环境下发芽并长成植株,显微切片方法观察其组织结构特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离不同处理植株的差异蛋白.研究发现,试管植株器官微型化的主要原因是细胞数量减少,其次是细胞体积减小,但试管植株的气孔则较大.在不同处理的植株中检测出单个和多个蛋白差异.结果说明,试管因子,包括营养和生长空间因子,能显著胁迫植物正常生长和形态建成,形态改变过程伴随有较大的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D4+/CD8+比值与继发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53例)及非肺部感染组(44例)。检测两组血清PCT、HMGB1水平以及外周血CD4+/CD8+比值。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HMGB1和CD4+/CD8+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肺部感染组血清PCT、HMGB1水平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外周血CD4+/CD8+比值低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PCT、HMGB1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高CD4+/CD8+比值是保护因素(P<0.05)。PCT、HMGB1、CD4+/CD8+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719、0.761、0.738,联合PCT、HMGB1和CD4+/CD8+比值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清PCT、HMGB1水平增高,外周血CD4+/CD8+比值降低,均与继发肺部感染有关,PCT、HMGB1联合CD4+/CD8+比值可辅助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房颤动的疗程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AMI且合并心房颤动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毛花苷丙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房颤动控制率、窦性心律维持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0%(18/37)、94.6%(2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6%(27/37)、73.0%(3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21);房颤动控制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67.6%(25/37)、81.1%(30/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2%(16/37)、45.9%(1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02);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2/37)、10.8%(4/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8/37)、51.8%(1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01)。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AMI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