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nnexin31 相互作用蛋白筛选、证实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间隙连接蛋白 31 (connexin31 , Cx31) 相互作用蛋白并研究其在 Cx31 运输中的功能 . 运用制备的抗 Cx31 多克隆抗体免疫沉淀,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条带回收,蛋白质胶块酶解,电喷雾 - 四极杆 - 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数据库扫描筛选可能相互作用蛋白,可能互作蛋白经免疫共沉淀、细胞免疫共定位等证实,确定 actin 为 Cx31 相互作用蛋白 . 用药物处理细胞,抑制 actin 的功能,观察 Cx31 定位与间隙连接通道的通透性,确定 actin 在 Cx31 运输中的功能 . 当药物抑制 actin 的功能时, Cx31 很少能到达细胞膜上形成间隙连接通道, Cx31 主要分布在胞质中;当药物抑制 tublin 的功能时, Cx31 能到达细胞膜上形成间隙连接通道,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显示间隙连接斑有增多的现象,但染料转移实验表明细胞膜上间隙连接通道并没有增加 . Actin 在 Cx31 运输至细胞膜上形成间隙连接通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2.
间隙连接蛋白31(Connexin31,Cx31)是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家族的一员,目前对于Cx31的功能及其调节方式知之甚少。本实验利用Fmoe固相多肽合成的方法合成Cx31羧基端一个多肽片段(250-266从),经HPLC纯化后偶联到匙孔槭血蓝蛋白,免疫新西兰雄兔后采血检测、并纯化,采用Cx31myc表达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免疫沉淀实验,证实得到的抗体为抗间隙连接蛋白31的特异抗体。  相似文献   

3.
MAP(multiple antigenic peptide)多肽法具有快速、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用MAP法,直接在多肽合成仪上合成Connexin31羧基端一个多肽片段(250—266AA)的MAP肽,经超滤器纯化后,免疫新西兰雄兔后采血检测、并纯化.经western blotting、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免疫沉淀证实得到的抗体为抗间隙连接蛋白31的特异抗体.  相似文献   

4.
Cx31相互作用蛋白:p11在酵母中表达可能存在翻译移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隙连接蛋白 31(connexin 31,Cx31)是间隙连接蛋白 (connexin)家族中的一员 ,关于Cx31的功能及其调节知之甚少。Cx31胞内羧基端包含几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为对其功能有所了解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筛选与Cx31羧基端 (2 0 6~ 2 70位密码子之间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分离到了 p11蛋白 [依钙蛋白I(calpactinI) ,轻链 ],即 :S10 0家族的独特成员 ,膜联蛋白II(annexinII)四聚体的两个亚单位之一。有意思的是按照酵母双杂交Gal4AD质粒 (编码Gal4激活域 )的编码顺序 ,出现 3个不同的阅读框。经证实p11编码区序列编码的蛋白质与Cx31存在相互作用 ,而 3种不同的 5′UTR区均不存在与Cx31的相互作用 ,推测 p11融合蛋白可能存在翻译移码。且通过分段构建诱饵质粒 ,将Cx31与p11相互作用区段缩短至 2 0 6~ 2 37位密码子之间。进一步的体外结合实验证实了这一相互作用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利用Fm oc固相多肽合成的方法合成DSCR1羧基端一个多肽片段(55-70AA),经HPLC纯化后偶联到匙孔槭血蓝蛋白,免疫新西兰雄兔后采血检测、纯化、经W estern b lotting、免疫沉淀证实得到的抗体为抗DSCR1的特异抗体。该抗体即能检测人源DSCR1蛋白,又能检测小鼠的DSCR1蛋白。运用获得的DSCR1多克隆抗体进行功能研究,发现DSCR1广泛存在泛素化,参与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兔抗人hUTP14a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抗体的特异性,本研究通过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制备并纯化Flag-hUTP14a-his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ELISA方法检测免疫兔的抗血清滴度达到1∶10~5(体积比)时取血清,并通过Protein A免疫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中过表达Flag-hUTP14a,或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沉默内源的hUTP14a蛋白表达后,提取细胞总蛋白质。经Western印迹分析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细胞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实验对hUTP14a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研究证实,制备的抗hUTP14a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内源及外源表达的hUTP14a蛋白。该抗体可以用于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及免疫沉淀等技术,为进一步研究hUTP14a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7.
Cx31 突变可以导致常染色体显性听力下降、常染色体隐性听力下降、周围神经疾病伴听力丧失,以及变性红皮肤病角化病,其导致不同疾病的机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SDM) 构建 connexin31 显性听力下降相关突变体 Cx31R180X , Cx31E183K 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 pEGFP-N1 ,转染 HeLa 细胞,转染 Cx31R180X-pEGFP-N1 和 Cx31E183K-pEGFP-N1 Cx31 突变体质粒的 HeLa 细胞质膜上没有出现斑块状染色和聚集现象,分别用内质网染料 conA 和高尔基体染料 WGA 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 Cx31 显性听力下降相关突变体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且大部分定位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 . 同时分别用抗 Cx31 和抗 GFP 抗体进行蛋白质印迹检测,证实 Cx31R180X , Cx31E183K 在转染的 HeLa 细胞中都有表达 . 研究发现 Connexin31 显性耳聋相关突变体 Cx31R180X , Cx31E183K 不能正常地形成间隙连接通道,这与 connexin31 EKV ( 变性红皮肤病角化病 ) 相关突变体能够运输到细胞膜上形成间隙连接通道的报道不相同,提示 connexin31 不同部位突变导致不同疾病的致病机理可能不一样 , 从而为解释“ one connexin two diseases ”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  相似文献   

8.
为了制备抗溶葡萄球菌酶N端合成多肽抗体,合成了溶葡萄球菌酶(lysostaphin)分子的3-13位的11个氨基酸的多肽(THEHSAQWLN),并利用戊二醛双功能试剂将人工合成多肤成功地与KLH进行偶联.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lysostaphin合成多肽的抗体,并经亲和层析进行了纯化.对此抗体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抗溶葡萄球菌酶合成多肽抗体可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分子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可用于蛋白免疫印迹.该抗体的制备为使用亲和层析纯化溶葡萄球菌酶提供了有用的配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人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相关蛋白4(ORP4L)肽段,制备兔抗人ORP4L多克隆抗体,并利用其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人ORP4L 382-485氨基酸(ORP4Lm)的基因序列并插入到PGEX-4T-1载体中,在大肠杆菌RosettaTM(DE3)中表达融合蛋白GST-ORP4Lm。利用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中含有的GST标签进行亲和纯化。用所获得的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人ORP4L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免疫特异性。将亲和纯化后的抗体偶联到CNBr-actived sepharose beads上,利用免疫沉淀的方法,通过质谱仪分析鉴定可能与ORP4L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确证特异性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了GST-ORP4Lm重组蛋白,用其免疫新西兰大兔,成功制备了相应兔源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抗体可以特异识别内源性及外源性的ORP4L蛋白。质谱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结论:利用重组的GST-ORP4Lm融合蛋白成功制备了有良好特异性的ORP4L多克隆抗体,并可将其用于ORP4L的蛋白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细胞膜上的通道结构,其介导的细胞间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对内环境的稳定、细胞生长调控及新陈代谢等起到重要的作用。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是哺乳动物细胞中分布最为广泛的间隙连接蛋白,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皮肤创伤后Cx43的表达会随着伤口愈合的过程发生动态变化,并影响伤口愈合的速率和质量,人为调控Cx43的表达水平会改善伤口愈合的速率和质量。主要就Cx43结构与功能、Cx43的水平对伤口愈合各阶段的影响及Cx43与慢性伤口的关系进行总结,以期为探索皮肤创伤,尤其是慢性伤口治疗新途径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FBXO31位于人染色人体16q24.3,是一个乳腺癌候选抑癌基因。为了获得抗FBXO31的多克隆抗体,构建了FBXO3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FBXO31。将原核表达质粒pET-28a-FBXO31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常规方法纯化包涵体。将纯化的pET-28a-FBXO31融合蛋白用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血清,用pET-28a-FBXO31对抗血清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抗FBXO31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沉淀对其进行初步鉴定。获得了兔抗人FBXO31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FBXO31的生物功能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与Robo1分子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揭示Robo1调节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下调Robo1对胃癌细胞SGC7901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对胃癌细胞SGC7901利用Robo1抗体和lgG分别进行免疫沉淀,再经质谱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Robo1分子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验证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1)转染Robo1小干扰RNA(si RNA)的SGC7901细胞较转染阴性对照RNA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2)通过免疫沉淀、质谱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两次生物学重复得到一系列与Robo1相互作用的蛋白,筛选出丰度高、重复性好且功能相关的Nek9蛋白。(3)Co-IP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抗体相比,Robo1抗体可特异性地将Nek9沉淀下来,同时Nek9抗体也可特异性地将Robo1共沉淀下来,确证了Robo1-Nek9的相互作用。结论:Nek9是与Robo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Robo1下调影响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迁移能力,可能通过Nek9起作用。Robo1-Nek9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Robo1在胃癌细胞中的功能及机制提供了有利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GroEL结合蛋白质组构成谱,为进一步探究GroEL及其与相互作用蛋白在HP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新思路。【方法】在构建HP GroEL原核表达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ET-28a(+)-groEL)基础上,纯化带有His标签的GroEL蛋白,与HP全菌蛋白提取液共孵育后,利用Protein G磁珠和抗His标签抗体免疫沉淀法对复合物进行捕获,然后对复合物中GroEL及其结合的蛋白质进行质谱法鉴定,根据主要功能对其进行分类,并完成蛋白质相互关系网络分析。【结果】对GroEL蛋白捕获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59种可能与GroEL结合的蛋白质,其中包括19种代谢酶类(KatA、GltA和AhpC等参与氧化还原相关酶类7种,PepA、RocF和HtrA等肽酶5种,以及2种参与脂肪代谢酶、2种参与ATP合成酶、2种尿素酶和HP17_08079蛋白等)、15种外膜蛋白(黏附素BabA、SabA、HapA及其他膜蛋白等)、8种转录翻译相关蛋白(Tuf、RpoBC...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获得纯化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HCV-C)及抗HCV-C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HCV-C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首先以HCV1b亚型HC-J4-91全基因组质粒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CV-C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QE31-HCV-C。融合蛋白经原核表达、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HCV-C多克隆抗体。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效价,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显示,表达HCV-C的原核表达质粒pQE31-HCV-C构建正确,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22000的纯化融合蛋白。ELISA检测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的抗血清效价达1:12800。结果显示,自制的抗HCV-C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HCV-C。本研究获得了纯度较好、原核表达的HCV-C,并成功制备了抗HCV-C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HCV-C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5.
对差速离心纯化的汉坦病毒R84-1毒株进行了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发现有67k和43k两条蛋白区带能与汉坦病毒抗体起反应。经单克隆抗体鉴定,67k多肽可能属病毒囊膜蛋白,43k多肽未定。用免疫印迹法对出血热患者进行检测,初步证明野鼠型感染者具有上述两种蛋白抗原的抗体,大鼠型患者仅具有67k蛋白的抗体,这对出血热患者血清学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β-TC3(小鼠胰岛β细胞瘤细胞)细胞膜中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的G蛋白.方法:提取β-TC3细胞膜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及蛋白质印迹的方法,检测G蛋白α及β亚基的表达.结果:抗胰岛素受体抗体沉淀胰岛素受体结合的G蛋白复合物后,分别用抗胰岛素受体抗体、抗G蛋白α亚基抗体及抗G蛋白β亚基抗体,检测到胰岛素受体、G蛋白α亚基及G蛋白β亚基的表达.结论:在β-TC3细胞膜中,胰岛素受体与G蛋白共存,G蛋白α亚基及β亚基与胰岛素受体可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烟草 (NicotianarusticaL .)愈伤组织中提取并纯化线粒体蛋白 ,分别与交替氧化酶的单克隆抗体和抗合成多肽抗体进行免疫杂交。结果表明 :交替氧化酶的含量随温度的下降而显著上升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较高于抗合成多肽抗体 ,但后者与交替氧化酶同样有良好的亲和性。因此 ,用合成多肽方法制备的抗体可以用于交替氧化酶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证明甲状腺激素受体(THR)与Drosha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HEK293细胞为材料,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获得蛋白免疫复合物,再经Western blot检测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用THR抗体Western blot检测出有THR蛋白的存在,反之Drosha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有Drosha蛋白的存在;同时,THR抗体免疫沉淀后的质谱鉴定存在Drosha蛋白,Drosha抗体免疫沉淀后的质谱鉴定也存在THR蛋白,由此说明甲状腺激素受体与Drosha蛋白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初步筛选出与两者共同作用的54个蛋白,经Go聚类分析揭示鉴定蛋白主要是细胞膜和细胞核中成分,参与细胞迁移、细胞凋亡、蛋白代谢、免疫应答、信号通路调节及转录调控等生物途径,具有核酸结合、细胞骨架结合等分子功能。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萝卜 PHGPx 天然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萝卜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RsPHGPx) 是一个定位于线粒体的蛋白质 . 为了阐明该蛋白质线粒体定位信号的准确切割位点,采用了免疫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天然的 RsPHGPx. 用重组 RsPHGPx 蛋白免疫兔子获得了抗 RsPHGPx 的多克隆抗血清,以重组 RsPHGPx 蛋白为配体,采用亲和层析技术对抗血清进行了纯化,得到了单特异性的抗 RsPHGPx 的抗体 . 将纯化好的抗体偶联到一个 N- 羟基琥珀酰亚胺 (NHS) 预先激活的琼脂糖柱子上,装配成一个以单特异性的抗 RsPHGPx 抗体为配体的免疫亲和层析柱 . 经过对纯化条件的摸索和优化,形成了一个简单、特异的一步法纯化方案 . 按照该方案,从萝卜幼苗线粒体总蛋白质提取物中纯化到一个分子质量与预期值相一致的特异蛋白质 . 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该蛋白质被抗 RsPHGPx 的抗血清特异识别 . 酶活性分析表明,该蛋白质具有显著的 PHGPx 活性 . 这些结果表明,纯化到的特异蛋白质是萝卜的 RsPHGPx 天然蛋白 . 这是首个关于定位于植物细胞器的 PHGPx 蛋白纯化的报道 . 这一结果为准确测定 RsPHGPx 信号肽的切割位点奠定了基础,并将有助于对植物 PHGPx 的亚细胞定位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20.
在病毒侵染和复制过程中,病毒与宿主之间存在广泛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小菜蛾幼虫cDNA文库,用于筛查与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lla granulovirus,PlxyGV)蛋白相互作用的小菜蛾幼虫蛋白。pp31同源基因存在于所有鳞翅目昆虫杆状病毒。其编码产物是一种磷蛋白,与病毒基因表达调控相关。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从小菜蛾幼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两个与PlxyGV PP3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的预期编码产物分别是小菜蛾蛋白激酶C受体(RACK)和一种甲硫氨酰氨肽酶2(MetAP2)同源蛋白。原核表达和蛋白质纯化实验结果显示,rack与6-组氨酸编码序列的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是一个38kD多肽。在GST-pulldown实验中,RACK蛋白随同GST-PP31融合蛋白一起吸附于GST亲和树脂,进一步证实了小菜蛾RACK蛋白与PlxyGV PP31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