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
肖迪  刘轶  李开隆  郑密  曲冠证 《植物研究》2020,40(4):593-601
克隆小黑杨HD-ZIP家族基因PsnHB13,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过表达载体构建、烟草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小黑杨PsnHB13基因cDNA全长870 bp,编码289个氨基酸。成功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ROKⅡ-PsnHB13,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外源基因转入野生型烟草。检测结果显示PsnHB13已成功整合入烟草基因组中,并在mRNA水平表达。通过观察转基因烟草的生长,发现过表达PsnHB13基因的烟草与野生型相比出现叶面积变小、叶型变长,根系生长缓慢,花朵变小等明显表型。说明PsnHB13基因主要对烟草叶片、根系及花的生长发育起到负调控作用。本文为研究PsnHB13基因对杨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初步探讨El Tor型霍乱弧菌的分泌性蛋白组成,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选取El Tor型霍乱弧菌流行株N16961和非流行株92-3,用双相电泳和激光辅助解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LDI-TOF)技术对培养上清的全部蛋白质组份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从N16961株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206个蛋白点,并鉴定出49种蛋白;从92-3株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236个蛋白点,并鉴定出42种蛋白,两株菌共鉴定蛋白68种,其中经预测含有信号肽的蛋白占总数的55.88%(38/68)。按功能不同将所鉴定出的蛋白分为10类,其中代谢酶、蛋白折叠/伴侣蛋白、蛋白合成以及信号传导相关蛋白占全部培养上清蛋白数的36.76%,转运蛋白占14.71%,鞭毛蛋白占11.76%,降解酶占10.29%,外膜蛋白占5.88%,毒素占1.47%,在所鉴定出的蛋白中有11种具有信号肽的假想蛋白和2种功能未知的蛋白为首次被实验证实可出现在霍乱弧菌培养上清中,占19.12%。【结论】初步获得了El Tor型霍乱弧菌流行株和非流行株的分泌性蛋白谱及其组成特征,并提示与霍乱弧菌致病关系密切的鞭毛蛋白在胞外释放机制、红血球凝集素/蛋白酶在非流行株中的高表达特征等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蒋思思  魏丽萍  杨松  肖迪  王晓洁  侯继华 《生态学报》2015,35(21):7061-7070
以不同种源(内蒙NM、北京BJ和山西SX)的3年生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色素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对氮沉降增加的短期响应。实验中设置5个氮处理:CK(0 kg hm-2a-1)、N1(15 kg hm-2a-1)、N2(25 kg hm-2a-1)、N3(50 kg hm-2a-1)、N4(150 kg hm-2a-1)。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长季,3个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色素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存在差异,但是只有BJ种源油松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在生长季中期受到了氮沉降增加的显著促进作用,并在N4水平下达到最大值。(2)氮沉降的增加促进了3个种源油松幼苗NSC的转移和消耗,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升高,3个种源油松幼苗的可溶性糖(SS)含量、淀粉(ST)含量以及总非结构性碳水化物(TNC)含量呈不同程度的降低。生长季末期,3个种源油松幼苗的SS和TNC明显积累。N4水平抑制了NM种源油松幼苗SS和BJ种源油松幼苗ST的累积,促进了NM种源油松幼苗ST含量和BJ种源油松幼苗SS含量的提高。氮沉降的增加显著抑制了SX种源油松幼苗NSC的积累,延长了幼苗的生长期,推迟了幼苗进入休眠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植物性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与适应机制, 该文以中国特有的、在北方温性针叶林中广泛分布的天然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为研究对象, 在2009-2013年开展了氮添加对植物叶片性状影响的野外控制试验, 4个氮添加浓度分别为0 kg·hm-2·a-1 (CK)、50 kg·hm-2·a-1 (低氮)、100 kg·hm-2·a-1 (中氮)和150 kg·hm-2·a-1 (高氮)。试验过程中分别测定了油松、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茶条槭(Acer ginnala)、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沙梾(Cornus bretschneideri)、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羊须草(Carex callitrichos)、龙常草(Diarrhena mandshurica)、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和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等11种主要植物的9种叶片性状, 包括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等。结果表明: 1)在氮添加影响下, 玉竹等个别物种的LTSLA、绣线菊等部分物种的叶面积(LA)和LDMC差异显著, 上述所有物种的LNC与大多数物种的叶绿素含量(CC)、LPC显著增加, 油松等9种植物叶片N:P发生显著变化, 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植物叶片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2)叶性状之间普遍存在显著相关性, 如SLALNCLPC极显著正相关, LTLNCLPC极显著负相关, 且相关性随氮添加强度变化。3) 11种植物的叶片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与叶经济谱的描述一致, 氮添加使植物在特征空间中的位置向叶片薄、生长快、叶寿命短的“快速投资-收益型”一端发生移动; 在垂直方向上, 阔叶乔木、灌木及草本的位置与针叶乔木的移动方向相反。当环境改变时, 植物会改变生存策略, 调整资源分配, 从而保证物种间相对位置和群落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叶经济谱的形成不依赖于环境的变化, 而是植物一种固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菌株的外膜蛋白谱差异。方法:运用二维蛋白电泳方法,对我国伤寒沙门菌株XJ90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JX2005-92在实验室通用营养条件下培养提取的外膜蛋白进行分离,比对其差异,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对鉴定蛋白点的基因序列也进行比较。结果:菌株XJ90中发现20个特异蛋白点,质谱鉴定出16个;菌株JX2005-92中发现29个特异蛋白点,鉴定出18个。在这些蛋白中,OmpA是数目最多的同种差异蛋白。这些差异蛋白点中的大部分编码基因在2种细菌中序列高度相似或相同。结论: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基因序列高度相似的外膜蛋白具有不同的修饰形式,提示其不同遗传背景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精细的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深入研究红斑丹毒丝菌的免疫保护性抗原及其致病机制,采用免疫蛋白组学技术鉴定红斑丹毒丝菌的免疫原性蛋白。【方法】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红斑丹毒丝菌C43065株的NaOH提取抗原,用兔抗NaOH提取抗原抗血清经Western blot检测免疫原性蛋白,通过MALDI-TOF质谱技术鉴定蛋白种类,并对部分免疫原性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通过MALDI-TOF质谱技术从C43065株NaOH提取抗原中鉴定出9个免疫原性蛋白,分别为Spa A、伴侣蛋白GroEL、烯醇化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50S核糖体蛋白L1、30S核糖体蛋白S4。其中烯醇化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已被证实与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脑膜炎奈瑟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相关。C43065株伴侣蛋白GroEL、烯醇化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编码基因大小分别为1614、1296、1260、1005和867 bp,与已公布的红斑丹毒丝菌Fujisawa株相应基因的相似度高达98%。【结论】本文所鉴定的9个免疫原性蛋白,为进一步开展红斑丹毒丝菌保护性抗原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GroEL结合蛋白质组构成谱,为进一步探究GroEL及其与相互作用蛋白在HP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新思路。【方法】在构建HP GroEL原核表达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ET-28a(+)-groEL)基础上,纯化带有His标签的GroEL蛋白,与HP全菌蛋白提取液共孵育后,利用Protein G磁珠和抗His标签抗体免疫沉淀法对复合物进行捕获,然后对复合物中GroEL及其结合的蛋白质进行质谱法鉴定,根据主要功能对其进行分类,并完成蛋白质相互关系网络分析。【结果】对GroEL蛋白捕获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59种可能与GroEL结合的蛋白质,其中包括19种代谢酶类(KatA、GltA和AhpC等参与氧化还原相关酶类7种,PepA、RocF和HtrA等肽酶5种,以及2种参与脂肪代谢酶、2种参与ATP合成酶、2种尿素酶和HP17_08079蛋白等)、15种外膜蛋白(黏附素BabA、SabA、HapA及其他膜蛋白等)、8种转录翻译相关蛋白(Tuf、RpoB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94例,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思美泰+地塞米松,观察组采用思美泰+熊去氧胆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瘙痒评分及妊娠结局、围生儿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BA、TB、ALT及AST、瘙痒评分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率19.15%(9/47)、剖宫产率27.66%(13/47)、羊水污染率10.64%(5/47)及胎儿窘迫率12.77%(6/47)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40.43%(19/47)、57.45%(27/47)、21.28%(10/37)、19.15%(9/47),其中早产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能明显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胆汁酸、肝酶水平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