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冰  王越  郎兴莹  司虹  薄志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2):1403-1405, 1412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的方法测定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78株伤寒沙门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等8种耐药基因。结果78株沙门菌对12种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1.28%~74.35%)。得到9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5株检出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7株耐氯霉素的伤寒沙门菌菌株中,2株仅检出catA基因,1株仅检出catB基因,1株仅检出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同时检出catA基因和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检出aac(6′)Ⅰb基因,1株检出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4株检出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qacEΔ1sul1;6株检出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结论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伤寒沙门菌存在严峻的耐药现象,多种耐药基因存在于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可能是导致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沙门菌外膜蛋白的研究目前是个热点,运用分子免疫学技术和基因检测等手段,时沙门菌外膜蛋白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沙门菌外膜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及其致病性,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同时有助于治疗和预防沙门菌引起的疾病,控制该菌的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背景】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严重危害养殖业及人类健康。调控蛋白在病原菌的生存及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构建鼠伤寒沙门菌调控基因rtsB缺失株和互补株,分析调控蛋白RstB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AT52的rtsB基因缺失株,并利用互补质粒构建互补株。然后比较分析野生株SAT52、缺失株?rtsB和互补株C?rtsB的生长特性、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黏附入侵能力、胞内存活能力及致病性的差异。【结果】缺失rtsB基因不影响SAT52的生长速度,但导致运动能力增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减弱。细胞感染试验结果表明,rtsB基因有助于鼠伤寒沙门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入侵及RAW264.7细胞内的存活。动物试验结果表明rtsB基因缺失显著降低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力。【结论】rtsB基因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阐释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λRed重组系统和pBAD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pvBC质粒毒力基因修饰菌株,为深入探究沙门菌毒力基因spv的功能和致病机制及宿主抗感染免疫提供工具菌。以pKD4为模板,PCR扩增含spvBC同源臂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以构建同源打靶片段,再将其电转入含有质粒pKD46的鼠伤寒沙门菌中进行同源重组,随后将质粒pCP20电转导入阳性转化子,消除卡那霉素抗性基因,PCR鉴定敲除株的构建。PCR扩增含酶切位点的spvBC基因片段,扩增产物与原核表达载体pBAD/gⅢ分别双酶切后连接构建pBAD-spvBC重组质粒,PCR筛选阳性菌落并测序鉴定。将构建成功的pBAD-spvBC重组质粒电转导入spvBC敲除株中,Western blot测定不同浓度L-阿拉伯糖诱导SpvB和SpvC蛋白表达情况。PCR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菌spvBC基因敲除成功;PCR及测序结果表明pBAD-spvBC重组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表明13 mmol/L L-阿拉伯糖可诱导SpvB和SpvC蛋白正常表达。λRed重组系统可用于沙门菌质粒上大片段基因的敲除,pBAD原核表达载体可用于沙门菌质粒上大片段基因的回补,丰富了细菌质粒的基因修饰和编辑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肠炎沙门菌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SlyD为对象,构建基因缺失株及表达纯化该蛋白,为研究其在肠炎沙门菌致病性与应激等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参考Gen Bank登录的肠炎沙门菌基因组序列设计用于slyD基因敲除及原核表达的特异引物,运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对肠炎沙门菌C50041 slyD基因进行敲除,构建C50041ΔslyD缺失株;原核表达SlyD蛋白,通过α-糜蛋白酶耦联法对其PPIase活性进行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Sly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及功能域。【结果】PCR鉴定与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C50041ΔslyD缺失株,其生长特性与野生株基本一致;SDS-PAGE及PPIase活性分析表明,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SlyD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lyD蛋白由FKBP样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结构域、分子伴侣功能域和金属结合区域3个功能区域组成。【结论】成功获得了肠炎沙门菌C50041ΔslyD缺失株和具有PPIase活性的重组SlyD蛋白。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从鸡白痢沙门菌C79-13中克隆ipaJ基因,体外表达该蛋白后进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鸡白痢沙门菌C79-13与肠炎沙门菌50041进行抑制差减杂交后获得的片段PEA2、PE31和PE44与猪霍乱沙门菌C500疫苗株pSFD10质粒上ipaJ基因高度同源,拼接后获得了鸡白痢沙门菌完整的ipaJ基因序列。从鸡白痢沙门菌中克隆出ipaJ基因并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Western-blot检测体外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同时检测了该基因在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中的分布。【结果】从鸡白痢沙门菌中克隆了大小为840 bp的ipaJ基因序列,并获得了体外原核表达的大小为37 kDa融合蛋白。该蛋白可与鸡白痢沙门菌阳性血清反应。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广泛存在于鸡白痢沙门菌菌株中。 【结论】本文首次报道和克隆了鸡白痢沙门菌ipaJ基因,并证明了IpaJ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定位。方法 随机选取实验室保存的5株耐药菌和1株敏感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利舍平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存在药物外排系统。PCR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等7种耐药基因。结果 5株多重耐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及氯霉素等8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全部敏感;对头孢噻吩中度敏感。1株无质粒pRST98的菌株对上述药物全部敏感。利舍平抑制试验均为阴性。4株耐药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为阳性。全部耐药菌株aac3-Ⅱ、qacEΔ1-sul1、catA基因均为阳性,而aac(6′)-Ⅰb、catB和cmlA基因均为阴性。 结论 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上同时存在多种耐药基因, 是导致菌株同时对多种结构各异的抗生素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invA基因、血清型和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收集2011至2012年发生于石家庄地区6起食物中毒分离出的16株沙门菌,参照GB 4789.4-2010方法确定其血清型;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分离株侵袭蛋白A(invA)基因;应用中国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t China)推荐的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分离株进行基因型研究。16株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共分为5种血清型,分别为都柏林沙门菌2株、鼠伤寒沙门菌2株、肠炎沙门菌8株、圣保罗沙门菌3株、依麦克沙门菌1株;所有分离株invA基因均为阳性;血清型不同的分离株基因型也不相同,其中2起食物中毒分离株的基因型相同,相似性系数为100%,符合同一起暴发的一般规律。石家庄地区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致病性较强,某些血清型存在暴发的风险,应加强措施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孢子菌定植或感染状况,探讨肺孢子菌寄植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构建检测肺孢子菌线粒体大亚基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的mtLSU巢式PCR反应体系,鉴定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新建立的巢式PCR检测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痰液中肺孢子菌基因,分析肺孢子菌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定植率及其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结果新建立的mtLSU巢式PCR扩增的肺孢子菌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人源肺孢子菌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且与其他8种呼吸道病原体无交叉反应。敏感性检验结果表明,扩增基因的最小量为366 fg。对98例呼吸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103份标本检测的结果显示,肺孢子菌基因检出率为62.14%(64/10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mtLSU巢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无创性呼吸道标本肺孢子菌基因检测;肺孢子菌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定植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实现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coli)、沙门菌(Salmonella)的同时检测,建立快速灵敏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毒力岛基因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发表的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毒力岛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大肠埃希菌毒力岛irpl、irl)2和fyuA,沙门菌毒力岛mgtC、sseL和sopB等6对引物,以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CVCC1565)菌株和沙门菌(ATCC9150)菌株的核酸混合物为模板,经引物特异性试验,引物组合,成功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双重PCR方法。结果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引物irpl、irp2和fyuA仅能扩增出大肠埃希菌(CVCC1565)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分别是799、414和948bp;引物mgtC、sseL和sopB仅能扩增出沙门菌(ATCC9150)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分别是500、269和1000bp。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2×101CFU/mL和2.0×101CFU/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简便等特点,可用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联合检测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PhoP-PhoQ是调控沙门菌毒力的重要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由组氨酸蛋白激酶PhoQ和反应调节蛋白PhoP组成。PhoP-PhoQ可调节沙门菌对Mg2+及其他周质环境的适应性,并调控沙门菌感染中毒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PhoP-PhoQ调控的毒力基因参与沙门菌对上皮细胞的侵袭、胞内生存、对抗菌肽的抵抗反应、脂质A的修饰、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分泌等环节。PhoP-PhoQ还可与其他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或调节子合作,调控沙门菌的毒力。因此,PhoP-PhoQ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在沙门菌的毒力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病是最常见的家禽细菌性疾病,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外,禽大肠杆菌和沙门菌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通过禽类及其产品传播给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加强禽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快速鉴别检测,对养禽业和公共卫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禽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确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的特异靶标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多重PCR方法,分析该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可靠性。【结果】该方法能特异性地鉴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每个PCR反应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3 CFU细菌和100 pg基因组DNA。临床分离菌株检测显示,多重PCR与传统血清学方法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够快速鉴别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对禽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野生型p53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其编码的蛋白P53相对分子质量为53×103,可刺激Cipt基因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21×103的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促使细胞通过细胞周期进入有丝分裂的酶的活性,进而抑制细胞生长表达而调控细胞生长,对于预防和治疗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疾病有重要作用。我们在此简要阐述国内外对p53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作用机制、检测、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高度保守的spvB基因,其编码产物具有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是导致受染后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毒力因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致病机制,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缺陷突变株.根据GenBank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序列,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PCR特异性引物,获得spvB基因缺陷性核苷酸片段后连接至自杀质粒PGMB151.将构建的自杀载体导入含有spvB基因的鼠伤寒沙门菌标准株SR-11中进行同源重组,PCR筛选缺陷突变株.经PCR和DNA序列测定,成功获得了spvB基因缺陷的鼠伤寒沙门菌突变株.  相似文献   

15.
李豫  杨小鹃  张菊梅  王涓  吴清平 《微生物学报》2021,61(12):3918-3927
沙门菌(Salmonella spp.)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人、畜感染沙门菌后会引起伤寒、副伤寒、胃肠炎、败血症和肠外局灶性感染等疾病。抗生素是治疗沙门菌严重感染的有效手段,随着临床和畜牧业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沙门菌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整合子是普遍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可移动基因元件,可有效捕获外源基因确保其表达,并复合于转座子、质粒等,使多种耐药基因在细菌种内或者种间进行传播。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新基因盒和复杂整合子的不断出现,导致整合子系统迅速进化。整合子在沙门菌耐药性传播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整合子系统的分子结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沙门菌中存在的Ⅰ、Ⅱ、Ⅲ类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性及现有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沙门菌耐药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摸清市场中出售鲫鱼沙门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以徐州市某市场上出售的鲫鱼为材料,主要采用SS琼脂平板对120份肠道样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培养计数.结果 在120份鲫鱼肠道中共检出沙门菌32份,阳性率为26.7% (32/120),菌群数量分布在(0.32 ~9.12)×103 CFU/g.结论 本研究对徐州地区市售鱼类沙门菌检疫及疾病防治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新型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口服活疫苗载体,本研究以pYA3493质粒为基础,用鼠伤寒沙门菌sopE_(Nt100)基因及其启动子替代原有的P_(trc)启动子,构建沙门菌三型分泌表达载体pYA-sopE_(Nt100);再将质粒pYA-sopE_(Nt100)电转入沙门菌ΔcrpΔasd SL1344,构建减毒鼠伤寒沙门菌ΔcrpΔasd SL1344(p YA-sop E_(Nt100))三型分泌表达系统,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进一步将报告基因egfp克隆入sop E基因下游,构建重组菌株ΔcrpΔasd SL1344(p YA-sop E_(Nt100)-egfp),感染Vero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系统递呈外源抗原的能力。PCR、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减毒鼠伤寒沙门菌ΔcrpΔasd SL1344(p YA-sop E_(Nt100))三型分泌表达系统构建成功;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其血清型与亲本株Δcrp SL1344及野生株SL1344保持一致;其生化特性与亲本株基本相近,但与野毒株相比发生明显变化;生长速度也更为缓慢;重组菌株ΔcrpΔasd SL1344(p YA-sop E_(Nt100))的LD50较野生株SL1344降低了7.0×104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重组菌培养上清中能检测到Sop E_(Nt100)-egfp融合蛋白(37 k Da);重组菌株感染Vero细胞后,可以同时检测到Sop E_(Nt100)-egfp融合蛋白(37 k Da)和EGFP蛋白(27 k Da)。以上结果证实,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新型减毒鼠伤寒沙门菌ΔcrpΔasd(p YA-sop E_(Nt100))三型分泌表达系统,其能够有效递呈外源抗原,该重组菌株有潜力作为安全、稳定、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口服重组活疫苗载体。  相似文献   

18.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由于食品基质的保护作用,有些沙门菌可以抵抗热胁迫而存活下来。存活细胞往往因为热胁迫或应激而导致细胞结构、生理特性、基因及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并会进一步对食品原料和加工环境造成持续污染。本文主要综述沙门菌在热胁迫前后细胞形态、菌体组分、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结合基因和蛋白表达改变,探讨沙门菌在热胁迫下引起的热休克反应、抗逆性和致病性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粪便样本中的沙门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粪便样本中的沙门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并着重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对此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利用LAMP针对沙门菌特定基因invA(靶基因)设计的6条特异引物,通过引物特异性识别特定基因invA上的8个独立区域来快速检测沙门菌;LAMP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白色沉淀焦磷酸镁,故可以通过监测浊度来判定反应结果。结果:实时浊度仪监测反应结果表明,LAMP反应在60~65℃等温条件下50 min内完成;如果在反应前添加羟基萘酚兰,蓝色阳性结果很明显区别于紫色阴性结果;LAMP的最低检出限为6.97 pg/μL,PCR为69.7pg/μL,LAMP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是PCR的10倍,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LAMP方法用于快速检测沙门菌,具有检测过程简单、实验装置简便、反应结果肉眼可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非沙门菌菌株的结果呈阴性,表明引物设计有很好的特异性。对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具有同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表明LAMP法是潜在的和有价值的在粪便样本中直接检测沙门菌的方法,具有快速、简便、低成本的特点。LAMP法适用于快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沙门菌毒力基因spvB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纯化SpvB蛋白并以其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pvB进行分析,选取抗原性较高、易表达的氨基酸序列作为克隆序列,以携带spvB基因的鼠伤寒沙门菌为模板,PCR扩增目的片段后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将质粒pET28a-SpvB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诱导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SpvB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spvB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表达且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将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小鼠Western blot检测血清中抗体与SpvB特异性结合。结论: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SpvB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