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了探讨ompR基因在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及毒力中的作用。【方法】以肠炎沙门氏菌作为母本,运用自杀性载体pGMB151构建了ompR基因缺失株,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细胞的吸附和侵入及小鼠攻毒试验测定缺失株的毒力。【结果】RT-PCR和蛋白表达证明了ompR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该缺失株不表达纤维素和菌毛,不形成生物被膜;上皮细胞吸附和侵入试验表明缺失株与野生株具有相同的吸附和侵入率;BALB/c鼠腹腔感染性试验表明,缺失株的半数致死量为106.67CFU,而野生株的半数致死量小于2 CFU。【结论】ompR基因既是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的调控基因,又是重要的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2.
细菌人工染色体基因组文库构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改进的更简便、易操作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构建方法。方法:在构建猪霍乱沙门氏菌基因组大片段DNA的BAC文库时,对改进的基因组BAC文库构建方法和常规的BAC文库构建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利用改进的方法可简便快速地构建猪霍乱沙门氏菌基因组BAC文库。结论:使用2种方法构建BAC文库,其转化效率,以及在BAC克隆中插入的DNA片段的大小和BAC克隆的稳定性等都相同,从而表明改进的方法更简单、更方便,它能使BAC文库的构建更为高效。  相似文献   
3.
鞭毛蛋白根据能否组装可以表达为单体或多聚体。目前,关于它们之间的区别少有报道。文中,将重组质粒pET-fliC/M2e2分别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 和沙门菌SL5928中来表达嵌合鞭毛蛋白mfliC/M和pfliC/M,然后分析它们的组装特性。SDS-PAGE结果表明,两重组菌成功表达了嵌合鞭毛蛋白。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在重组大肠杆菌表面未见鞭毛,而重组沙门菌表面呈现鞭毛。将嵌合蛋白纯化后,圆二色谱 (Circular dichroism,CD) 分析表明,两者的CD信号明显不同,pfliC/M的CD信号与野生型鞭毛蛋白一致,而mfliC/M基本上没有CD信号出现。动态光散射分析表明,mfliC/M的聚集程度明显低于pfliC/M。将嵌合蛋白转染小鼠腹腔细胞3 h后,两者均能诱导产生IL-1β,但mfliC/M组高于pfliC/M组。以上结果对于鞭毛蛋白表达形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肠炎沙门菌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SlyD为对象,构建基因缺失株及表达纯化该蛋白,为研究其在肠炎沙门菌致病性与应激等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参考Gen Bank登录的肠炎沙门菌基因组序列设计用于slyD基因敲除及原核表达的特异引物,运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对肠炎沙门菌C50041 slyD基因进行敲除,构建C50041ΔslyD缺失株;原核表达SlyD蛋白,通过α-糜蛋白酶耦联法对其PPIase活性进行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Sly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及功能域。【结果】PCR鉴定与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C50041ΔslyD缺失株,其生长特性与野生株基本一致;SDS-PAGE及PPIase活性分析表明,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SlyD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lyD蛋白由FKBP样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结构域、分子伴侣功能域和金属结合区域3个功能区域组成。【结论】成功获得了肠炎沙门菌C50041ΔslyD缺失株和具有PPIase活性的重组SlyD蛋白。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了解致病岛-2(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 2,SPI-2)对鸡白痢沙门菌致病性的影响,初步探讨研制安全有效的鸡白痢沙门菌减毒株的可行性。【方法】采用λ-red 同源重组系统构建鸡白痢沙门菌S06004株的SPI-2(约40 kb)缺失株S06004ΔSPI2。并与野生型相比较,对该缺失株的生长特性、生化特性、遗传稳定性和致病性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SPI-2缺失株S06004ΔSPI2,SPI-2的缺失不影响鸡白痢沙门菌的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且该缺失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其对2日龄雏鸡的LD50是野生株的252 倍。【结论】SPI-2的缺失引起鸡白痢沙门菌毒力的明显下降,这为进一步研究鸡白痢沙门菌SPI-2的功能及制备减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RT-PCR从经ConA刺激诱导的奶牛脾脏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牛γ干扰素 (BoIFN-γ) cDNA,克隆到真核载体pVAX1中,测序结果显示pVAX1中的插入序列BoIFN-γ基因与已报道序列一致。用重组质粒pVAX1-BoIFN-γ转染COS-7细胞并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结果显示BoIFN-γ在COS-7细胞中得到成功表达。将BoIFN-γ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pGEX-6p-1后,分别转化重组表达菌BL21(DE3)、BL21后,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SDS-P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沙门菌鞭毛蛋白对新城疫病毒(NDV)融合蛋白(F蛋白)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方法:提取鼠伤寒沙门菌SL7207株鞭毛蛋白,将鞭毛蛋白与F蛋白以皮下注射的方式联合免疫C3H/HeJ小鼠,间隔2周免疫,共免疫3次。分别在第2次免疫后2周和第3次免疫后2周采集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在第3次免疫后2周取免疫小鼠脾脏细胞,检测IFN-γ和IL-4特异性分泌细胞。结果:鞭毛蛋白与F蛋白联合免疫能诱导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F蛋白单独免疫组;在脾脏细胞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4分泌细胞,免疫应答以Th1型为主。结论:鞭毛蛋白与F蛋白的联合免疫,可显著增强F蛋白的免疫原性,显示出鞭毛蛋白良好的免疫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8.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actA/plcB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毒力因子与该菌在细胞间扩散、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肌动蛋白聚集因子ActA是细菌由细胞浆扩散至相邻细胞所必须的因子,而广谱磷脂酶C则参与具有双层膜吞噬体的裂解过程.[方法]本研究中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毒力因子ActA和PC-PLC双缺失的突变株,[目的]并对突变株的毒力和免疫应答潜能进行评价.[结果]Western blot和磷脂酶活性测定实验,分别从蛋白质水平上证实actA和plcB基因的缺失.突变株的毒力显著降低,对小鼠半数致死剂量比野生型菌株提高约10 3倍,但仍然保持较好地诱导T细胞应答的能力,并且能完全保护野生型细菌致死剂量的攻击.实验结果不仅表明ActA和PC-PLC是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重要毒力因子,而且证实安全性提高的突变株依然保持有较强地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结论]因此,该突变株的获得不仅对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构建预防人类和动物疫病的疫苗载体奠定了基础,此外对于阐明LM毒力因子的致病机理与免疫保护作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食源性疾病之一,不仅对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还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禽沙门菌感染肠道后,可诱导肠上皮细胞表达多种TLRs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在分泌的趋化因子作用下免疫效应细胞迁移到感染部位。细菌通过肠上皮细胞屏障后被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吞噬,其中巨噬细胞是沙门菌的主要定殖场所。天然免疫系统将抗原递呈给淋巴细胞后,机体能够在2–3周内通过以Th1为主的免疫应答清除在肠道和深层组织中的沙门菌。而宿主特异性血清型鸡白痢沙门菌从肠道侵入后,在肝脾和其他器官中定殖,进而引发全身感染。早期感染阶段不会引起肠道炎症反应,主要诱导以Th2为主的免疫应答,而Th1型应答相对较弱,有利于鸡白痢沙门菌在机体内的持续存在和感染。本文围绕禽沙门菌的致病机理和免疫应答特性进行阐述,尤其对鸡白痢沙门菌免疫逃逸和持续载菌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为禽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新靶标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分析E.coli的EscI蛋白C-末端多肽诱导巨噬细胞NLRC4炎性体应答情况。【方法】以含有E.coli的EscI蛋白C-末端氨基酸序列的多肽为材料,通过体外导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析细胞的应答情况。【结果】利用脂多糖预先刺激后,含有EscI蛋白C-末端15个氨基酸的多肽能够明显地激活细胞内NLRC4炎性体应答,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被激活,细胞发生pyroptosi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和IL-18的含量增加(P<0.05)。通过优化刺激条件发现,以多肽/脂质体为70 μg/μL的比例导入细胞并孵育4 h时,IL-1β的分泌量最高。【结论】含有E.coli的EscI蛋白C-末端15个氨基酸的多肽能够明显地诱导巨噬细胞NLRC4炎性体应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