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门氏菌是重要的致病菌之一,该菌属型别繁多。沙门氏菌的分型方法可分为以表型特征为依据的表型分型方法和以基因特征为依据的分子分型方法。沙门氏菌的表型分型主要有血清分型和噬菌体分型。分子分型主要有分子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多位点可变重复序列分析(Multi-locus variable numbers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以及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分析(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等。与表型分型相比,分子分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分子血清分型是鉴定沙门氏菌血清型的新方法,PFGE被认为是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的"金标准",MLST和MLVA以其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好和可比性强等优势满足了全球流行病学发展的要求,能实现序列数据交换和共享,成为新一代的分子分型新工具,而近年发现的CRISPR分型对同源性较高的同种血清型具有较高的分型能力。但每种分型方法也有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及适用范围,因此可以根据菌株特性、分型目的和实验室拥有的条件选择最合适的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10年来,一种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相似抗原的非典型沙门氏菌血清型1,4,[5],12:i:-在全球多个国家检出率大幅度增加,目前已被列为引起人类沙门氏菌病的主要血清型之一。沙门氏菌1,4,[5],12:i:-菌株具多重耐药特性,存在分别以质粒和染色体介导的两种主要的多重耐药菌株(西班牙株系和欧洲株系)。多个抗生素抗性基因(blaTEM、blaCTX-M-1、aac(3)-IV、aadA2、cmlA1、sul1、sul2、dfrA12、strA-strB、tet(A)和tet(B))在1,4,[5],12:i:-耐药菌株中检出。遗传特征分析显示,沙门氏菌1,4,[5],12:i:-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度,并且推测是由于多个独立的遗传事件的改变,导致鼠伤寒沙门氏菌变异而产生不同的1,4,[5],12:i:-株系。对于沙门氏菌1,4,[5],12:i:-,相关快速、准确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致病、耐药机制研究将是今后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编码大肠杆菌O157抗原的rfbE基因、 编码H7抗原的fliC基因以及编码毒力因子的eaeA基因为靶基因, 选择3对引物, 建立并优化了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 扩增产物分别为291 bp、625 bp、368 bp, 采用30株细菌验证了该多重PCR具有特异性。PCR检测的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到91.35 pg; 在存在干扰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的情况下, 当起始污染量为1.4 CFU/mL时, 37 ℃培养6 h 即可检出。在30份肉类样品中, 有3份检出了大肠杆菌O157:H7。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特异、灵敏地实现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检测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 广泛存在于各种海产品中。由于传统培养基和检测方法费时费力, 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显色培养基HKC vibrio, 通过应用于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检验, 以法国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CHROMagar vibrio和柠檬酸钠-硫代硫酸钠-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TCBS)为对照, 对显色培养基HKC vibrio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检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HKC vibrio的灵敏性与CHROMagar vibrio和TCBS相当, 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HKC vibrio是非常有价值的分离平板, 可大大提高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5.
肉类中大肠杆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编码大肠杆菌 O157 抗原的 rfbE 基因、编码 H7 抗原的 fliC 基因以及编码毒力因子的eaeA 基因为靶基因,选择3对引物,建立并优化了检测大肠杆菌 O157:H7 的多重 PCR 体系,扩增产物分别为291 bp、625 bp,368 bp,采用30株细菌验证了该多重 PCR 具有特异性.PCR 检测的灵敏度在 DNA 水平上达到91.35 Pg;在存在干扰菌鼠伤寒沙门氏(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情况下,当起始污染量为1.4 CFU/mL时,37℃培养6 h即可检出.在30份肉类样品中,有3份检出了大肠杆菌 O157:H7.本研究建立的多重 PCR 方法可特异、灵敏地实现对大肠杆菌 O157:H7 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简称LAMP)是利用能识别靶序列上6个位点的4个特殊设计的引物和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特异、高效、快速地扩增核酸的新技术。该技术在1h内扩增效率可达到109-1010个数量级,扩增产物是一系列反向重复的靶序列构成的茎环结构和多环花椰菜样结构的DNA片段混合物,电泳后在凝胶上显现出由不同大小的区带组成的阶梯式图谱。近年来LAMP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等温灵敏、操作简单、产物易检测等优点已经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阪崎肠杆菌因能引起新生婴幼儿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08年,阪崎肠杆菌被提议重新另立为隶属于肠杆菌科的一个包含有5个新种的新属——Cronobacter gen.Nov.。新属的五个种之间毒力作用存在差异,外膜蛋白A在黏附和抗吞噬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本属菌株的侵入力在宿主细胞间的紧密联系被破坏时显著提高,但是一些肠道益生菌能抑制该菌侵入。目前阪崎肠杆菌的致病研究还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系统性,详细的致病机制期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8.
南方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调查及分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要:【目的】系统调查我国南方代表性地区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分型研究,为溯源和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定性法和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法对七大类食品(肉与肉制品、水产品、速冻食品、熟食、蔬菜、乳制品和食用菌)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利用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确定南方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分布和优势血清型,研究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从400份食品样品共检出75 份沙门氏菌阳性样品,污染率为18.8%(75/400)。其中,97.3%(73/75)的阳性样品污染水平均低于10 MPN/g。对93株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分属9个群、29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利用ERIC-PCR对96株沙门氏菌(包括93株分离株和3株标准株)进行分型研究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分为15个聚类簇,56种型别,分离株的基因型别呈现多样性。【结论】南 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率较高,但污染水平低。S. Derby和S. Typhimurium为优势血清型。初步建立了沙门氏菌ERIC-PCR指纹图谱数据库,南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无公害畜禽肉和水产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VP)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为这些致病菌的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选择分别针对EHEC溶血素基因hlyAB、副溶血性弧菌属保守序列toxR基因、沙门氏菌侵袭基因invA和LM的iap基因特异的4对引物,先分别进行单重PCR扩增,再同时加入4对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扩增产物经测序验证。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简便、快速、灵敏地实现对EHEC、  相似文献   
10.
食品污染克罗诺杆菌(阪崎肠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300份奶粉样品和50份非奶粉类食品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情况做定量检测,并对分离得到的克罗诺杆菌进行鉴定.[方法]通过分子方法和9管法对奶粉和其他食品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情况做定量检测;通过吲哚产生、丙二酸盐利用、卫矛醇、肌醇、松三糖和松二糖发酵产酸等六种生化试验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同时对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N-J(Neighbou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定量检测结果表明,350份样品中有23份样品分离出克罗诺杆菌,共分离到24株克罗诺杆菌,检出率为6.6%;23份受污染样品中有4个样品的克罗诺杆菌大于100 MPN/100g;24株克罗诺杆菌被鉴定到种或亚种,其中19株为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2株为丙二酸盐克罗诺杆菌(C.malonaticus);2株为都柏林克罗诺杆菌奶粉亚种(C.dublinensis subsp.lactaridi);1株为莫金斯克罗诺杆菌(C.muytjensii).[结论]分子方法和9管法联用适合污染率低而定量检测要求高的克罗诺杆菌的奶粉调查;采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24株分离株鉴定到种或亚种,其中阪崎克罗诺杆菌为优势种;奶粉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问题对婴幼儿安全存在隐患,应引起消费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