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安太堡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主要种生态位梯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指数,结合TWINSPAN分类与DCA排序,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优势种生态位的梯度变化,以及这些种在不同群落类型中的地位、各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WINSPAN结合DCA对生态位宽度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反应种的生态位梯度和以这些种为优势种的群落的结构梯度和环境梯度,同时还可以看出光因子和水分是决定优势种生态位梯度变化的主要因子。各优势种的生态位在不同群落中又随种类组成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森林群落的植被恢复效果最好,灌丛群落植被恢复效果普遍好于草地群落,而森林群落中刺槐和油松混交恢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弄拉峰丛洼地恢复演替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将20个样方分为10个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划分为10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20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恢复演替群落与环境梯度的关系,表明影响群丛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恢复时间、人为干扰及露石率。DCA排序将53个种分为4个种组,影响峰丛洼地恢复演替群落及其物种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恢复时间、岩性和水分等。各物种在排序轴上的位置反映了种组成员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和更新生态位。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长江故道湿地植被做分类和排序研究。TWINSPAN分类将湿地植被234个样方分为28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丛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生境的水分条件。TWINSPAN数量分类在DCA排序图中有较为明确的分布范围和界限,两者的结合使用,能很好地反映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4.
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优势物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水文情势改变会引起土壤盐分变化,直接影响到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的分布与演替。基于对57个样地、171个样方植物物种分布影响较大的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两个环境因子,将其划分为6个梯度等级,测度分析了敦煌西湖植被群落中15个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了解不同物种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对维持和科学保育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在土壤pH值和电导率梯度两个资源维上,多枝柽柳和芦苇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说明这两个物种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分布范围大且均匀。它们作为敦煌西湖植被群落中的广域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其次生态位较宽的疏叶骆驼刺、胡杨和苏枸杞对环境因子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两个土壤因子梯度下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相似,但也存在差异。如泡泡刺、蒙古沙枣在土壤pH值梯度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值远大于在土壤电导率梯度资源维上,但尖叶盐爪爪和甘蒙柽柳在土壤电导率梯度资源维上生态位宽度较大,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从而说明这些物种对不同土壤因子的利用能力和适应性不完全相同。(3)在两个资源维上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均为61对,占总种对的58.10%,因此生态位重叠值整体保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物种在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两个环境梯度上生态位分化明显。(4)敦煌西湖优势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负关联,表明物种之间处于竞争关系,但竞争强度不大且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刚  梁士楚  张忠华  谢强 《生态学杂志》2007,26(8):1177-1181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方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通过TWINSPAN分类,将青冈栎群落60个样方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探讨了各群丛类型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DCA排序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一致,DCA排序较好地体现了各群丛类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DCA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了坡度的变化梯度;DCA排序图的对角线基本体现了坡向的变化梯度。坡度的变化是影响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6.
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张先平  王孟本  佘波  肖扬 《生态学报》2006,26(3):754-761
根据84块样方资料,对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群落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A、DCCA排序.结果表明:(1)TWINSPAN将该区的森林群落分为7个类型;(2)样方与物种的DCA排序及样方的DC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森林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DCCA第一轴明显地反映出森林群落的海拔梯度,即热量因子,沿DCCA第一轴从左到右,海拔逐渐升高,森林群落对热量的要求降低;DCCA第二轴主要表现出森林群落的坡向、坡度变化趋势,即水分和光照因子,沿DCCA第二轴,从下到上,坡向由阴坡向阳坡变化,坡度由平缓变陡峭.其中海拔梯度是环境因子中对森林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3)与DCA相比,DCCA的排序轴更有利于生态意义的解释,后者能同时反映样方间在种类组成上及环境因子组成上的相似性,表现在排序图中样方较集中,群落间的界线变得较模糊,因此如果同分类结合使用,DCA的效果要好于DCCA.(4)TWINSPAN分类与DCA和DCCA排序的结果,同时表明了该地区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粤北天然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71,自引:7,他引:64  
基于粤北始兴县罗坝保护区内2个2500m^2样地的群落分层频度调查数据,以不同林层作为一维资源位状态,以个体多度为生态位计测的资源状态指标,对天然常绿林群落中的12个优势树种(栲树、马尾松、茶木、枫香、罗浮柿、杨梅、鹿角栲、黄瑞木、甜锥、山杜英、牛耳枫及鸭公树)进行了生态位的计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耐荫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而阳性树种(如马尾松等)同表现为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值。其中马尾松和枫香的生态位宽度值为0,与这两个种在群落演替中的衰退地位相一致,各优势树种,无论是耐荫种类抑或是阳性种类,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现有环境适应的相似性。群落1中相似性比例在0.5以上的占54.5%;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态位重叠,群落1中重叠值大于0.2的占51.5%。结合经典的森林群落分层频度分析,则可以更准确地判定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更新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把群落分层作为资源位,考虑不同的个体多度的分层中的分布情况,这些分析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树种对生境的要求情况,不同的群落由于其中树种组成结构不同,使树种生态位宽度值产生变化,从而影响树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  相似文献   

8.
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与环境因子的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野外实地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子午岭地区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结果显示:(1)TWINSPAN将50个样方划分为14个群系;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相互印证。(2)第一排序轴上显示出植被由草地、灌丛到森林的恢复演替系列,在此演替过程中土壤中的速效磷逐渐减少,全氮和有机质逐渐增加;第二排序轴反映环境因子的梯度不明显,但植被的演替过程会受到海拔、坡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植被恢复演替的进展群落结构在变化,乔木层的重要值增加,所在群落中的全氮、速效磷、有机质等亦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古浪县北部荒漠植被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计测分析了甘肃省古浪县北部荒漠植被主要植物种在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在流动沙地上花棒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沙蒿;在半固定沙地上白刺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在固定沙地上,不论是封育植被还是未封育植被中均是花棒的生态位最宽。同一植物种的生态位随着植被演替阶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被恢复效果。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大,生态位宽的物种对重叠值也大,相同物种对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态位重叠不一致。有些物种生态位宽度窄,但重叠值大,是由荒漠植被区物种分布存在生境斑块现象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怀柔山区灌丛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探索灌丛群落优势种群功能地位的定量研究方法。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梯度和海拔梯度上计测了灌丛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运用Shannon-Wiener系数计测了20个灌丛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用相似百分率公式计测了各灌木种对,草本种对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本研究表明了上述方法在灌丛生态研究中的良好适用性,以及对揭示优势种群在植物群落中功能地位,生态适应性及生态相似性等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关帝山亚高山灌丛草甸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关帝山亚高山草甸灌丛群落中的13个主要种群进行了生态位研究。首先运用TWINSPAN把33个样方分为5个群落类型,作为5个综合资源位,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etraiti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公式测定群落中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分析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种群生态位宽度越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也越强;生态位重叠越大,种群间的生态相似性越大,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越高;生态位宽的种群对生态位窄的种群可能有较高的重叠值,反之则较低。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中段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李军玲  张金屯 《植物研究》2006,26(2):156-162
运用TWINSPAN把样方分为8个群落类型,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etraiti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公式测定群落中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分析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在总群落中,披针苔草和草地早熟禾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它们对群落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也最强;在不同的群落里(群落Ⅰ到群落Ⅷ),相同种群生态位宽度有极大差别,草地早熟禾在群落Ⅱ中,B1为 2.753,B2为 15.561,在群落Ⅷ中,B1为0,B2为1;总群落中,各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其在其他群落里的生态位宽度。两个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越大,说明它们占据越相似的资源空间,珠芽蓼和火绒草的生态位重叠值高达0.892(群落Ⅰ中),说明它们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很高;在总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值都很低。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survey of community plo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ndangered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communities in Dongling Mountain was performed with two 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 (TWINSPAN),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A) an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The communities of A. senticosus were classified into 9 types by TWINSPAN and the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DCA. On the DCA graph, the first axis reflected the gradient of altitude and the second axis reflected the aspect and slope. Most of A. senticosu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thick forests at a high altitude with little light. With the exception of being a dominant species of shrub layers in a few communities, A. senticosus has a relatively scarce distribution. In accordance with DCA, the results of CCA also show the tre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A. senticosus communities varied along with the gradient chang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ltitude and light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A. senticosus growth.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地区干流河岸植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以长江三峡干流河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TWINSPAN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高等级式划分。结果表明:河岸植物区系组成较为复杂,以温带成分为主,有着较高比率的世界分布成分。植物生活性方面,草本种类的比率略高于木本种类,藤本种类较少。藻、草丛群落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TWINSPAN和DCA分析显示,河岸植物群藻可分为6大类群,这些类群呈现沿湿度梯度方向  相似文献   

15.
锦屏水电站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锦屏梯级水电站大河湾段植被为研究对象,以河流流向为基础布置样方,将50个样方物种重要值及其环境因子进行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排序,结果显示:(1)由TWINSPAN数量分类将植被划分为7种类型,雅致雾水葛(Pouzolzia elegans)灌草群落为该区域的主要群落.(2)以TWINSPAN数量分类为基础的DCA二维排序图将样方分为6个生态类型,DCA 二维排序图横轴从左至右海拔高度逐渐降低;排序纵轴由下至上坡度逐渐升高.(3)以TWINSPAN数量分类在DCA排序图中有明确的分布范围和界限,DCA排序与TWINSPAN数量分类结合使用,能很好反映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东灵山濒危植物刺五加生存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芸  张金屯 《生态学杂志》2007,26(3):314-318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东灵山地区濒危植物刺五加的生存群落进行数量分析。TWINSPAN分类将刺五加生存群落分为9类,分类结果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其中第一轴反映的是海拔梯度,第二轴反映了坡向、坡度的变化。刺五加多分布在位于海拔较高、光照较少的杂木林中,除在少数群落中成为灌木层的优势种外,相对分布较少。CCA排序结果与DCA的排序结果基本一致,反映出植物群落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揭示了海拔和光照是限制刺五加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矮牡丹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矮牡丹 (PaenoniasuffruticosaAndr .var .spontaneaRehd .)属毛茛科 (Ranunculaceae)芍药属植物[1] ,为我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山西稷山马家沟、永济水峪口 ,陕西延安万花山、华阴二仙桥等地 ,其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根作“丹皮”入药 ,既是宝贵的花卉种质资源 ,又是优良的药材资源 ;且为栽培牡丹的原始种之一[2 ] 。由于自然植被的破坏和 2 0世纪 60年代的大量采掘 ,致使矮牡丹分布范围日益缩小。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生态位的概念自Grinell的“生物在栖息地所占…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survey of community plo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ndangered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communities in Dongling Mountain was performed with two 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 (TWINSPAN),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A) an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The communities of A. senticosus were classified into 9 types by TWINSPAN and the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DCA. On the DCA graph, the first axis reflected the gradient of altitude and the second axis reflected the aspect and slope. Most of A. senticosu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thick forests at a high altitude with little light. With the exception of being a dominant species of shrub layers in a few communities, A. senticosus has a relatively scarce distribution. In accordance with DCA, the results of CCA also show the tre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A. senticosus communities varied along with the gradient chang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ltitude and light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A. senticosus growth.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7, 26(3): 314–318 [译自: 生态学杂志]  相似文献   

19.
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生存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与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var.pubipetiolata)69块样地进行了排序与分类,共划分9个群落类型。结果表明,毛柄小勾儿茶生境特异性高。毛柄小勾儿茶在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青冈栎(Quercus glauca)针阔混交林、杂木林和青榨槭(Acer davidii) 大果山胡椒(Lindera praecox)林中生长较好。这4个群落林下层优势种具有相似性:草本层的优势种中均有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常有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灌木层优势种常有大果山胡椒。毛柄小勾儿茶分布于海拔500~900 m的低山区,多分布于湿润、排水良好的沟谷边,生境坡向多为阴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