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柄小勾儿茶 (Berchemiellawilsoniivar.pubipetiolata) 为我国分布于浙江、安徽局部地区的特有珍稀物种, 由于自身和人为干扰的原因, 该种受到灭绝威胁。该文在 2× 2联列表基础上, 应用 χ2 检验、联结系数 (AC) 分别检测了毛柄小勾儿茶在 4个分布点与群落中乔、灌两层植物的种间联结性。综合比较 χ2 检验与AC值的测定结果, 在 4个分布点, 毛柄小勾儿茶与群落中其它种群的关联情况十分相似 :1) 绝大多数种群与毛柄小勾儿茶的AC值在 - 0.2至 0.2之间, 即无关联 ;2 ) 与毛柄小勾儿茶存在显著关联的种群仅有一个或无 ;3) 优势种群与毛柄小勾儿茶关联小。这说明 4个分布点毛柄小勾儿茶在群落中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或随机性, 它只是群落的伴生种或偶见种。研究结果对为该物种制定合适的就地保护措施和恢复计划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态学样方调查法,测定了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var.pubipetiolata)所在群落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它在其它物种上的生态位重叠,通过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生态位重叠公式计算分析,研究了该物种在浙江临安的马啸、湍口和安徽大别山地区的舒城、霍山等四个分布点群落中的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1)位于马啸的毛柄小勾儿茶生态位宽度值相对最大,而其余三个地方的都较小,说明该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2)毛柄小勾儿茶与群落中少量生态位较小的伴生物种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而与大多数物种仅有极小的生态位重叠,表明该物种生态位特化明显;(3)毛柄小勾儿茶在几乎所有群落优势种上的生态位重叠值都较小,而主要优势物种与大部分伴生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也较小,表明群落中存在明显生态位分化。研究认为:人为破坏和生态位特化导致的分布区狭窄、对生境要求特殊是毛柄小勾儿茶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小勾儿茶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var. pubipetiolata)伴生群落4个分布点(浙江省临安市湍口和马啸、安徽省霍山县马家河和舒城县万佛山)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种类丰富,但含多属或多种的大科、大属的优势地位不明显,极小科(仅含1属)、极小属(仅含1种)所占比例大;(2)属的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科的世界分布类型比例大,仅次于泛热带分布类型;(3)4个分布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度均很低;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大,在4.13~4.49之间,乔木层和草本层较低。湍口、马家河、万佛山以灌木层Heip均匀度指数最大,马啸以乔木层均匀度指数最大;(4)马家河与万佛山之间的植物种类组成最相近,湍口与马啸也较相近;乔木层种类组成差异最大,灌木层最小。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种子休眠与萌发生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 (Schneid.)Nakai var.pubipetiolata H.Qian)为中国特有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TTC染色法测得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生活力较低,仅为32%,空粒和无生活力的种子分别为28%和40%,说明毛柄小勾儿茶发育完全的种子较少。种子吸水速度试验证明毛柄小勾儿茶种皮透水性较差,不利于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吸收,发芽抑制物的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不同部位都存在发芽抑制物,且种胚中的含量最高,不利于种子的萌发,使毛柄小勾儿茶种子处于休眠状态之中。几种不同浓度GA。溶液浸种24h的预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其中300mg/L GA3的效果最显著,并且300mg/L GA3的预处理可以在萌发初期(萌发前3天)显著地提高毛柄小勾儿茶种子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的活性。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生活力低,且处于休眠状态,再加上与种子发芽力有关的几种酶的活性较低,致使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发芽率较低,同时这些也是从种子萌发生理方面导致毛柄小勾儿茶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片断化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我国特有的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 var. pubipetiolata)现存于浙江和安徽的4个片断化居群中的89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木本濒危植物相比,毛柄小勾儿茶具有与它们相当的遗传多样性,8对选择扩增引物共扩增出122条清晰的条带,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Pp=26.4%,其中马家河居群最高(29.5%)而湍口居群最低(23.8%),居群的平均基因多样度为Hep=0.162 8(0.140 5~0.172 4);而在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为Ps=36.9%, Hes=0.202 4。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193 9,表明居群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进一步利用AMOVA软件对遗传变异进行等级剖分发现:24.8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地理宗间(浙江地理宗和安徽地理宗),14.7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60.42%存在于居群内。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为干扰引起的生境片断化和居群减小导致了毛柄小勾儿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丧失和遗传分化,并对毛柄小勾儿茶的生存造成潜在威胁。该文还就保育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库姆塔格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应用重要值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 、优势度指数,对库姆塔格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荒漠植物群落分布随其生境地貌不同而不同,山前戈壁上分布有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群落,冲积河道低地分布有荒漠林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群落,戈壁沙漠过渡带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低海拔的沙山上分布有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群落、膜果麻黄(Ephedra rzewalskii)群落和梭梭群落。2)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群落Shannon_Wiener物种多样性水平表现为合头草群落最高(1.706),具有草原化荒漠植被类型的成分;梭梭群落、膜果麻黄群落居中(0.875~0.890),荒漠植被类型特征明显;沙拐枣群落、胡杨群落、多枝 柽柳群落、胀果甘草群落较低(0.079~0.495),荒漠林、盐地沙生灌丛及盐化草甸植被均有零星分布。3)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层次中,灌木层占居主导地位,群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0.769~1.451)远远大于草本层(0.193~0.254),且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受灌木层影响较大。4)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表现为经向、纬向和海拔梯度的变化,经向、纬向变化为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的草原化植物合头草群落(1.706)向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的荒漠植物梭梭群落(1.379)和盐化植物多枝柽柳群落(0.376)的过渡,海拔梯度则 呈现低水平的沙拐枣群落(0.819)到高水平的膜果麻黄群落(0.890)向低水平的梭梭群落 (0.645)变化。荒漠植物群落过渡地带一般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较低的生态优势度。  相似文献   

7.
东亚特有属——小勾儿茶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宏 《植物研究》1988,8(4):119-128
本文对东亚特有属——鼠李科小勾儿茶属(Berchemiella)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 对该属的建属历史, 形态特征、木材解剖、分类及分布进行了论述。根据该属的木材构造和花粉形态等, 作者赞同中井猛之进将Berchemiella独立为属的观点。该属共有3种1变种, 在我国有2种1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wilsonii var.pubipetiolata H.Qian, 新变种)为首次描述。  相似文献   

8.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世界上主要植被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我国,其中以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常绿阔叶林森林生 物多样性维持机理,按照CTFS (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的标准,于2004年11月~2005年9月在浙江开化古田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常绿阔叶林24 hm2永久样地。该文对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了古田山森林样地(Gutianshan (GTS) forest plot)的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 群落的区系类型以热带成分比较多,在属的水平上53个是热带分布,44个是温带分布。共有159 种,隶属于49科103属,总计140 700株,以常绿树种为主(91个物种,占总优势度的90.6%,重要值为85.6%,占样地总个体数的85.9%);样地 群落有明显的优势物种和大量稀有种(Rare species,每hm2个体数小于1)。甜槠(Castanopsis eyrei )、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在群落中占有主要优势; 稀有种占总物种数的37.1%(59/159);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的相关特征,较好地代 表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由林冠层(63个种)、亚乔木层(70个种)和灌木层 (26个种)组成。样地所有木本植物物种总径级 分布呈倒“J"形,群落更新良好。几个优势种空间分布随着径级增大,聚集程度降低;并且它们的分布表现出与生境紧密关联,不同的物种表 现出对生境不同的偏好。该文最后系统地比较了大样地方法与传统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9.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结合DCA排序和TW IN SPAN分类结果,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花曲柳林、蒙古栎林、阔叶混交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DCA排序与TW IN SPAN分类产生了较一致的分类结果。DCA第一轴代表的环境意义为坡向。花曲柳林多分布于阳坡的中坡及中上坡,蒙古栎林多分布在中上坡。花曲柳与蒙古栎常混生在一起,随着坡位上升,花曲柳优势度下降,而蒙古栎优势度增加。阔叶混交林多位于阴坡,乔木层没有稳定和绝对优势种,多以假色槭、风桦、色木槭为优势种,但假色槭分布于乔木层第2亚层。水曲柳林多分布在中下坡。胡桃楸分布在山下部,喜潮湿生境。色木槭在辽东山区分布广泛,重要值较高,且更新良好,很可能是群落演替顶级物种。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林下藤本植株数量多,以五味子、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为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样方调查, 对深圳七娘山高岭古村风水林群落进行1500 m2的样地调查, 分析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 旨在为该群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 (1)群落种类丰富, 共有维管植物117种, 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8种, 裸子植物1科1属1种, 被子植物49科78属108种。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占优, 高达91.13%; (2)群落外貌终年常绿, 无明显季相变化和林冠起伏, 层间结构丰富。其中乔木层以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肉实树(Sarcosperma laurinum)和银柴(Aporusa dioica)为主要优势种, 次之有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胭脂(Artocarpus tonkinensis)等; 灌木层以九节(Psychotria rubra)、大沙叶(Pavetta arenosa)为主要优势种, 而草本层以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为优势种; (3)群落Raunkiaer 频度规律为A>B>C>D>E, C级和D级仅占3.65%, 无E级分布, 可见群落偶见种多, 多优势种相互制约; (4)物种多样性方面, Simpson 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与邻近保存较好的大鹏半岛香蒲桃风水林群落和钝叶假蚊母树群落, 以及东莞的臀果木-黄桐风水林群落相比有着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 (5)优势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 乌檀种群为衰退状态, 黄桐和肉实树种群处于增长阶段, 群落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演化成以黄桐和肉实树等中生性树种为主的中生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采用TWINSPAN和DCA对小陇山林区次生林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从植物群系组成、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方面,研究小陇山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用以确定该区次生林演替,并给予合理的环境解释。结果表明: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D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一轴基本上突出反映了湿度变化,沿第一轴从左到右,湿度逐渐增大;第二轴主要表现了温度梯度,沿第二轴从下到上,温度逐渐降低;次生林的演替序列为山杨林→山杨+白桦林→锐齿栎混交林及锐齿栎纯林,其自然恢复演替以锐齿栎林为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12.
山西五台山蓝花棘豆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山西五台山蓝花棘豆群落[Oxytropis coerulea (Pall.) DC.]进行了分类和排序.TWINSPAN分类结果将26个样方划分为8个群丛,即,蓝花棘豆 披针叶苔草 垂穗鹅观草群丛、蓝花棘豆 披针叶苔草群丛、蓝花棘豆 披针叶苔草 地榆群丛、蓝花棘豆群丛、蓝花棘豆 披针叶苔草 莓叶委陵菜群丛、蓝花棘豆 无芒雀麦群丛、蓝花棘豆 地榆群丛、蓝花棘豆 山蒿群丛,并分别对每个群丛生境进行了论述. DCA二维排序图较好地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其纵、横坐标均反映了群丛所在环境的海拔等生态因子的梯度变化.种的DCA排序结果表明,群落中的建群种对海拔等生态因子有明显的指示作用,随海拔升高群落中的建群种由喜温耐旱植物演变为喜湿耐寒植物.  相似文献   

13.
甘肃马衔山林区植被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目前各国学者广泛使用的一些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区的马衔山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所用方法包括多元等级分划分类(TWINSPAN程序)、PCA排序(ORDINA程序)、RA和DCA排序(DECORANA程序)。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把32个样地分为两大类共7个群落类型:山地森林 (1)山杨+白桦群落,(2)青杆群落,(3)青杆+白桦+山杨群落,(4)山杨+康定柳+糙皮桦群落;山地灌丛 (1)康定柳+糙皮桦群落,(2)糙皮桦+黄毛杜鹃+裂香杜鹃群落,(3)黄毛杜鹃+裂香杜鹃群落。它们的分布格局与海拔梯度密切相关。此外,本文还对所用方法的比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刚  梁士楚  张忠华  谢强 《生态学杂志》2007,26(8):1177-1181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方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通过TWINSPAN分类,将青冈栎群落60个样方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探讨了各群丛类型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DCA排序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一致,DCA排序较好地体现了各群丛类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DCA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了坡度的变化梯度;DCA排序图的对角线基本体现了坡向的变化梯度。坡度的变化是影响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5.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植被数量分析方法对岷江流域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研究了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亚高山草甸共有植物139种,隶属于31科88属.应用数量分类方法将114个样方分为12个群落类型.在分析不同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揭示了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梯度和土壤含水量.DCA排序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1轴反映了各群落类型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从上到下,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或植物种的耐寒性越来越强;第2轴基本上反映了各群落类型所在环境的土壤含水量.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比较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锦屏水电站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锦屏梯级水电站大河湾段植被为研究对象,以河流流向为基础布置样方,将50个样方物种重要值及其环境因子进行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排序,结果显示:(1)由TWINSPAN数量分类将植被划分为7种类型,雅致雾水葛(Pouzolzia elegans)灌草群落为该区域的主要群落.(2)以TWINSPAN数量分类为基础的DCA二维排序图将样方分为6个生态类型,DCA 二维排序图横轴从左至右海拔高度逐渐降低;排序纵轴由下至上坡度逐渐升高.(3)以TWINSPAN数量分类在DCA排序图中有明确的分布范围和界限,DCA排序与TWINSPAN数量分类结合使用,能很好反映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潘少兵  任晓冬 《生物学杂志》2010,27(5):60-63,76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之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 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TW INSPAN将50个样方分为17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划分为17个群丛,论述了各个群丛的群落学特征。50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落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水分条件,第一轴反映了各个群落类型所在的水分条件梯度。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较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将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划分为14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特征。DCA排序进一步说明了群系的分布格局与水分和土壤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组成沙棘灌丛的种群对群落生境具有指示作用,能客观反映群落的生境特征.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高山冻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宏 《应用生态学报》1990,1(3):254-263
本文用目前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多元等级分划分类方法和无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方法对长自山高山冻原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CA的第2轴与长白山高山冻原59个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水分梯度紧密相关, TWINSPAN将长白山高山冻原59个植物群落分为12组。此外, 本文还对长白山高山冻原植物群落的TWINSPAN和DCA分类结果与经典分类方法对其分类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