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南霸王岭天然次生林边缘效应下木质藤本与树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玉娜  陶建平  奚为民  赵科  郝建辉 《生态学报》2011,31(11):3054-3059
选择海南岛霸王岭天然恢复60 a的次生林样地中形成年限为17和13年的边缘,分别设置4条10 m100 m的样带,研究边缘效应下dbh ≥1 cm树木的攀藤率、被藤本攀附的频度和每木藤本数随距边缘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8 hm2的样带中,树木的攀藤率分别为44.58%(17年边缘)和32.63%(13年边缘)。2种边缘中,dbh 1—5 cm、5—1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随距离发生了变化,17年边缘中dbh >20 cm和13年边缘中dbh 10—2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没有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树木被藤本攀附的频度随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攀附3株以上藤本的树木最少,在17年边缘中变化趋势较明显;攀附1株藤本的树木最多,在13年边缘中变化明显。17年边缘中每木藤本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在边缘形成初期,边缘形成年限对每木藤本数产生了影响,其在17年边缘中下降程度较大,但总体高于13年边缘中。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温升高、辐射强迫的增强将显著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南方人工林作为我国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日益强烈.为了探究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南方人工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降低未来气候变化对人工林可能带来的损失,本研究采用3种最新的气候情景—典型浓度排放路径情景(RCP2.6情景、RCP4.5情景、RCP8.5情景)预估数据,应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PnET-Ⅱ和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Ⅱ模拟2014—2094年间湖南省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磨哨实验林场森林的地表净初级生产力(ANPP)、物种建立可能性(SEP)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森林类型的SEP和A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明显的差异,各森林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表现为: 对于SEP,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人工针叶林>天然阔叶林>人工阔叶林;在RCP8.5情景下,天然阔叶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针叶林.对于ANPP,在RCP2.6情景下,人工阔叶林>天然阔叶林>人工针叶林;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天然阔叶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针叶林.人工针叶林的地上生物量在2050年左右开始下降,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阔叶林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4—2094年,研究区地上总生物量在不同气候情景下增加幅度不同,RCP2.6情景下增加了68.2%,RCP4.5情景下增加了79.3%,RCP8.5情景下增加了72.6%.3种情景下的总地上生物量大小排序为: RCP4.5> RCP8.5> RCP2.6.我们认为,适当的增温将有助于未来研究区森林总地上生物量的积累,但过度的增温也可能会阻碍森林的生产和生态功能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四川缙云山森林群落林窗边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缙云山亚热带森林群落林窗的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29个林窗样地不同部位上述指标的测定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拟合边缘效应测度通式,缙云山亚热带森林群落林窗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1—3左右;而用生态优势度值拟合边缘效应强度测式,则上述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1一1.2左右。研究表明林窗边缘区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有增大物种多样性的趋势。而林窗面积、所处坡向以及林窗所在的森林群落类型,都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林窗的边缘效应强度具有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林窗边缘效应强度的变化规律、效应性质、测定意义以及对森林营造和优化管理上的作用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4.
 该文比较系统地综述了美国东部杜克森林76年来植物种类变化、种群动态和森林演替研究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该森林内永久性森林样地的 设置和调查规范,以及最近10年来利用永久样地数据进行树木空间格局和自然干扰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将杜克森林永久样地监测规范和数据管 理方法与目前主要的森林监测网络进行了一定的比较,旨在对目前国际上蓬勃开展的长期定位植物多样性监测和空间格局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及林分因子对森林中树木死亡的影响,本研究以美国德克萨斯州东部的4个国家森林中264个重复调查的森林样地为对象,使用近20年来美国森林清查4个周期的数据,估算其在清查周期和年度水平上的树木死亡率变化,并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分析气候因子(干旱强度、干旱持续时间、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树木大小(胸径)和林分因子(树木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和林分年龄)对树木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重度干旱当年和重度干旱的清查周期中,森林的树木死亡率分别增加了151%和123%,天气干扰(干旱和飓风)和植物之间的竞争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干旱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干旱持续时间对树木的存活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年降水量对树木的存活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树木胸高面积对树木存活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树木大小、林分年龄和林分密度对树木存活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是大树比小树更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死亡;在重度干旱的清查周期中,松树种组的树木死亡率(2.1%)比阔叶树木种组(3.9%)低,天然林的树木死亡率(3.0%)高于人工林(1.9%)。在分析树木死亡率时,需同时考虑个体树木大小、林分因子与气候因子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怀柔山区灌丛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探索灌丛群落优势种群功能地位的定量研究方法。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梯度和海拔梯度上计测了灌丛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运用Shannon-Wiener系数计测了20个灌丛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用相似百分率公式计测了各灌木种对,草本种对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本研究表明了上述方法在灌丛生态研究中的良好适用性,以及对揭示优势种群在植物群落中功能地位,生态适应性及生态相似性等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奚为民 《生物多样性》1997,5(2):121-125
在样方法获取全面资料并用数量方法确定森林群落类型的基础上,对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各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D)、生态优势度(C)、群落均匀度(J)等指标进行了计测;并着重对物种多样性进行评价,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变化的时空规律,就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其D值在2.37~4.17之间;在特定高度范围内,随海拔增高D值增大,C值变小;多数森林群落灌木层的D值高于乔木层,C值低于乔木层;地带性群落的D值大于非地带性群落,C值相反。  相似文献   
8.
四川缙云山森林群落林窗边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相似文献   
9.
美国德克萨斯州在2011年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这一事件造成约3亿多株树木死亡。在大时空尺度上(面积约9×10~6 hm~2,时间跨度近20年),基于近1800个森林样地,4次周期性调查中的约209663株树木,使用主成份分析(PCA)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回归,对树木死亡的时空差异及其干旱强度与长度对树木死亡造成的中长期复杂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树木密度、树木基面积、林地年龄、样地调查时间间隔作为树木间的竞争指标,分析了造成大旱前后周期水平和年度水平上的样地树木死亡差异的原因。综合分析了不同地理区域、树木种组、胸径大小和林地起源的4个划分标准下树木死亡对死亡率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松属树木的死亡率最低(7.92%);高度低、胸径小的树木的死亡率较大,分别为29.79%和26.00%。人工林的树木死亡率(10.26%)低于天然林(13.47%);西海湾平原生态区树木的死亡率在干旱后达到最大(22.27%);西南区的树木死亡率在干旱后也达到最大(13.78%);海拔和纬度对树木死亡率影响不明显。德州东部森林整体死亡格局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各地理区域、林地起源、树木大小和不同树种,...  相似文献   
10.
怀柔山区灌丛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索灌丛群落优势种群功能地位的定量研究方法。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梯度和海拔梯度上计测了灌丛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运用Shannon-Wiener系数计测了20个灌丛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用相似百分率公式计测了各灌木种对、草本种对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本研究表明了上述方法在灌丛生态研究中的良好适用性,以及对揭示优势种群在植物群落中功能地位、生态适应性及生态相似性等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