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学是农业院校涉及生物类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一门桥梁学科,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教学质量下滑现象。为确保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管理、教材选用、师资队伍、教学手段四个方面分析了农业院校微生物学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为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微生物学》既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和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和应用微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应用微生物技术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既熟练掌握普通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形势以及社会需求开设《实用微生物技术》和《食用菌生产》等选修课程,既满足学生对微生物实用技术学习的需要,也为生产企业培养了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萍  李正鹏  史钧  黄诚 《生物学杂志》2002,18(4):49-49,55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微生物学实验课不仅是学好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 ,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细胞生物学、酶工程、发酵工程及食用菌学等其他后继课程实验技术的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尝试。1 实验课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基础、重实践、重效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原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相似文献   

4.
农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学是农业院校面向植物生产类和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通过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建设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等改革探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巨明  宋华伟 《生态科学》2015,34(4):196-200
农业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 技能水平是学生将来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针对当前我国农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技能训练不足的问题, 以华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提出构建农事训练体系的设想。训练体系围绕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教学计划进程将相关课程实践内容整合为草类植物识别、草坪建植、养护管理和草坪质量评价等4 大模块, 并提出每一模块农事训练环节及考核评价方法, 旨在为提高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化学在农业院校遗传学教学中的渗透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平  罗培高 《遗传》2010,32(5):524-528
农业院校多数专业的课程设置里面, 化学是一类重要的基础课程, 而遗传学是核心的专业基础课。怎样将先修的化学知识向遗传学教学进行渗透, 从而在逻辑上体现专业基础课对基础课的“承上”功能, 是遗传学教师值得探讨的新问题。作者认为, 在农业院校的本科遗传学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先修课程特别是化学的知识原理, 采用“渗透式”教学, 分析学科间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探索综合竞争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林岚  窦骏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0382-0385
专业基础课是衔接大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重要课程,也是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根据《微生物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对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中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几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并就如何提高双语讲授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组结合学校粮油食品学科传统特色专业,对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运用及实验教学等进行了改革。结果显示,改革后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3):i001-i001
该研究室主要从事与微生物学、菌物学有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和推广工作。开设的课程包括学院7个本科专业和研究生的微生物学、发酵工艺学、生物显微技术、食用菌学、菌物学、植物内生微生物学等课程。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世界》2005,(4):60-61
历史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5年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52年集北大、清华、燕京三所大学的生物学系,合并成立了北京大学生物学系。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从最早设置的动物学和植物学专业到上世纪50年代初设立了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动物遗传学专业。1956年以后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专业,上世纪80年代又先后建立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及生态学专业,1993年首先在国内建立了生物技术专业,并于1993年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1.
强化基础, 拓展应用, 构建农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微生物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生物类、植物类以及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1999年以来, 国家本科教育扩招和学校建设步伐加快, 专业和学生数激增, 生源质量和社会人才需求发生急剧变化。为适应新形势下微生物相关高级人才培养的需求, 根据专业类群特色, 在强化基础教学, 拓展应用教学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新方法, 构建课程新体系,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方式改革进行探索,论述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课程改革成效。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考核,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使其关注学科前沿,具备基本的科研理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的实施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学是一门生命科学类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应用广、实践性强、与人类关系密切等特点,微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仅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对学生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阐述了提高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的5个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在茶树生长繁殖、病虫害防治、肥培管理、茶叶加工贮藏以及保健品开发等领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甚至衍生出一门新的学科"茶微生物学"。当前茶学专业设置的微生物课程普遍存在课程内容繁杂、与茶学专业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专业所需等实际问题。本文以贵州大学茶学院的茶学专业为例,针对茶这一经济作物及相关的微生物,积极开展茶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探索。课程基于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围绕微生物在茶叶生产各方面的具体作用,通过设置主题教学内容、突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项目设计、使用灵活的学习方式、注重能力考核等多方面来综合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5.
马汇泉 《生物学杂志》2003,20(4):52-52,54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技术的一门科学。在理工科类大学生物专业中 ,属专业基础课 ,无论是本科学生 ,还是专科学生 ,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我校自开办生物专业以来 ,即把这门课作为生物专业的重要必修课而重点建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深切感到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与其它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特提出几点教学体会 ,供学生学习时参考借鉴。1 充分认识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树立专业思想人…  相似文献   

16.
农业院校动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安祥  张明  丁春邦 《四川动物》2000,19(4):263-264
动物学作为农业院校动物生产类专业 (畜牧、兽医、动物营养等 )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这种“专业化”的课程设置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与当今社会对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距离。如农业院校非生命科学类专业 (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等 )和植物生产类专业 (农学、农化、林学、园艺等 )的学生对动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太薄弱 ,几乎是空白。 2 1世纪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目标之一 ,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 ,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近两年来 ,我们开展了…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大学微生物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现设有微生物学本科专业,微生物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是我国国内成立最早、培养人数最多、开设专业课程最全的理科专业。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我们逐步把微生物学专业的课程进行补充、扩大,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建立起了专业课程齐全的微生物学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对于学生扎实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使毕业生受到使用单位的广泛欢迎。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原有的微生物学课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明显暴露出来,一是课…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学实验课改革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金男  吴友良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4):255-256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全课程中,实验课的教学约占总学时的40%。根据教育大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在二年制生物教育专业的微生物学课程中开设了12个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l)油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形态特征观察  相似文献   

19.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杜林娜  吴铭  杨晶  董浩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278-1285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鉴于本课程具有内容繁杂、抽象和枯燥等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每位授课教师应该探索解决的问题。围绕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式的微生物学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其重要性,通过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较,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可较好地提高课程出勤率和学生学业成绩,大部分学生满意这一教学模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不仅可有效提高学生利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高等教育面临着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形势下,面对教学时数少,学生的知识层次不齐、实验能力较差的实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见解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