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了金菠萝品种果实不同部位果肉、中柱和果皮的香气成分,并利用香气值确定了不同部位的特征香气。结果表明:各部位香气组成不同,果肉和中柱部位以酯类为主,果皮部位以萜烯类为主。己酸乙酯和己酸甲酯是果肉和中柱部位含量较高的成分,(Z)-β-罗勒烯是果皮部位含量最高的成分。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和癸醛是果皮香气贡献较大的成分,而2-甲基丁酸乙酯、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和己酸乙酯是果肉和中柱香气贡献较大的成分。金菠萝品种果肉和中柱的香气值与果皮差异较大,且香气值主要集中于果肉。  相似文献   

2.
木瓜果实贮藏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步蒸馏萃取(SDE)法提取不同贮藏期木瓜果实的香气成分,通过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瓜果实成熟后随着贮藏期延长,香气成分总体呈现出醇类、酮类、醛类相对含量下降,酯类、烯烃及萜烯类上升趋势。贮藏初期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包括4-甲基-5-(1,3-二戊烯基)-四氢呋喃-2-酮、二氢-β-紫罗兰醇、(Z)-3-己烯醇等。当8℃贮藏40 d时,香气物质主要以萜烯类、酯类和醇类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21.07%、18.73%和16.34%。当贮藏90 d时脂肪酸乙酯类相对含量明显增加,达到34.86%,其中3-壬烯酸乙酯相对含量最高(21.67%),成为构成木瓜香气的关键物质。α-金合欢烯相对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不断上升,由贮藏初期的3.63%上升到贮藏40 d时的19.00%,当贮藏90 d时达到35.22%。  相似文献   

3.
以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papaveracea)花瓣为原料,采用隔离窨制,对牡丹花茶窨制过程中花坯、配花量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闭箱桶温度21 ℃、相对湿度90%、窨制时间48 h条件下经一窨一提获得的花茶,感官评审花与茶叶的协调度高、香气高锐持久、茶汤滋味醇正鲜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花茶香气成分,新鲜花瓣与茶叶配比5:1窨制48 h的花茶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含量较高,其香气高扬、茶汤醇正鲜爽,配比2.5:1的花茶上述成分含量和感官其次,而拌和型茶品透素欠鲜爽。发酵或发酵揉捻花瓣窨制的花茶乙醇、环氧芳樟醇及高级烷烃含量较高,其主要赋香物质低于新鲜花瓣含量,渥味明显,茶汤有浊气欠鲜爽。  相似文献   

4.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气是茶叶风味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很多,如茶树品种、自然环境、栽培条件、加工工艺、储藏方式等,文章综述了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对茶叶香气的影响,旨在为茶树品种适制性和优质茶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菊花不同花期及花序不同部位香气成分和挥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测定菊花不同花期及花序不同部位的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并利用生物显微镜观察花瓣的表皮细胞和横切面组织细胞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菊花花蕾期共检测到香气成分24种,始花期31种,盛花期43种,终花期22种;随着花朵的开放和凋谢,酮类、萜烯类和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盛花期含量达到最高,而酯类、醛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则呈持续下降的趋势。(2)盛花期,在舌状花中共检测到香气成分种类31种,在管状花中共检测到50种;舌状花对菊花香气的贡献比管状花大;菊花舌状花由内轮向外轮香气成分种类变化不大,但是同类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出现由内轮向外轮逐渐减少的趋势。(3)异环柠檬醛、桉叶醇、α-蒎烯、β-金合欢烯和石竹烯等化合物可能为菊花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4)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舌状花的香气可能是通过表皮细胞间隙释放的,上表皮是菊花释放香气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苹果果实成熟期间香气和乙烯的产生动态,以及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脂氧合酶(LOX)、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香气物质是随着乙烯释放的增加而产生和增加的.在此过程中,异亮氨酸大量积累.游离脂肪酸在果实香气很少时呈增加趋势;随着香气产生的增多而迅速下降;乙烯高峰过后又有增加.脂氧合酶活性随着果实成熟而提高,其活性在乙烯释放达到高峰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在果实开始产生香气时迅速增加,之后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湖景蜜露"水蜜桃(Prunus persica L.)为试材,检测了果实从未成熟到成熟发育过程中乙烯生成、呼吸速率及挥发性香气性物质的变化;同时对果实大小、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进行了测定;对与果实乙烯产生密切相关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ACC合成酶活性、ACC氧化酶活性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大小、果皮L*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而果实硬度、果皮h°值、可滴定酸含量减少.在未成熟的果实中,C6的醛类(反式-2-己烯醛)和醇类(顺式-3-己烯醇)是主要的成分;乙烯生成量很低;呼吸速率较高.到跃变阶段C6~C12的内酯类物质明显增加,尤其是γ和δ-内酯类成为果实主要的香气挥发性物质.推测果实乙烯、呼吸作用等基本的生理变化可能调节着内酯类物质的生成.在乙烯跃变上升时果肉中ACC氧化酶的活性下降,ACC含量和ACC合成酶活力的变化与乙烯生成量变化的趋势一致.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桃果实主要的香气挥发性物质的形成与乙烯、呼吸跃变的开始密切相关.香气物质形成速率动态变化可能是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成熟度的另一个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厌氧液-液萃取对葡萄果实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并与葡萄果实常规萃取方法得到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厌氧萃取方法得到的萃取物含有的香气成分较多,一次性萃取可分析得到39种香气成分,且以内标物2-辛醇表示的香气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常规萃取方法;香气成分归属的化学类别更多,比分液漏斗萃取方法多出2类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厌氧萃取所得果实香气成分更真实,更典型,为葡萄果实香气成分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成熟度对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香气成分的影响,并测定成熟印度块菌的关键香气成分。将3种不同成熟度的印度块菌,以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为香气富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未成熟印度块菌中仅检测出4种香气成分,中度成熟阶段检测出8种,成熟阶段检测出13种,而且成熟阶段检测出的香气成分大多都是前人报道过对块菌香气有贡献的成分;通过计算成熟块菌各香气组分的香气活度值(OAV),可知二甲基硫醚、2,3-丁二酮、3-甲基正丁醛、2-甲基正丁醛、己醛、1-辛烯-3-醇这6种物质是印度块菌的关键香气成分(OAV>1)。  相似文献   

10.
大花蕙兰鲜花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浙江栽培的大花蕙兰品种‘绿翡翠’(Cymbidium Hybrids)和‘台北小姐’(C.Miss Taipei)的鲜花进行了香气成分和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大花蕙兰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绿翡翠’的香气组成成分有43种,相对含量为97.13%,而‘台北小姐’有74种,相对含量为73.76%。两种大花蕙兰含有极少相同的化合物成分,相同成分4-甲基苯酚均为2个品种香气组分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它与丙基环丙烷的总相对含量为53.97%,构成‘绿翡翠’的主要香气成分;与2-乙基丁醛和正己烷等23种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为55.15%,共同构成‘台北小姐’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酵母菌株对黄酒挥发性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采用4种不同酿酒酵母(黄酒活性干酵母、工业生产用黄酒酵母HJ-1,HJ-2、耐高温活性干酵母(NGW))菌株进行实验室黄酒酿造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了发酵后四种黄酒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检测出与酵母相关的27种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酵母菌株酿制黄酒样品挥发性香气物质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HJ-2菌株β-苯乙醇,总酯含量较高,香气较为纯正;NGW活性干酵母挥发性酸含量较高;黄酒活性干酵母挥发性酯含量较低.本研究发现通过选用不同酵母菌株能够有效的调节黄酒生产风味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了26种酿酒红葡萄的香气成分以及部分重要组分的含量,并采用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利用香气成分含量对酿酒红葡萄品种的分类。结果显示:(1)在26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共检测到49种香气成分并分为6大类,分别为C6-醇和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除C6-醇类)、酯类化合物、醛类(除C6-醛类)和酮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6种酿酒红葡萄分成了三大类,其中:第Ⅰ类有赤霞珠等11个品种,香气成分以C6-醇和醛类化合物为主,其总含量高达66.4%;第Ⅱ类有宝石解百纳等6个品种,香气成分以C6-醇和醛类化合物以及醇类化合物(除C6-醇类)为主,分别为40.73%和30.21%;第Ⅲ类有梅鹿辄等9个品种,香气成分以酯类化合物为主,占总香气成分的71.06%;而且三类酿酒红葡萄中有机酸含量均最低,分别为0.18%、0.08%和0.005%。(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Ⅰ类酿酒红葡萄中可以用前6个主成分代表原有的变量信息,第Ⅱ类和第Ⅲ类均可以用前4个主成分代表原有的变量信息。(4)利用判别分析创建了酿酒红葡萄香气成分判别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其准确率达85.7%。研究表明,利用香气成分建立的判别模型可以对酿酒红葡萄进行分类,可为酿酒红葡萄品种改良及葡萄酒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花期厚朴雌雄蕊和花瓣香气组成成分的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对初花期、展瓣期、盛花期和盛花末期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雌雄蕊和花瓣香气的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花期厚朴雌雄蕊和花瓣香气的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明显.雌雄蕊和花瓣香气分别含有52和37种成分,总计67种;其中,1-甲氧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1-香叶基乙醚、D-柠檬烯、莰烯、月桂烯和石竹烯等成分的相对含量均较高.初花期、展瓣期、盛花期和盛花末期雌雄蕊香气分别含有26、26、27和24种成分,花瓣香气则分别含有22、19、16和21种成分;不同花期雌雄蕊和花瓣香气的共有成分为1-甲氧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D-柠檬烯和石竹烯.不同花期厚朴雌雄蕊和花瓣香气成分可分为萜烯类、醇类、芳香烃类、醚类、醛酮类、酯类、烷烃类和含氮类8类,共有类型为萜烯类和醇类,其中,萜烯类是主要组成成分.厚朴雌雄蕊和花瓣在不同花期均释放出较多的萜烯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随着花的发育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据感官分析与GC-MS分析结果综合判断:萜烯类化合物是组成厚朴花香气的重要成分;花瓣是香气释放的主要部位,而雌雄蕊则在香气释放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毛药山茶花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了毛药山茶鲜花的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50种香气成分,鉴定出19种,占总香气含量的71.72%。毛药山茶花香气成分主要为芳香族化合物、倍半萜、烷烃、烯烃和脂肪酸酯,其中倍半萜在总香气中的比例最高,为46.31%,其次为烷烃,为19.79%。  相似文献   

15.
‘伦晚脐橙’成熟果实及其留树保鲜果实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了‘伦晚脐橙’成熟果实和留树保鲜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成熟采收(3月30日)后的果实中香气物质有28种,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7.69%,主要成分为烃类、醛类、醇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而留在树上保鲜(5月7日)的果实中香气成分仅检测到15种,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87.11%,特征香气成分D-柠檬烯和β-月桂烯明显减少,且未检测到醇类和酮类化合物,但巴伦西亚桔烯的相对含量剧增,相对含量高达20.27%,成为主要香气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商熟期及完熟期的红芒6号芒果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进行鉴定。共检出22种香气成分,其中商熟期14种,完熟期10种,主要为萜烯类、醛类、酸类等。两个阶段都具有的成分是α-桂叶烯、α-蛇麻烯等;商熟期主要的香气成分是( )-2-蒈烯;完熟期的主要香气成分是δ-3-蒈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报道著名的中国福建乌龙茶:铁观音茶、色种茶、武夷水仙茶和武夷奇种茶的香气成分。上述茶样香气浓缩物,用 GC-MS 和 SCOT 玻璃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标样叠加法及红外光谱,鉴定出70种香气成分。从中找出了12种典型特征香气成分:苯乙醇、反-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顺-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苯甲醇、反-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香叶醇、吲哚、顺-茉莉酮、茉莉酮内酯、橙花叔醇和茉莉酮酸甲酯。从而初步剖析了由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地区以及加工风格差异所形成的香气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粉红女士'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 μL/L 1-MCP(1-甲基环丙烯)对苹果冷藏期间乙烯释放速率、呼吸速率、果实硬度以及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粉红女士'苹果冷藏期间呼吸作用和乙烯释放,有效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冷藏期内'粉红女士'苹果香气物质主要有醇类、醛类、酯类、烯类、酸类和烷烃类等,并以酯类香气为主(占46.15%);1-MCP能显著减少果实贮藏期间酯类、醇类和烷烃类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处理果中酯类和醇类香气成分种类比同期对照分别减少了50%和78%,主要香气成分丁酸己酯在处理和对照果实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12%~1.73%和1.87%~5.18%.可见,1-MCP处理对'粉红女士'苹果具有良好保鲜效果,也显著地抑制了贮藏期间香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番石榴(Psidium guajava)不同品种果实的外观、营养价值和香气特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5个番石榴品种(‘红宝石’、‘粉红蜜’、‘西瓜’、‘水蜜’、本地种)果实的外观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采用顶空气质联用(HS-GC-MS)技术对5个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果实外观及营养成分差异明显。‘水蜜’的果形指数最低,果实扁圆形,种籽最少;大多数糖类物质(总糖、还原糖、蔗糖等)、糖酸比、总酚含量最高;果糖、VC和总黄酮含量位居第2;总酸、脂肪、粗纤维、灰分含量最低。主成分分析表明,‘水蜜’作为鲜食水果的食用品质最高。己醛和石竹烯是红肉型品种的特征风味物质,3-羟基-2-丁酮是白肉型品种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20.
分析冬春大棚栽培茉莉Jasminum sambac花期、冠幅、株高、蕾重、分枝、花蕾数以及4种主要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冬春大棚栽培茉莉相比露地栽培花期提早10 d左右,花期延长35 d左右;冬春大棚栽培下茉莉冠幅、分枝数、单株花蕾数在7、8月增长更快,在8、9、10月显著高于露地栽培,但株高、百蕾重、蕾径在各月与露地栽培同期相比无显著差异;与露地栽培相比,冬春大棚栽培下茉莉花蕾中香气物质种类未发生变化,总香气物质和主要香气物质芳樟醇、法呢烯、乙酸苄酯含量在6、8、10月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可为通过茉莉花设施栽培延长花期、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