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果糖联合培菲康预防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疗效.方法 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乳果糖与培菲康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抗生素治疗组各93例,住院期间同时予以护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用药3个月进行观察,并采集腹水样本,采用ELISA方法进行TNF-α和IL-6的检测.结果 肝硬化患者应用乳果糖与培菲康联合治疗组SBP发生率为12.9%,而常规抗生素治疗组SBP发生率为21.5%,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发生患者腹水TNF-α的水平为(1650±126) pg/mL,而未发生SBP为(1312±289) 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发生患者腹水IL-6的水平为(2566±138) pg/mL,而未发生SBP患者中为(924±251) 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应用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可显著降低SBP的发生率.腹水TNF-α和IL-6的水平可监测肝硬化患者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集肝硬化SBP初始诊治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30例,收集粪便样本,进行PCR-DGGE优势菌群结构分析,并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内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的含量.结果 肝硬化SBP患者肠道优势菌群结构复杂程度明显增多,SBP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分别能够聚类到不同的簇中,提示两组受试者肠道优势菌群结构明显不同.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肠道优势细菌中双歧杆菌的含量明显下降(7.90±0.96 vs.9.15±1.21),而肠杆菌科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多(8.95 ±0.88 vs.7.31±0.4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SBP常见的病原菌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SBP患者肠道优势菌群结构明显变化,双歧杆菌属细菌明显减少,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SBP发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30列肝硬化SBP患者分为治愈好转组和无效死亡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有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病史、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休克血压、重度低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和脉博〉100次/min8个因素在2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年龄、性别、肝硬化原因、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腹水白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和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BP病史、肝肾综合征、休克血压和脉博〉100次/min是影响肝硬化SB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BP病史、肝肾综合征、休克血压和脉博〉100次/min4个因素可能是影响肝硬化SBP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对于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在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腹水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118例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的120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365例SPB患者治愈113例(31.0%),好转99例(27.1%),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及死亡153例(41.9%)。发病隐匿164例(44.9%),急性发病201例(55.1%)。365例SBP患者腹水病原菌培养阳性118例(32.3%),共分离出病原菌120株,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占40.0%(48/12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2.5%(15/120)。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60%。结论老年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且细菌耐药比较严重,应尽早进行腹水培养,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水中降钙素原(PCT)诊断晚期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价值,并确定其参考值水平。方法:选择4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伴SBP22例,非SBP 20例),抽取其住院时、住院后24 h和48 h外周血及腹水标本各一次,进行腹水中有核细胞数计数,并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同时测定和比较其血清及腹水中PCT的含量。结果:22例伴SBP的患者血清和腹水PCT含量均明显高于20例不伴有SBP的患者(P0.01),而伴SBP的患者腹水PCT含量和同时间点血清PCT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入院时腹水PCT含量诊断SBP的ROC曲线的AUC为0.986,而血清PCT、腹水PMN计数的AUC分别为0.942、0.868;入院后24时腹水PCT和血清PCT诊断SBP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98和0.986;入院后48时腹水PCT和血清PCT诊断SBP的ROC曲线的AUC为0.986和0.990。结论:腹水降钙素原可用于晚期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诊断,且较血清降钙素原和腹水中有核细胞计数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入院时、入院后24 h和48 h时,腹水PCT大于0.565 ng/m L、0.545 ng/m L和0.410 ng/m L提示患SBP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乙肝后肝硬化SBP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保肝利尿、降血氨、降低门脉压、抗感染、补充白蛋白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0 g/次,2次/d,连用2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AO和D-Lac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DAO和D-Lac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χ2=5.31,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肝硬化SBP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具有良好肠黏膜屏障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制剂对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调整胃肠道菌群的干预措施对肝硬化三大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的影响。方法设腹水治疗组和出血治疗组,2组均给服金双歧片,同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SBP、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肠道二重感染的发病率。结果治疗组SBP、肝性脑病、二重感染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服益生菌能减少肝硬化患者SBP、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疾病发展的关系及三联活菌胶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94例肝硬化伴SBP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50例健康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B组及A组,B组采用三联活菌胶囊治疗,A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患者肠道菌群种类和多样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诺卡氏菌科、盐单胞菌科、肠杆菌科、链球菌科、韦荣球菌科丰度均高于对照组,拟杆菌科、普雷沃菌科、毛螺菌科均低于对照组,OTUs、Chao、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道菌群种类、OTUs、Chao、Shannon指数是影响肝硬化伴SBP患者疾病发展的影响因素,以上差异均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Chao和Shanno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是影响肝硬化伴SBP患者疾病发展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三联活菌胶囊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由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血清中IL-10、IL-18及内毒素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IL-10、IL-18水平,采用偶氮显色基质法检测内毒素水平.结果:SBP患者血清中IL-10、IL-18及内毒素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BP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0、IL-18及内毒素的水平都明显降低,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IL-10、IL-18及内毒素在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诊断及预后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干预法预防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培菲康对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预防效果。方法对3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用培菲康(生态干预组)口服半年,观察SBP的发生率,并与诺氟沙星(药物预防组)口服预防的36例和未作预防用药(对照组)的32例进行预防效果的比较。结果干预组SBP的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25.00%,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和药物预防组预防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ALT和A lb得到显著改善,与药物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5)。结论培菲康对肝硬化腹水并SBP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能显著改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黏膜屏障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乙肝后肝硬化SBP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饮食、护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1.5g/次,3次/d,连用6周。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血浆内毒素、PCT和尿L/M比值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比较P〈0.05,或治疗组比较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TNF-α、IL-6和IL-10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比较P〈0.05,或治疗组比较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17,P〈0.01),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SBP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良好保护和改善作用,并能下降血浆TNF—α、IL-6和IL-10水平,具有辅助治疗肝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1例不同病因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13例、慢性乙型肝硬化14例、酒精性肝硬化1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6例、肝癌5例、胆管癌2例)并抑郁/焦虑的患者,予s-腺苷蛋氨酸1.0g治疗2周,应用SDS/SAS量表分别评估和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的评分情况。结果:S-腺苷蛋氨酸治疗后,所有组别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病改善的临床总有效率94.12%,其中药物性肝损害、慢性乙型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总有效率均为100.00%,肝癌的有效率为60.00%,胆管癌的有效率为50.00%,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疗效与其他各组有差异(P〈0.05);药物性肝病患者SDS和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慢性乙型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胆管癌患者SDS和S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腺苷蛋氨酸可改善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并轻、中度抑郁/焦虑患者的肝功能,并有效减轻其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分析采用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方法在HE护理中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60%,将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3,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和分析肝硬化患者无菌腹水中真菌DNA存在状况。方法选取118例无菌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患者刚入院时的腹水、血液和粪便标本。应用PCR技术直接检测标本的真菌DNA并克隆测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症状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名患者的腹水、血液、粪便中同时检测到真菌DNA,14名患者的腹水和粪便中同时检测到真菌DNA,3名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同时检测到真菌DNA,大部分序列间的相似性高于99%。测序检测到最多的菌种为Candidaalbicans。结论肝硬化患者无菌腹水中能够检测到真菌DNA,并且提示在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清中检测到的真菌DNA易位于肠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评价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8例乙肝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用高压消毒明胶海绵颗粒共进行31次PSE。结果:28例手术中27例获得成功,栓塞范围为30%-60%,25位患者术后1周以内、1-2周及2周以上WBC和PLT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1),临床有效率为92.6%。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不大。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对治疗肝硬化脾亢有明显疗效,可替代脾切除术。对肝功能的改善,近期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对肝硬化腹水伴腹泻患者腹水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及对腹泻的治疗效果,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为益生菌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3例肝硬化腹水同时伴有腹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2).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疗程为14 d.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腹水白细胞计数变化及腹泻好转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腹水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腹水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组腹水白细胞计数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腹泻缓解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更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腹水白细胞计数,更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腹泻症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肝性脑病(HE)等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SBP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肝性脑病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和ALB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前提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可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SBP的发生,且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发现约有1亿7千万人口感染HCV。HCV的急性感染通常是没有症状的,但50%~80%的病人会转变成为慢性感染患者,而且大约20%的患者会在20年内转变成为肝硬化。一旦确诊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诊治的4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40名体检结果为健康的人员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同龄人员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并比较不同分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上述两方面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PLT低于对照组,其他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分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上述两方面检测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比较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表达明显异常,且不同肝硬化分期患者的表达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应加强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上述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肺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及常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乙肝肝硬化的患者临床数据,应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89例,其中23例合并HPS,发生率25.84%。肝硬化患者并发HIS与杵状指、发绀、黄疸、肝掌、蜘蛛痣、肝性脑病、腹水、门静脉增宽和消化道出血等无关(P〉0.05);与并发肝肾综合症(x2=7.432,P=0.006)、发绀(r=3.543,P=0.06)和Child.pugll分级有关(x2=0.914,P=0.010)。结论临床上Child—pughB级和C级肝硬化中并发肝肾综合征、发绀的患者须注意HPS的发生,应及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