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HCV感染者血清中扩增编码HCV病毒蛋白酶的NS2-NS3cDNA片段,在其5′和3′端分别引入EcoRⅠ和Xba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重组载体pcDNA-NS23,重组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用SP6和T7通用引物对目的基因片断进行序列分析.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与HCV-J、HC-C2有高度的同源性,与HCV-1、HCV-J6、HCV-J8同源性差,提示所克隆的基因属HCVⅡ型.该区内重要的功能位点如Zn2+依赖性金属蛋白酶催化中心、丝氨酸蛋白酶催化中心等均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NS3区是HCV的核酶区,编码的NS3蛋白有血清蛋白酶、NTP酶和RNA解旋酶的活性,可影响HCV的复制和增殖过程;而且HCVNS3区还可以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目前HCVNS3区已成为研制抗HCV药物和疫苗的靶基因区,本文就HCVNS3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噬菌体展示的豆蔻酰转移酶抑制肽序列结构和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个具有很强的抑制豆蔻酰转移酶活性的抑制肽噬菌体所展示的随机区15肽序列TWPVVHGACRAHGHC进行关键氨基酸残基的单点,双点和缺失等一系列突变研究,以确定其功能区段。结果显示;W2A,H6N和H6R突变抑制活性明显下降,P3A,V4V5→V4A5双点突变对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而V4V5→W4W5,H12N,H14N,C9S,C15S,ΔC15,ΔH14C15和Δ9-C15等突变对则基本上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翻译及其产物的加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成军  斯崇文 《微生物与感染》1995,18(4):14-16,2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正链RNA病毒,其5’非编码区(5’NCR)是决定病毒蛋白表达的关键区。基因突变与报道基因表达技术研究表明5’NCR有一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类似于微小RNA病毒属。HCVRNA翻译成为一条多蛋白分子,对蛋白酶的裂解加工后形成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蛋白。研究HCVRNA的翻译及产物加工,对HCV及其抗原表达载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正常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和经青心酮(DHAP)治疗的PIH患者等共24例,应用组织化学分析方法观察胎盘血管内皮细胞(VEC)和平滑肌细胞(VSMC)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孕妇胎盘VEC和VSMC内NOS活性较高;PIH胎盘VEC和VSMC内NOS活性明显减弱,并伴有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损伤;经DHAP治疗后的PIH胎盘VEC和VSMC细胞NOS活性较未经DHAP治疗者明显增加,其组织和细胞损伤也减轻。本研究结果提示胎盘内VEC和VSMC细胞的NOS减少可能与PIH的发生和/或发展有关,青心酮治疗PIH的作用可能与DHAP促进胎盘VEC和VSMC内一氧化氮(NO)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近几年有关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基因(HCVns3)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该基因的结构功能特点,编码产物(NS3)的免疫原性等方面作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NS3蛋白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相关性研究,对目前有关HCV研究体系,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新进展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新型HCV EI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平  曹经缓 《病毒学报》1994,10(2):118-127
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结构区核壳蛋白(C)区抗原、膜蛋白E1和E2区抗原,以及非结构区NS3-NS5区抗原的区段,已经在原核细胞中获得有效的表达。同时,相应区段中的优势抗原表位肽也经化学合成法大规模地制备。HCV基因组上各区段抗原性的分析发现,由C区和NS3区分别编码的C抗原和C33c抗原是HCV基因组上两个优势抗原区段。其相应的抗体出现早(感染后6周可检出抗C33c抗体),阳转率高(约99%阳性检出率),特异性和重复性均优于其它区段抗原。以中国人HCV的C33c重组蛋白和分支状合成肽MAP-C-19为复合抗原,研制了适合我国抗HCV抗体检测的新型丙型肝炎病毒酶免疫测定(HCVELA)诊断试剂盒。它同当代美国Abbott/UBIHCVELA诊断试剂的符合率约98%,同加拿大YES公司HCVEIA诊断试剂的符合率约97.8%,阳性检出率提高了约2%,3次重复性达100%,表明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均达到了当代第二代JCVELA诊断试剂的水平。我国人群中抗HCV抗体的分布情况为:正常人群的检出率1%-2%;外科类住院病人检出率约28.8%;肝炎患者抗HCV阳性率为34.4%,慢活肝、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8.
抗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获得的丙肝病毒(HCV)核心蛋白抗原与鼠血清白蛋白交联后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4株稳定分泌抗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试验结果表明,该4株McAbs与免疫抗原及核心区C33肽、CP9、CP10抗原有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与HCV NS3、NS4、NS5无反应,在竞争ELISA中,对HCV-IgG阳性血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株McAbs中3株为IgG2  相似文献   

9.
庚型肝炎病毒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RSET或(和)pGEX在大肠杆菌内表达了覆盖庚型肝炎病毒(HGV)C-NS3或NS5区的多段基因。CE1、E2、NS3、NS5及NS3-NS5嵌合基因等的8段基因均有高效表达,各重组蛋白产量与菌体总蛋白之比在10% ̄35%之间。对以上重组蛋白进行免疫学筛选,证实其中7个重组蛋白均具免疫学活性,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重组HGV抗原表位的分布,为HGV的血清学和免疫学诊断试剂的研究奠定  相似文献   

10.
Zheng HZ  An GS  Nie SH  Tang CS  Liu NK  Wang SH 《生理学报》1998,50(4):379-384
培养的家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别以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前体L-Arg和NO供体SIN-1刺激,或用ET-1+L-Arg、ET-1+SIN-1联合刺激,测VSMC^3H-TdR掺入、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及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改变,以研究NO抑制ET-1促VSMC增殖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结果表明:(1)ET-1 10^-8mol/L单独刺激,^3H-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是输血后和许多社区获得性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其基因组长约 9.5Kb ,编码区含一个大开放读码框架 ,编码 30 1 0 30 33氨基酸残基的多蛋白前体 ,经宿主蛋白酶和病毒蛋白酶加工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成熟蛋白。HCV各区域的分布顺序是 :C E1 E2 p7 NS2 NS3 NS4A NS4B NS5A NS5B[1] 。本文我们应用RT PCR方法从HCV患者血清中扩增编码病毒蛋白酶的非结构蛋白 (NS2 NS3)部分基因 ,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12.
磷酸酶(ACP、AKP)在生物的机能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热休克蛋白(HSPs)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类在胚胎发育、细胞生存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无论是胚胎发育还是细胞结构和功能构建都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检测细胞增殖的良好指标。 本实验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酶的原位复性电泳、体视学分析等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酸性磷酸酶(ACP)(Fig.1&2)、碱性磷酸酶(AKP)(Fig.4&5)、构成性热休克蛋白 70/诱导性热休克蛋白 68(HSC70/HSP68)(Fig.6)和PCNA(Fig.7&8, Table1)在大鼠肝生长发育(从14天胚胎到成体)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大鼠肝生长发育过程中,ACP有两个活性高峰期,其时段处于大鼠吃奶和吃饲料起始期(Fig.1&2);(2)在ACP的第一个活性高峰期时,AKP活性降低;而在ACP的第二个活性高峰期时,正值AKP的活性高峰期(Fig.3);(3)ACP活性高峰期也是PCNA含量高峰期;(4)HSC70/HSP68在刚断奶的幼鼠肝和成体肝中表达量较多,其他时段表达极少。根据上述结果推测:ACP和PCNA通过调节细  相似文献   

13.
王小红  王升启 《病毒学报》1999,15(3):224-230
为探讨反义寡核苷酸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活性,研究和开发新型抗HCV药物。采用HCV5’NCR调控荧光素酶基因的稳定表达细胞株HepG2.9706,评价了3条针对HCV调控基因的ASODN,即HCV363,HCV349及HCV279。将Lipofectin包封的ASODN与HepG2.9706细胞株每天作用5小时,连续3天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铝对玉米生长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生长在Al2(SO4)3100μmol/L氮素营养液中的两个玉米品种(SC704和VA35的根系和叶片)的NADH-硝酸还原酶(EC1.6.6.1)和NAD(P)H-硝酸还原酶(EC1.6.6.2)活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分方法,使用地高辛标记HCV5’非编码区探针及抗HCV NS3区C33c单克隆抗体,对35例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PIC)和癌旁肝组织的HCV RNA及其NS3抗原进行检测结果发现HCV RNA在PIC中的阳性率为83%,HCV RNA定位于癌细胞浆中,个别病例并在淋巴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枯否氏细胞中发现阳性信号。HCV NS3区C33c抗原在PIC的阳性率为89%,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和方法:采用HO活性抑制剂诱导大鼠高血压模型,观察血压变化、主动脉HO和NOS活性、CO和NO产生释放,并测定血浆和主动脉平滑肌组织中cGMP含量,以探讨内源性NO和CO在高血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大鼠应用HO抑制剂ZnDPBG腹腔注射2周后,继续饲养到第4周出现持续而稳定的高血压,同时总NOS(tNOS)和诱导型NOS(iNOS)的活性分别增加45.4%和73.3%(均为P〉  相似文献   

17.
将含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 基因c D N A 的重组转移质粒p S X I V V I+ X3 S1 . Holte 和p S X I V V I+ X3/4 S1 . Holte 分别与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Tn N P V S V I- G D N A( O C C- ,gal+ ) 共转染草地夜蛾( Sf9) 细胞,经空斑纯化得到重组病毒 Tn N P V( X3) S1 . Holte O C C+ 和 Tn N P V( X3/4) S1 . Holte O C C+ 。将重组毒株分别感染 Tn5 B1 细胞,并进行 S D S P A G E 与 Westernblot 检测。结果表明, Tn N P V( X3/4) S1 . Holte O C C+ 在感染的细胞中高效表达了 S1 蛋白, S D S P A G E 凝胶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病毒后72 h S1 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胞内总蛋白量的35 .8 % ,而 Tn N P V( X3) S1 . Holte O C C+ 感染的细胞内检测不出 S1 蛋白。经分析认为这一差异主要来自 S1 基因翻译起始位点及其附近的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内皮素A型受体反义寡聚核苷酸(ODNs)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内皮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3H-TdR参入结果显示,内皮素A型受体反义ODNs处理细胞可显著抑制内皮素诱导的VSMC的DNA合成,反转录-PCR及受体结合实验结果表明,ODNs的上述作用与降低VSMC内皮素A型受体基因表达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硫代反义寡核苷酸在细胞培养内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忠斌  王升启 《病毒学报》1998,14(3):193-198
为了研究抗流感病毒特异性反义核酸药物,针对A型流感病毒基因组3'和5'端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4条硫代寡核苷酸(ODN):3'端反义ODN(IV3^#)与3'端正义ODN(IV3S),5'端反义ODN(IV4^#)与5'端正交ODN(IV4S)。以流感病毒血凝滴度和致细胞病变作用为指标,测定了ODNs在MDCK细胞中对A型流感病毒A/京防/86-1(H1N1)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流感病毒基因组  相似文献   

20.
用抗单纯疱疹病毒(HSV)型共同性gC和gD单克隆抗体(McAb),包被Eppendorf管,捕捉HSV,同时加入3个引物:一个是HSV-1/HSV-型共同性上游引物,另两个分别是HSV-1和HSV-2型特异性下游引物。借此建立了能直接分型检测HSV的抗原捕获聚合酶链式反应(AC-PCR)。HSV-1的扩增产物为477bp,HSV-2的为399bp,两型病毒经AC-PCR扩增后产生分子量不同的D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