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89年9月27日至30日在东京日本大学召开了国际非甲非乙及丁型肝炎学术讨论会,予会者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苏联、印度、中国等从事非甲非乙肝炎研究的著名学者.非甲非乙肝炎是在甲、乙型肝炎特异性诊断方法建立之后发现的,依其传播途径及临床特征可区分为流行性非甲非乙和输血后非甲非乙肝炎,1987年WHO专家委员会把流行性非甲非乙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E-NANB),把输血后NANB称肠道外传播型非甲非乙(P-NANB)。由于NANB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证明在基因水平上是不同的两个病毒.专家们把P-NANB称为HCV,把E-NANB称为HEV,故病毒性肝炎可分为A、B、C、D、E5型,它们之间是完全无抗原性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用15ml非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混合血清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583个核苷酸的非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的cDNA片段.该片段与美国报道的同片段HCV cDNA原型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0.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2%。与日本报道的同片段J1 HCV cDNA相比较,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2.6%和95.2%。用α-~(32)P同位素标记该片段,与HCV病人血清出现杂交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2005~2006年湖南省2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确定病因以及对其进行病原学研究,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和血清标本,对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对血清标本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并对其中1例死亡病例(病例2)的肺穿刺物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所获毒株予以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2例病例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病例1恢复期血清H5N1特异性抗体阳性,并且较急性期血清呈4倍以上增长;病例2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阴性,2例均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确诊病例。从病例2分离得到毒株A/Hunan/1/2006,测序及分子特性分析表明,其8个基因片段均为禽源,且与湖南本地禽类分离的病毒相似,并未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或产生显著变异。  相似文献   

4.
用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病毒Enders株接种鸡胚尿囊腔培养,尿囊液经聚乙二醇6000处理制备流腮病毒抗原,用ELISA法检测流腮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都很高。 79份流腮患者血清,检出特异性IgM72份,阳性率为91%,32例非流腮患者IgM全部阴性、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 10份血清作血清倍比稀释至1∶3200测IgM仍全部阳性,1∶6400稀释仅1例阴性,1∶12800稀释5例中仍有2例阳性。 10份血清作流腮抗原特异性抗体阻断试验,光密度抑制率均大于50%,平均为87%,10份标本作2-ME和SPA阻断后检测IgM抗体,结果2-ME阻断标本全部阴转,而SPA阻断标本仍阳性,证实所检测为流腮特异性抗体。 24份标本2次重复检测流腮IgM,其阴、阳性结果一致,这期间抗原放4℃ 1个月,提示抗原的稳定性和方法的重复性都很好。本方法敏感性明显高于血凝抑制试验,其阳性率分别为91%和61%,两者有显著差异。而且所用试剂简单经济,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早期诊断,易于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鼠疫菌PsaA抗原及抗体,建立针对PsaA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并检测鼠疫感染猴血清标本中的PsaA抗体的阳性率。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出PsaA蛋白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出重组PsaA抗原,以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包涵体形式的表达蛋白,以尿素梯度透析复性成可溶蛋白。再以表达蛋白为免疫原,常规免疫家兔,收集兔血清制备多抗,并以正辛酸-硫酸铵法提纯获得PsaA抗体IgG。利用得到的PsaA抗原和抗体为材料,建立两种检测PsaA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即间接ELISA法和上转换发光(Up-converting Phospher Technology,UPT)免疫层析试纸条法。最后利用这两种方法检测18份猴血清标本中的PsaA抗体。结果:鼠疫菌感染猴血清标本中PsaA抗体的阳性率为62%(8/13)。结论:成功建立了针对鼠疫菌PsaA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并检测到13份鼠疫感染猴血清标本中的PsaA抗体的阳性率为62%。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ELSIA方法同时检测 2 1 0 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2 9例HBsAg( )、HBeAg( )标本中 ,有 2 8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96.5 5 % ;784例HBsAg( )、HBeAg( )、抗HBc( )标本中 ,有 679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86.61 % ;2 76例HBsAg( )、抗HBc( )标本中 ,有 1 97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71 .38% ;1 0 1 2例HBsAg( )、抗Hbe( )、抗HBc( )标本中 ,有 468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46.2 5 %。结论 :前S1抗原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又具有其独立的检测价值 ,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寨卡病毒(ZIKV)感染者血清、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特异性IgA抗体水平,进一步了解ZIKV感染免疫机制,本研究重组表达制备寨卡病毒NS1蛋白,对其浓度、纯度进行鉴定,初步评估了NS1蛋白抗原性,并建立间接酶联免疫(Indirect-ELISA)方法,检测患者临床血清、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寨卡特异性IgA抗体。利用健康人群血清、尿液和唾液标本,评估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并确定以阴性对照的均值加3倍标准差作为判定检测结果的阈值,特异性为100%。对经病毒核酸检测所确诊病例的33份血清样本、4份尿液样本和3份唾液样本进行检测。选择3份具有较高IgA抗体水平的血清,通过2倍系列稀释的方法评价了血清样本中特异性IgA抗体的滴度,可有效检出经3 200倍以上稀释的血清样本中的IgA抗体。重复性检测实验显示板间变异系数为(3.0±0.8)%,板内变异系数为(2.7±1.0)%。寨卡患者血清、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特异性IgA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5.8%(25/33)、100%(4/4)和33.3%(1/3),提示IgA抗体在3种体液标本中均具有显著的存在,具有充当体外诊断指标的意义。同时尿液、唾液标本中特异性IgA抗体的存在,提示潜在的粘膜免疫效应,有助于增强对病毒体内播散和体外传播的理解,也初步提示了寨卡病毒NS1蛋白可用于相关免疫学诊断试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8.
李进  郑挺  周思  王蓉  王儒翊 《蛇志》2013,25(1):19-20,42
目的了解合肥市蜀山区艾滋病高危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为艾滋病高危人群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合肥市蜀山区206例艾滋病高危人群血清样本,分别运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HIV抗体、HCV抗体检测。HIV抗体筛查结果阳性或一阴一阳标本再经蛋白印迹法(WB)确证阳性为最终结果,并对结果和不同人群、年龄、性别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6份血清样本中检出HIV抗体阳性17例,阳性率为8.73%;检出HCV抗体阳性21例,阳性率10.19%。合并感染病例2例,占0.97%。结论检测结果提示,在高危人群中存在HIV/HCV流行和传播的风险,因此应持续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测,有效阻止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念珠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肺念珠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7-09-01~2018-03-31住院患者76例,其中临床诊断肺念珠菌病患者8例、拟诊诊断肺念珠菌病患者13例、非念珠菌病患者55例(曲霉菌病患者12例、非真菌病患者28例、未确定病原菌患者15例);用胶体金法念珠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患者血液标本,与血清G实验和肺泡灌洗液(BALF)G实验比较,分析IgM和IgG抗体检测在诊断肺念珠菌病中的价值。结果:76例患者全部行IgM和IgG抗体检测,IgM抗体检测阳性33例,IgG抗体检测阳性22例;38例患者行血清G实验检测,阳性1例;35例患者行BALF G实验检测,阳性15例。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IgM抗体检测分别为100.0%、64.2%和0.642,IgG抗体检测分别为87.5%、77.9%和0.654,血清G实验分别为0%、97.1%和-0.029,BALF G实验分别为83.3%、65.4%和0.487。结论:IgM抗体检测诊断肺念珠菌病的灵敏度高,可作为高危患者的筛查指标;IgG抗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作为诊断肺念珠菌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检测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IgA抗体的捕捉法ELISA(Aac-ELISA)。方法敏感,快速,特异,用于检测144份脊灰可疑病人的血清,IgA抗体检出率为77.8%(112/144).而这些血清的IgM抗体检出率为65.2%(94/144)。如同时检测IgM和IgA抗体,则阳性率可达91.7%(132/144)。麻痹后1~3天内IgA的检出率为76.5%(13/17),4~7天内为95%(19/20)。最长检出IgA的一例可疑病人,其血清收集于病后第59天。本方法在一部分16天后可疑病人IgM阴性血清中查出IgA阳性,故可以作为查IgM抗体诊断方法的补充,尤其适用于诊断感染后未能及时收到血清标本,IgM已经转阴而IgA抗体仍为阳性的病人。  相似文献   

11.
血中检测SARS冠状病毒N蛋白在SARS实验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冠状病毒N蛋白在SARS实验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通过微量中和试验及酶联免疫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疑似病人恢复期血清(大于28天)中SARS-IgG抗体,确诊SARS患者。同时收集发病不同时期SARS及普通发热病人血清,利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SARS-CoVN蛋白,并与荧光定量PCR早期诊断方法相比较。共检测:广州地区2003年12月~2004.年1月新发4例确诊SARS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液和咽漱液标本;恢复期血清SARS-CoV中和抗体阳性病人不同时期的血清46份;广州地区2003年1月~4月临床确诊SARS患者159例的血清和56例疑似患者血清;非SARS普通发热病人血清97份;正常人体检血清100份。结果:4例新发SARS患者的不同时期标本中,3例患者急性期血均检出N蛋白,优于常用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46份SARS-CoV中和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N蛋白检出率为100%。159例临床确诊病例中,发病早期5天以内SARS-CoVN蛋白的检出率为92.3%,随后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在发病第18天仍可检出。56例临床疑似患者发病早期也有23.2%检出率。而97例普通发热病人及100份正常人血清中均未能检测出SARS-CoVN蛋白。表明在血清中检测SARS冠状病毒N蛋白的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好,对SARS实验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能同时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嵌合抗体、核心抗体和NS3、NS4、NS5抗体的蛋白质芯片质控参比品,对质控合格的芯片进行质量验证。用3种HCV EIA试剂分别检测从3家医院收集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血清及其他非HCV感染患血清,从3种EIA试剂同时阴性或阳性的血样中挑取阳性和阴性血清,然后用RNA hyb PCR试剂进行检测,从中再选取部分样本用RIBA3.0进行检测,确定HCV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质控参比品。经质检合格的芯片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HCV参比品进行检定。通过490例临床标本的检测对芯片的质量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从收集的240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血清及其他非HCV感染患血清筛选出30份血样(15份阳性,15份阴性)作为HCV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芯片质控参比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80份HCV参比品检定结果表明,混合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9/40,阴性符合率为40/40,总符合率为98.7%;核心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7/40,阴性符合率为40/40;NS3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6/40,阴性符合率为39/40;NS4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9/40,阴性符合率为40/40;NS5抗体阳性检出率2/40,阴性符合率为40/40。490例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表明,对于194例HCV阳性标本,蛋白质芯片混合抗体与ELISA的符合率达99.5%,分片段抗体符合率达97.4%,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的标本经RIBA试剂确认,蛋白质芯片与RIBA试剂的符合率高度一致。对于296例各种HCV抗体阴性标本,蛋白质芯片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质控参比品可用于芯片生产的质量控制,经质控合格的芯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可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3.
实时定量PCR在乙型肝炎(HBV)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对乙型肝炎治疗的深入研究 ,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数量的确诊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采用RealTimeQuantitativePCR(简称RQ PCR)方法 ,对 2 84例经ELISA检定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有 96例HBsAg(+ ) HBeAg(+ ) HBcAb(+ )的血清标本RQ PCR阳性率为 10 0 % ,病毒平均量 5 0 2× 10 5拷贝 μl;87例HBsAg(+ ) HBeAb(+ ) HBcAb(+ )的血清标本RQ PCR阳性率为 4 4% (38例 ) ,病毒平均量 1 0 2× 10 3 拷贝 μl,5 3例HBsAg(+ ) HBcAb(+ )的血清标本RQ PCR阳性率为 5 8% (31例 ) ,病毒平均量 6 6 9× 10 4拷贝 μl;而 4 6例正常对照组经检测全为阴性。可见RQ PCR的检测结果反映了不同患者的病情 ,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亲肝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除甲型、乙型外,还有一些病例既非甲,也非乙,统称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但NANB过去因尚未查明病原体,所以缺乏可靠的诊断方法,所谓NANB未免给人以模糊不清和难以捉摸的感觉。 现已基本查明,所谓NANB实际上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非经肠传播,主要经输血传播的叫输血后非  相似文献   

15.
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的TT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 ,了解延边地区丙型肝炎患者合并TTV感染状况。采用ELISA检测抗TTVIgG和巢式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患者血清中TTVDN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 (AST)。 4 5例丙型肝炎患者抗TTVIgG阳性率为 37.8% (17/45 ) ,巢式PCR阳性率为 4 2 .2 % (19/45 )。延边地区HCV感染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CL1、γ干扰素的浓度变化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XCL1、IFN-γ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半定量指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结果:(1)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血清中XCL1的含量逐渐增加。HBeAg+组与HBeAg-组比较,HBeAg+组血清XCL1浓度显著高于HBeAg-组(P<0.05);HBeAg-组血清IFN-γ浓度显著高于HBeAg+组(P<0.05)。(2)血清XCL1浓度与CD4+T细胞含量呈负相关(r=-0.336,P=0.017),IFN-γ浓度与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r=0.319,P=0.024)。结论:γ干扰素通过影响XCL1的表达促进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形成与发展,XCL1参与了乙型肝炎慢性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非RA风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的阳性率来探讨GPI对RA的诊断意义,并探讨GPI,抗CCP抗体和RF联合应用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RA患者、223例非RA风湿病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共388份血清标本进行了检测.GPI抗原和抗CCP抗体采用ELISA方法,RF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结果:RA组、非RA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GPI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3.64%,30.04%和20.00%,RA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GPI抗原对RA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64%和71.58%.GPI和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1%和71.22%,GPI和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73%和 61.87%,如果三者同时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55%和60.43%.结论:RA患者的血清GPI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GPI抗原时RA具有诊断价值,联合检测GPI、抗CCP抗体和RF可以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用滤纸血片做反向间接血凝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其结果与血清标本是一致的。为了进行大面积乙肝检测,我们对滤纸血片和血清标本同时进行对比观察其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 标本采集份数:计450份。 2 滤纸血片:滤纸系中国杭州新华造纸厂制。直径11cm,滤纸分四等份,每份滴一人血液两滴,每滴直径>9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P53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血清中的癌胚抗原、角质蛋白21-1以指导对临床上肺癌复发和转移的分析,用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正常组30例,肺良性疾病组10例,肺癌组45例,肺癌全组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10、30、60和90天时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23例肺癌病例于手术后120天,15例病例于手术后180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肺良性疾病组分别于手术前1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正常组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53抗体和角质蛋白21-1,采用荧光酶标免疫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结果:血清P53抗体、CYFRA21-1和CEA在正常人组、良性疾病组、肺癌组术前阳性率的比较三种肿瘤标志物阳性率经X2检验,在肺癌组分别与正常人组和良性病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病例组和正常人组之间无显著行差异(P>0.05)。并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相关。结论:联合检测癌胚抗原、角质蛋白21-1及血清P53抗体水平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手术前后动态测定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和角质蛋白21-1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疗效,监测预后和指导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在我国感染率很高。检测血清中的e抗原(HBeAg)和和抗-HBe,在临床诊断、预后、母婴垂直传播的观察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极须研制质量稳定、特异和敏感的快速诊断试剂。由於HBeAg的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差,且与血清球蛋白及白蛋白有非特异性结合,不易将其分离以制备抗体,故我们采用SDS和2-ME两种变性剂,将大肠杆菌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HBcAg转变成HBeAg,转变后HBeAg的ELISA滴度可达1600以上,而HBcAg则不能测出。用此抗原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