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滴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3名HBV感染患者和20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滴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T、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CD8+T细胞亚群则呈现相反趋势,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HBeAg阴性组中,HBVDNA水平与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呈正相关(r=0.567,P<0.01),与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比值呈负相关(r=-0.601,P<0.01),而与CD3+T、CD4+T细胞亚群百分数无相关性。HBeAg阳性组中,HBV DNA水平及HbeAg滴度与CD3+T、CD4+T、CD8+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细胞百分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HbeAg阴性的HBV感染患者,其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进展与机体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COPD患者(COPD组)以及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人群45例(正常对照组),将COPD患者分为急性期组41例及稳定期组24例,采用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IL-1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患者的FEV1、FVC、PEF、FEV1/FVC、6MWT、血清IL-4水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血清IFN-γ、IL-17及Th1/Th2均显著升高。急性期COPD患者的CD4~+CD25~+Treg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CD4~+CD25~+Treg细胞比例较稳定组COPD患者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CODP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老年COPD疾病的发病以及急性加重过程,导致患者出现肺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介素-18(IL-18)、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4(IL-4)的表达情况,探讨IL-18、IFN-γ在及IL-4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正常人,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IFN-γ在及IL-4水平。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380.3±27.2pg/mlvs104.1±10.9pg/ml,P<0.05),血清IFN-γ表达也高于健康对照组(3.2±0.4IU/mlvs1.2±0.2IU/ml,P<0.05),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IL-4表达无统计学差异(23.8±2.7pg/mlvs23.5±2.9pg/ml,P>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表达与谷丙转氨酶具有正相关性(r1=0.701,P<0.05);IFN-γ表达与谷丙转氨酶均具有正相关性(r2=0.629,P<0.05)。治疗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对组血清中IL-18及IFN-γ表达高于无应答组(380.3±27.2pg/mlvs280.1±19.8pg/ml,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人CD3/CD28单克隆抗体联合植物血凝素(PHA)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后,用CD3免疫磁珠分选T淋巴细胞,抗CD3/CD28单抗、PHA及重组人白介素-2(recombinant human IL-2, rhIL-2)刺激T淋巴细胞。用CCK-8试剂盒(CCK-8 cell counting ki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的含量。结果 CCK-8结果显示在增殖3 d时,CD3/CD28+PHA组A_(450 nm)值与PHA组、IL-2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组在6、9、12 d的增殖情况,CD3/CD28+PHA组的A_(450 nm)值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3 d各组分泌的IFN-γ质量浓度是最高的。刺激9 d时,CD3/CD28+PHA组、CD3/CD28组、PHA组上清液中IFN-γ浓度分别为(235.27±27.80)、(189.23±24.79)和(124.66±3.39)pg/mL,CD3/CD28+PHA组上清液中IFN-γ的质量浓度高于其余2组(P<0.05)。结论抗CD3/CD28单抗联合PHA比单用抗CD3/CD28单抗、PHA或rhIL-2能更好地激活T细胞及持久地促使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体液免疫应答以及相关的细胞因子在EV71相关手足口病合并肺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经鉴定为EV71感染患儿分为手足口病合并肺水肿组38例,手足口病无并发症组52例,并设查体健康对照组28例。ELISA法检测90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6、IL-10、TNF-α及IFN-γ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血液中CD3+T、CD4+及CD8+T细胞百分比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90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及补体C3、C4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手足口病合并肺水肿组患儿血清IL-6、IL-10及IFN-γ含量明显升高,同时伴随CD4+及CD8+T细胞百分比下降;手足口病合并肺水肿组,无并发症组及健康对照组患儿血清IgM分别为1.85±0.73,1.46±0.790和0.88±0.39,三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14.967,P<0.05)。而IgG与IgA在三组之间无明显变化(X2=5.535,P>0.05;F=1.988,P>0.05);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3及C4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F=46.079;62.794,P<0.05)。结论:由IL-10及IFN-γ的异常释放而引起的广泛的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衰竭是引起EV71合并肺水肿病程进展的重要原因;在EV71感染后引发的手足口病进程中存在IgM的大量释放,且伴随补体C3、C4的消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对HBV特异性T细胞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例,其中完全应答(CR)组3例,部分应答(PR)组4例,无应答(NR)组3例,观察治疗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水平及HBV DNA、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HBV DNA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CR组和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1,P0.05)。患者HBV特异性CTL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于CR组,强烈的增殖反应在12周时达到最高,持续反应到36周(t=28.27,P0.05),对于PR组,强烈的增殖反应出现在12周(t=15.57,P0.05),而NR组则无明显的增殖反应(P=0.286)。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较治疗开始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IFN-γ)=23.43,F_(TNF-α)=18.27,P0.05),第6个月、第12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均高于治疗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IFN-γ)=27.35,F_(TNF-α)=16.17,P0.05);第6个月和第12个月IFN-γ、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降低HBeAg水平,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功能随着治疗的延长而增强,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患病过程中血清IL-2、IL-8、TNF-α、IFN-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选的AA患者40例,其中急性患者(AAA)20例,慢性患者(CAA)20例,随机抽取20例健康人,对比监测60例目标病例的血清IL-2、IL-8、TNF-α、IFN-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AA组患者中AAA的各项细胞因子CD3+、CD4+、CD4+/CD8+检测结果较CAA患者波动较大。AA患者的血清IL-2、IL-8、TNF-α、IFN-γ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员平均值。AA患者的CD4+、CD4+/CD8+低于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员平均值,CD3+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障患者发病过程中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和体液免疫机制异常两种情况,且变化规律与疾病轻重缓急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8+CD122+T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鼠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的比例及脾和胸腺中CD8+CD122+T细胞数量变化;RT-PCR方法检测CD8+CD122+T细胞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NF-α,IL-1β,IFN-γ的影响。结果:各时间点脑缺血组织中均有CD8+CD122+T细胞浸润,且随脑缺血时间延长,缺血侧脑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比例逐渐增加,5 d和7 d组差异显著,与非缺血侧相比,P5d0.05,P7d0.05;MCAO小鼠脾及胸腺中CD8+CD122+T细胞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星形胶质细胞经OGD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显著增高,PIFN-γ0.01、PTNF-α0.001、PIL-1β0.01;CD122-blocked组与CD8+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明显增高,PIFN-γ0.05、PTNF-α0.05、PIL-1β0.01;CD8+组与HBSS组相比,IFN-γ表达降低,P0.05;IL-1β表达有降低的趋势。结论:CD8+CD122+T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其保护作用通过CD122抑制星形胶质细胞TNF-α,IL-1β,IFN-γ炎症因子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sTim-3与CD4~+ 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在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肺结核患者45例和健康对照40例外周血,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sTim-3、IFN-γ、IL-4、IL-17A和IL-22的含量,Pearson法分析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Tim-3与上述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阳性和阴性组血清sTim-3、IL-4、IL-17A和IL-2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IFN-γ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5); sTim-3与IFN-γ负相关(r=-0. 473,P=0. 001),与IL-4正相关(r=0. 326,P=0. 029),与IL-17A、IL-22间均无相关性(P 0. 05)。[结论]肺结核患者体内sTim-3、IL-4、IL-17A和IL-22高表达,IFN-γ低表达,sTim-3与IFN-γ、IL-4具有相关性,sTim-3可能通过影响CD4~+ 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维吾尔族肺结核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对MRL/Ipr狼疮鼠IFN-γ、IL-4表达和Th1/Th2平衡的影响.将发病早期和晚期的MRL/Ipr狼疮鼠分别接受ATO、环磷酰胺(CTX)和生理盐水(NS)治疗2个月,然后用ELISA法测血清中IFN-γ、IL-4的浓度和抗ds-DNA抗体水平及四色流式细胞术测脾脏CD3 (T)细胞、CD3 CD4 (Th)细胞、CD3 CD4 IFN-γ IL-4-(Th1)细胞和CD3 CD4 IL-4 IFN-γ(Th2)细胞的百分率,从而研究ATO对MRL/lpr狼疮鼠IFN-γ、IL-4表达和Th1/Th2平衡的影响.发现给药后,3、5月龄ATO组MRL/lpr狼疮鼠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血清IFN-γ和IL-4浓度、Th1、Th2和CD3 细胞百分率均低于相应月龄的NS组(P<0.05),且NS组中5月龄组Th1/Th2值较3月龄组显著升高(P=0.003),而在ATO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因此,研究显示ATO能显著降低发病早期和发病晚期的MRL/lpr狼疮鼠血清抗ds-DNA抗体的水平,可抑制T细胞和Th细胞增生和活化功能,降低IFN-γ和IL-4的血清水平和细胞诱生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发病晚期的MRL/lpr狼疮鼠的Th1偏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HBsAg)佐剂 BW006对小鼠脾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分子 CD69的表达和γ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BW006、HBsAg 单用或联用体外刺激小鼠脾 NK 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NK 细胞膜表面分子 CD69的表达水平,ELISA 检测 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5μg BW006体外刺激小鼠脾 NK 细胞24 h 后,NK 细胞表面分子 CD69的表达达峰值(阳性率45.18%),显著高40μg HBsAg 组(21.44%)(P<0.05),与5μg BW006和40μg HBsAg 联用组(58.49%)相比无显著差异;24 h 时,5μg BW006组的 IFN-γ分泌水平达56.95 ng/mL,显著高40μg HBsAg 组(8.74 ng/mL)(P<0.05),与联用组(57.70 ng/mL)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BW006具有上调 NK 细胞表面分子 CD69表达和诱导 IFN-γ分泌的早期活化 NK 细胞的功能,作为疫苗的新型佐剂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发伤并发脓毒症患者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多发伤并发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3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BUN和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L-2、IL-4、IL-10和IFN-γ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CD8+及N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T、TT、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发伤并发脓毒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V71相关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将90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分为脑炎并发肺水肿组8例,单纯脑炎组30例,无并发症组52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CD4+T及CD8+T细胞百分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0、TNF-α及IFN-γ含量.结果:并发症组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相对无并发症组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04,P<0.05;X2=26.075,P<0.05),并发症组血清1L-10、IFN-γ和IL-6含量较无并发症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2,P<0.05;X2=16.975,P<0.05;X2=15.562,P<0.05),并发症组TNF-α含量和无并发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T细胞及细胞因子均参与了EV71相关手足口病重症并发症的发生过程,在手足口病的临床诊疗中可予以参考,早期鉴别出现重症并发症的病例,及时给与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 CHB) 患者的干扰素( IFN) 抗病毒疗效受病毒自身和宿主等因素的影响, 而宿主的细胞免疫状态是IFN应答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检测IFN治疗前基线时细胞免疫因子的方法, 探讨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对病毒学应答的影响。乙型肝炎e 抗原( HBeAg) 阳性CHB 患者19 例, 其中男性14 例, 采用聚乙二醇IFN-α2a 180 μg 皮下注射, 每周1 次, 疗程48 周, 停药后观察24 周。基线时检测CD3 + 、CD4 + 、CD8 + 、CD4 + /CD8 + 、自然杀伤( NK) 细胞、CD3 + /CD25 + 、CD8 + /CD28 +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LTT)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IFN-γ等细胞因子; 同时观察血清转氨酶、病毒载量、e 抗原等指标以判断疗效。所有病例治疗前、后进行肝组织学检查。按治疗终点( EOT) 和随访终点( EOF) 的应答或无应答分组比较基线时细胞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 在EOT 时有15 例应答, 4 例无应答, 2 组间基线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平均值分别为179. 73 ±120. 31 和101. 75 ±16. 88, 有显著差异( P = 0. 035) ; 同时CD8 + /CD28 + 有显著差异( P = 0. 019) 。EOF时7 例应答, 12 例无应答, 基线时LTT 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结果分别为1 5895. 43 ±5 895. 65 和13 792. 08 ±2 084. 56, 有极显著差异( P = 0. 003) 。基线时的CD4 + 和CD3 + /CD25 + 在HBeAg 血清转换组与无转换组间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43. 84∶32. 08 和2. 91∶1. 70, P 值分别为0. 038 和0. 035。EOF 时肝组织学炎症程度分级应答组与无应答组相比有明显改善( P = 0. 003 5) 。结果提示, CHB 患者IFN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可能影响抗病毒疗效, 但需扩大样本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ICOS表达及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8例,常规治疗24例,另征集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的患者外周血,以FCM检测ICOS^+CD4^+T细胞在PBMC中的频数变化;以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水平变化;以Realtime—PCR检测患者HBV—DNA载量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IC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干扰素治疗者48周时ICOS表达水平低于常规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干扰素治疗后,患者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升高,与常规治疗者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逐渐降低,与常规治疗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扰素治疗者ICOS、HBV-DNA载量变化值同IFN-γ水平的变化值呈负相关(P〈0.001),而与IL4水平的变化值则为正相关(P〈0.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紊乱,干扰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纠正患者体内的Th2偏移,降低CD4^+T细胞上ICOS的表达,促进IFN-γ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由两条核酸适配体与人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高亲和力构建的三明治结构和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分离技术,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荧光纳米微粒,建立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新型荧光纳米微粒用于人IFN-γ的检测。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核酸适配体B1-4和T2对IFN-γ的结合特异性;将生物素修饰的B1-4固定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纳米磁珠上,连接B1-4的纳米磁珠可通过B1-4与IFN-γ的亲和性捕获IFN-γ,再利用另一条FAM修饰的IFN-γ核酸适配体T2形成(B1-4)-(IFN-γ)-(T2)三明治夹心结构,构建新型核酸适配体荧光纳米微粒;IFN-γ分别与核酸适配体荧光纳米微粒孵育不同时间以探索该检测系统中IFN-γ与磁珠的最佳孵育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磁珠12 h内荧光变化,探索时间对检测体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与不同浓度IFN-γ孵育的磁珠表面荧光强度,绘制IFN-γ检测标准曲线;检测血清对检测特异性的影响。结果:B1-4和T2对IFN-γ的结合特异性高;三明治夹心结构对IFN-γ检测特异性好,任意改变其中一因素则磁珠表面荧光信号显著下降,三明治夹心结构构建失败;此法对IFN-γ的响应线性浓度为0~50 ng/L,其线性方程为y=3.512x+1.060,敏感度为1 ng/L;12 h内测得的荧光信号稳定,并无明显衰减;血清对体系检测特异性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构建核酸适配体荧光纳米微粒用于人IFN-γ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控制喘憋和抗病原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各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IL-4、IFN-γ、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0);观察组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心率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血清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高于对照组,CD8~+、血清IL-4、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炎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犬干扰素-γcDNA的克隆及其在鼠骨髓瘤细胞(SP2/O)中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扰素(IFN)是由脊椎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分泌型糖蛋白,它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1].干扰素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干扰素又称为干扰素-γ(IFN-γ)或免疫干扰素,主要由抗原刺激CD4+和CD8+T细胞所产生2].IFN-γ可使Mφ功能亢进,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在免疫应答中十分重要[3].  相似文献   

19.
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对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影响及其分子机制.5种不同终浓度(125、250、500、1 000、2 000 U/mL)重组人细胞因子IFN-γ处理人膀胱癌T24细胞,分别在24、48、72 h采用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法检测T24增殖抑制率;以作用浓度为500 U/mL IFN-γ作用T24细胞,并设为实验组,未经IFN-γ处理设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T24细胞周期各阶段变化;RT-PCR检测hepaCAM(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21WAF1蛋白表达.结果表明:IFN-γ抑制T24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细胞G0/G1期比例增高(n=5,P<0.01);RT-PCR结果提示hepaCAM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p21WAF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基因hepaCAM在IFN-γ对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调节中可能起作用,并可能通过上调p21WAF1蛋白表达阻滞T24细胞于G0/G1期,而抑制T24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对供者CD4+T细胞表面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L-选择素(LAM-1)和人整合素-4(VLA-4)的表达及其介导的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CD4+T细胞免疫耐受机制。方法:使用三色荧光标记检测动员前及动员后第5天供者外周血LFA-1、ICAM-1、LAM-1和VLA-4的表达率,ELISA方法检测动员前后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4能力,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CD4+T细胞,检测动员前后CD4+T细胞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迁移能力和对ICAM-1的黏附能力。结果:动员前后CD4+T细胞LFA-1(CD11a)和VLA-4(CD49d)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动员前后CD4+T细胞LAM-1(CD62L)和ICAM-1(CD54)的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员前显著高于动员后(P<0.01);动员前后CD4+T淋巴细胞向SDF-1α的迁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动员后CD4+T细胞对ICAM-1的黏附率降低(P<0.01);动员后IL-4和IFN-γ两个细胞因子在外周血血清的浓度均降低(P<0.01)。结论:rhG-CSF动员不影响CD4+T细胞LFA-1和VLA-4表达及CD4+T细胞迁移,但影响CD4+T细胞ICAM-1和LAM-1表达以及CD4+T细胞通过LFA-1对ICAM-1的黏附能力影响,并可能影响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及IFN-γ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