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源基因用于制作转基因鼠并能成功地传递到子代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关研究转基因的大小以及对其功能的影响却鲜见报导。本实验对体突变型p53基因-作为外源基因在172^Arg-Leu-体突变型p53基因的双转基因鼠家系中的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以体突变型p53基因的XhoI-ApaLI片段为探针,对雌性双转基因鼠#4491及其子代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Fig.2)。通过Betagen Meter测定,比较杂交膜上探针的吸附量得知:子鼠#5074等体内的外源p53基因的拷贝数是其亲本34491的3倍。Fig.1为#4491与雄性FVB鼠杂交后代的家系谱。杂交F1的子代中,那些外源p53基因拷贝数是其亲代(F1)3倍的鼠(如#5071和#668)、其后代中继续出现这种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取待测鼠#5074的脾细胞制备染色体,经G染色,以WAP-双转基因-SV40连结p(A)的结构为探针,进行原位荧光测定。Fig.3表明:b所指的外源p53基因从所在的染色体上发生跳跃(jump in),出现在c和d所指的位置上。可能,整合在#4491染色体上的外源p53基因有两组,一组是稳定整合的,传代时,可以被传递到所有子代上;另一组是非稳定整合的,由于一些未知因素,在传递过程中被扩增、并发生了跳跃现象。也许,特定位点上转基因的拷贝数有一个限量,适量则稳定;反之、则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p53基因突变几乎存在于所有人类肿瘤中,尤其与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关系密切。研究表明:野生型p53基因是抑癌基因,而突变型p53基因则是癌基因──呈显性负调控突变型。本研究首次构建了这种类型的172HIS突变型p53基因的转基因鼠,用以研究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用重组PCR法把小鼠p53基因的第172个密码子CGC突变成CAC(由编码精氨酸突变为编码组氨酸),得到172HIS突变型p53基固。将其插入到大鼠乳清酸性蛋白(WAP)启动子与SV40poly(A)信号序列之间。获得置于载体pBL119(Fig.1)上的表达结构WAP-172HISmtp53-SV40。经过BssHII酶切,纯化该表达结构部分。通过显微注射,将其分别导入FVB和C57BL品系小鼠受精卵中,获得32只F0代鼠。经PCR鉴定,其中9只为转基因阳性鼠(Fig.2)。对其进行的Southern分析(Fig.3)证实了PCR的鉴定,并得出了每只鼠中整合的转基因拷贝数(Table1)。当这9只鼠哺乳第二天时,取乳腺制备RNA,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其中5只的乳腺中有转基因表达,其中3只呈较高水平表达(Fig.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乳腺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突变型p53和Neu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构建了p53/Neu双转基因鼠。用5只成年雄性Neu转基因鼠与10只成年雌性p53转基因鼠交配,对150只雌性杂交后代鼠进行p53/Neu双转基因鼠的筛选。为此,本实验建立了PCR一步鉴定法。即:在同一个反应管内能同时满足小鼠β酪蛋白基因、p53基因和Neu基因上三个片段(分别为0.5kb、1.2kb、1.7kb)的扩增反应者被断定为双转基因鼠(Fig.1)。传统的Southern分析(Fig.2)与PCR一步法鉴定结果相吻合。证明:该法的准确率为100%。进一步、随机取样,Northern分析(Fig.3)表明:双转基因鼠(2号)在哺乳笫二天即出现了p53基因的高表达。继而、在姓娠笫10、17天,哺乳笫10、21天也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另外,免疫组化染色也检测到了p53和Neu蛋白(未展示结果)。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原位杂交技术的不断改进,该技术已广泛用于染色体的基因定位。非放射性标记探针的应用使基因定位变得更加简单易行,从而有可能对动物的转基因进行定位研究。本文首次采用胶体金标记药盒(Antidigoxigeningold)和银加强试剂(Silverenhancementreagents)的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技术对转基因猪外源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如Fig.1所示:表达质粒pSMTPGH含有载体pUC19,羊启动子MT011和猪生长激素PGH基因。选5头带有pSMTPGH的转基因猪,分别制备含有染色体DNA的杂交膜。用BglII和SmaI对pSMTPGH进行完全酶切,收集0.9Kb片段作为探针,以dig11dUTP进行标记。探针与DNA杂交后,用Antidigoxigeningold和Silverenhancementreagents进行显色反应。胰酶法G—显带后,用光学显微镜检查。选择分散相良好、显影银颗粒清楚的玻片进行摄影记录(Fig.2)。对染色体上的显影银颗粒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家猪的染色体标准带型,确定外源PGH基因整合位点。Fig.3为4104号转基因猪染色体上的银颗粒分布情况。对5头  相似文献   

5.
自Palmiter于1982年首次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培育出“超级鼠”以来,转基因动物技术获得迅速发展。本文以低等脊锥动物为实验动物,探讨猪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金鱼受精卵后的整合与表达、生物学效应及后代遗传等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外源基因在高等脊椎动物(包括猪)内整合与表达的调控机理提供方法上的参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羊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与猪生长激素基因重组的线型DNA(Fig.1)片段导入金鱼受精卵中,获得成活实验鱼,经斑点(Fig.2),Southern杂交(Fig.3),筛选PGH阳性的转基因鱼作为亲本交配,分别得到F1代和F2代。经斑点、PCR-Southern分析(Figs.4,5&6)及放射免疫检测(Tab.1),表明外源基因在部分受体鱼中得到整合和表达,并能通过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且仍具生长效应(Fig.7;Tab.2)。本实验获得的转基因阳性金鱼数量有限,且只传了两代,似乎不足以说明转基因金鱼后代表观特征的遗传稳定,但转基因金鱼F1代中存在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纯合的个体是可能的。这为建立转基因动物纯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构建了含有hDAF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以便研究hDAF基因能否消除异种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 采用DNA重组的方法构建hDAF基因的表达载体pSP64HP(Fig.1)。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将其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转移到小鼠体内,建立转基因小鼠。再通过Dot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杂交方法对出生小鼠的基因组特征进行查证。 连续两次对直接裂解菌液做PCR扩增,筛选出重组质粒(Fig.2&3),酶切图谱(Fig.4)和Southern杂交(Fig.5)分析结果与预期吻合,出现预期条带;小鼠受精卵注射后存活比率为77.9%,受精卵的发育率为3.4%,出生小鼠中,10.5%出现清晰杂交信号。 表明:hDAF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整合入小鼠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
用含小鼠金属硫蛋白(MT-1)基因启动子与突变的人ApoE7基因的6.0KbDNA片段作为目的基因制备转基因小鼠,利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441枚受精卵,移植于20只假孕鼠,其中15只受孕,共产仔鼠80只,经a-32P斑点杂交与Southern杂交法鉴定出两只整合有人ApoE基因的转基因雌鼠,其拷贝数分别为2和5。将两只首建鼠(雌性Fo代)与正常雄鼠交配,建立F1代转基因鼠系TGE7-2和TGE7-3,为进一步从整体上研究ApoE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以及ApoE与动脉粥样硬化和Alzheimer’s病的关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鱼工作的开展被用于水产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各个领域。应用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就是利用转生长激素基因来提高鱼的增长速度。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转基因鱼所使用的基因元件;二是外源基因的高整和率与高表达。已有许多报道认为:不同种动物的生长激素不一定相互促进生长。我们通过显微注射,将鲤鱼金属硫蛋白启动子(cMT)与大马哈鱼生长激素基因(sGH)的融合基因(cMTsGH)导入鲤鱼单细胞后期的早期胚胎,构建了全鱼转基因鲤鱼。通过斑点杂交、Southernblot结合PCRSouthernblot,对外源sGH的整和进行了精确的检测和分析。实验选取性成熟鲤鱼,收集卵子和精子,湿法受精获得受精卵。经过基因注射,孵化后的鱼苗放入水族箱。待鱼苗平游,提取总DNA进行检测。以PstI酶切质粒pcMTcGH(Fig.4)分离3.4KbsGH片段,用随机引物标记,作为杂交探针。同时,设计并合成sGH基因的PCR特异引物。Fig.1的斑点杂交结果与Fig.2的PCRSouthern结果相比较(Table1),说明斑点杂交存在着高的假阳性。而PCRSouthern将PCR的快速、方便与Southern的准确性相结合,排除了P  相似文献   

9.
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197A(3A)在常温条件下是不育的(Figs.11&2),经热激(45℃)诱导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育性(Figs.13&4),为研究其不育机理提供了线索。热激2h后,3A中即可产生一类线粒体热激蛋白(HSPs)。其中,分子量为70kD的HSP70含量最高,也最为稳定。不过,3A中HSPs的稳定性弱于保持系3197B(3B)(Fig.2,Panels1~4)。放线菌素D抑制HSPs的合成,而氯霉素无此作用(Fig.2,Panels5&6),表明:HSPs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再跨膜转运到线粒体中的。3A幼穗经热激后,线粒体的总蛋白量猛增了2.7倍(Fig.3),达到3B的水平,育性亦变为可育的。Fig.4表明:HSP70反义链cDNA(R1)能进入到3B花药细胞中,并与靶RNA(HSC70mRNA)结合,而对照、正义链cDNA(D)链无此反应。由此、再增加一个通用保守序列的反义链cDNA(R2)、共两个探针(R1、R2),可以检测到:3A在常温下没有能力合成HSC70mRNA(Fig.5),而在热激条件下,转变为有能力(Fig.6)。启示:3A在热激条件下由不育转变为可育  相似文献   

10.
近年发展起来的昆虫细胞-杆状病毒基因工程系统具有良好的优越性:(1)表达产量高,(2)产物的免疫原性、功能性类似于天然产物,(3)适用于悬浮及无血清培养。本实验中,将外源基因hGH克隆至质粒pVL1393,形成转移载体pVL1393/hGH(Fig.1&2)。与昆虫核多角体病毒AcNPV基因组DNA共转染秋粘虫细胞Sf9(Fig.3),pVL1393/hGH与AcNPV基因组DNA发生同源重组,取代多角体蛋白基因。经空斑分析纯化得到不含多角体,单一表达的重组病毒rAcVhGH(Fig.4),感染滴度达到2.03x108PUF/mL。经反复实验,105细胞/mL感染6~7天后收获培养上清液,可得到表达量为40μg/mL的hGH蛋白(Fig.5,6&7)。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蛋白的表达及野生型p53 基因对其表达的影响,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法分别测定其E选择蛋白及其m RNA水平。结果表明: 静息状态的内皮细胞表面检测不到E选择蛋白的表达, 尽管此时细胞内存在E选择蛋白的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可浓度依赖性地诱导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蛋白, 内皮细胞表面E选择蛋白表达的增加伴随着细胞内E选择蛋白mRNA 水平的升高。TNFα刺激内皮细胞后4 ~6 h ,E选择蛋白的表达达高峰。将p53 基因导入内皮细胞后, 经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E选择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 同时细胞内的E选择蛋白mRNA 的水平也明显降低。导入p53 基因不影响静息状态内皮细胞E选择蛋白的表达及其m RNA 的水平。提示: p53 基因至少部分通过降低E选择蛋白的mRNA 水平而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E选择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人DAF基因在小鼠体内遗传与表达的规律,从质粒pSFFV-DAF分离出一段包含人DAF基因的DNA片段。采用受精卵显微注射法建立转人DAF基因小鼠。提取出生小鼠的染色体DNA,经Dot-blot与Southern-blot杂交相结合确定首建转基因小鼠,并经Dot-blot杂交研究人DAF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遗传特征,Northern杂交确定其表达情况。小鼠受精卵经基因导入后,共生出24只小鼠,其中4只被确定为首建转基因小鼠,整合率为15%,在首建转基因小鼠两两交配生出的F1代小鼠中分别有70%和75%继续携带人DAF基因。首建转基因小鼠中有1只小鼠在RNA水平表达了人DAF基因。可见,人DAF基因整合入小鼠基因组中,并能够稳定遗传及表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F1小鼠生态条件(鼠龄和免疫状态)对Friend小鼠白血病病毒(Fr.MuLV)感染的影响。利用对Fr.MuLV抗性的Fv4小鼠(含Fv4抗性基因纯合子的BALB/C小鼠)与对Fr.MuLV敏感的BALB/C小鼠交配,获得含Fv4抗性基因杂合子的F1小鼠(BALB/C×Fv4)。然后经小鼠腹腔接种Fr.MuLV病毒液进行攻击,并检查不同鼠龄和免疫状态下的F1小鼠对Fr.MuLV的敏感性,以阐明F1小鼠的鼠龄和免疫状态对Fr.MuLV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F1小鼠可发生Fr.MuLV感染,脾脏中有大量病毒增殖,并引起白血病;免疫抑制剂Fk506投与下的成年F1小鼠亦可发生Fr.MuLV的感染,脾脏中有病毒增殖,但不引起白血病;而新生或成年Fv4小鼠以及成年F1小鼠可抵抗Fr.MuLV的感染,脾脏中无病毒增殖,不发病。说明F1小鼠的鼠龄和免疫状态等生态条件可影响其对Fr.MuLV感染的敏感性,并且可影响Fv4基因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p53最早发现于SV40转化的细胞系,后来几乎在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均检测到这种蛋白质,野生型P58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抑制因子,但突变体p52可与ras-肿瘤基因协同转化体外的腺代细胞,而且在肿瘤发生时常伴随有p53基因的突变。乳腺癌内,p53基因的突变率为40%,并可见到某些肿瘤基因参与癌症的形成过程,暗示p53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与这些基因的重排和扩增有关。本实验选择4种不同年龄的172~(Arg-Leu)突变型p53转基因小鼠为受试动物,将同系动物的垂体腺植入小鼠的肾脏后,再以致癌剂DMBA处理,以使动物乳腺内的p53基因表达和诱导小鼠乳腺癌形成。从乳腺癌小鼠分别摘取乳腺组织,提取DNA和RNA,以H-ras、PCNA、CylinD1、p53基因的DNA片段作为特异性核酸探针,进行SouthermBlotting和NorthernBlotting分析,以检测在突变体P53表达的情况下,PCNA、H-ras、CyinD1等基因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在4组不同的受试动物中,其乳腺癌细胞的PCNA和H-ras两种基因发生了基因重排,特征是其DNA标本中分别出现了一条很强的额外杂交带,但对照动物乳腺该类  相似文献   

15.
利用血管紧张素Ⅱ(AugⅡ)诱发下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MC)肥大的模型,采用地高辛配体(digoxigenin)标记探针的原位分子杂交方法,研究了p53和c-myc基因在血管紧张素Ⅱ促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表达变化。实验分成二组:根据AngⅡ持续作用心肌细胞时间,实验组分别于第一天,第三天和第七天终止培养;对照组是相同时期不加血管紧张素培养的心肌细胞。杂交信号用图象分析仪(MIAS300)进行分析处理,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p53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表达水平与用药时间呈负相关。而c-myc的mRNA在加药促肥大早期(第1天),表达增高,然后逐渐衰减。结果提示:野生型p53及c-myc基因均可能参与心肌肥大的病理过程,而c-myc基因在心肌肥大过程中可能是一个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鲤鱼生长激素基因在鲫鱼中的基因转移及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鲫鱼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差别不大,遗传保守性较强,用常规育种方法很难获得生长速度快、个体差异较大的后代。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如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鱼的受精卵中,而获得转基因鱼是鱼类定向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已有报道,在虹蹲鱼生长激素cDNA上游连结一个病毒启动子构建成表达质粒,由此获得的转基因鲤鱼比对照生长速度快20%。但是未见有将鲤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鲫鱼受精卵的报导。我们克隆了鲤鱼生长激素基因,并用它构建了含有病毒启动子(Fig.1,插入片段为0.8Kb,位于XbaI和PstI之间)的表达质粒(Fig.2,命名为pCMV-TK-CGH)。用该质粒对鲫鱼受精卵进行注射,共注射了1000粒卵,获得了转基因实验鲫鱼480尾,孵化率为48%。将其中100尾幼鱼于水簇箱中进行放养。选择其中个体较大的50尾进行PCR(检测。其中8条鱼的基因组DNA有0.6Kb的PCR扩增产物(Fig.3),表明其上整合有外源的鲤鱼生长激素基因,其整合率为16%。其中最大的一条体重4.2g,体长6cm,比对照(0.7g,4cm)体重增加5倍,体长增加2cm(Fig.4)。我们构建的是高效表达质粒,其上含有巨细胞病毒增强子和  相似文献   

17.
青蒿转杜松烯合成酶基因发根系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将已克隆的棉花杜松烯合成酶的cDNA(cadC14)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构建含CaMV35S启动子驱动下的杜松烯合成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C14。用含pBIC14质粒的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15834感染青蒿(ArtemisiaannuaL.)叶片并诱导发根,共建立121个生长迅速的发根系。经浓度为20mg/L的Kan筛选,获得12个抗Kan阳性根系。PCR和Southernbloting分析表明,外源杜松烯合成酶基因已整合到青蒿基因组中,其转基因频率为3%。RTPCR分析表明,外源杜松烯合成酶基因在C37根系中,在转录水平上已有表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因定位突变的方法,在体外把来自pBR322 的四环素抗性(Tcr) 基因片段插入由pST1142 质粒所携带的阴沟肠杆菌nifL基因3’端的Sma Ⅰ位点,再经细胞体内同源基因片段的重组交换,选择获得了在染色体上nifL突变的阴沟肠杆菌E12 和E13 ,两者Tcr 基因插入nifL的转录方向相反。经分析显示,E13( nifL- ) 由于Tcr 基因插入后,在nifA上游产生具有启动子功能的核苷酸序列(TTTCATA) ,激活nifA 的表达。当E13 和E12 被引入多拷贝组成型nifA 质粒pBF101后,在有氨条件下nif 基因去阻遏表达,呈高的固氮酶活力,与野生型E26(pBF101) 比较,其比活力提高近1 倍  相似文献   

19.
将注射24kb小鼠肾素-2(Ren-2)基因的425枚受精卵再植于22只假孕大鼠输卵管内(每只约20枚),怀孕的16只母鼠共生得子代鼠97只,用PCR及Southerm印迹杂交技术对存活的60只子代鼠进行鉴定,发现有两只大鼠携带Ren-2基因,此两只转基因大鼠整合外源基因的拷贝数约为1~2个,血压均未见升高。  相似文献   

20.
将注射24kb小鼠肾素-2(Ren-2)基因的425枚受精卵再植于22只假孕大鼠输卵管内(每只约20枚)。怀孕的16只母鼠共生得子代鼠97只,用PCR及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对存活的60只子代鼠进行鉴定,发现有两只大鼠携带Ren-2基因。此两只转基因大鼠整合外源基因的拷贝数约为1~2个,血压均未见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