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目的研究Th17与Treg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中的动态变化,探讨EAM发病机制。方法注射心肌肌球蛋白免疫Balb/C小鼠构建EAM模型(EAM组,n=18),随机分成7d、21d、56d不同时间段3个亚组;正常对照组18只,用PBS代替心肌肌球蛋白皮下注射。取各组心肌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RORγt、Foxp3、IL-17和TGF-β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和TGF-β的变化。结果 EAM各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心肌炎症改变;EAM 21d组心肌组织RORγt、Foxp3、IL-17和TGF-β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7和TGF-β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AM 56d组血清IL-17和TGF-β含量比21d组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Th17与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参与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IL-2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3月至7月,收集AR患者32例(AR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IL-27、IL-10和TGF-β1的水平。结果AR组Treg细胞百分率[(1.75±0.56)%]明显低于对照组[(4.76±1.75)%],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IL-27、IL-10和TGF-β1的水平分别为(24.43±16.36)pg/ml、(14.29±6.16)pg/ml、(0.34±0.04)pg/ml,均低于对照组(44.09±13.12)pg/ml、(31.32±21.20)pg/ml、(O.49±0.06)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患者外周血中IL-27和Treg细胞百分率、IL-10、TGF-β1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825,0.646,0.517,P〈0.01),Treg细胞百分率和IL-10、TGF-β1存在正相关(r=0.622,0.738,P〈0.01),IL-10和TGF-β1无相关性(r=0.304,P〉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中IL-27水平降低,Treg细匏百分率降低及其主要分泌因子IL-10、TGF-β1水平降低,且IL-27与Treg细胞百分率、IL-10、TGF-β1水平呈正相关,提示在AR发病中IL-27对Treg细胞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辅助性T细胞(Th)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在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相关性,探讨Th和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侵袭性肺曲霉病中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及19例健康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1、Th2、Th17、Treg细胞群的表达情况,Real-timePCR方法检测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以及Foxp3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IL-17以及TGF-β的表达。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Th1细胞以及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之对照组明显降低;Th1、Th17、Treg细胞相关转录因子T-bet、RORγt、Foxp3以及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7A、TGF-β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明显降低。结论IPA患者的Th1、Th17以及Treg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受抑制。  相似文献   

4.
探究木犀草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木犀草素组、木犀草素+3-TYP组,每组12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UC模型,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大便稠度和大便潜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计算Th17/Treg比值;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IL-6、IL-10、IL-17和IL-23含量;RT-qPCR检测结肠组织RORγt和Foxp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SIRT3、AMPK、p-AMPK、mTOR、p-mTOR蛋白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脾脏Th17/Treg比值、结肠组织IL-6、IL-17、IL-23、RORγt mRNA水平和p-mTOR/mTOR比值升高,IL-10、Foxp3 mRNA和SIRT3蛋白水平以及p-AMPK/AMPK比值降低(P<0.05)。经药物干预后,小鼠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脾脏Th17/Treg比值、结肠组织IL-6、IL-17、IL-23、RORγt mRNA水平和p-mTOR/mTOR比值降低,IL-10、Foxp3 mRNA和SIRT3蛋白水平以及p-AMPK/AMPK比值升高(P<0.05);3-TYP可减弱木犀草素对UC小鼠Th17/Treg细胞分化平衡的影响(P<0.05)。木犀草素可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中Th17/Treg失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3/AMPK/mTOR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楼皂甙Ⅱ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影响。方法: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20例LN病人随机分为四组:LN对照组(n=5)、重楼干预组1(n=5,接种细胞数为1×105/1.5ml/孔)、重楼干预组2(n=5,接种细胞数为2×105/1.5ml/孔)、重楼干预组3(n=5,接种细胞数为5×105/1.5ml/孔)。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4+CD25+Treg。重楼干预组予重楼皂甙Ⅱ干预,正常对照组和LN对照组不予处理,各组培养72h。取各组上清,用ELISA分别检测IL-10和TGF-β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TGF-β和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LN对照组比较,重楼皂甙Ⅱ干预后各组TGF-β和IL-10的水平升高(P〈0.05)。重楼干预组之间比较,重楼干预组2的TGF-β和IL-10水平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1),而重楼干预组1和3的TGF-β和IL-10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楼皂甙Ⅱ可上调LN患者TGF-β和IL-10的水平,上调的幅度受接种细胞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与临床分期以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MM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并对比不同Durie-Salmon分期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h17、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h17、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分析Treg、Th17、Treg/Th17及血清IL-6、IL-10与MM患者Durie-Salmon分期、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III期组高于II期组,II期组高于I期组(P<0.05)。有效组治疗后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水平及血清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无效组高于有效组(P<0.05)。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与MM患者Durie-Salmon分期呈正相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P<0.05);骨髓单个核细胞Th17水平与MM患者的Durie-Salmon分期、治疗效果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水平及血清IL-6、IL-10水平与MM患者肿瘤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可对MM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起到一定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7.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平衡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在放射免疫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实验以6Gyγ射线照射C57BL/6小鼠,于照射后1~28d不同时间,检测外周血、胸腺和脾脏Treg细胞亚群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10及TGF-γ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在放射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小鼠经6Gyγ射线照射后各组织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或P〈0.01),胸腺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于照后1d即明显增高(P〈0.01),而在照后7d明显低于未照射组(P〈0.01);血清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7d),TGF-γ(3d)含量明显增高(P〈0.05),而IL-2浓度持续降低.本文揭示了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辐射所致免疫功能受抑和免疫调节功能失衡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的辐射损伤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IL-17、IL-6和IL-10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取了78例接受诊断性导管插入术的患者的血样,并将样品分为AMI、UA和SA 3组,通过ELISA实验检测3组患者中IL-10、IL-6和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百分比,最后用RT-PCR的方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ACS患者IL-10、IL-6和IL-17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且Th17和Treg细胞百分比失衡,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mRNA水平也出现异常。ACS患者存在IL-10、IL-6和IL-17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而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是由Th17/Treg细胞失衡引起的,Th17/Treg细胞失衡同时影响多个重要转录因子的表达,因此在ACS发病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对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μM、20μM和30μM干预Kupffer细胞8h,诱导Nrf2核转位水平;将Kupffe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未加姜黄素和LPS,LPS组用10μg/mL的LPS加入Kupffer细胞培养液共同培养2h;干预组用30μM姜黄素干预8h后,余处理同LPS组。Western blot检测Nrf2核转位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MDA、GSH水平,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和IL-6,放免法检测IL-1β。结果:①姜黄素诱导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核转位水平随浓度增加而增高。②LPS组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MDA水平较LPS组显著降低(P〈0.01),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PS组G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干预组GSH水平较LPS组显著升高(P〈0.01),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LPS组上清液TNF-α,IL-1β和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降低LPS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Kupffer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25例,正常妊娠妇女25例以及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25例,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IL-10、TGF-β及IL-17的浓度。结果: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以及正常非孕妇女(P0.05),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非孕妇女(P0.05),但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IL-10及TGF-β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妇女以及正常非孕妇女(P0.05),而IL-1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以及正常非孕妇女(P0.05)。结论:外周血Th17细胞数和IL-17水平的升高以及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水平的下降可能是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治疗的急性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常规剂量组)和C组(大剂量组),每组各34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8h1次,连用7d;C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4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8h1次,连用7d。分别测定和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1天、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及治疗期间3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T2.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的PaO2水平在第7天较A组升高,C组的PaO2水平在第1、4、7天较A组均有升高,在第1、4天较B组亦有升高(P〈0.05);B、C两组PaCO:水平在第4天较A组均有升高(P〈0.05);B组的PaO2/FiO2水平在第7天较A组升高,C组的PaO/FiO2水平在第4、7天较A、B两组均有升高(P〈0.05)。B组的TNF—α水平在第7天较A组降低,C组的TNF-α水平在第4、7天较A组降低,在第4天较B组降低(P〈0.05);B组的IL-6水平在第7天较A组降低,C组的IL-6水平在第4、7天较A、B组均降低(P〈0.05)。各组ARDS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挫伤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应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动物模型,通过研究CD4+T细胞亚群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与作用,探讨CIM+T细胞亚群来源的儿茶酚胺与CIA的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DBA/1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5天模型组和55天模型组(n=12)。用Ⅱ型胶原(cⅡ)乳剂免疫DBA/1小鼠诱导CIA,在初次免疫后第35天和55天进行关节临床评分并检测血清中抗cⅡ IgG抗体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1h1、Th17、Th2和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及其细胞因子以及TH表达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表达TH的CD4+T细胞亚群数目的变化。结果:CIA小鼠在发病早期(初次免疫后第35天)和发病晚期(初次免疫后第55天)临床评分和血清中抗cⅡ 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1h1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增加而Th2和Treg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减少。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TH的表达增加,且CD4+T细胞中TH+的细胞数目增多,这主要是来自CD4+T细胞亚群中Thl和rIh17细胞的作用。结论: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存在CIM+T细胞亚群来源的儿茶酚胺的增加,可能在cn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移植手术患者28例,根据移植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肝移植的28例患者分为急性排异反应组6例和无排斥反应稳定组22例,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急性排斥组及稳定组在移植术后3 d和7 d,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同时检测受检者外周血Th17细胞,受检者血清中IL-17水平。结果移植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显示急性排斥组随着移植时间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肝组织出现典型的细胞免疫性病理损伤,术后7 d肝脏汇管区、肝实质、小静脉壁、胆管上皮内及小叶间胆管被大量的淋巴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包绕及浸润,胆管上皮细胞内空泡形成、上皮细胞凋亡。病理改变明显比术后3 d严重;急性排斥组患者术后3 d和7 d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血清中IL-17含量较稳定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且Th17细胞及IL-17在术后急性排斥期7 d值均明显高于3 d(P〈0.05)。结论 Th17细胞及IL-17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漂移情况。方法:选以IL-2和IFN-γ代表Th1类细胞因子,IL-4和IL-6代表Th2类细胞因子,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5例宫颈癌癌组织中Th1/Th2类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IIIB期宫颈癌组织中,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低于IB期、IIA期、IIB期,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高于IB期、IIA期、IIB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和Ⅱ期宫颈癌以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为主。25例宫颈癌组织中,13例呈典型的Th1类细胞因子的强势表达,7例为Th2型,5例为Th0型,随着宫颈癌分期的增高,由Th1向Th2漂移(P0.05)。结论:IB期、IIA期、IIB期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细胞因子呈Th1状态,IIIA期呈Th0状态,IIIB期呈Th2状态,随着宫颈癌分期的增高,由Th1向Th2漂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肢端缺血预处理(1imbisehemic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重要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实验组(LIP组)30只、缺血组30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和缺血组设立5个时间点:6h、12h、24h、48h和72h,每点6只。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LIP法建立脑缺血耐受模型,采用HE观察每组大鼠的脑组织形态学改变、Q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17及IL-6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脑组织学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缺血组。与缺血组相比:实验组的IL-17和IL-6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在整体水平均呈下降趋势;mRNA水平提示实验组在缺血12h、24h和48h后脑组织中IL-17、IL-6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蛋白水平提示实验组在缺血24h和48h后脑组织中的IL-6以及在缺血12h、24h和48h后脑组织中IL-17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LIP诱导脑缺血耐受,可以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以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哮喘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0例哮喘患者(哮喘组)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组(54例)和缓解期组(26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CD4+IFN-γ+Th1和CD4+IL-4+Th2细胞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CD4+CD25+Foxp3+Treg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急性发作期组Treg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哮喘组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哮喘急性发作组中Th1/Th2比值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Treg和Th在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TNF-a和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ACI患者53例,观察以上入选患者入院后第7d、第9d和第11d血清TNF-a和IL-6水平的变化。并与26例健康人对照;同时分析53例老年ACI患者血清TNF—a和IL-6水平与患者脑梗塞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Spearman等级相关性。结果:老年ACI患者血清TNF-a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与病情的稳定及恢复,患者血清TNF-a和IL-6水平随之显著下降(P〈0.05);同时患者血清TNF-a和IL-6水平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治疗11d后血清TNF—a和IL-6降低量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在老年ACI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进行血清TNF-a和IL-6水平的动态监测,可提示病变的发生发展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肌核因子-κB(NF-κ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活化情况,探讨NF-κB促进无复流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只穿线不结扎)和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2小时,再灌注1小时),每组12只。采用凝胶阻滞迁移分析方法(EMSA)检测正常区、缺血区和无复流区心肌组织中NF-κB活性;ELISA法测定不同时点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光镜、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与正常区相比,缺血区和无复流区心肌组织中NF-κB活性异常升高(P〈0.01)。(2)与结扎前相比结扎后2h、再灌注后1h血浆IL-6、CRP、TNF-α水平呈进行性升高(P均〈0.05)。(3)NF-κB的活性与无复流面积、血浆IL-6、CRP以及TNF-α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844,P〈0.01;r=0.682,P〈0.05;r=0.687,P〈0.05;r=0.893,P〈0.01)。(4)无复流面积与血浆IL-6、CRP以及TNF-α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861,P〈0.01;r=0.806,P〈0.01;r=0.877,P〈0.01)。(5)光镜及电镜结果显示无复流区的心肌组织损伤较缺血区更为严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可能与局部心肌组织中NF-κB的过度活化有关,活化的NF-κB通过促进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参与无复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