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诱导大鼠脂肪基质细胞成脂分化,观察慢病毒感染效果。方法大鼠脂肪基质细胞培养至第3代后,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44,并采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第3代基质细胞成脂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法鉴定,并行慢病毒感染。结果第3代脂肪基质细胞表面抗原CD44表达呈阳性;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经成脂诱导分化剂诱导10d后,胞内有大量脂滴形成,脂滴大小不等。油红O染色显示脂滴被染成红色;携带GFP报告基因的慢病毒可感染成熟脂肪细胞,感染率约为80%,且细胞被感染后状态良好。结果 慢病毒可高效感染由大鼠脂肪基质细胞成脂诱导分化成的脂肪细胞,为研究脂肪细胞的基因功能、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是一类胞浆内含有Vitamin A脂滴的特殊类型的细胞。油红O能够使脂肪组织及细胞内的脂滴着色。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油红O染色的方法对分离培养的PSCs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ist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提取PSCs。异丙醇配制油红O染液,培养的PSCs应用油红O染液染色。结果油红O染色后可清晰显示PSCs内的脂滴。结论油红O染色可以特异性地显示脂滴,是鉴别PS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构建脂肪特异性蛋白27(Fat-specific protein of 27,Fsp27)基因沉默载体,研究沉默Fsp27基因表达对3T3-L1细胞脂解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采用RNAi技术,构建Fsp27基因真核干扰载体,下调Fsp27基因的表达。“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脂质体转染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脂滴,酶法测定细胞中甘油及甘油三酯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Fsp27、HSL、ATGL和PPARγ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阳性sh-Fsp27干扰载体均能有效下调Fsp27的表达,且伴随细胞内ATGL和PPARγ的表达量升高(P<0.05),其中sh-Fsp27-2的沉默效果最好;酶学方法检测结果显示:阳性sh-Fsp27干扰组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下降,甘油含量升高(P<0.05);油红O染色结果发现: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均有大脂滴堆积,阳性sh-Fsp27组小脂滴分布广泛,未见明显的大脂滴。sh-Fsp27-2组基因沉默载体的沉默效果最好,Fsp27基因沉默可以加快3T3-L1细胞的脂解速率,其主要是通过抑制脂滴融合和增强ATGL酶的水解来完成对脂解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槟榔碱对3T3-L1脂肪细胞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随后用不同浓度的槟榔碱(0、25、50、100 μmol/L)处理成熟脂肪细胞72 h。72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油红O染色观察胞浆内脂滴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脂肪酸合成酶(FAS)、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蛋白表达。结果: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胞浆内可见大量脂滴;MTT显示:0~100 μmol/L槟榔碱对脂肪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油红O染色后脂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槟榔碱能减少成熟脂肪细胞中脂质含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0 μmol/L组(对照组)相比,槟榔碱可显著降低脂肪细胞内FAS的蛋白表达,增加ATGL和HSL的蛋白表达;其中以50 μmol/L组最为显著。结论:槟榔碱使脂肪细胞脂解增强,可能与降低脂质合成关键酶FAS的表达,增加脂质分解代谢关键酶ATGL和HS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脂肪组织是人体的主要能量储库,甘油三酯贮存在细胞内脂滴(lipid droplets, LDs)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滴是细胞内代谢活跃的细胞器。本研究旨在探讨forskolin长时间刺激脂肪分解过程中脂滴形态和脂滴表面perilipin家族蛋白的改变。以Sprague-Dawley (SD)大鼠附睾脂肪垫来源的分化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1μmol/L forskolin慢性刺激24 h,采用比色方法测定培养基中甘油的浓度;采用尼罗红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态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erilipin家族蛋白mRNA水平的改变;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蛋白水平以及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1μmol/L forskolin孵育24 h可以持续刺激脂肪分解。伴随着脂肪分解的进行,细胞内脂滴形态逐渐发生改变,细胞内聚集存在的大脂滴逐渐减少,位于细胞周边的小脂滴逐渐增加,最终细胞内大脂滴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细胞质中弥散存在的微小脂滴。在脂肪分解过程中,perilipin家族蛋白水平也发生明显变化。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几乎没有Plin2蛋白表达,而forskolin慢性刺激可以显著增加Plin2蛋白以及mRNA的水平,增加的Plin2蛋白特异性结合在脂滴表面。Forskolin慢性刺激对Plin3的mRNA水平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降低Plin1、Plin4和Plin5的mRNA水平。以上结果提示,在forskolin慢性持续刺激脂肪分解过程中,脂滴形态和perilipin家族蛋白均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6.
以油红O、苏丹黑B为染料,结合酸或碱热破壁萃取,建立了通过比色快速检测酵母中性脂含量的方法。其中油红O萃取效果较好,比色结果更加准确,苏丹黑B也可以作为一种替代的中性脂含量检测的染料。并用该方法初步研究了两种中性脂肪甘油三酯代谢调控的关键基因磷脂酸磷酸酶(PAH1)和甘油三酯脂酶(triglyceride lipase,TGL)敲除突变体中性脂的变化。结果显示,前者甘油三酯显著降低,但总中性脂肪含量不变,后者甘油三酯及总中性脂肪含量均明显积累;同时,用该方法监测了酵母中性脂含量随生长周期的动态变化,表明指数生长期后有明显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油红O 及BODIPY染色选取脂肪代谢理想的细胞模型,并运用高内涵仪器检测SIRT1 高表达细胞系中脂肪的 变化。方法:在L-02、HepG2、Huh7 细胞中进行油红O 和BODIPY 染色,观察在不同油酸浓度下脂滴的生成情况;将构建成功的 SIRT1 过表达慢病毒载体GV166-SIRT1 及空载体病毒GV166-Control 感染L-02 细胞,qPCR 及Western-Blot 检测感染细胞中 SIRT1 的表达水平;高内涵系统检测L-02 SIRT1 和L-02 control细胞系产生的脂滴荧光强度,以确定油酸诱导的最佳浓度及最佳 刺激时间。结果:通过油红O 及BODIPY染色发现L-02 细胞更适宜作为脂肪代谢的细胞模型;成功构建SIRT1 过表达慢病毒载 体GV166-SIRT1 及空载体病毒GV166-Control,qPCR 及Western-Blot检测显示转染病毒后SIRT1 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 高;在油酸刺激浓度0.4mM、诱导时间12h 时,L-02 SIRT1细胞中脂滴的荧光强度明显较L-02 control 为低,且这种差异达到最大 化。结论:成功建立SIRT1过表达稳定转染细胞系,并证明高表达SIRT1 能够抑制脂肪合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诱导小鼠系膜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可能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的小鼠系膜细胞(MMC)分为正常对照组、刺激组、刺激+空质粒组(sh-HMGB1)和刺激+质粒组(sh-SREBP-1);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RT-PCR检测HMGB1、SREBP-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Wes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检测显示IFN-γ刺激组MMC细胞中出现明显脂滴;IFN-γ刺激能够上调HMGB、SREBP-1和FASmRNA及蛋白表达;沉默HMGB1能够降低IFN-γ诱导的SREBP-1和FAS上调,并减少细胞内脂质沉积;沉默SREBP-1能够减少HMGB诱导的MMC细胞内脂质沉积。结论:IFN-γ可能通过上调HMGB/SREBP-1/FAS的表达促进小鼠系膜细胞内脂滴沉积。  相似文献   

9.
促酰化蛋白(ASP)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促酰化蛋白 (ASP)代替经典激素“鸡尾酒”诱导法中胰岛素 ,通过形态学观察、油红染色分化百分比测定、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合成率和甘油三酯总量测定 ,并与经典激素“鸡尾酒”法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情况比较 ,探讨ASP是否具有诱导 3T3 L1前脂肪细胞分化作用 .ASP组诱导分化第 6d ,3T3 L1前脂肪细胞变大、变圆 ,出现大量脂肪滴 ,形态由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转变 ;随着诱导分化时间延长 ,胞浆中脂滴进一步积累 .分化 9d时 ,3T3 L1前脂肪细胞分化完全 .油红染色结果显示 ,ASP组分化率很高 (85 % ) ,与胰岛素组分化率 (90 % )相似 ,明显高于IBMX +DEX组 (4 0 % ) .ASP不仅促进 3T3 L1前脂肪细胞形态向成熟脂肪细胞转化 ,同时促进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和积累 .ASP组诱导分化第 3d时 ,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合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IBMX +DEX组 ,但仍低于胰岛素组 ;在分化第 6d和第 9d时 ,ASP组甘油三酯合成率进一步升高 ,与对照组和IBMX +DEX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与胰岛素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ASP组诱导分化 3d时 ,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IBMX +DEX组 ;分化 6d和 9d时 ,甘油三酯总量进一步升高 ,与对照组和IBMX +DEX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而与胰岛素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 ,新型脂源性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泛素连接酶gp78在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小鼠肝细胞内转染携带gp78的质粒DNA,400μM油酸刺激肝细胞,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的情况;测定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细胞内gp7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gp78肝细胞内脂滴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甘油三酯含量(4.6±1.56)mol/L升高;而沉默gp78肝细胞内脂滴数目减少,体积减小,甘油三酯含量(0.3±1.37)mol/L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过程中,gp78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其发挥作用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新型的脂肪变性人肝癌细胞(Hep G2)模型,观察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相关因子在脂肪变性Hep G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Hep G2细胞给予含25%的胎牛血清、0.1%医用脂肪乳和0.1 mmol/L游离脂肪酸(FFA)的DMEM培养基分阶段诱导后,建立脂肪变性Hep G2细胞模型,并设置对照组。模型成功后,以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状况,并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采用生物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及活性的变化;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橘红色脂滴大量形成,TG、ROS、NO、MDA含量水平明显增高(P0.05,P0.01),SOD、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1),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本模型可以成功诱导Hep G2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和氧化应激损伤状态;Nrf2/ARE通路下游相关因子发生激活可能与脂肪变性Hep G2细胞氧化应激的过度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油红O染色原代培养的未活化胰腺星状细胞脂肪滴,并予鉴定。方法选取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4天的原代未活化胰腺星状细胞,予100g/L甲醛液固定,磷酸盐缓冲液漂洗后,加入5g/L油红O饱和液染色,镜下动态观察。胞浆内的脂肪滴一旦着色,即可洗去油红,苏木素衬染胞核,漂洗分化脱色后镜下成像。结果未活化的胰腺星状细胞脂肪滴被油红0染成鲜艳的红色,大小不一的串珠样"油珠子"分散于胞质中,簇集成"环状",呈戒环样包绕在细胞核周围。结论油红染色原代未活化胰星状细胞脂肪滴是鉴定该细胞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拟采用自组装多肽RADA16水凝胶建市MSCs的三维培养体系,以观察MSCs在RADA16中的黏附、形态及脂向分化情况.将第3代细胞置于RADA16水凝胶中进行三维培养.实验组细胞-材料复合物以脂向诱导液诱导,对照组以DMEM培养液培养,然后进行形态学观察,油红O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荧光染色显示,绝大多数MSCs在RADA16水凝胶中能存活,且在不同的三维平面上生长.经诱导后,细胞内有大量油红O染色阳性的脂滴聚集,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有脂肪细胞特异的蛋白PPARγ表达,且表达量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以上结果表明,RADA16水凝胶支架为MSCs的黏附、生长提供良好的三维环境,经定向诱导后支架内的MSCs可向脂肪组织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浓度为500μmol/L的油酸和棕榈酸混合物(摩尔比=2:1)诱导HepG2细胞建立NASH细胞模型,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低剂量FGF-21组(LFGF-21,0.5μmol/L)、中剂量FGF-21组(MFGF-21,1.0μmol/L)和高剂量FGF-21组(HFGF-21,2.0μmol/L),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内ALT、AST、TC、TG的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的m RNA和蛋白水平,ELISA检测IL-1β、TNF-α水平。结果:NASH细胞造模成功,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无明显脂滴蓄积,模型组细胞内可见大量橘红色脂滴,并出现融合现象。不同浓度FGF-21治疗组的细胞内红色脂滴明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模型组ALT、AST、TC、TG、IL-1β、TNF-α和NLRP3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FGF-21治疗组其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Nrf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GF-21治疗组Nrf2的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FGF-21通过促进Nrf-2、抑制NLRP3减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细胞的脂质沉积,减轻炎症反应,对NASH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肥胖及其相关的疾病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在哺乳动物中调节脂肪代谢的因子和脂肪代谢途径在线虫中也是保守存在的,因此线虫是脂肪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在研究线虫脂肪代谢中,存在多种脂肪染色方法,而不同方法所表征的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各种染色方法检测基因突变或者饥饿引起的脂肪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油红、苏丹黑、尼罗红染料的固定染色法均能够正确地表征线虫的贮存脂肪.  相似文献   

16.
研究Leptin过表达对猪前脂肪细胞脂滴形成的影响,旨为进一步研究Leptin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选取Leptin过表达与野生型猪皮下脂肪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前脂肪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并诱导分化形成脂滴,通过油红O和Bodipy染色后观察脂滴面积并分析脂质的含量,利用Q-PCR检测脂滴形成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诱导4 d后可分化形成脂滴,油红O和Bodipy染色的结果显示,Leptin过表达猪前脂肪细胞脂滴数量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P0.05);且脂质合成相关基因PPARγ、SCAP、SREPB1和PLIN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P0.01)。结果表明,过表达Leptin可促使猪前脂肪细胞中PPARγ、SREPB1、SCAP、PLIN2基因的表达下调,进而抑制脂滴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油红O及BODIPY染色选取脂肪代谢理想的细胞模型,并运用高内涵仪器检测SIRT1高表达细胞系中脂肪的变化。方法:在L-02、HepG2、Huh7细胞中进行油红O和BODIPY染色,观察在不同油酸浓度下脂滴的生成情况;将构建成功的SIRT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GV166.SIRT1及空载体病毒GV166.Control感染L.02细胞,qPCR及Western.Blot检测感染细胞中SIRT1的表达水平;高内涵系统检测L-02SIRT1和L-02control细胞系产生的脂滴荧光强度,以确定油酸诱导的最佳浓度及最佳刺激时间。结果:通过油红O及BODIPY染色发现L-02细胞更适宜作为脂肪代谢的细胞模型;成功构建SIRT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GV166-SIRT1及空载体病毒GV166.Control,qPCR及Western.Blot检测显示转染病毒后SIRT1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油酸刺激浓度0.4mM、诱导时间12h时,L-02SIRT1细胞中脂滴的荧光强度明显较L.02control为低。且这种差异达到最大化。结论:成功建立SIRT1过表达稳定转染细胞系,并证明高表达SIRT1能够抑制脂肪合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对小鼠原代肝细胞脂滴形态和脂滴表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方法分离和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采用100μM油酸诱导肝细胞内脂肪的合成。采用0、10、20、50μM的雷帕霉素处理肝细胞12 hr后,利用中性脂肪染料Bodipy493/503对肝细胞内的脂滴进行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脂滴形态和数量。定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的含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的小鼠原代肝细胞脂滴表面蛋白ADRP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了小鼠原代肝细胞,使用油酸处理能够明显增加原代肝细胞内脂滴的数量。随着体外雷帕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原代肝细胞内脂滴的数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甘油三酯的含量也呈见明确的下降趋势,在20μM浓度下就表现出显著性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雷帕霉素能够在抑制肝细胞内脂肪储积的同时降低脂滴表面蛋白ADRP的表达水平,并且随着雷帕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对ADRP表达的抑制越明显。结论:雷帕霉素能够抑制肝细胞内中性脂肪的储积,同时降低脂滴表面蛋白ADRP的表达水平。也间接说明了mTOR信号通路能够影响肝细胞内脂肪的储积,也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下调脂肪特异性蛋白27(Fsp27)基因表达联合杨梅素干预,观察对3T3-L1细胞中脂质代谢的影响,并探究脂滴发生、发展变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常规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鸡尾酒"法诱导其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脂质体法转染sh-Fsp27干扰载体,以杨梅素浓度为100μmol/L的完全培养基干预成熟脂肪细胞72h。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态及大小的变化;酶法测定细胞内甘油及甘油三酯的含量,观察细胞脂质代谢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Fsp27、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1. 3T3-L1细胞诱导分化后,形态由纤维样变成圆形,并伴随有细胞体积的增大。2.与对照组相比,杨梅素组和转染组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下降,甘油含量升高(P 0. 05)。与其他三组相比,联合干预组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减少,甘油含量增加(P 0. 05)。3.与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细胞内Fsp27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ATGL和PPARγ的表达量升高(P 0. 05)。另外,联合干预组和杨梅素组细胞内HSL的表达量和p-p38MAPK/p38MAPK的比值均大于sh-Fsp27组和对照组(P 0. 05)。结论:1. Fsp27基因沉默与杨梅素联合干预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脂肪分解代谢。2.杨梅素可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上调HSL和ATGL的蛋白表达来发挥其促脂解的作用; sh-Fsp27干扰载体通过调节PPARγ和Fsp27蛋白的表达,增加ATGL含量来加速脂肪分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分离、纯化和体外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定期换液,分离纯化出生大鼠MSC,传代扩增,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大鼠MSC的表面抗原。含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和胰岛素的培养液诱导MSC分化后,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 大鼠MSC体外扩增10代以上,稳定表达CD44、CD54、CD106。油红O染色显示诱导后,71.2%有脂滴积聚。结论 从大鼠骨髓分离、纯化、体外诱导培养MSC,可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