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修复凭借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优点,在土壤修复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将营养成分高且产量巨大的市政污泥用于园林栽培基质,不仅可以降低其处置成本,还可通过植物修复降低其重金属风险。本文对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地域分布与形态特征、草坪草的生长特性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进行了论述,探讨了草坪富集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为污泥资源化以及后期草坪草修复土壤重金属提供技术支撑,对深入研究污泥中重金属修复及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Rao与Maplestone(1940及Bonne等(1941)先后报告得自人体的马来丝虫成虫形态之后,至1956年Buckley与Edeson以得自动物的(猴、猫)马来丝虫(W.malayi?)成虫形态为依据,作了一些补充和改正;1961年Buckley与Wharton认为此种动物寄生的马来丝虫与人体寄生者相同,只是在生物学性质上可能不一样。但是,陈子达等曾于1953—1954年在我国浙江沿海岛屿上研究人体的马来丝虫形态,1957年发表论文,根据他们所记载的与Buckley等(1956)所报告的并不完全相同;再则,在1957—1961年之间,虽曾有人以马来亚地区人体寄生的周期出现型与半周期出现型马来丝虫感染动物成功  相似文献   
3.
覆膜对土壤-莴苣体系氮素分布和植物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覆膜种植作为全球广泛采用的农作物栽培方式,能改变土壤的水热生态效应,并影响元素的赋存状态。本文采用野外栽培实验,研究了覆膜对土壤—莴苣体系中氮素分布和植物吸收的规律。相比于不覆膜方式,覆膜对土壤含水率、pH值及脲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但减少了6.0%的土壤有机质、10.4%的硝态氮和1.3%的全氮含量,增加了6.5%的土壤铵态氮。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的组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覆膜方式下,氮素生理群落微生物中反硝化细菌占生理群落总数的77.8%—96.2%,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及硝化细菌各占1.8%—16.5%、0.6%—5.1%和0.4%—2.8%。与不覆膜相比,覆膜使氨化细菌平均值减少了28.2%,亚硝化、硝化及反硝化细菌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19.8%、26.7%和48.7%。莴苣植株中的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为叶片>茎部>根部。覆膜使根部全氮含量降低了2.8% ,茎部与叶部则分别增加了10.5%和6.8%。覆膜使莴苣根部全氮的富集系数平均值降低了1.5%,迁移系数TF1(莴苣茎部和根部全氮的比值)和TF2(莴苣叶部和根部全氮的比值)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2.5%和9.5%,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P < 0.05),而脲酶、铵态氮及无机氮三者与亚硝化细菌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  相似文献   
4.
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培育caveolin-1过表达乳癌HS578T耐药细胞株Hs578T/Dox cav-1和空载体细胞株Hs578T/Dox vector,探讨caveolin-1蛋白对耐药肿瘤细胞体内和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由于caveolin-1表达的增加,Hs578T/Dox cav-1细胞形态变为长梭形,伪足更长而伸展,其粘附能力高于空载体Hs578T/Dox vector细胞株((0.897±0.163)vs(0.633±0.053),P<0.01).侵袭小室试验发现,Hs578T/Dox cav-1侵袭转移能力增强,培养6h迁徙进入微孔膜的细胞数比Hs578T/Dox vector细胞株明显增多((107.8±10.9)vs(80.8±8.07),P<0.01),侵袭破坏matrigel基质蛋白胶进入膜内的细胞数也明显增多((68.8±9.88)vs(25.6±5.41),P<0.01).悬浮培养的Hs578T/Dox cav-1细胞比Hs578T/Dox vector细胞更容易聚集,形成相对较致密的细胞团块,24h检测流式细胞凋亡指数下降((8.79±1.54)%vs(16.42±1.42)%,P<0.01).这表明其具有更强的抗失巢凋亡和继续生存的能力,为循环转移的肿瘤细胞定植前取了更多时间.Hs578T/Dox vector细胞在裸鼠皮下种植成瘤试验中不能成瘤,而Hs578T/Dox cav-1细胞接种15只裸鼠,全部形成肿瘤,平均直径(0.8±0.45)cm.发现一只成瘤裸鼠双肺可见瘤样肿块转移.HE病理组织染色见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细胞核异型性明显.上述结果表明,caveolin-1对Hs578T耐药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和成瘤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胰腺纤维化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胰腺组织内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参与CTGF作用于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的分子信号调控通路.方法 建立大鼠胰腺纤维化动物模型,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胰腺纤维化后PSCs的活化情况及CTGF在胰腺组织的表达.Real-time RT PCR检测CTGF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Ca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水平.结果 胰腺组织纤维化后,PSCs大量活化,并显著表达CTGF.CTGF作用后,PSCs内CTGF mRNA、α-SMA和Collagen Ⅰ的合成均有显著增加,在给予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阻断剂后,PSCs内α-SMA的合成有显著下降,而Collagen Ⅰ的降低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 CTGF参与了胰腺纤维化的调控,MAPK和PI3-K信号通路均参与了CTGF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阴道微生态病理图像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依据,但对其人工分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导致诊断效率不高,因此需要寻求针对病理图像的自动诊断新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阴道微生态病理图像自动诊断模型ResLab,该模型以阴道微生态病理图像作为训练数据集,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病理图像进行端到端分析,预测Nugent评分,辅助医生进行分级诊断. 为提升模型预测的精确率,本文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对模型加以改进,包括增加网络层数以提取更深特征,采用两个小卷积核叠加以增大感受野,减少ReLU激活层以降低复杂性,用最大池化层替换平均池化层以提取最显著特征.实验证明,各优化方案均能明显提升模型性能,ResLab模型预测精确率达到82.19%,超过VGG、GoogLeNet、ResNet等网络模型. 结果表明,ResLab模型能为医生提供较准确的参考结果,从而提高诊断效率,减少诊断误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是一类胞浆内含有Vitamin A脂滴的特殊类型的细胞。油红O能够使脂肪组织及细胞内的脂滴着色。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油红O染色的方法对分离培养的PSCs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ist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提取PSCs。异丙醇配制油红O染液,培养的PSCs应用油红O染液染色。结果油红O染色后可清晰显示PSCs内的脂滴。结论油红O染色可以特异性地显示脂滴,是鉴别PS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杰勋  莫建民  李非里  盛光遥 《生态学报》2013,33(12):3639-3647
农业土壤和黑碳(BC)两种不同的吸附剂吸附苯酚平衡后分离,每组一部分不做处理,另一部分通过加入无酚灭菌溶液脱附平衡后分离,制备得到在不同吸附位点上吸附有苯酚的两类不同类型的4种吸附苯酚的吸附剂,研究了在不同Pseudomonasputida ATCC 11172菌密度条件下吸附在这4种吸附剂上的苯酚的脱附行为.结果表明,土壤及BC对苯酚的吸附均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吸附态的苯酚能否被微生物利用取决于微生物及吸附剂的性质,BC具有发达的微孔结构,微孔小于假单胞菌细胞尺寸,导致假单胞菌无法直接利用吸附在BC上的苯酚;土壤基本无微孔结构,微生物较易与吸附的苯酚发生表面接触,直接利用吸附态苯酚.BC和土壤上的吸附态苯酚的脱附行为能用三元位点模型很好地描述,模型计算结果表明BC上的苯酚脱附主要受慢速脱附和极慢速脱附控制,微生物降解速率受脱附控制,降解可加速BC上的慢速脱附和极慢速脱附;土壤上的苯酚脱附主要受快速脱附控制,微生物降解不受脱附速率限制,对土壤上的脱附行为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学数据的积累速度史无前例,为生物医学研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传统数据分析技术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综述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在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深度学习方法,列举深度学习方法的主要实现模型,随后总结了目前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中的深度学习方法应用情况,分析了在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训练方法等方面共有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给出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生物医学数据分析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诸多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为应对突发疫情以及新发未知微生物威胁的需求,微生物鉴定技术逐渐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及核酸杂交等分子水平方法进一步走向利用无需培养的测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检测.随之而来的是对高通量数据分析在精度及速度的要求.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对其数据分析的处理流程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各个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景.最后结合本实验室工作总结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希望对该应用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