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讨萝卜过氧化物酶应用的安全性,对其进行了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等急性和遗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受试物对小鼠的LD50(半数致死剂量)大于10.0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物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及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受试物未显示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人参花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采用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雌、雄大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17.4 g/kg·bw.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在大鼠30 d喂养试验中,6.0 g/kg·bw,3.0 g/kg·bw及1.5g/kg· bw 3个剂量组的实验动物均生长发育良好,体重、摄食量、饮水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相关指标均未见异常变化.结论:人参花属于实际无毒物,未见遗传毒性,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黄芪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黄芪注射液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小鼠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6 g/kg(d,14 g/kg(d和33g/kg(d的长期毒性(30 d).结果:黄芪注射液小鼠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LD50分别为90.39g/kg和108.11g/kg,其95%可信限分别为87.57~93.31g/kg和102.90~113.58g/kg;大鼠连续注射30 d后,摄食量增加,体重增长一致,尿常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测定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无异常.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受试动物未见有明显急性和长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沙棘籽渣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seabuckthorn seed residues,ASSR)对正常及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首先采用ASSR灌胃昆明种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评价了ASSR的安全性;继而以250mg/kg和500 mg/kg剂量的ASSR连续灌胃正常小鼠3周;以250、500和800 mg/kg剂量的ASSR连续灌胃Al-loxan诱导的糖尿病小鼠3周,监测血糖,测定体重、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结果显示:ASSR的LD50大于9.8 g/kg体重;连续给药3周,ASSR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水平。上述结果表明:ASSR的LD50大于5 g/kg体重,按WHO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属于实际无毒级,其在实验性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上具有降血糖和降甘油三酯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低聚肽和维生素C复合固体饮料作为功能性食品食用的毒理学安全性,根据我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进行安全性毒理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聚肽和维生素C复合固体饮料对小鼠急性经口最大耐受剂量大于20 g/kg 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规定,属无毒级;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表明,按人体推荐量的25、50和100倍即2.1 g/kg、4.2 g/kg、8.3 g/kg为低、中、高剂量时,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大鼠体重、增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体比、血液学指标及血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与样品有关的异常改变。通过以上的试验结果可以判定低聚肽和维生素C复合固体饮料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探讨苦豆碱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并明确其半数致死量(LD_(50))以及毒性靶器官。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方式,给予600.00、480.00、384.00、307.20、245.76 mg/kg的苦豆碱,实验后观察7 d,记录体重变化及自主活动情况,检测苦豆碱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用加权回归几率法(Bliss)计算LD_(50),并对死亡小鼠进行主要脏器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苦豆碱的小鼠LD_(50)为395.62 mg/kg,95%可信限为305.23~535.04 mg/kg,LD_5为143.00 mg/kg,LD95为1094.47 mg/kg。7 d内小鼠体重有增长趋势。病理结果显示,苦豆碱对小鼠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肝脏。  相似文献   

7.
紫茎泽兰醇提物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确保以紫茎泽兰提取物为主要原药的植物源农药的安全性,对紫茎泽兰醇提物进行了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大白兔急性皮肤和眼刺激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计数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等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物对两种性别的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LD50大于5000mg/kg,对大白兔皮肤无刺激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牲,受试物未见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嗜酸乳杆菌的毒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等对嗜酸乳杆菌进行安全性试验研究。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大、小鼠灌胃给予嗜酸乳杆菌,最大耐受剂量雌雄两性别均大于20.0 g/kg体重,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嗜酸乳杆菌未见遗传毒性。由此可初步判定,使用嗜酸乳杆菌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益生菌粉(副干酪乳酪杆菌207-27)的毒理学安全性,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大鼠28 d经口毒性试验研究益生菌粉(副干酪乳酪杆菌207-27)的安全性。结果 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益生菌粉(副干酪乳酪杆菌207-27)对大鼠的经口急性毒性LD50均大于15.00 g/(kg·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属实际无毒。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显示阴性。大鼠28 d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食物利用率、眼部状况、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大体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生菌粉(副干酪乳酪杆菌207-27)具有良好的毒理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嗜硷性芽孢杆菌(Bacillus basophilus)硷性蛋白酶用于洗涤剂中的安全性,对该酶进行了急性毒性及微核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嗜硷性芽孢杆菌硷性蛋白酶由小鼠经口剂量达10g/kg时,未见动物死亡;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未见微核率有异常增加。所以,认为嗜硷性芽孢杆菌硷性蛋白酶可广泛应用于洗涤剂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Mix-G200益生菌粉的安全性毒理学进行研究,为以后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雌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大鼠30天喂养试验等对Mix-G200益生菌粉进行安全性试验研究。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Mix-G200益生菌粉对雌雄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21500 mg/kg,以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毒性分级,属无毒级物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大鼠生长情况良好,血液学检查、生化学检查、主要脏体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x-G200益生菌粉未见遗传毒性,使用Mix-G200益生菌粉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急性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对变异白色红花总黄酮提取物(TFES)进行安全性毒理评价。结果表明,TFES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LD5010.0 g/kg·BW,按急性毒性剂量分级,属实际无毒物质;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即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TFES对大鼠30 d喂养试验,动物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TFES各剂量组大鼠体重、总食物利用率、血清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脏器系数指标以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FES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明显毒性作用,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安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哺乳期是兽类繁殖成功的关键阶段之一,本实验以不同浓度卡麦角林油溶液对哺乳早期雌性小鼠连续灌胃3 d,检测雌性小鼠体重和幼鼠存活及体重变化,以此确定卡麦角林对哺乳雌性小鼠繁殖成功的影响。结果发现,卡麦角林对雌性小鼠在哺乳期的体重相对增长率无显著影响,但处理组幼鼠出现部分死亡,0 μg / kg、50 μg / kg、100 μg/ kg、200 μg/ kg、400 μg/ kg 组幼鼠死亡率分别为1.30% 、3.85% 、4. 08% 、7.38% 、21.19% ,幼鼠死亡数和剂量呈正相关,400 μg / kg 组幼鼠成活率显著下降到78 8% ,其他剂量组幼鼠成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给药后7 d 存活幼鼠的生长发育显著被抑制,之后处理组幼鼠体重变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卡麦角林处理哺乳早期雌性小鼠可降低幼鼠成活率并抑制存活幼鼠的生长发育,进而有可能降低雌性小鼠及其子代的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动脉粥样硬化核酸疫苗的安全性。方法:观察该质粒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和急性毒性,井在正常给药的情况下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6个月毒性试验。采用肌肉注射20μg/只和100μg/只,用P(温法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组织的分布和存留时间;同样采用肌肉注射,对最高剂量达到到50kg/kg体重的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实验证明该核酸疫苗在注射部位可存留时间为8周,其他组织如心、肝、脾、肺、肾、脑和生殖器官也有低水平分布,急毒试验显示,在剂量达到有效荆量的60倍的情况下,无可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发生,小鼠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亦无异常;新西兰大白兔毒性观察,体内生化指标以及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药无可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发生。结论:该核酸疫苗无可观察到的明显毒性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成团泛菌低分子脂多糖(Pantoea agglomerans lipopolysaccharide,LPSp)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本研究采用一次限量法,用昆明种小鼠进行LPSp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了解LPSp的急性毒性;采用新西兰兔分别进行LPSp急性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以及急性眼刺激性试验,了解LPSp的皮肤和粘膜刺激性;采用豚鼠进行LPSp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了解LPSp的致敏性;应用平板掺入法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考察LPSp的遗传危害.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LPSp对小鼠经口一次灌胃的LD50大于5 000 m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级别;LPSp急性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以及急性眼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皮肤刺激和眼刺激积分均为0分,LPSp对皮肤无刺激性、对眼睛无急性刺激性;在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中,LPSp在各观察时间点的皮肤变态反应积分均为0分,其致敏率均为0%,说明LPSp对豚鼠无致敏性; LPSp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呈阴性(P>0.05);LPSp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亦呈阴性,LPSp 各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LPSp对小鼠经口毒性极低,属实际无毒级别,对家兔皮肤和眼睛无明显刺激性,对豚鼠无致敏性,对所试菌株和小鼠体细胞无诱变性和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小鼠呼吸器官参数和对气管内注射的耐受性.方法将230只不同体重段的KM小鼠分组,分别气管内注射不同容量的生理氯化钠溶液,急性观察动物的反应,24 h内未死亡判为存活,测定不同体重段小鼠气管内注射容量的LD50和呼吸器官参数.结果体重段为18.0~22.0 g、22.1~26.0 g 、26.1~30.0 g和30.1~34.0 g的KM小鼠LD50分别为2.449 mL/kg、3.811 mL/kg、4.556 mL/kg和4.333 mL/kg.结论 KM小鼠的体重越小,单位体重对气管内注射的耐受量越小,体重26.0 g以上的小鼠对气管内注射的耐受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实验以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为诱导剂,探讨了对羟基苯甲醛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采用ADP静脉注射致小鼠肺栓塞方法以及下腔静脉结扎致大鼠静脉血栓方法,考察了对羟基苯甲醛的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并对经口给药的对羟基苯甲醛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对ADP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半数抑制率(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2mmol/L,对PAF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能明显降低小鼠肺栓塞死亡率,并显著对抗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形成。说明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经口给药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LD50)为1.23 g/kg。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了一株白腐菌模式菌株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以分析该白腐菌的食用安全性,为进一步应用白腐菌开发功能性食品提供数据支持。结果显示,小鼠经灌胃白腐菌,其LD50为6.76 g/kg(以白腐菌菌丝干重计)。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P0.05)。试验结果表明,本次实验条件下,白腐菌对小鼠表现出一定的急性毒性,但未见遗传毒性,由此推断,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白腐菌作为食用材料是相对安全的,安全的剂量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浓度梯度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水飞蓟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为其食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急性毒性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精子畸形实验和大鼠30d喂养实验等安全性评价实验,评估水飞蓟的食用安全性。结果:水飞蓟对雌、雄大鼠的急性经口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18.0g/kg·BW。Ames实验、小鼠骨髓微核验和精子畸形实验结果均未见该样品有致突变作用,大鼠30d喂养实验各项指标也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水飞蓟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在该实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水飞蓟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观察热感赛比斯坦颗粒对小鼠的急性和大鼠长期毒性反应。将热感赛比斯坦颗粒生药浸膏液干燥,粉碎,以最大浓度及小鼠最大给药体积对小鼠灌胃,进行最大耐受量试验,观察两周之内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采用SD大鼠分别给予37.50 g/(kg·d)、12.50 g/(kg·d)、3.75 g/(kg·d)药物灌胃,空白组给予同等体积的蒸馏水,进行长期毒性试验。在给药30 d、停药15 d测定生化、血象指标、脏器系数和各主要脏器病理切片。急性毒性试验测得小鼠最大耐受量为299.70 g/kg,无死亡现象,解剖后发现小鼠各主要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长期毒性试验给药及恢复期间各组大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血液学、血生化及脏器系数检查,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个别指标有差异,无毒性意义。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本研究证明热感赛比斯坦颗粒临床成人拟用给药剂量远低于其毒性剂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