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1942年横断鸭绿江而成的水丰水库的池沼公鱼生物学,内容包括性状变异、年龄和生长、食性、繁殖、群体结构、群体消长变化及渔业利用。水丰水库的池沼公鱼一龄体长(到尾叉的体长,后同)74毫米,体重3克;二龄体长99毫米,体重6.5克。体长体重关系式:logW=2.5306logL-1.7590。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但不同栖息地点食物组成有明显差异。一龄即达性成熟;性比为1♀:1.24♂;个体繁殖力905—19051粒,平均4330粒;个体繁殖力Y(百粒鱼卵)与体长L(厘米)的相关方程式为Y=58.4860L-402.7606;群体增殖速度(Vp)等于1494;4至5月在水库岸边产卵,卵粘性,水温10—15℃,约经12天孵出仔鱼。群体由1—3龄3个龄组组成,1321尾标本的平均年龄为1.15;65.1—80毫米体长组的个体为主要渔获对象,占整个渔获的65.5%。池沼公鱼是目前水丰水库第一位的经济鱼类,1982年鱼产量120万斤,占总鱼产的57.8%。    相似文献   

2.
广西鲮鱼的生物学及其养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5,5(4):449-470
本文对鲮鱼的食性、年龄、生长和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对渔业生产提出了建议。鲮鱼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料。在水温14.6—29.4℃时食欲旺盛。当水中溶氧量0.24—0.65毫克/升时,绝大部分个体停止摄食,而溶氧量在0.99毫克/升以上时,摄食强度很大。见到的最大个体:雌鱼体长595毫米,体重4,100克,10龄;雄鱼体长580毫米,体重3,850克,9龄。鲮鱼能在大王滩水库中自然繁殖。鲮鱼人工繁殖季节以5月初至6月中旬较适宜;催产时水温以22—29℃为好,注射催产剂的效应时间一般为4.5—6小时。见到的性成熟最小个体:郁江鲮鱼雌体长273毫米,体重525克,雄体长275毫米,体重415克;池养鲮鱼雌体长247毫米,体重366克,雄体长235毫米,体重291克。根据群众经验,一般池塘中鲮鱼每亩放养1,000尾,鲮与鲢的放养比例以3:1较好,以鲮鱼为主体的池塘则每亩放养1,500—2,000尾较好。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塔里木河阿拉尔段采集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Hedinichthys) yar-kandensis (Day)940尾(除性别未辨个体外)用于繁殖生物学研究。种群雌雄比为0.85︰1,最小性成熟,雌性个体体长为8.2 cm,体重为7.4 g,年龄为3龄;雄性个体体长为6.5 cm,体重为3.4 g,年龄为2龄。叶尔羌高原鳅卵径分布呈单峰形,推测应属于同步产卵类型。计算了88尾Ⅳ-Ⅴ期雌鱼的怀卵量,其体长范围30-195 mm,体重范围3.59-114.04 g,绝对繁殖力为1101-56320(9944±5487)粒,相对繁殖力为824-1140(982±158);塔里木河阿拉尔段叶尔羌高原鳅种群繁殖力(Fp)为403.46万粒。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鲮鱼的食性、年龄、生长和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对渔业生产提出了建议。鲮鱼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料。在水温14.6—29.4℃时食欲旺盛。当水中溶氧量0.24—0.65毫克/升时,绝大部分个体停止摄食,而溶氧量在0.99毫克/升以上时,摄食强度很大。见到的最大个体:雌鱼体长595毫米,体重4,100克,10龄;雄鱼体长580毫米,体重3,850克,9龄。鲮鱼能在大王滩水库中自然繁殖。鲮鱼人工繁殖季节以5月初至6月中旬较适宜;催产时水温以22—29℃为好,注射催产剂的效应时间一般为4.5—6小时。见到的性成熟最小个体:郁江鲮鱼雌体长273毫米,体重525克,雄体长275毫米,体重415克;池养鲮鱼雌体长247毫米,体重366克,雄体长235毫米,体重291克。根据群众经验,一般池塘中鲮鱼每亩放养1,000尾,鲮与鲢的放养比例以3∶1较好,以鲮鱼为主体的池塘则每亩放养1,500—2,000尾较好。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华南地区主要河流收集255尾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样本,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革胡子鲶繁殖季节为5—8月,繁殖旺季为6—7月,卵径分布呈现明显的多峰型;成熟系数与脂肪系数和肥满度的周年变化存在相反的趋势;绝对繁殖力为2850~605720粒,均值234232±175498粒,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呈正相关;相对繁殖力为20~445粒·g~(-1),均值165±99粒·g~(-1),随体长、体重和年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趋势;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大于常见的鲶科鱼类。繁殖群体性比为1∶1.12,符合1∶1比例;雌、雄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均为1龄,Ⅳ期性腺;雌鱼体长174 mm,体重119.5 g,成熟系数为8.50%;雄鱼体长205 mm,体重116.2 g,成熟系数为0.45%;繁殖群体以1和2龄鱼为主,分别占繁殖群体总数的42.28%和51.68%,以补充群体占优势;华南地区革胡子鲶野生种群具有分批产卵、相对繁殖力高、卵径小、性成熟年龄低的特征,有利于其迅速建立稳定的种群,应加强对革胡子鲶野生种群动态的监测力度,并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江宜昌段鲢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在长江中下游宜昌江段共收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433尾,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该江段鲢的繁殖时间为每年的5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6~7月为盛产期。繁殖群体体长310~927 mm,体重600~17 090 g,由3~7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3龄群体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占繁殖群体的45.2%。雌雄性比为1.43︰1,雌雄群体间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采用Logistic方程推算出初次性成熟雌性个体体长为482.3 mm,体重为2 206.7 g;初次性成熟雄性个体体长为484.0 mm,体重1 677.5 g。卵径(1.01±0.12)mm,大小分布呈单峰型,为单批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477 662±9 631)粒,相对繁殖力为(93.38±5.92)粒/g,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长、体重增长而增大。与其他地理种群相比较,宜昌江段鲢总体表现为卵径相对较小而繁殖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中下游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3—2014在皎平渡圆口铜鱼产卵场的定点亲鱼收集(n=206)和2006—2014年在金沙江中下游金安桥至巧家干流江段的流动亲鱼采集(n=70), 对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定点亲鱼收集的结果显示: 圆口铜鱼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全长330 mm, 体质量441.0 g, 年龄4龄; 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全长352 mm, 体质量396.6 g, 年龄3龄; 50%个体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和全长分别为雌性4.32龄 406 mm, 雄性4.44龄 412 mm; 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37﹕1, 繁殖群体中雌性年龄为4—7龄, 雄性年龄为3—7龄; 雌雄个体的性成熟系数平均值均以6龄个体最高, 分别为10.55%和3.45%; 平均卵径为0.16 cm, 卵径分布呈双峰型。定点和流动亲鱼收集的雌性性成熟个体的结果表明: 圆口铜鱼绝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4055—137900粒/尾, 平均值为22817粒/尾; 相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5—73粒/g, 平均值为20粒/g, 75.68%个体的绝对繁殖力在10000—30000粒/尾之间, 70.27%个体的相对繁殖力在15—20粒/g之间; 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随着体长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全长、体质量与绝对繁殖力呈指数分布函数正相关, 而与相对繁殖力呈二次项函数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圆口铜鱼资源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于西藏自治区昂仁县浪错采集兰格湖裸鲤(Gymnocypris chui)307尾,开展种群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浪错兰格湖裸鲤在3~5月性成熟系数较高。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7龄,体长217mm,体重122.68g,成熟系数为3.92%;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6龄,体长198 mm,体重91.93 g,成熟系数为3.34%。其平均成熟卵径为2.18 mm,卵径分布为单峰型。绝对繁殖力为862~8 933粒/尾,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 885±2 765)粒,相对繁殖力为7~43粒/g,平均相对繁殖力为(15±11)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的相关性不显著。繁殖群体性比(♀︰♂)为1︰0.967,符合1︰1比例。  相似文献   

9.
锦江翘嘴鲌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利  冉辉  杨马  罗鹏 《动物学杂志》2017,52(2):263-270
对2015年1月至12月采集于锦江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特征的研究。锦江的翘嘴鲌繁殖期集中在6~7月,属分批产卵类型。繁殖群体年龄在3+龄至6+龄之间,体长250~537 mm,体重184.9~2 587.5 g。雌雄性比1.14︰1,体表差异表现在泄殖孔和腹部膨胀程度,雌雄群体间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性成熟雌鱼绝对繁殖力25 067~54 274粒,相对繁殖力24.2~36.9粒/g,平均卵径(1.1±0.3)mm。性成熟系数在1~5月份逐渐增大,6月明显上升,7月达到最高峰,8月显著下降,9~12月逐渐趋于平缓。采用Logistic方程推算了初次性成熟个体特征,雄性体长273 mm,体重192.0 g,年龄3.4龄;雌性体长311 mm,体重249.4 g,年龄4.2龄。锦江种群繁殖期与其他地理种群相近,但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10.
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隶属裂腹鱼亚科,叶须鱼属,是西藏特有经济鱼类,研究通过对其繁殖力和繁殖策略的研究,旨在为双须叶须鱼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年2月至3月以及2014年2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区段采集到1030尾双须叶须鱼,雄鱼体长主要集中在325—400 mm,雌鱼体长主要集中在375 mm以上,其中Ⅳ期、Ⅴ期的雌鱼65尾,体长为320—500 mm,体重为411.6—1328.0 g。采用SL50%的方法,雌鱼初次性成熟体长为360.90 mm,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3.0龄;雄鱼初次性成熟体长为354.53 mm,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3.5龄。从不同月份不同性腺发育期所占比例,不同月份的性体指数变化以及不同月份卵径分布图,可以看出双须叶须鱼属于同步产卵类型,集中在2—4月份。双须叶须鱼平均绝对繁殖力为3487粒,平均相对体长繁殖力为7.2粒/mm,平均相对体重繁殖力为4.3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呈正相关,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群体性比为1.23鲶1。综上所述,双须叶须鱼是繁殖力较低、性成熟较晚和繁殖期较短的鱼类,我们针对其繁殖特性提出了一些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隶属裂腹鱼亚科, 叶须鱼属, 是西藏特有经济鱼类, 研究通过对其繁殖力和繁殖策略的研究, 旨在为双须叶须鱼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年2月至3月以及2014年2月中旬至6月中旬,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区段采集到1030尾双须叶须鱼, 雄鱼体长主要集中在325—400 mm, 雌鱼体长主要集中在375 mm以上, 其中Ⅳ期、Ⅴ期的雌鱼65尾, 体长为320—500 mm, 体重为411.6—1328.0 g。采用SL50%的方法, 雌鱼初次性成熟体长为360.90 mm, 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3.0龄; 雄鱼初次性成熟体长为354.53 mm, 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3.5龄。从不同月份不同性腺发育期所占比例, 不同月份的性体指数变化以及不同月份卵径分布图, 可以看出双须叶须鱼属于同步产卵类型, 集中在2—4月份。双须叶须鱼平均绝对繁殖力为3487粒, 平均相对体长繁殖力为7.2粒/mm, 平均相对体重繁殖力为4.3粒/g, 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呈正相关, 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群体性比为1.23 鲶1。综上所述, 双须叶须鱼是繁殖力较低、性成熟较晚和繁殖期较短的鱼类, 我们针对其繁殖特性提出了一些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氏(餐)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赤水河河口段张氏(餐)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9月份为其繁殖期;最小性成熟个体为雌性体长77mm,体重5.3g;雄性体长108mm,体重9.4g,均为1龄;繁殖群体性比为1.07:1,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2龄个体占绝对优势.性成熟系数3-7月份逐渐增大,然后持续减小,至12月降到全年最小值.卵径(0.75±0.14)mm呈单峰型,绝对繁殖力(11010±7723)粒,相对繁殖力(275.1±138.4)粒/g,每克卵巢卵粒数(3789±1389)粒.该种为单批产卵类型鱼类.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体长、体重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江西省袁河的68尾花个体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长在11.0~28.5cm、体重在27.3~418g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540~47477.06粒,相对体长繁殖力(FL)和相对体重繁殖力(FW)分别为31.40~1683.96粒/cm、5.82~249.17粒/g,F、FL与年龄、体长、体重、体长×体重、净体重、卵巢重和成熟系数显著相关,FW与卵巢重和成熟系数显著相关;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各指标逐步回归方程为:F=20062.53+604.307Wg+244.982W-1365.731L-134.223W0-4183.265K(R2=0.935,n=68),经卵径分布频数图初步推断,袁河花为一次产卵鱼。  相似文献   

14.
高体近红鲌的生长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体近红鲌为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以2008年5—11月从赤水河赤水市江段采集的540尾高体近红鲌标本为材料,对其生长与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高体近红鲌鳞片年轮结构呈疏密切割型,年龄特征显著。种群由1—4龄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以2龄个体为主。体长分布主要集中在100—160 mm;体重分布主要集中在20.0—50.0 g。总性比为♀∶♂=1.30∶1。体长与鳞径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接近3,基本符合匀速生长类型,体长和体重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217.38(1-e-0.2867(t+0.757))和Wt=118.151-e-0.2867(t+0.757)2.8103;生长拐点为2.85龄,拐点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Lt=140.09 mm,Wt=34.37 g。雌雄初次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繁殖高峰期为6—7月。Ⅳ期雌鱼的绝对繁殖力为950—8655粒,平均值(3087.90±1602.1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10.00—56.20粒/cm,平均值(24.26±10.16)粒/cm;体重相对怀卵量FW为66.08—197.67粒/g,平均值(116.49±32.05)粒/g;卵径频率分布显示高体近红鲌为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5.
淤泥湖团头鲂的生长与繁殖—兼谈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我国团头鲂原种主要基地之一淤泥湖的团头鲂的生长与繁殖。退算平均体长1龄鱼为12.38厘米,2龄鱼为22.28厘米,3龄鱼为27.95厘米。体长体重关系式为W=0.0162L~(3.1818)。von Bertalanfty生长方程为L_t=64.90(1—e~(-0.1791(t+0.8779),W_t-9456.86—e~(0.1791(t+0.8779))~3。生长拐点为4.6年。1~+—3~+鱼的绝对繁殖力为35700—248400粒,与年龄呈正相关,而在同一龄组内,又与体长及体重呈正相关。产卵前成熟系数为11.19—25.76%,卵径0.98—1.14毫米。还讨论了淤泥湖团头鲂原种种群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6.
鸭绿江细鳞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细鳞鱼是鸭绿江的重要经济鱼类。幽门垂数、鳃耙数及侧线鳞数与国内其他产地相比呈现明显交叉。支流十三道沟河口以上的5公里江段为主要产卵场。产卵期为4—5月,盛期4月末。成熟个体多数4龄,最小成熟雌鱼体长309毫米。体长285—438毫米,体重315—1098克的个体绝对怀卵量1629至3119(平均2194),与体长L的关系式N=9.54924 L-1297.3246,与体重W的关系式N=2.2207W 641.6345。卵径3.5—4.0毫米。水温5.3—9.0℃时,受精后625小时孵出。用鳞片测定年龄及生长。3龄鱼体长可达356毫米,5龄鱼体长一般为389毫米。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W_(?)=0.002486L~(2.9146),W_♀=0.004509L~(2.8978)。  相似文献   

17.
丽斑麻蜥秋季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00×3米的样地内,捕到丽斑麻蜥97尾,密度为0.065尾/米~2;可分为:幼体组体长32.32(25—40)毫米,体重0.93(0.6—1.6)克;亚成体组体长44,29(42—48)毫米,体重2.42(1.8—3.3)克;成体组体长56.40(51—63)毫米,体重5.07(4.2—6.6)克;三个年龄组。性比为1:1.69,雄多于雌。种群中幼体数量最多,其次为成体,亚成体的个体最少。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黄颡鱼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20 0 0年 3~ 5月 ,收集洞庭湖黄颡鱼 1 5 5尾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黄颡鱼鳍式为D Ⅱ ,2~ 6,A 1 9~ 2 2 ,主要以虾、小型底栖鱼类、软体动物为食。体重 (W :g)与体长 (L :cm)关系为 :W =7 9861× 1 0 -2 L2 4471;体长生长方程为Lt=2 3 0 482 [1 -e-0 592 8(t+ 0 13 54) ];体重生长方程为 :Wt=3 68 3 90 9[1 -e-0 592 8(t+ 0 13 54) ]3 。生长速度以 1~ 2龄最快 ,以后逐步减慢 ,绝对繁殖力为 1 3 45~ 72 0 8粒 ,相对繁殖力为 48~ 78 3粒 g。繁殖力系数F =1 1 5 4977L1 453 9;性成熟年龄为 1 + 龄 ,自然性成熟雌鱼W =3 0 67g,L =1 0 2 9cm ,黄颡鱼人工养殖宜用 2年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19.
为丰富白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us(Günther)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于金沙江攀枝花江段收集到729尾性腺可辨的样本,分析其年龄结构、性别比、初次性成熟个体大小以及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繁殖群体由1~4龄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2龄个体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63.83%),其对种群繁殖力的贡献为62.07%。在性成熟个体中,雌性和雄性分别为64尾和77尾,雌雄比=1∶1.20;符合1∶1理论比值(χ~2=1.199,P0.05);雌、雄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分别为66.80 mm、67.32 mm,体质量分别为5.7 g、6.7 g。攀枝花江段白缘(鱼央)的繁殖季节为3—6月,绝对繁殖力平均值为161.2粒±55.1粒。Ⅳ期卵巢中卵子发育不完全同步,卵径变幅为0.29~3.86 mm。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白缘性成熟快,但繁殖力低,繁殖群体主要由低龄个体组成,种群资源亟需保护。  相似文献   

20.
雅鲁藏布江黑斑原鮡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2006年采集于雅鲁藏布江拉萨河的190尾黑斑原鮡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研究。雄性最小性成熟(精巢Ⅳ期)个体体长141.7mm,体重45.2g,性体指数1.09%,雌性最小性成熟(卵巢Ⅳ期)个体体长146.8mm,体重66.7g性体指数11.52%,相应年龄均为5龄。初次性成熟年龄(L50):♂,170.1mm相应年龄为7龄;♀,150.2mm,相应年龄5龄。通过组织切片法和GSI的周年变化分析,繁殖时间集中在5-6月,每年繁殖一次,繁殖之后的6-8月卵巢从Ⅵ期回复到Ⅲ期,9月卵巢发育到Ⅳ期越冬。卵径频率分布显示,卵巢发育类型为分批同步型,卵巢中至少存在2批卵径,每年成熟一批卵并同时产出,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产卵。卵黏性,成熟卵卵径在2.04-3.37mm之间,平均(2.83±0.16)mm。对19尾产卵前夕(体长为151.0-210.0mm)的标本进行统计,其绝对繁殖力范围在525-2058粒之间,平均为(1244±346)粒,相对繁殖力为(14.7±5.8)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直线正相关,表达式为F=13.624L-11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