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雅鲁藏布江黑斑原鮡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2006年采集于雅鲁藏布江拉萨河的190尾黑斑原鮡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研究。雄性最小性成熟(精巢Ⅳ期)个体体长141.7mm,体重45.2g,性体指数1.09%,雌性最小性成熟(卵巢Ⅳ期)个体体长146.8mm,体重66.7g性体指数11.52%,相应年龄均为5龄。初次性成熟年龄(L50):♂,170.1mm相应年龄为7龄;♀,150.2mm,相应年龄5龄。通过组织切片法和GSI的周年变化分析,繁殖时间集中在5-6月,每年繁殖一次,繁殖之后的6-8月卵巢从Ⅵ期回复到Ⅲ期,9月卵巢发育到Ⅳ期越冬。卵径频率分布显示,卵巢发育类型为分批同步型,卵巢中至少存在2批卵径,每年成熟一批卵并同时产出,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产卵。卵黏性,成熟卵卵径在2.04-3.37mm之间,平均(2.83±0.16)mm。对19尾产卵前夕(体长为151.0-210.0mm)的标本进行统计,其绝对繁殖力范围在525-2058粒之间,平均为(1244±346)粒,相对繁殖力为(14.7±5.8)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直线正相关,表达式为F=13.624L-1187。    相似文献   
2.
中华鮡与前臀鮡的形态差异和物种有效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中华与前臀物种的有效性问题,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作差异性的统计分析,为分类性状的相关性提供了数学依据。结果表明:1)中华与前臀的主要鉴别特征在于前者之臀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小于至腹鳍起点的距离,后者反之;2)前者尾柄高大于前鼻孔至眼前缘距离后者反之;3)前者脂鳍基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小于尾柄高,后者反之。据主成分分析及显著性t值检验结果。笔者观点与原文献作者观点完全一致,中华与前臀应是两个不同独立种。两物种形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游泳等行为有关的性状特征上,而且也是对不同小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中华(鱼兆)与前臀(鱼兆)物种的有效性问题,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作差异性的统计分析,为分类性状的相关性提供了数学依据.结果表明:1)中华跳与前臀(鱼兆)的主要鉴别特征在于前者之臀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小于至腹鳍起点的距离,后者反之;2)前者尾柄高大于前鼻孔至眼前缘距离后者反之;3)前者脂鳍基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小于尾柄高,后者反之.据主成分分析及显著性t值检验结果.笔者观点与原文献作者观点完全一致,中华(鱼兆)与前臀铫应是两个不同独立种.两物种形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游泳等行为有关的性状特征上,而且也是对不同小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华(鱼兆)与前臀(鱼兆)的形态差异和物种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中华(鱼兆)与前臀(鱼兆)物种的有效性问题,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作差异性的统计分析,为分类性状的相关性提供了数学依据.结果表明:1)中华跳与前臀(鱼兆)的主要鉴别特征在于前者之臀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小于至腹鳍起点的距离,后者反之;2)前者尾柄高大于前鼻孔至眼前缘距离后者反之;3)前者脂鳍基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小于尾柄高,后者反之.据主成分分析及显著性t值检验结果.笔者观点与原文献作者观点完全一致,中华(鱼兆)与前臀铫应是两个不同独立种.两物种形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游泳等行为有关的性状特征上,而且也是对不同小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6.
抚仙湖位于云南中部的澄江盆地(102°47'-102°57'E,24°17'-24°37'N),是云南高原湖泊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为我国第二深水湖泊.  相似文献   
7.
扁头鮡地理种群形态变异的研究兼论大鳍鮡的物种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度量学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稚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怒江和澜沧江4个水系标本的比较,研究了扁头鮡各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变异及大鳍鮡的物种有效性.结果表明4个水系的标本相互之间的差异还没有达到亚种水平,应是扁头鮡的地理种群;扁头鮡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如眼间距、背鳍基长、肛门位置和脂鳍起点位置等性状随海拔高度的下降,自西向东呈梯度变化;前人将腹鳍前长比体长、脂鳍基长比背鳍基长和眼间距比头长等作为大鳍鮡区别于扁头鮡的鉴别特征,并不能将标本区分为大鳍鮡和扁头鮡两个物种,因此大鳍鮡是一个无效的物种,应是扁头鮡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