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沙江中下游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3—2014在皎平渡圆口铜鱼产卵场的定点亲鱼收集(n=206)和2006—2014年在金沙江中下游金安桥至巧家干流江段的流动亲鱼采集(n=70), 对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定点亲鱼收集的结果显示: 圆口铜鱼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全长330 mm, 体质量441.0 g, 年龄4龄; 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全长352 mm, 体质量396.6 g, 年龄3龄; 50%个体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和全长分别为雌性4.32龄 406 mm, 雄性4.44龄 412 mm; 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37﹕1, 繁殖群体中雌性年龄为4—7龄, 雄性年龄为3—7龄; 雌雄个体的性成熟系数平均值均以6龄个体最高, 分别为10.55%和3.45%; 平均卵径为0.16 cm, 卵径分布呈双峰型。定点和流动亲鱼收集的雌性性成熟个体的结果表明: 圆口铜鱼绝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4055—137900粒/尾, 平均值为22817粒/尾; 相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5—73粒/g, 平均值为20粒/g, 75.68%个体的绝对繁殖力在10000—30000粒/尾之间, 70.27%个体的相对繁殖力在15—20粒/g之间; 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随着体长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全长、体质量与绝对繁殖力呈指数分布函数正相关, 而与相对繁殖力呈二次项函数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圆口铜鱼资源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长江宜昌段鲢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在长江中下游宜昌江段共收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433尾,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该江段鲢的繁殖时间为每年的5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6~7月为盛产期。繁殖群体体长310~927 mm,体重600~17 090 g,由3~7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3龄群体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占繁殖群体的45.2%。雌雄性比为1.43︰1,雌雄群体间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采用Logistic方程推算出初次性成熟雌性个体体长为482.3 mm,体重为2 206.7 g;初次性成熟雄性个体体长为484.0 mm,体重1 677.5 g。卵径(1.01±0.12)mm,大小分布呈单峰型,为单批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477 662±9 631)粒,相对繁殖力为(93.38±5.92)粒/g,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长、体重增长而增大。与其他地理种群相比较,宜昌江段鲢总体表现为卵径相对较小而繁殖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于西藏自治区昂仁县浪错采集兰格湖裸鲤(Gymnocypris chui)307尾,开展种群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浪错兰格湖裸鲤在3~5月性成熟系数较高。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7龄,体长217mm,体重122.68g,成熟系数为3.92%;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6龄,体长198 mm,体重91.93 g,成熟系数为3.34%。其平均成熟卵径为2.18 mm,卵径分布为单峰型。绝对繁殖力为862~8 933粒/尾,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 885±2 765)粒,相对繁殖力为7~43粒/g,平均相对繁殖力为(15±11)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的相关性不显著。繁殖群体性比(♀︰♂)为1︰0.967,符合1︰1比例。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华南地区主要河流收集255尾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样本,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革胡子鲶繁殖季节为5—8月,繁殖旺季为6—7月,卵径分布呈现明显的多峰型;成熟系数与脂肪系数和肥满度的周年变化存在相反的趋势;绝对繁殖力为2850~605720粒,均值234232±175498粒,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呈正相关;相对繁殖力为20~445粒·g~(-1),均值165±99粒·g~(-1),随体长、体重和年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趋势;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大于常见的鲶科鱼类。繁殖群体性比为1∶1.12,符合1∶1比例;雌、雄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均为1龄,Ⅳ期性腺;雌鱼体长174 mm,体重119.5 g,成熟系数为8.50%;雄鱼体长205 mm,体重116.2 g,成熟系数为0.45%;繁殖群体以1和2龄鱼为主,分别占繁殖群体总数的42.28%和51.68%,以补充群体占优势;华南地区革胡子鲶野生种群具有分批产卵、相对繁殖力高、卵径小、性成熟年龄低的特征,有利于其迅速建立稳定的种群,应加强对革胡子鲶野生种群动态的监测力度,并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锦江翘嘴鲌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忠利  冉辉  杨马  罗鹏 《动物学杂志》2017,52(2):263-270
对2015年1月至12月采集于锦江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特征的研究。锦江的翘嘴鲌繁殖期集中在6~7月,属分批产卵类型。繁殖群体年龄在3+龄至6+龄之间,体长250~537 mm,体重184.9~2 587.5 g。雌雄性比1.14︰1,体表差异表现在泄殖孔和腹部膨胀程度,雌雄群体间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性成熟雌鱼绝对繁殖力25 067~54 274粒,相对繁殖力24.2~36.9粒/g,平均卵径(1.1±0.3)mm。性成熟系数在1~5月份逐渐增大,6月明显上升,7月达到最高峰,8月显著下降,9~12月逐渐趋于平缓。采用Logistic方程推算了初次性成熟个体特征,雄性体长273 mm,体重192.0 g,年龄3.4龄;雌性体长311 mm,体重249.4 g,年龄4.2龄。锦江种群繁殖期与其他地理种群相近,但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6.
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对岷江眉山段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四川华鳊的繁殖时间主要集中在4~5月份,最小性成熟雌性个体体长70 mm,体重7.1 g;最小性成熟雄性体长为65 mm,体重为4.5 g。四川华鳊种群性比(雌︰雄)为1.00︰1.57,主要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1龄个体数量占绝对优势。性成熟系数4~5月份最大,同期丰满度最小。卵径(1.05±0.17)mm,大小分布呈单峰型,为单批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2 734±258)粒,相对繁殖力为(236±20)粒/g,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长、体重增长而增大。分析显示,选择适合的渔具、渔法对保护岷江眉山段四川华鳊自然种群资源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从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龙溪河收集了1382尾厚颌鲂开展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繁殖期为4~7月份,盛期为4~5月份,在繁殖季节可借第二性征辨别性别。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个体组成,总性比♀∶♂=1∶1.83。厚颌鲂2龄初次性成熟(♀∶75%;♂∶94.7%),3龄个体全部成熟。最小性成熟雌性全长189.0mm,体长158.0mm,体重72.1g,成熟系数2.7%;雄性全长179.0mm,体长149.0mm,体重57.1g,成熟系数2.2%。厚颌鲂绝对怀卵量为(59587.22±59018)粒,相对怀卵量为(212.64±89.50)粒/g或(230.96±137.63)粒/mm,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均在5龄大幅增长。比较繁殖力以3龄组最高,2、4、5龄组相近。集群繁殖需要18℃以上水温和其他一些生态因子刺激,亲鱼追逐约1h左右产卵。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8年6月—2019年5月湖北省堵河306尾宽鳍■Zacco platypus的调查数据,研究了该水域宽鳍■的种群结构和繁殖力特征。结果显示:堵河宽鳍■种群由3个年龄组组成,Ⅱ龄为优势年龄组,占种群总数的55.2%。体长、体质量分布区间分别为64~203 mm、4.0~106.8 g,平均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25 mm±24 mm和34.3 g±18.2 g, 87.1%的体长集中在82~154 mm, 70.3%的体质量集中在14.4~45.7 g。堵河水系宽鳍■种群的雌雄比为0.53∶1,Ⅰ龄、Ⅱ龄和Ⅲ龄组的分别为0.76∶1、0.40∶1和0.63∶1,其中,堵河水系宽鳍■种群和Ⅱ龄组的实际雌雄比与理论值(1∶1)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雄个体的成熟系数周年变化明显,且具有明显的种内雌雄差异,雌性个体较雄性明显偏大。繁殖活动主要发生于4—7月,且雌性个体的繁殖活动存在一定的空白期。雌性个体的平均卵质量和卵径分别为1.34 mg±0.53 mg和1.14 mm±0.24 mm,绝对繁殖力变化范围为864~5 074粒,均值为1 863.74粒±1 097.86粒,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空壳质量以及性腺质量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与全长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张氏(餐)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赤水河河口段张氏(餐)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9月份为其繁殖期;最小性成熟个体为雌性体长77mm,体重5.3g;雄性体长108mm,体重9.4g,均为1龄;繁殖群体性比为1.07:1,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2龄个体占绝对优势.性成熟系数3-7月份逐渐增大,然后持续减小,至12月降到全年最小值.卵径(0.75±0.14)mm呈单峰型,绝对繁殖力(11010±7723)粒,相对繁殖力(275.1±138.4)粒/g,每克卵巢卵粒数(3789±1389)粒.该种为单批产卵类型鱼类.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体长、体重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高体近红鲌的生长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体近红鲌为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以2008年5—11月从赤水河赤水市江段采集的540尾高体近红鲌标本为材料,对其生长与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高体近红鲌鳞片年轮结构呈疏密切割型,年龄特征显著。种群由1—4龄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以2龄个体为主。体长分布主要集中在100—160 mm;体重分布主要集中在20.0—50.0 g。总性比为♀∶♂=1.30∶1。体长与鳞径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接近3,基本符合匀速生长类型,体长和体重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217.38(1-e-0.2867(t+0.757))和Wt=118.151-e-0.2867(t+0.757)2.8103;生长拐点为2.85龄,拐点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Lt=140.09 mm,Wt=34.37 g。雌雄初次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繁殖高峰期为6—7月。Ⅳ期雌鱼的绝对繁殖力为950—8655粒,平均值(3087.90±1602.1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10.00—56.20粒/cm,平均值(24.26±10.16)粒/cm;体重相对怀卵量FW为66.08—197.67粒/g,平均值(116.49±32.05)粒/g;卵径频率分布显示高体近红鲌为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塔里木河阿拉尔段采集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Hedinichthys) yar-kandensis (Day)940尾(除性别未辨个体外)用于繁殖生物学研究。种群雌雄比为0.85︰1,最小性成熟,雌性个体体长为8.2 cm,体重为7.4 g,年龄为3龄;雄性个体体长为6.5 cm,体重为3.4 g,年龄为2龄。叶尔羌高原鳅卵径分布呈单峰形,推测应属于同步产卵类型。计算了88尾Ⅳ-Ⅴ期雌鱼的怀卵量,其体长范围30-195 mm,体重范围3.59-114.04 g,绝对繁殖力为1101-56320(9944±5487)粒,相对繁殖力为824-1140(982±158);塔里木河阿拉尔段叶尔羌高原鳅种群繁殖力(Fp)为403.46万粒。  相似文献   

12.
雅鲁藏布江黑斑原鮡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2006年采集于雅鲁藏布江拉萨河的190尾黑斑原鮡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研究。雄性最小性成熟(精巢Ⅳ期)个体体长141.7mm,体重45.2g,性体指数1.09%,雌性最小性成熟(卵巢Ⅳ期)个体体长146.8mm,体重66.7g性体指数11.52%,相应年龄均为5龄。初次性成熟年龄(L50):♂,170.1mm相应年龄为7龄;♀,150.2mm,相应年龄5龄。通过组织切片法和GSI的周年变化分析,繁殖时间集中在5-6月,每年繁殖一次,繁殖之后的6-8月卵巢从Ⅵ期回复到Ⅲ期,9月卵巢发育到Ⅳ期越冬。卵径频率分布显示,卵巢发育类型为分批同步型,卵巢中至少存在2批卵径,每年成熟一批卵并同时产出,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产卵。卵黏性,成熟卵卵径在2.04-3.37mm之间,平均(2.83±0.16)mm。对19尾产卵前夕(体长为151.0-210.0mm)的标本进行统计,其绝对繁殖力范围在525-2058粒之间,平均为(1244±346)粒,相对繁殖力为(14.7±5.8)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直线正相关,表达式为F=13.624L-1187。    相似文献   

13.
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研究了长江中游嘉鱼至新滩口江段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性腺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4-7月性成熟系数较高,为繁殖季节。雌、雄鱼的肥满度和脂肪系数在繁殖前和繁殖后各出现1个峰值,繁殖期出现最小值。绝对繁殖力为1088-19765(粒),平均7728±4093(粒);相对繁殖力为23-88(粒),平均55±16(粒)。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体重与绝对繁殖力的关系最密切。群体性比接近1:1。属一次性产卵类型。两性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为补充群体占优势的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14.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龙溪河收集了1382尾厚颌鲂开展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繁殖期为4—7月份,盛期为4—5月份,在繁殖季节可借第二性征辨别性别。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个体组成,总性比♀:♂=1:1.83。厚颌鲂2龄初次性成熟(♀:75%;♂:94.7%),3龄个体全部成熟。最小性成熟雌性全长189.0mm,体长158.0mm,体重72.1g,成熟系数2.7%;雄性全长179.0mm,体长149.0mm,体重57.1g,成熟系数2.2%。厚颌鲂绝对怀卵量为(59587.22±59018)粒,相对怀卵量为(212.64±89.50)粒/g或(230.96±137.63)粒/mm,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均在5龄大幅增长。比较繁殖力以3龄组最高,2、4、5龄组相近。集群繁殖需要18℃以上水温和其他一些生态因子刺激,亲鱼追逐约1h左右产卵。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2012至2017年在绥芬河东宁段采集的447尾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为材料,对其年龄与生长及繁殖特性等个体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绥芬河大麻哈鱼种群由1~+-5~+龄5个年龄组构成,其中雌性个体以3~+龄为主,雄性个体以2~+龄为主。大麻哈鱼雌、雄个体的体长-体重关系分别为:W=0.0082×L~(3.0604);W=0.0076×L~(3.0746),均属匀速生长类型;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得到3~+龄大麻哈鱼雌、雄个体的叉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_(t,F)=141.64×e~(-0.11)·(t+1.55));L_(t,M)=119.51×e~(-0.13·(t+1.45))。利用逻辑斯蒂方程估算大麻哈鱼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叉长(L_(50))分别为51.53和42.15 cm。ARSS分析显示雌、雄个体的L_(50)差异显著;大麻哈鱼的绝对繁殖力(F)、相对叉长繁殖力(F_L)和相对体重繁殖力(F_W)分别为3412粒、52.42粒/cm和1.17粒/g;F与叉长、体重、性腺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SI与叉长、体重、F成显著负相关关系;F与叉长、体重的幂函数关系方程式分别为:F=0.0311×L~(2.7745)(R~2=0.638)和F=1.946×W~(0.9374)(R~2=0.704)。本研究为绥芬河大麻哈鱼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大鳞裂峡鲃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9、2010和2013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境内的南腊河共收集大鳞裂峡鲃(Hampala macrolepidota)样本438尾。研究结果表明:大鳞裂峡鲃雌性群体初次性成熟体长228 mm、体重270.3 g,雄性群体初次性成熟体长205 mm、体重172.5 g,对应年龄均为4龄。大鳞裂峡鲃雌、雄繁殖群体的成熟系数年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成熟系数值在1月、3月、4月呈逐渐增大趋势,5月显著上升,6月达到最高峰,7月急速下降,8月至9月趋于平缓。繁殖活动每年4月开始,一直可持续至10月,主要集中在5~6月。大鳞裂峡鲃雌雄性比为1︰1.19,与鲃亚科其他部分鱼类雌性数量多于雄性的情况相反;繁殖盛期则雌性数量多于雄性。繁殖群体由4~8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雌、雄群体均以5龄组所占比例最大。大鳞裂峡鲃属单次产卵鱼类。平均卵径1.18 mm;绝对繁殖力为63 393粒,相对繁殖力为70.04粒/g。与鲃亚科其他部分鱼类比较,大鳞裂峡鲃的卵径相对较小而繁殖力较大。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攀枝花江段棒花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灿  祝茜  程鹏  熊玉宇  谭德清 《动物学报》2008,54(2):218-224
在2006年5月和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期间,通过使用三层定置刺网捕捉棒花鱼,我们研究了金沙江中游攀枝花江段棒花鱼的生物学。棒花鱼在三层定置刺网中的平均出现率为93.1%,在总渔获物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为7.68%;雄性个体的平均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体长和体重的回归方程为:W=4×10-5L2.8499(W为体重,L为体长,R2=0.8614);根据鳞片年轮对82尾标本进行了年龄鉴定,其中0龄个体1尾,占1.22%;1龄个体68尾,占82.93%;2龄个体13尾,占15.85%。鳞径与体长显著相关,且雄性个体的线性回归关系比雌性个体强。绝对怀卵量为737-4516粒,相对怀卵量为180-597粒/g。棒花鱼的卵径分布范围为0.28-1.24mm,卵径分布呈双峰型。综合分析棒花鱼的性成熟系数变化趋势、繁殖期的持续时间、雌性个体的性腺发育和卵子的不同步发育,得知棒花鱼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8.
沱江宽体华鳅繁殖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10年4~11月采集于沱江资中段的573尾宽体华鳅(Sinibotia reevesae)进行了繁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宽体华鳅性腺发育分为6期,5月卵巢发育到Ⅳ期,精巢发育到Ⅴ期。繁殖期在5~8月,盛期为6~7月,可通过胸鳍和生殖孔差异辨别性别。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1.15,2~3龄性成熟,性成熟最小年龄两性均为2龄,为补充群体占优势的繁殖群体。雄性(Ⅴ期)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71 mm,体重5.43 g,成熟系数4.76%,雌性(Ⅲ期)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76 mm,体重7.80 g,成熟系数1.46%。成熟卵巢中卵子大小基本一致,卵径分布为单峰型,属于单次产卵类型;繁殖群体体长76~120 mm,体重7.80~41.60 g;卵小,沉性,野生条件下胚胎发育需要流速较快的流水环境。  相似文献   

19.
侧条光唇鱼两邻近种群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间,作者分别于北江中上游及流溪河上游支流采集到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样本358尾及522尾,并对两种群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两种群雌鱼及雄鱼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北江种群雌性由1+~5+龄组成,雄性由1+~4+组成,性比为雌性︰雄性=1︰1.73;而流溪河种群雌性由1+~4+龄组成,雄性由1+~3+组成,性比为雌性︰雄性=1︰1.40。北江种群繁殖群体的各年龄组体长及体重均显著大于流溪河种群。北江种群的繁殖期约为2~10月份,高峰期为3~7月份;而流溪河种群繁殖期为2~8月份,高峰期约为每年的5~7月份;繁殖期内,北江种群雌性及雄性的成熟系数均高于流溪河种群。北江种群各年龄组或体长组的绝对繁殖力、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重相对繁殖力均极显著大于流溪河种群。除冬季的个别月份外,北江种群雌鱼及雄鱼的肥满度均略高于流溪河种群。本文结合北江和流溪河在营养状况、捕捞压力及溪流级别上的差异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江西青岚湖圆顶珠蚌的种群结构与繁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研究了江西青岚湖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的种群结构与繁殖特征。从其种群结构的周年变动情况来看,该种群趋于稳定状态,壳长40-65mm的个体占大多数。在采集的标本中,最大个体壳长为83.6mm,最小个体壳长为20.3mm。圆顶珠蚌自然种群性比为1:1.20,性成熟最小雌体壳长为27.6mm,体重为2.62g;最小雄体壳长为27.9mm,体重为2.21g;5至6月间繁殖盛期,检测到最小妊娠个体壳长为29.8mm,体重为2.98g,推断一周年的圆顶珠蚌可能达到性成熟。根据圆顶珠蚌生殖细胞的发育规律和滤泡的变化特点,性腺发育分为生长期和成熟期、排放期、恢复期;属多次产卵类型。育儿囊属外鳃型,胚胎在胶质索中发育,钩介幼虫成熟后,胶质索消失成黏液状,成熟钩介幼虫附在新形成的黏液丝上排出体外。妊娠母蚌在受到刺激后,易发生流产,提前排出胶质索。繁殖期为2至7月,4、5、6月为繁殖高峰期,妊娠率分别为80.43%、84.21%和78.05%。平均繁殖力为(183.72±6.43)千粒/个,最大繁殖力为344.64千粒/个,壳长为54.5mm;最小繁殖力为49.95千粒/个,壳长为29.8mm。繁殖力与壳长和体重显著相关。这些结果不仅可以丰富淡水蚌的生物学内容,也能为淡水蚌保护和湖泊与河流的规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