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体外补充替代模型“细胞系”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科学研究中伦理、法律、动物福利和动物保护等的限制,从细胞和分子视角更深层次地揭示复杂生命体的生物效应和 调控机制。尤其对于濒危动物,细胞系的建立与超低温冷冻技术相结合,既可以保存濒危动物具有生物表达活性的遗传种质,又可以提供体外保育研究的新平台(如动物毒理学实验),对动物保护意义 重大。目前细胞培养体系已作为多功能平台被应用于鲸豚类细胞遗传学、病毒学和毒理学的相关研究中,但从物种和组织来源以及细胞类型来看,能长期稳定传代的鲸豚类细胞系仍较单一。优化细胞培 养条件,运用鲸豚类体外细胞揭示更多的生命机制问题,仍是当前鲸豚类体外细胞模型研究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对动物体外模型及其在鲸豚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推动该技术在鲸豚保育研究中 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监测稀有鮈鲫野生型封闭群(Ihb:IHB)建群过程中的生长、繁殖性能,为品种管理和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原代(P0)至F4代各50对传代亲鱼的产卵量、产卵间隔、卵膜径、受精率、孵化率进行监测,并对封闭群建群过程中各代(F1~F4)初孵仔鱼全长、7日龄仔鱼全长以及30、60、90日龄时的个体大小进行了监测.结果 建群过程中各代间生长呈现一定的差异,F1代初孵仔鱼全长、7日龄全长较F2至F4代大,但30日龄后F2至F4代的生长指标高于F1代.培育封闭群过程中各代的受精率、孵化率有一定波动,但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各代间的产卵间隔差异并无显著性,P0代的产卵量和卵膜径大于F1至F4代.结论 各代的生长差异可能与饲养条件有关,原代产卵量较大与其亲本个体较大有关;世代更替过程中封闭群保持了较高的生长和繁殖性能,未发现随世代更替而出现逐渐增大或者减小的现象,符合实验动物封闭群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鲸豚类作为哺乳动物长期演化中较为特殊的一支,它们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水中完成,所以它们在身体结构、生理机能以及生态习性等方面都发展形成了适用于水中生活的完善的适应策略.大部分鲸豚类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只有少部分生活在淡水里,但不管是生活在高渗环境中的海洋鲸类还是生活在低渗环境中的淡水鲸类,维持水盐平衡以及渗透压的内稳态是它们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鲸豚类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渗透调节机制来实现对不同渗透环境的适应呢?它们在身体结构、生理调节和分子机制上发展了哪些独特的适应策略?本文对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鲸豚类渗透调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尝试从水盐来源、代谢途径、肾脏和皮肤的生理结构、水盐代谢的内分泌调节以及渗透调节的分子机制等几个方面对鲸类动物的渗透调节机制进行全面阐述,并就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及亟需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白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us(Günther)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于金沙江攀枝花江段收集到729尾性腺可辨的样本,分析其年龄结构、性别比、初次性成熟个体大小以及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繁殖群体由1~4龄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2龄个体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63.83%),其对种群繁殖力的贡献为62.07%。在性成熟个体中,雌性和雄性分别为64尾和77尾,雌雄比=1∶1.20;符合1∶1理论比值(χ~2=1.199,P0.05);雌、雄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分别为66.80 mm、67.32 mm,体质量分别为5.7 g、6.7 g。攀枝花江段白缘(鱼央)的繁殖季节为3—6月,绝对繁殖力平均值为161.2粒±55.1粒。Ⅳ期卵巢中卵子发育不完全同步,卵径变幅为0.29~3.86 mm。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白缘性成熟快,但繁殖力低,繁殖群体主要由低龄个体组成,种群资源亟需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稀有鮈鲫野生型封闭群(Ihb:IHB)建群过程中的生长、繁殖性能,为品种管理和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原代(P0)至F4代各50对传代亲鱼的产卵量、产卵间隔、卵膜径、受精率、孵化率进行监测,并对封闭群建群过程中各代(F1~F4)初孵仔鱼全长、7日龄仔鱼全长以及30、60、90日龄时的个体大小进行了监测。结果建群过程中各代间生长呈现一定的差异,F1代初孵仔鱼全长、7日龄全长较F2至F4代大,但30日龄后F2至F4代的生长指标高于F1代。培育封闭群过程中各代的受精率、孵化率有一定波动,但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各代间的产卵间隔差异并无显著性,P0代的产卵量和卵膜径大于F1至F4代。结论各代的生长差异可能与饲养条件有关,原代产卵量较大与其亲本个体较大有关;世代更替过程中封闭群保持了较高的生长和繁殖性能,未发现随世代更替而出现逐渐增大或者减小的现象,符合实验动物封闭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