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IL10—13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0-13是近几年发现,命名的白细胞介素家族成员,本简介它们的基本生物学性质,综述各因子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2.
IL—1RAcP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是一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它参与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IL-1受体家族有IL-1RI、IL-1RⅡ和IL-1RAcP(IL-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白细胞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IL-1RI是功能性受体,IL-1RⅡ是“伪受体”,IL-1RAcP是近年来发现的参与IL-1信号传导的重要分子,它的表达与否的细胞对IL-1的反应相关。醉综述了IL-1RAcP对IL-1与IL-1R结合的影响,IL-1RAcP参与的信号转导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受体的一种共享分子──IL-2Rγ黄仕和,秦椿华(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昌430060)(同济医科大学工业毒理研究室,汉口430030)关键词IL-2Rγ迄今为止,已有10种白细胞介素受体(IL-IR~IL-10R)被克隆出来。这些受...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8受体家族黄仕和(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昌430060)关键词IL-8R近几年来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的研究发展迅速,现在命名的有15种白细胞介素(IL-1~IL-15),其受体克隆的有前10种白细胞介素(IL-lR~IL-10R)。本...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家族新成员──IL-1Ra黄仕和秦椿华(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430060)(同济医科大学工业毒理研究室,武汉430030)关键词IL-1Ra以前认为,IL-1分为IL-1α和IL-1β两型,但Arend等(1985)又发现了IL...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其独特的少TATA型启动子、特殊的mRNA结构及其前体蛋白需IL-1β转化酶(ICE)加工成熟的特点,便得IL-18基因可广泛表达于多种类型的细胞,IL-18IL-18受体结合组成受体复合物,受体复合物信号通过IRAK-TRAF6途径激活NF-кB,及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LCK-MAPK信号途径诱导TH1细胞产生IFN-γ、IL-2等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记录脑图(EEG)同时观察行为的方法,观察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测脑室注射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和皮层、海马EEG的影响。结果:IL-1β能明显缩短PTZ致大鼠急性惊厥发作及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增加痫波的发放频率。IL-1ra能减少急性惊厥痫波放频率,对急性惊厥发主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和惊厥发作强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重组GM—CSF/IL—3融合蛋白的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3(GM-CSF/IL-3)融合蛋白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的重组药物,它在大肠杆菌中是以饱含体形式表达的,针对这一重组蛋白饱含体的洗涤、变性、复性以及最终的纯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重点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条件及因素对于重组蛋白包含体变性及复性过程听影响。实验结果表明,8mol/L尿素及10mmol/L的DTT可以使包含体充分溶解。在复性过程中,采用  相似文献   

9.
低氧预处理对大鼠海巴神经元缺氧耐受性和IL—1β表达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氧预处理对大鼠海巴神经元缺氧耐受性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培养12d的两组(对照组和低氧预处理组)培养神经元,同时置于缺氧环境(0.9L/LN2,0.1L/LCO2)中培养2、4、8和12h。分别观察它们的形态变化和神经元存活数,并用抗rhIL-1β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氧对大鼠海马培养神经元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经低氧预处理的海马神经  相似文献   

10.
用定点突变法分别得到了两个人白细胞介素-2(IL-2)的部分拮抗剂15Val-IL-2和126Asp-IL-2以及一个为IL-2受体α亚基结合缺陷型的突变体62Leu-IL-2,当将15Val-IL-2或126Asp-IL-2与62Leu-IL-2共同保温时,62Leu-IL-2的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对此现象机理的分析表明15Val-IL-2或126Asp-IL-2可用于IL-2受体亚基结合缺陷型突变体的初步鉴定.同时,这一思路在其它受体-配基系统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22(IL-22)起初系在鼠T淋巴细胞中经IL-9诱生而获得的,并因此被命名为IL-TIF(IL-10-related -derived inducible factor);鉴于其与IL-10的结构相似性,其受体是一个巳建立的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的新成员,以及其在白细胞内的产物和作用的确认,2000年由Xie等提出将其命名为一个新的人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实验证明IL-22上调肝细胞急性期产物,参与炎症反应。借助IL-9或CD3抗体和刀豆蛋白A的激活,T细胞、肥大细胞、胸腺和脑均可表达IL-22,表明这个因子在免疫系统内外可能显示多效的活性,在抗体免疫应答中,其对来自TH2T细胞的IL-4产物有适当的抑制作用,对于哮喘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在信号转导途径中,IL-22能介导STAT1、STAT3和STAT5的激活。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T细胞依赖性的种属特异性免疫学介导的疾病,它的病因至今还不明确,本文从细胞因子的角度就有关白细胞介素-1(IL-1)与类风湿笥关节炎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大量关节炎动物模型中的结果提示IL-1可能是一种介导组织破坏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由多种免疫细胞(活化的T-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分泌的一类细胞因子。它们在免疫反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27种白细胞介素。有些新成员能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后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如IL-24.25和27。而IL-26的生理功能还不太清楚。IL-24作为基因药物抑制肿瘤生长。显示了独特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9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参与造血调控及免疫应答等诸多生理过程的细胞因子,本简介白细胞介素9及其受体的生物化学性质、基因结构与表达调控,概述其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提取DNA,用DNA免疫小鼠,观察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双歧杆菌DNA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作对比研究。方法 肌肉注射提取的双歧杆菌DNA、大肠杆菌DNA,颈椎处死后,检测脾细胞的免疫功能,同时提取IEL细胞与DNA共孵育,检测它对IEL细胞的激活情况及细胞因子产生情况,以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能力为指标,测定小鼠上述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双歧杆菌DNA、大肠杆菌DNA肌肉注射后,小鼠以上两项指标与相应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双歧杆菌DNA提高小鼠NK活性与IL-2水平程度大于大肠杆菌DNA的作用(P〈0.01)。结论 双歧杆菌DNA可快速激活NK活性,提高体内IL-2水平。其效能优于大肠杆菌DNA。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11是美国FDA在1997年批准的第一个促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药品。本文就促血小板生成类细胞因子的R&D、IL-11基因与蛋白结构、IL-11生物学活性、药学研究以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1家族与哺乳动物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家族在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调节卵巢和睾丸的生理功能,着床前胚胎和子宫相互作用,胚胎着床能力,同时参与蜕膜化,分娩等多个生殖环节。  相似文献   

18.
用定点突变法分别得到了两个人白细胞介素-2(IL-2)的部分拮抗剂15Val-IL-2和126Asp-IL-2以及一个为IL-2受体a亚基结合缺陷型的突变体62Leu-IL-2,当将15Val-IL-2或126Asp-IL-2与62Leu-Il-2共同保温时,62Leu-IL-2的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对此现象机理的分析表明15Val-IL-2或126Asp-IL-2可用于IL-2受体亚基结合缺陷型突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肿瘤活性,本组在以前的体内外实验中证明其具有明显的抑制肝癌作用。本文主要报告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IL-6对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的作用和该过程中Ca^2 转导机制。生长曲线描绘以及MTT分析结果表明,IL-6(6000u/ml)作用于BEL-7402细胞24小时后,生长抑制率达12%左右,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IL-60(6000u/ml)作用于BEL-7402细胞24小时后,BEL-7402细胞凋亡率达8.2%。流式细胞仪分析还表明,IL-60(6000u/ml)作用于BEL-7402细胞24小时后,对照组平均FTTC荧光值为1.03而IL-60(6000u/ml)组为0.759,也就是说,IL-6引起了bcl-2基因表达下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表明,IL-60(6000u/ml)作用于BEL-7402细胞后,胞浆[Ca^2 ]c升高达2倍。若事先加入TC(thapsigargin),15min后再加入IL-6,则抑制了胞浆内[Ca^2 ]c升高;事先10min或5min分别加入EGTA和普鲁卡因(procaine)也有同样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IL-6在一定剂量下可以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发生细胞凋亡,该凋亡过程可能与Ca^2 转导及bcl-2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刘新  杨晓临 《微生物学杂志》2000,20(1):47-47,64
免疫学的发展,为中医药的研究开拓了新的前景。许多免疫学指标的检测促进了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1]。本实验选择中药有效成分淫羊藿及银杏的多糖成分对小鼠白细胞介素产生的影响,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作用,为中药治疗某些疾病提供科学的依据。三材料与方法1.1材料Balb/c小鼠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6~8周龄,牛体重20±2g。植物多糖成分淫羊藿多糖(EpimediumKoreanumpolysaccharids,EPS)采朝鲜淫羊藿茎叶,经水及稀醇提取,Sevage法除去蛋白质,又半透膜透析,醇沉后超滤得到分子量为30000~80000的物质,经大连物化所鉴定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