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mm239)中gag基因的衣壳蛋白部分置换成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HXBc2)的相应部分,构建出替换了衣壳蛋白基因的人/猿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HIV)原病毒DNA。用此SHIV原病毒DNA转染293T细胞,细胞中能够检测到嵌合病毒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在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亦可检测到装配出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形态正常,含有基因组RNA,具有反转录酶活性,嵌合的外源衣壳蛋白能够正确剪切,形成棒状的核心。将此嵌合SHIV病毒感染MT4细胞,病毒能够吸附并进入细胞,能完成反转录过程,但不能增殖。  相似文献   
2.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SAP)是一种以多个浅表的角化性皮损,边缘轻微嵴状角化性隆起为特征的少见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往的研究将该病基因定位于12q23.2—24.1区域(DSAP1)和15q25.1-26.1区域(DSAP2)。本研究对2个无关的六代DSAP家系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DSAP家系在D12窝4位点的最高累积LOD值为8.28(θ=0.00)。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DSAP家系致病基因位于12q24.1-q24.2(D12S330和D12S354)之间8.0cM的区域内。该区域与DSAP1的致病区域部分重叠。对重叠区域内6个候选基因(CRY1,PWP1,ASCL4,PRDM4,KIAA0789和CMKLR1)的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在DSAP病人中未发现突变位点。提示该6个候选基因可能与这2个DSAP家系的发病机理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海拔大叶碎米荠中的ZT与IAA的含量。方法:ODS-5μm C-18柱(5μm,4.0 mm×250 mm),流动相A(甲醇)与B(0.6%冰醋酸),采用梯度洗脱,在前10 min,流动相B由100%降到5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结果:其回收率92%以上,RSD<5%。不同海拔的激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IAA在海拔2 100 m时含量最高,ZT在海拔600 m时含量最高,ZT/IAA值随着海拔上升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为对象,设置了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3种类型样地,研究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的物种组成、地上生物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中度退化样地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轻度退化样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重度退化样地.退化样地的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显著下降,土壤容重显著增加.退化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128~185和5.6~13.6 g·kg-1,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显著正相关,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是指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将益生菌与中药联合发酵,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以提高畜禽免疫功能、保护畜禽健康的一种新型动物微生态制剂。文中通过调研近几年关于益生菌及中药微生态制剂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了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产生背景及菌种特点,并重点阐述了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与建议,以期为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JDV Tat在反式激活JDV及HIV-1 LTR过程中是否采用与H1V-1 Tat类似的细胞因子,本文构建了包含完整激活域的jTat70和hTat47,同时构建了cyclin T1和CDK9真核表达及反义转译质粒。过量表达hTat47和jTat70对hTat反式激活HIV-1 LTR,jTat反式激活JDV和HIV-1 LTR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推测jTat和hTat的反式激活作用可能涉及类似的细胞因子。通过cyclin T1和CDK9的反义转译质粒对jTat反式激活的抑制作用证实这两种细胞因子参与了jTat对JDV和HIV-1 LTR的反式激活。  相似文献   
7.
利用SSR标记分析玉米轮回选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黄素华  滕文涛  王玉娟  戴景瑞 《遗传学报》2004,31(1):73-80,B001,B002
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玉米基础群体DC0及其选择两轮后的群体HSC2和MSC2以及基础群体XFC0和其选择一轮后的群体XFC1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9对引物在5个玉米群体中共扩增出185个等位位点,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1~7个,平均为3.8个;基础群体多态性位点总数和多态性位点比例比其改良群体的略高;DC0、HSC2和MSC2 3个群体的基因平均杂合度相似,XFC0与XFC1的基因平均杂合度相似;基础群体与改良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也相似;累加各引物扩增的基因型种类,改良群体的基因型种类偏少,但这些差异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与其改良后群体的遗传变异相似,轮回选择可以保持群体的遗传变异范围,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增加群体内个体间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为破除油楠(Sindora glabra Merr.ex de Wit)种子的物理休眠,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油楠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方法对油楠成熟和过熟种子萌发均产生显著影响。40℃热水和50 mgL~(-1)萘乙酸有利于成熟种子的萌发,发芽率超过55%,较对照显著提高约10%,而其他方法处理的成熟种子发芽率为4.0%~46.0%,低于对照。采用98%浓硫酸浸泡25 min最有利于过熟种子的萌发,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90%、76%和7以上,且发芽时间显著缩短了9 d,对过熟种子处理的其他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萌发。因此,对于成熟种子,推荐采用低温热水浸泡或弱腐蚀性的化学处理;而对于过熟种子,宜采用浓硫酸浸泡25 min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用生物转化法将可再生资源(如淀粉、纤维素等)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甘油生物转化为1,3丙二醇过程为考察对象,系统综述了该过程代谢和基因调控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