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目前已扩散至我国十余个省、市(区)。由于草地贪夜蛾已报道对多种常用农药及Bt等制剂产生抗性,因此寻求新的生防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昆虫病原线虫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应用潜力。本文从昆虫病原线虫品系、保护剂、增效药剂、施用技术以及综合防控等方面综述了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开展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性二型昆虫发育历期的研究中雄性先熟更为常见,雌性先熟报道较少。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在发育历期上存在雌性先熟现象。本研究旨在明确该现象的稳定性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草地贪夜蛾的准确监测和早期预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草地贪夜蛾在16L∶8D, 14L∶10D和8L∶16D 3种光周期及玉米叶、花生叶和人工饲料3种食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对不同光周期和食物条件下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卵巢进行解剖;同时选择夜蛾科(Noctuidae)粘虫Mythimna separata和斜纹夜蛾S.litura与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比较,评价雌性先熟现象是否为具有迁飞习性的夜蛾科昆虫的共性。【结果】3种夜蛾科迁飞性昆虫中仅有草地贪夜蛾雌成虫显著早于雄成虫羽化,提前1.28 d,且该羽化现象在不同光周期和不同食物条件下稳定存在,仅在草地贪夜蛾取食花生叶时呈现弱化趋势。解剖发现,不同光周期和不同食物条件下,初羽化的草地贪夜蛾成虫卵巢始终处于未成熟期,不随外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草地贪夜蛾雌蛹发育显著快于雄蛹是造成草地贪夜蛾两性羽化时间差...  相似文献   

3.
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治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8年12月入侵我国以来,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经过短短一年的共同努力,我国植保工作者在草地贪夜蛾的分类和生物型鉴定,为害作物种类、抗寒能力及扩散规律调查,潜在地理分布和迁飞路线预测,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发表研究论文250多篇。明确了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主要为玉米型,为害作物达15种,具有东、西两条迁飞路线,在全国各省区均可分布为害;鉴定出草地贪夜蛾天敌31种,筛选出一批防效良好的杀虫剂。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加强草地贪夜蛾的智能识别和自动监测技术研究,加快优势天敌和转Bt抗虫玉米的产业化,加强草地贪夜蛾抗药性水平及抗性基因频率动态监测,并尽快研发高效性诱剂和食诱剂等产品,同时加强草地贪夜蛾重要生命过程的调控机制及其对化学杀虫剂和不同类型Bt杀虫蛋白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为实现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首次入侵广东的草地贪夜蛾迁入路径及天气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超级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并随季风远距离迁飞扩散,4月23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首次发现并确认该虫幼虫发生为害,对当地玉米等粮食作物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运用基于WRF模式的昆虫三维轨迹分析程序和GrADS气象图形软件,模拟了入侵广东的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及天气背景场。结果表明:按照幼虫发育历期推算,首批草地贪夜蛾成虫迁入广东的时间可能为4月8日~13日;在此期间,越南北部及华南地区的西南低空急流可为草地贪夜蛾的迁飞提供运载气流,而风切变、降雨和下沉气流为草地贪夜蛾的迫降提供便利条件;4月9-10日存在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迁飞路径,入侵广东省增城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有效虫源地分布在越南及老挝北部。本研究为华南地区草地贪夜蛾春季迁入种群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跨境迁飞性重大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危害程度重和防控难度大的特点。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并在西南地区迅速定殖、蔓延,5月中旬进一步迁飞扩散至长江和江淮流域。预计6-7月份可能继续北迁至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和北方春玉米产区,将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安全。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在非洲和亚洲地区的暴发原因、发展趋势、防控措施,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控制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传播为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草地贪夜蛾抗药性概况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世界性害虫,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花生和大豆等作物。多食性、高繁殖力、迁飞能力强和易产生抗药性等生物学特性强化了草地贪夜蛾的害虫地位。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1月入侵中国云南等地后迅速蔓延扩散至十多个省份。喷施化学杀虫剂是我国当前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的重要手段,但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已携带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基因,因此需要加强抗药性监测工作,并依据抗药性水平进行精准选药。本文对草地贪夜蛾抗药性测定方法、抗药性发生概况以及抗药性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草地贪夜蛾抗药性测定方法和治理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跨国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目前已入侵我国24个省并对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研发草地贪夜蛾标准化饲养技术对开展其防控技术研究及生物学相关基础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对草地贪夜蛾室内饲养,从饲养器皿、人工饲料组分、饲养方法及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总结了一套简便实用、长期规模化饲养的标准饲养技术。已利用该标准饲养技术连续饲养草地贪夜蛾5代,其各项生命指标仍保持较高水平。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适合草地贪夜蛾的规模化饲养,同时也为其它夜蛾科害虫规模化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20年江苏省邳州市于3月31日发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成虫,远早于该地区2019年草地贪夜蛾的始见期6月份。为明确该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性质,利用昆虫轨迹分析方法,模拟分析了2020年江苏省邳州市早期发现的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及天气背景场。结果表明:邳州市2019年12月-2020年2月温度低,草地贪夜蛾无法在此地越冬存活,2020年3月31日所诱捕的草地贪夜蛾为外地迁入,其虫源来自广西和广东西部的周年繁殖区;虽然邳州市3月份常年盛行北风和西北风,西南风发生概率低导致草地贪夜蛾迁入邳州市概率较小,但2020年3月底850 hPa的强西南气流为草地贪夜蛾从我国华南地区迁入邳州市提供了条件。本研究结果阐明了在极端条件下草地贪夜蛾从华南地区迁入江苏省的可能性,丰富了江苏省草地贪夜蛾春季早期迁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Smith)是我国于2019年新发现的一种迁飞性重大害虫。为了寻找对草地贪夜蛾有高致病性的昆虫病原真菌,本实验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湿地的感菌稻黑蝽Scotinophara lurida若虫僵虫进行了室内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采用浸虫法研究了该菌对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的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真菌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编号为GZSL-1菌株。菌株GZSL-1可侵染草地贪夜蛾6个龄期的幼虫,随孢子浓度的升高,草地贪夜蛾幼虫感病死亡率增加,当浓度达到1×10~8孢子/mL时,1~3龄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皆为100%,4龄和5龄幼虫也达到57.47%和55.06%,6龄仅25.28%。接菌6 d后1~5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1.32×10~3、3.42×10~3、1.01×10~4、1.61×10~5和1.23×10~7孢子/mL。幼虫LT_(50)值随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加而递减,在孢子浓度为1.0×10~4~1.0×10~8孢子/mL范围内,1龄、2龄和3龄幼虫的LT_(50)值分别为3.58~1.69 d、4.30~1.78 d和5.70~3.12 d;浓度为1.0×10~5~1.0×10~8孢子/mL时,对4龄幼虫的LT_(50)为5.45~4.85 d;浓度为1.0×10~7~1.0×10~8孢子/mL时,对5龄幼虫的LT_(50)为5.04~5.02 d。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鉴定的球孢白僵菌菌株GZSL-1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强致病性,可为草地贪夜蛾微生物防治提供候选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重大入侵性害虫,我国于2019年初发现草地贪夜蛾大面积危害西南地区玉米、高粱、甘蔗等多种作物,随后迅速扩散至主要玉米产区,严重威胁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国内研究人员已开展了大量关于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的研究,在其种群发生规律监测、迁飞路径研判、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基本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西南、江南江淮、北方各地区的发生与危害规律,建立了一套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有效阻断了其大面积扩散危害。本文综述了2019—2022年间国内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捕食潜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 Smith于2018年底至2019年初入侵我国后,迅速扩散,并在半年内对西南地区的玉米生产造成为害。田间调查和观测研究表明,田间虽然可见该害虫的天敌,但由于天敌种群数量低,无法形成有效控害的模式。为研究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本研究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大草蛉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卵以及大草蛉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捕食效应均能够很好的拟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其中,大草蛉成虫对贪夜蛾卵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1115.56头、1.004和0.0009 d。大草蛉幼虫对贪夜蛾低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358头、1.074和0.003 d。结果表明大草蛉具备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进行有效控害的潜力,为应用天敌昆虫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3个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PBP)(SfruPBP)对草地贪夜蛾及同域近缘种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性信息素及腺体组分的结合特性,探究草地贪夜蛾这3个SfruPBPs在两种昆虫不同性信息素组分识...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害虫,了解野外条件下天敌的发生情况对于挖掘和利用本地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2019年4月至7月,定期在广州及香港地区的玉米田中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调查时,发现野外两种卵寄生蜂寄生草地贪夜蛾。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夜蛾黑卵蜂和螟黄赤眼蜂,并分别建立实验种群,为人工扩繁及田间应用打下基础,为利用本地天敌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草地贪夜蛾的性信息素通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南纪  王琛柱 《昆虫学报》2019,62(8):993-100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具有长距离迁飞特性。该虫于1988年入侵欧洲,2016年入侵非洲,并引起巨大的粮食损失,2018年入侵亚洲,2019年从缅甸传入中国,并在短时间扩散至全国10多个省。草地贪夜蛾依赖性信息素通讯,实现雌雄间识别、交配和繁衍,为了深入研究草地贪夜蛾的性信息素通讯及其机制并开发更高效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通讯的研究现状。1967年首次报道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为顺9-十四乙酸酯,随后发现有不同的鉴定结果,1986年确认其性信息素由顺9-十四乙酸酯和顺7-十二乙酸酯两个组分组成,其比例为96.6∶3.4时表现出最强的引诱活性。除此而外,对不同地理种群的研究发现,草地贪夜蛾雌蛾的信息素腺体提取物还存在顺9-十二乙酸酯、顺11-十六乙酸酯和反7-十二乙酸酯,田间实验表明这些物质在性信息素通讯中也可发挥作用。根据分子标记和喜食寄主,草地贪夜蛾可分为玉米品系和水稻品系。两个品系在外部形态上无法区分,性信息素组分也相同,但在组分比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两个品系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殖隔离,但室内可以正交和反交并产生可育的F1代,F1代的性信息素比例与母本的比较相似。关于草地贪夜蛾雄性对性信息素的感受机制方面研究较少,仅见有感器形态的鉴定和对性信息素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研究的报道。根据目前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及其性信息素通讯机制的研究现状,我们建议尽快开展以下研究:(1)鉴定草地贪夜蛾我国入侵种群的雌性性信息素,尽快用于其种群动态监测及防治;(2)研究草地贪夜蛾雄性对性信息素的嗅觉编码机制;(3)研究草地贪夜蛾两个品系的行为隔离程度及其演化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侵染效果。【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生测试验法,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长尾斯氏线虫X-7、夜蛾斯氏线虫SN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06等4种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结果】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5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2%和100%。长尾斯氏线虫X-7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5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死亡率为80%;在数量比3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死亡率为100%。夜蛾斯氏线虫SN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40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88%和85%。嗜菌异小杆线虫H06与草地贪夜蛾在40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32%和67.5%。【结论】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具有较好的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潜质,其次是长尾斯氏线虫X-7。  相似文献   

16.
[目的]山东省地处我国昆虫南北季节性迁飞的主要通道,明确迁飞性害虫在山东省的迁飞过程和迁飞规律,对于全国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18年在山东省14个地区设置监测站点,利用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灯诱虫器对迁飞性昆虫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了 9月初-10月底迁飞性昆虫的种群动态,首次探讨了昆虫经山东省向南迁飞的种类及迁飞路线.[结果]诱集到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übner)、桃蛀螟 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ée、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等重要害虫以及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大草蛉Chrysop pallens等天敌.根据迁飞性昆虫种群数量"突增突减"的现象,以及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灯诱虫器诱集数量比值,明确了棉铃虫、亚洲玉米螟、桃蛀螟、劳氏粘虫、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大地老虎Agrotis tokionis、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银纹夜蛾 Ctenoplusia agnata、甘薯天蛾 Agrius convolvuli、瓜绢野螟 Diaphania indica、甜菜白带野螟 Hymenia recurvalis、黄翅缀叶野螟 Botyodes diniasalis(Walker)、豆荚斑螟Limabean podborer、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中华通草蛉、大草蛉17种昆虫出现了明显的迁飞过程,这些昆虫由北向南迁飞时,主要途经地点是宁津(25.90%)和济阳(20.81%),其次为庆云(12.31%)、曹县(9.26%)、菏泽(7.09%)、临清(5.47%).[结论]经山东省向南迁飞的昆虫种类丰富,主要从山东西部通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广东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种群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根据2020年和2021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及田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及幼虫种群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1) 草地贪夜蛾在广东省大部分冬种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仅在清远、韶关、河源等地未发现幼虫为害;不同地区之间草地贪夜蛾越冬虫源基数差异较大,粤西发生为害较重,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相对较轻;(2) 周年繁殖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全年均可发生为害,而季节发生区一般于3-4月才零星始见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且诱蛾量、幼虫种群数量及为害程度均相对较低;(3) 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种群消长动态呈多峰型,发生高峰期主要集中于5-10月,期间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高峰,但峰期、蛾量和虫量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本研究明确了广东省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2019年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已对我国的农作物产生严重为害,筛选、利用本地天敌控制草地贪夜蛾是实现可持续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Wolff)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捕食性天敌,是许多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害虫的潜在生防因子。本文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评价了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叉角厉蝽3龄、5龄若虫以及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及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方程。在饱和猎物密度条件下,叉角厉蝽各虫态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32.20头(5龄若虫)19.40头(雌成虫)18.20头(雄成虫)6.60头(3龄若虫),a/Th值(a为瞬时攻击率,Th为处置单头猎物时间)为82.25(5龄若虫)40.39(雌成虫)36.12(雄成虫)17.19(3龄若虫);叉角厉蝽各虫态对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7.80头(5龄若虫)6.40头(雌成虫)5.50头(雄成虫)4.60头(3龄若虫),a/Th值为11.36(5龄若虫)10.75(雌成虫)9.63(雄成虫)7.45(3龄若虫)。本研究表明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较强的捕食能力,尤其是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研究结果为利用叉角厉蝽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田间释放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草地贪夜蛾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原产地为美洲热带和亚热带气地区。2016年入侵非洲,2018在亚洲的印度首先发现并在南亚和东南亚快速扩散到周边国家,2019年1月入侵中国云南并迅速扩散到20多个省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在美洲有规律地一年从北向南迁飞1次,产卵前期广泛扩散。成虫可进行长距离的飞行,成虫一晚可飞行超过100 km,一个世代成虫可借助气流迁飞500 km。草地贪夜蛾成虫可以取食多种植物的花蜜。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agiperda是玉米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山东对山东省玉米粮食生产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探明山东省早期入侵的草地贪夜蛾虫源地分布十分重要.本文根据2019年山东省虫情及有效积温模型,运用HYSPLIT模型结合气象资料,对2019年入侵山东省的草地贪夜蛾虫源地分布及迁入迁出气象背景场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山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时间集中在7月16日至31日,且虫源地主要分布在山东南部邻省地区;副热带高压所产生的持续西南气流是草地贪夜蛾迁入山东省的关键因子;迁入山东省的草地贪夜蛾的当代羽化时间集中在8月份,其可向北迁飞至河北、辽宁,在迁入地再繁殖一代后的羽化时间集中在9月份,可向南回迁至江苏、安徽、湖北.本研究对山东省草地贪夜蛾的预警预报及采取对应科学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