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赤眼蜂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优势卵寄生蜂,可用于防治多种农林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为检测东北地区本地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生防潜能,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蜂种,本研究比较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黏虫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能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并完成发育,但其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存在显著差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块寄生率均高于80%,但仅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表现出较高的卵粒寄生量。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子代羽化率和雌性比无显著差异,但松毛虫赤眼蜂比其它3种赤眼蜂的发育历期更短,而稻螟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适合度均最差。研究结果将为应用本地赤眼蜂生物防治潜在入侵东北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捕食潜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 Smith于2018年底至2019年初入侵我国后,迅速扩散,并在半年内对西南地区的玉米生产造成为害。田间调查和观测研究表明,田间虽然可见该害虫的天敌,但由于天敌种群数量低,无法形成有效控害的模式。为研究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本研究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大草蛉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卵以及大草蛉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捕食效应均能够很好的拟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其中,大草蛉成虫对贪夜蛾卵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1115.56头、1.004和0.0009 d。大草蛉幼虫对贪夜蛾低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358头、1.074和0.003 d。结果表明大草蛉具备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进行有效控害的潜力,为应用天敌昆虫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本地优势天敌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对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及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和生防潜力。【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功能反应模型评价了黄玛草蛉2和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黄玛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后趋于捕食饱和状态,而其捕食率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逐步下降,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草地贪夜蛾均表现为Ⅱ型功能反应。黄玛草蛉2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150, 0.084和0.094,处理时间Th分别为0.282, 0.333和0.519 h,理论日最大捕食量T/Th分别为85106粒、72072头和46.242头;黄玛草蛉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2.018, 0.288和0.259,处理时间分别为0.102, 0.311和0.375 h,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35294粒、77170头和64000头。【结论】黄玛草蛉2和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均具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黄玛草蛉3龄幼虫比2龄幼虫具有更强的捕食效率。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况,2020年1-3月在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利用成虫性诱、挖土查蛹、幼虫密度及植株为害率普查等方法,分析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前、冬后种群发生为害情况及冬季发生特征。调查结果表明:(1)广东省冬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惠州等地,冬玉米种植区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主要为害冬玉米,极少为害甘蔗;(2)不同地区冬种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湛江、茂名、阳江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平均为害率30%左右,而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较轻,为害率低于10%;较冬前调查,冬后草地贪夜蛾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冬种玉米田和空闲地均可持续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而挖土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蛹密度较低。本调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冬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无明显的滞育越冬现象,粤西茂名、阳江以南至雷州半岛一带为典型冬种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较为严重,珠三角及粤东大部分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相对较低,调查结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 Smith)卵寄生效果,室内组建了螟黄赤眼蜂在草地贪夜蛾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调查统计了释放螟黄赤眼蜂后田间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率和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并分析了释放距离对寄生效果的关系。结果显示,螟黄赤眼蜂在草地贪夜蛾卵上的净生殖力R0=10.8407,内禀增长率rm=0.2220,周限生长率λ=1.2486,单雌平均产雌率R0′=13.8877。放蜂区草地贪夜蛾卵块寄生率64.44%,卵粒寄生率35.42%,显著高于对照区,释放赤眼蜂第7天田间草地贪夜蛾虫口减退率58.92%,防效50.50%。释放距离为5 m内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寄生效果的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有较高的寄生效能,田间释放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具较高的寄生率和明显的幼虫虫口减退率,释放螟黄赤眼蜂对降低草地贪夜蛾虫源基数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近期在中国为害猖獗,由于繁殖速度快,迁飞能力强,在本土呈现爆发趋势,严重为害了我国农作物。与本地近缘物种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相比,草地贪夜蛾更偏好玉米、水稻、小麦等禾本科农作物,且对多种化学杀虫剂及转基因Bt玉米产生抗性。寄主适应性以及杀虫剂抗性与解毒代谢相关蛋白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对这两种夜蛾科害虫的解毒代谢相关蛋白——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ABC转运蛋白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系统的搜集和数目比较,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P450和GST部分基因扩张分支进行氨基酸差异位点分析。结果显示,在草地贪夜蛾中共鉴定出213个P450基因、58个GST基因、102个ABC基因,其中P450基因与GST基因数目远远多于斜纹夜蛾(116,37),而ABC基因数目与斜纹夜蛾(99)接近。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草地贪夜蛾P450在CYP6、CYP9以及CYP4功能簇,GST在部分进化分支上都发生了显著基因扩张,发生显著扩张的基因中有数个氨基酸突变,其中一些突变被预测可能影响蛋白质功能。但出乎意料的是,ABC亚家族B和E在斜纹夜蛾聚集成簇并发生了显著的基因扩张现象。以上结果暗示入侵种草地贪夜蛾和本地近缘物种斜纹夜蛾在抗性方面可能发展出各自独特的应对机制。本研究为解析草地贪夜蛾解毒抗性特征机制提供基因数据,为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及抗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广东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种群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根据2020年和2021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及田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及幼虫种群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1) 草地贪夜蛾在广东省大部分冬种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仅在清远、韶关、河源等地未发现幼虫为害;不同地区之间草地贪夜蛾越冬虫源基数差异较大,粤西发生为害较重,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相对较轻;(2) 周年繁殖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全年均可发生为害,而季节发生区一般于3-4月才零星始见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且诱蛾量、幼虫种群数量及为害程度均相对较低;(3) 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种群消长动态呈多峰型,发生高峰期主要集中于5-10月,期间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高峰,但峰期、蛾量和虫量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本研究明确了广东省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人工饲料及饲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人工饲料配方及优化饲养条件,为草地贪夜蛾室内批量饲养奠定基础。利用不同人工饲料配方及制作工艺、不同温湿条件、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群体饲养,研究其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并开展不同产卵介质对草地贪夜蛾成虫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27℃±0.5℃、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6 h∶8 h的人工气候箱中,采用饲料配方4进行幼虫群体饲养的效果最好,其发育历期最短,仅为27.1 d,幼虫存活率高达83.8%,化蛹率为91.2%,雌雄性比为1∶1.08,单雌产卵量为836粒。另外,草地贪夜蛾幼虫最喜食加热20 min的饲料,成虫于粉色塑料纸上产卵量最大。该饲料配方非常适宜草地贪夜蛾室内饲养,优化的饲养条件也为其室内规模化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紫茎泽兰粗提物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利用4个不同稀释浓度(20、15、10、5倍)的紫茎泽兰粗提物处理玉米叶片后喂养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记录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重量、成虫寿命以及后代性比、F2代卵孵化率、F2代卵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随着紫茎泽兰粗提物浓度的升高,草地贪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延长,5倍稀释液处理下蛹的发育历期最长,达20.27 d,10倍稀释液处理下幼虫的发育历期最长,为21.46 d;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各虫态的重量逐渐降低,且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其中粗提物对蛹存活率的影响最大,对1~3龄幼虫存活率的影响较小;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成虫的寿命均缩短,且雌成虫寿命长于雄成虫;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草地贪夜蛾的产卵前期和F2代卵发育历期延长,产卵期缩短;单雌产卵量、后代性比和卵的孵化率降低。总的来说,紫茎泽兰粗提物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均造成消极影响。5倍稀释液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最显著,可作为草地贪夜蛾防治研究中的重要植物源杀虫剂材料。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的天敌资源及其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 (FAW)是一种能取食80多种作物、成虫每晚能迁飞100多公里的多食性、迁飞性害虫,自从2018年底入侵我国以来,在我国快速向北扩散,到目前已经在我国18省市区发生,将严重影响我国玉米等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及时研发应急防控技术和今后的可持续控制技术已迫在眉睫。根据草地贪夜蛾在美洲原产地的生物学特性及在非洲的控制实践,我们总结了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昆虫(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和线虫)种类、主要天敌类群的生物学、天敌昆虫的大量繁殖、昆虫病原微生物的规模化生产、淹没释放应用、生态调控及生物防治的情况,并讨论了我国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重大入侵性害虫,我国于2019年初发现草地贪夜蛾大面积危害西南地区玉米、高粱、甘蔗等多种作物,随后迅速扩散至主要玉米产区,严重威胁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国内研究人员已开展了大量关于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的研究,在其种群发生规律监测、迁飞路径研判、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基本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西南、江南江淮、北方各地区的发生与危害规律,建立了一套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有效阻断了其大面积扩散危害。本文综述了2019—2022年间国内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获得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V-ATP酶(Vacuolar-type proton,ATPase)V1结构域A、B、C和D亚基的cDNA序列,分析其在草地贪夜蛾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情况,为筛选新型农药的靶点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得草地贪夜蛾V-ATP酶V1结构域A、B、C和D亚基基因的ORF区域,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各基因在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结果】A、B、C和D亚基基因均在不同鳞翅目昆虫中高度保守。A-D亚基在草地贪夜蛾各生长阶段均有表达,在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的表达量均较高,表明V-ATP酶可能影响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交配繁殖。卵期和蛹期表达量低,这与卵期和蛹期昆虫各项生命活动低有关。各亚基在各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存在差异,说明V-ATP酶A、B、C和D发挥不同的功能。【结论】从草地贪夜蛾中克隆了V-ATP酶V1结构域A、B、C和D亚基4个基因在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具有差异,推测其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2019年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已对我国的农作物产生严重为害,筛选、利用本地天敌控制草地贪夜蛾是实现可持续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Wolff)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捕食性天敌,是许多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害虫的潜在生防因子。本文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评价了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叉角厉蝽3龄、5龄若虫以及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及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方程。在饱和猎物密度条件下,叉角厉蝽各虫态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32.20头(5龄若虫)19.40头(雌成虫)18.20头(雄成虫)6.60头(3龄若虫),a/Th值(a为瞬时攻击率,Th为处置单头猎物时间)为82.25(5龄若虫)40.39(雌成虫)36.12(雄成虫)17.19(3龄若虫);叉角厉蝽各虫态对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7.80头(5龄若虫)6.40头(雌成虫)5.50头(雄成虫)4.60头(3龄若虫),a/Th值为11.36(5龄若虫)10.75(雌成虫)9.63(雄成虫)7.45(3龄若虫)。本研究表明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较强的捕食能力,尤其是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研究结果为利用叉角厉蝽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田间释放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害虫,存在很多共同的寄主植物。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竞争关系,本文在食物充足和食物缺乏条件下,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种内和种间竞争行为;研究了不同初始种群密度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在相同生态位的种群竞争行为。结果表明:无食物条件下,扭动行为是草地贪夜蛾种内竞争最主要的行为表现,其中3龄与5龄幼虫组合扭动行为出现次数最多,为8.57±0.49次/30 min。与无食物处理相比,有食物处理下草地贪夜蛾攻防行为次数较少。种间竞争中,在无食物条件下二者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头部接触,防御主要表现为扭动行为,其中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与甜菜夜蛾5龄幼虫竞争时头部接触和扭动行为最频繁,分别出现5.03±2.43次/30 min和18.47±5.92次/30 min。此外,同一龄期的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种间竞争中,草地贪夜蛾存活率更高;不同龄期两者竞争时,龄期相对较高的幼虫存活率更高,且有食物时两者存活率均高于无食物处理。种群竞争的室内模拟研究中,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治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8年12月入侵我国以来,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经过短短一年的共同努力,我国植保工作者在草地贪夜蛾的分类和生物型鉴定,为害作物种类、抗寒能力及扩散规律调查,潜在地理分布和迁飞路线预测,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发表研究论文250多篇。明确了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主要为玉米型,为害作物达15种,具有东、西两条迁飞路线,在全国各省区均可分布为害;鉴定出草地贪夜蛾天敌31种,筛选出一批防效良好的杀虫剂。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加强草地贪夜蛾的智能识别和自动监测技术研究,加快优势天敌和转Bt抗虫玉米的产业化,加强草地贪夜蛾抗药性水平及抗性基因频率动态监测,并尽快研发高效性诱剂和食诱剂等产品,同时加强草地贪夜蛾重要生命过程的调控机制及其对化学杀虫剂和不同类型Bt杀虫蛋白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为实现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江苏省邳州市于3月31日发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成虫,远早于该地区2019年草地贪夜蛾的始见期6月份。为明确该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性质,利用昆虫轨迹分析方法,模拟分析了2020年江苏省邳州市早期发现的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及天气背景场。结果表明:邳州市2019年12月-2020年2月温度低,草地贪夜蛾无法在此地越冬存活,2020年3月31日所诱捕的草地贪夜蛾为外地迁入,其虫源来自广西和广东西部的周年繁殖区;虽然邳州市3月份常年盛行北风和西北风,西南风发生概率低导致草地贪夜蛾迁入邳州市概率较小,但2020年3月底850 hPa的强西南气流为草地贪夜蛾从我国华南地区迁入邳州市提供了条件。本研究结果阐明了在极端条件下草地贪夜蛾从华南地区迁入江苏省的可能性,丰富了江苏省草地贪夜蛾春季早期迁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跨国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目前已入侵我国24个省并对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研发草地贪夜蛾标准化饲养技术对开展其防控技术研究及生物学相关基础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对草地贪夜蛾室内饲养,从饲养器皿、人工饲料组分、饲养方法及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总结了一套简便实用、长期规模化饲养的标准饲养技术。已利用该标准饲养技术连续饲养草地贪夜蛾5代,其各项生命指标仍保持较高水平。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适合草地贪夜蛾的规模化饲养,同时也为其它夜蛾科害虫规模化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侵染效果。【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生测试验法,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长尾斯氏线虫X-7、夜蛾斯氏线虫SN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06等4种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结果】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5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2%和100%。长尾斯氏线虫X-7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5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死亡率为80%;在数量比3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死亡率为100%。夜蛾斯氏线虫SN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40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88%和85%。嗜菌异小杆线虫H06与草地贪夜蛾在40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32%和67.5%。【结论】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具有较好的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潜质,其次是长尾斯氏线虫X-7。  相似文献   

1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目前已扩散至我国十余个省、市(区)。由于草地贪夜蛾已报道对多种常用农药及Bt等制剂产生抗性,因此寻求新的生防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昆虫病原线虫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应用潜力。本文从昆虫病原线虫品系、保护剂、增效药剂、施用技术以及综合防控等方面综述了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开展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王杰  刘莎  甘甜  邸宁  王甦  李元喜 《昆虫学报》2023,(2):209-218
【目的】为探究镉胁迫对植食性昆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影响以及是否通过“bottom-up”级联效应影响赤眼蜂Trichogramma的寄生能力。【方法】在室内调查了孵化24 h内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添加了不同浓度(0,0.2和51.2 mg/kg)Cd2+的饲料后,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力(单雌产卵量)和子一代卵内镉含量,并调查了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成蜂对低浓度(0.2 mg/kg) Cd2+胁迫的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及偏好性。【结果】与对照(正常人工饲料)相比,人工饲料中0.2和51.2 mg/kg Cd2+均导致草地贪夜蛾幼虫历期显著延长、雌蛹重显著降低;高浓度(51.2 mg/kg)Cd2+处理下草地贪夜蛾的化蛹率、成虫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而低浓度(0.2 mg/kg)Cd2+处理下草地贪夜蛾的单雌产卵量略高于对照,且低浓度Cd2+胁迫下草地贪夜蛾卵的镉含量为1.03 mg/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