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背景】"以草代木"不仅能解决食用菌栽培的原料来源问题,还能有效缓解菌林矛盾。【目的】利用不同的农业剩余物优化出可替代木屑做主料进行红平菇菌丝培养的"以草代木"配方。【方法】采用混料配比的设计方法,利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花生秸秆、油菜秸秆、水稻秸秆、玉米芯共7种农业剩余物做主料培养红平菇,对其菌丝在基料生长过程中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漆酶的酶活进行测定,分析并优化出适合红平菇生长的"以草代木"配方。【结果】大豆秸秆最适合红平菇菌丝的生长,小麦秸秆次之;油菜秸秆基质中红平菇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配方优化得出一个适合红平菇菌丝生长的"以草代木"配方:小麦秸秆55.3%、大豆秸秆19.7%、麦麸15.0%、玉米面5.0%、豆粕3.0%、石灰1.0%、石膏1.0%。【结论】优化出一个适合红平菇菌丝生长的基质配比,为红平菇进行"以草代木"设施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木屑一直是灰树花主要的栽培基质,但木质资源日趋匮乏。本文采用单纯格子法筛选替代木屑基质的原材料及高产配方,以玉米芯、玉米秸秆、大豆秸秆、水稻秸秆为栽培基质,以产量为考核指标,建立各组分配比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优化栽培配方及考察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玉米芯可以替代木屑栽培灰树花,大豆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可以与玉米芯进行合适配比,也可以替代木屑基质。优化的高产配方为75%玉米芯,23%麦麸,2%轻质碳酸钙,每袋产量平均达133.3 g,比对照配方平均产量(97.25 g)高出36.05 g,提高了37.07%。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广泛栽培原料和提高栽培菌核生物学效率,开展了桦褐孔菌人工栽培比较试验,并利用桦褐孔菌常规栽培配方筛选人工栽培管理条件。试验获得桦木屑培养料出核最佳条件:菌袋不割口,无棉盖体封口,温度20~25℃,光照200 lx,基质含水量60%。菌丝粗壮,浓密,生长速度快;菌核出现早,数量多,颜色深,产量高。此管理条件下,通过桦木屑、杂木屑+玉米芯的复方栽培基质比较,获得了代用栽培料配方:杂木屑46%,玉米芯40%,麦麸10%,豆粉2%,白糖1%,石膏1%,水分60%,pH自然。菌核产量27.5 g/袋,生物学效率达30.7%,该配方与桦木屑基质菌核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背景】猴头菌多糖是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抗突变、抗衰老等多种功效。目前对于猴头菌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分析上,有关不同基质栽培对于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理化性质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研究不同基质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的理化性质和体外免疫活性,筛选出高产优质猴头菌的栽培配方。【方法】采用7种不同配方的基质经工厂化栽培获得不同的猴头菌子实体,对其子实体产量和粗多糖含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测定,并对7种不同基质栽培获得的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及单糖组成等理化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其对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株释放NO的差异。【结果】综合各项指标表明,配方2 (木屑30%,玉米芯40%,棉籽壳15%,玉米粉2%,麸皮6%,米糠5%,石膏1%,石灰1%)和配方7 (玉米芯39%,棉籽壳10%,麸皮10%,米糠30%,大豆皮5%,甜菜渣4%,碳酸钙2%)栽培获得的猴头菌子实体具有较高的多糖含量和活性。【结论】所选配方适合作为栽培猴头菌深加工原料的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5.
【背景】利用微生物处理秸秆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的】筛选生长速度快、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强的真菌菌株,用于植物秸秆降解和高效利用。【方法】从自然界采集的样品中分离纯化真菌菌株,利用PDA-愈创木酚和PDA-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初筛,再经过液体发酵检测漆酶酶活、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及菌丝生长速率复筛目的菌株,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测序法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对目的菌株产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进行测定及酶学性质研究。【结果】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到18株真菌,通过初筛筛选出9株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真菌菌株,再经过复筛,筛选出一株产漆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高、菌丝生长快的菌株M1,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M1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其漆酶酶活为(243.59±1.11)U/mL,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为(36.03±0.63) U/mL。在5 d的培养期内,菌丝生长速率为(9.43±0.32) mm/d。对菌株M1的发酵粗酶液的酶学性质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产的漆酶在pH5.0-6.5相对酶活为90%以上,在pH ...  相似文献   

6.
根据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rs)生物学特性,结合新疆塔城地区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特点,设计了不同栽培配方,利用日光温室控温法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22℃条件下培养,对各处理组的菌丝状态、平均长速、长满菌袋时间、菌核产生时间等指标进行观测,确定不同配方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各处理组栽培出菇,对羊肚菌现蕾时间、第一潮菇产量、第二潮菇产量、总产量、优质菇率等指标进行检测,确定不同配方对羊肚菌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配方(3)(木屑15%,草粉30%,树叶20%,麦粒16%,麸皮12%,棉籽壳5%,石灰1%,石膏1%)无论菌丝生长状态还是产量都明显优于其他配方。分析发现,以草粉和树叶为主料替代木屑的配方更有利于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相比于木腐菌而言,羊肚菌木质素分解能力较弱,木屑不是羊肚菌栽培的最佳基质。羊肚菌不属于木腐菌,应属于草腐菌,此结论与野生羊肚菌生境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背景】大球盖菇和斑玉蕈是食药兼用且具有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优化培养基显得尤为重要。【目的】筛选出最适合培养大球盖菇、斑玉蕈的新型培养基。【方法】使用添加海藻糖的新型培养基,对不同培养基培养的大球盖菇及斑玉蕈菌株的菌丝生长状况、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及纤维素酶、漆酶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相较于PDA培养基,添加海藻糖的培养基能够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增加生物量,海藻糖添加的比例对纤维素酶和漆酶的影响较大,对大球盖菇及斑玉蕈菌丝的生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会改变其蛋白质的组成。【结论】大球盖菇最适合选用PTA-5培养基,斑玉蕈的最佳培养基是PDTA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香根草栽培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香根草为主要配方材料,以常规木屑为对照,设计了12个配方,栽培平菇,通过菌丝的长势和生长速度的不同,筛选适宜平菇生长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最适配方为香根草48%,类芦20%,芒萁10%,麸皮20%,碳酸钙1%和石灰1%;该配方菌丝长势旺盛、生长速度快,利用该配方栽培平菇,其生物转化率达到102.7%.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凭借较高的营养价值,作为特色农产品在我国广泛种植。采用不同基质(杂木屑、甘蔗渣和棉籽壳)栽培黑木耳,研究黑木耳产品营养成分、质构特性以及稳定同位素之间的特征差异。利用国家标准、质地多面分析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其营养成分、质构特性和稳定同位素进行特征差异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的氨基酸、灰分含量最高,以甘蔗渣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蛋白质、粗多糖、总糖含量最高,以杂木屑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粗纤维含量最高,差异显著(P<0.05)。黑木耳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以甘蔗渣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最优。不同培养基质黑木耳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比率差异显著,其中甘蔗渣基质栽培黑木耳中δ13C、δ15N、δ2H和δ18O最高,棉籽壳基质栽培黑木耳中δ34S最高。不同培养基质栽培的黑木耳营养及质构特性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试图阐明不同栽培基质的黑木耳子实体的稳定同位素、营养及品质的差异,可为黑木耳地域和品质鉴别提供有利的数...  相似文献   

10.
为结合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的优点、克服液体菌种不能长距离运输的不足,对杏鲍菇液体培养的菌丝球与基质结合的再固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菌丝萌发力与生长速度的比较筛选出最适合"杏大"的基质配方为玉米芯78%,麦麸20%,石膏2%,与其他基质配方相比差异显著(P0.01)。25 d内保藏时间对菌丝的生长速率和菌丝萌发力没有明显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优化的再固化菌种在不同的保藏时间进行呼吸强度和纤维素酶活测定,结果显示,再固化菌种呼吸强度随着保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25℃保藏35~45 d时菌丝的呼吸强度急剧上升,在45 d时达到最大1.132 8 mg/(g·h);纤维素酶活随保藏时间下降,菌种活力下降,因此再固化菌种的保藏时间在35 d为宜。  相似文献   

11.
莲子壳作为农业副产物体量较大,可用作食用菌栽培原料。本研究以资源化利用莲子壳和拓展灵芝栽培原料来源、降本增效为目的,以10%、20%、40%、60%和80%的莲子壳替代基础配方(杂木屑45%、玉米芯45%、麦麸5%、玉米粉4%、石膏1%)的木屑和玉米芯,研究各试验配方的灵芝农艺性状、品质及生产效益,从中优选出莲子壳基质高效配方,为探究莲子壳在代料灵芝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培养料添加一定比例莲子壳可促进灵芝菌丝生长,60%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4.44mm/d;基料添加莲子壳会减少菌柄长度、菌盖厚度和子实体含水量,对菌盖大小、菌柄直径和单朵鲜重无明显影响。活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随栽培料莲子壳比例的增加,灵芝子实体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80%处理的多糖含量(10.57mg/g)是对照的1.66倍、蛋白质含量(15.14%)显著高于对照(14.12%);而栽培料莲子壳对灵芝子实体三萜酸的影响呈“低比例促进、高比例抑制”趋势。另外,莲子壳配方会显著提高灵芝子实体氨基酸总量,以10%处理最高,氨基酸总量为32.44%,该处理检测到13种氨基酸的含量最高值。生产效益分析表明,栽培...  相似文献   

12.
以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为主料设计了10个栽培配方,研究不同配方下7株荷叶离褶伞的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结果表明,各菌株菌丝颜色以雪白色为主,在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上菌丝体生长优于以棉籽壳、木屑为主料的配方,但均无子实体形成;以棉籽壳为主料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特别是棉子壳添加少量木屑、树叶、腐殖土、发酵料和小麦更利于子实体形成,菌株3001的出菇周期最短(108d),产量最高(214.80g/袋),各菌株出菇的顺序为3001、1035、1004和1013。因此,栽培料组分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香栓菌Trametes suaveolens的最佳出菇配方,同时对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学发育特征进行研究。本文用杨树、柳树、秸秆木屑作为培养料设置了8种配比,每种分为对照A、测试组B共计16个配方进行筛选,对不同时期的菌丝发育状况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柳树木屑、杨树木屑的配方均能成功栽培出香栓菌子实体,开袋后在90%-95%空气湿度、一定散射光、13-18℃的低温刺激下28d原基发育为菇蕾,继续培养28d后子实体成熟。其中配料为柳树木屑97%、蔗糖1%、石灰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的配方出菇率最高,配料为柳树木屑的配方开袋后子实体长势最佳,采用边缘开袋方式最佳。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先分化出白色蜂窝状原基,原基依靠孔状结构吸收营养后,在其上层包被形成黑色菇蕾,同时基部开始形成子实层;菇蕾内部生殖菌丝不断分化和发育,体积逐渐膨大,颜色由深变浅,菌丝分化出担子并产生担孢子,最终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14.
以桃木为主要栽培基质,分别设置不同质量分数(20%,40%,60%,80%)的桃木替代常规配方中的栎木进行香菇生产,考察不同比例桃木替代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农艺性状及子实体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80%栎木屑、18%麸皮和2%石膏)相比,一定比例的桃木屑添加(<60%)对香菇菌丝生长不产生影响,过高的桃木添加量(≥60%)会显著降低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相应延长;随着桃木添加量的增加,总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添加桃木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其中2号配方(40%栎木屑、40%桃木屑、18%麦麸、2%石膏)产量最高、菇型最好,生物学效率达到79.08%;添加60%以上的桃木配方提高了二级菇的比例,子实体整体较大;检测桃木完全替代的配方生产的第一潮香菇子实体的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均不存在超标的现象,证实了桃木基质用于香菇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红托竹荪快速分离培养基优化,提高红托竹荪菌种分离与评价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菌种生长速度为响应值拟合二次多元回归方程,确定培养基配方;测定优化培养基与PDA对照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直径,以菌丝形态、锁状联合和菌落形态等指标评价优化培养基;测定优化培养基与PDA培养基培养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验证应用效果。通过试验,筛选出快速分离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71 g/L、全麦粉8.36 g/L、玉米粉8.07 g/L、琼脂粉18.00 g/L、木屑水1.06 L。快速分离培养基与PDA培养基对比,培养的菌落直径平均增加66.25%,快速分离培养基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增加33.33%,木屑培养基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增加44.22%。由于优化培养基中含有淀粉、纤维素等有效成分,其刺激了菌种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等,维持了胞外酶系的完整性。还可根据菌丝培养基过程形成的透明圈大小判定菌种胞外酶产生能力,达到快速评价菌种质量,保障菌种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自交选育秀珍菇新菌株“申秀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自交子代群体主要栽培和商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并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秀珍菇新菌株。【方法】以秀珍菇商业菌株“3108”为亲本进行自交,综合分析其自交子代群体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菇型、抗杂、抗逆性和栽培周期等性状以选育新菌株,利用ISSR (Inter-sample sequence repeat)鉴定新菌株和亲本菌株之间遗传差异性。【结果】自交子代中,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分别有19.5%和8.9%的菌株优于亲本;子代群体中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产量之间无相关性(R=0.102,P>0.05);37%的菌株栽培周期比亲本短;菇盖平展、厚且不易碎分别占53%、11%,菌柄直径和长度变化幅度分别为5?13 mm和21?75 mm;发生黄枯病,出现萎缩、死菇现象以及畸形分别占23%、19%、5%。【结论】通过对子代群体各性状综合分析,从中选育出生长快、产量高、菇盖厚且不易碎、柄粗长、抗杂和抗逆性强、栽培周期短等优良性状的秀珍菇新菌株“申秀1号”,前三潮菇平均单袋产量334 g,生物学效率高达74%,比亲本菌株增产7.1%,且种性稳定。经ISSR鉴定表明,该菌株具有自身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果树枝条作为栽培基质对赤灵芝(菌株:金地灵芝)子实体品质的影响。【方法】比较果树(苹果、桃树、梨树)枝条和常规杂木屑栽培灵芝的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进一步对其改善睡眠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果树枝条栽培的灵芝品质具有较大的差异。3种果树枝条栽培的灵芝菌丝体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发菌时间延长7-13 d,同时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组间的营养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而果树枝条组的矿质元素含量均显著大于常规组。此外,虽然果树枝条组的灵芝多糖含量较常规组低,但是均能够有效延长小鼠注射戊巴比妥钠后的睡眠时间,并且梨树枝条组能够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小鼠的入睡率(P0.05),改善睡眠功能显著。【结论】利用果树枝条栽培灵芝对其产量和农艺性状指标有一定影响,但是具有较好的改善睡眠的功能。因此,通过果树枝条配方优化,栽培高品质灵芝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配方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渣配方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为对照,比较不同配方对菌丝长势、生长周期、袋单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草(本试验用五节芒,在配方中分别占15.0%、22.5%、45.0%,即用五节芒分别代替30%、50%、100%的蔗渣)配方在菌丝长势、生长周期、袋单产及产品质量上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木屑配方菌丝长势比对照差,生长周期比对照长5~11d,每袋产量比对照低20~72g,A级品比对照少4%~13%,与对照差异显著;表明用菌草替代蔗渣工厂化栽培金针菇是可行的。利用菌草工厂化栽培金针茹每袋可节约成本0.1元,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与槟榔芋间作的棘托竹荪栽培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棘托竹荪D89为供试菌株,研究栽培料发酵时间及不同比例杂木屑和谷壳培养料对棘托竹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棘托竹荪栽培料发酵60 d时,产量最高,为2.18 kg/m~2;供试范围内,随着谷壳用量的增加,菌丝长势之间无明显差异,但菌丝长满畦床时间逐渐缩短,棘托竹荪鲜质量呈降低趋势,槟榔芋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中配方A(89.5%杂木屑,10%谷壳,0.5%尿素)用于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时,原基形成时间为70 d,棘托竹荪产量1.73 kg/m~2,槟榔芋产量达4.80 kg/m~2。  相似文献   

20.
野生毛尖蘑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固体培养不同条件对野生毛尖蘑菌丝生长的影响,对温度、初始p H、碳源和氮源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毛尖蘑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6℃,最适初始p H为6.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对毛尖蘑栽培料的配方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配方为杂木屑30%,玉米芯35%,麦麸25%,豆粕4%,玉米粉3%,石灰1.5%,石膏1.5%的栽培袋,经覆土栽培法可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