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是否能改善心脏停搏保存液(UW液)对离体大鼠心脏的低温保存效果。方法:将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10):对照组(UW组)、7.5μmol/L木犀草素小剂量组,15μmol/L木犀草素中剂量组及30μmol/L木犀草素大剂量组。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观察心脏在4℃含或不含木犀草素的UW液中保存12 h复灌60 min后心脏功能及超微结构变化,比较心脏冠脉流量(CF)、心肌含水量及冠脉流出液中磷酸肌酸激酶(CK)的释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添加木犀草素后,复灌期心脏的收缩功能(LVPSP,+dp/dtmax)与心脏舒张功能(-dp/dtmax)、冠脉流量在多个复灌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心率在复灌60 min时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复灌过程中磷酸肌酸激酶的漏出量及低温保存后心脏超微结构的损伤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灌注时间延长木犀草素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有剂量依赖性趋势;木犀草素对心肌含水量没有影响。结论:木犀草素能显著改善UW液对离体大鼠心脏的低温保存效果,对心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以30μmol/L的木犀草素大剂量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良传统提取富含RNA酶大鼠胰腺和腮腺组织总RNA方法,本研究将组织样本分成对照组,0.5%,1.0%和2.0%β-巯基乙醇处理组,对照组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β-巯基乙醇处理组分别于Trizol试剂中加入0.5%,1%,2%β-巯基乙醇.测定不同处理组单链核酸含量、完整性,A260/280和A260/23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管家基因β-actin,GAPDH,胰腺淀粉酶AMY2和腮腺水通道蛋白AQP-5表达情况,并通过计算扩增效率,验证β-巯基乙醇是否对后续PCR实验有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单链核酸含量、A260/280,A260/230无显著差异,β-巯基乙醇组RNA完整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0%,2.0%β-巯基乙醇组RNA完整性显著高于0.5%β-巯基乙醇组,1.0%β-巯基乙醇组RNA完整性与2.0%β-巯基乙醇组无显著差异;添加1.0%β-巯基乙醇对后续PCR试验无影响.综上所述,在传统Trizol法内添加β-巯基乙醇可显著提高胰腺和腮腺组织总RNA提取质量,其中添加1.0%β-巯基乙醇是最佳提取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良传统提取富含RNA酶大鼠胰腺和腮腺组织总RNA方法,本研究将组织样本分成对照组,0.5%,1.0%和2.0%β-巯基乙醇处理组,对照组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β-巯基乙醇处理组分别于Trizol试剂中加入0.5%,1%,2%β-巯基乙醇.测定不同处理组单链核酸含量、完整性,A260/280和A260/23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管家基因β-actin,GAPDH,胰腺淀粉酶AMY2和腮腺水通道蛋白AQP-5表达情况,并通过计算扩增效率,验证β-巯基乙醇是否对后续PCR实验有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单链核酸含量、A260/280,A260/230无显著差异,β-巯基乙醇组RNA完整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0%,2.0%β-巯基乙醇组RNA完整性显著高于0.5%β-巯基乙醇组,1.0%β-巯基乙醇组RNA完整性与2.0%β-巯基乙醇组无显著差异;添加1.0%β-巯基乙醇对后续PCR试验无影响.综上所述,在传统Trizol法内添加β-巯基乙醇可显著提高胰腺和腮腺组织总RNA提取质量,其中添加1.0%β-巯基乙醇是最佳提取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良传统提取富含RNA酶大鼠胰腺和腮腺组织总RNA方法,本研究将组织样本分成对照组,0.5%,1.0%和2.0%β-巯基乙醇处理组,对照组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β-巯基乙醇处理组分别于Trizol试剂中加入0.5%,1%,2%β-巯基乙醇.测定不同处理组单链核酸含量、完整性,A260/280和A260/23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管家基因β-actin,GAPDH,胰腺淀粉酶AMY2和腮腺水通道蛋白AQP-5表达情况,并通过计算扩增效率,验证β-巯基乙醇是否对后续PCR实验有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单链核酸含量、A260/280,A260/230无显著差异,β-巯基乙醇组RNA完整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0%,2.0%β-巯基乙醇组RNA完整性显著高于0.5%β-巯基乙醇组,1.0%β-巯基乙醇组RNA完整性与2.0%β-巯基乙醇组无显著差异;添加1.0%β-巯基乙醇对后续PCR试验无影响.综上所述,在传统Trizol法内添加β-巯基乙醇可显著提高胰腺和腮腺组织总RNA提取质量,其中添加1.0%β-巯基乙醇是最佳提取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芩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芩甙干预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进腹后仅翻动胰腺和十二指肠后关腹,模型组采用3.5%牛黄胆酸纳逆行胰胆管注射造成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黄苓甙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黄芩甙治疗.观察各组大鼠术后胰腺的病理变化,术后3 h、6h、12h腹水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的变化,测定胰腺组织MDA,SOD,TNF-α及IL-8的含量.结果:①在各时间点,模型组腹水量、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黄芩甙干预组腹水量、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其中12 h组腹水量较6h组显著减少(p<0.05);6h、12h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较3 h组显著降低(p<0.05);②假手术组组织结构完整,无明显改变;模型组胰腺及周围有皂化斑的形成,胰腺水肿、出血,炎细胞浸润,胰腺组织结构破坏明显,有大片坏死区;黄芩甙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显著改善;③在各时间点,模型组胰腺组织中MDA,TNF-α及IL-8含量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SOD显著降低(p<0.05);黄芩甙干预组较模型组MDA,TNF-α及IL-8含量显著降低,SOD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芩甙可能通过降低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起到保护胰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犬自体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8只体重匹配的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依达拉奉组(ED组)、生理盐水组(PS组),每组各6只。S组仅进行肾手术切除;ED组在阻断前在供体静脉内注入依达拉奉10 mg/kg,然后使用200 mL加入依达拉奉10 mg/kg的UW液灌洗供体肾并在同样的保存液中保存供体肾8小时,且再灌注开始时立即在受体静脉内给予依达拉奉10 mg/kg;PS组同法使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4 h后检测MDA、MPO、SOD、iNOS、eNOS等活性;术后24 h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PS组MDA显著高于S组及ED组(P0.05),PS组MPO含量亦低于S组及ED组(P0.05)。PS组SOD、eNOS含量显著低于于S组及ED组(P0.05),PS组iNOS含量高于S组及ED组(P0.05),ED组的肾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依达拉奉能减轻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乔振奎  付培德  张锐  李延龙  徐进志  徐万海 《生物磁学》2014,(6):1040-1042,109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犬自体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8 只体重匹配的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依达拉奉组(ED组)、生理盐水组(PS 组),每组各6只。S 组仅进行肾手术切除;ED组在阻断前在供体静脉内注入依达拉奉10 mg/kg,然后使用200 mL加入依达拉奉10 mg/kg 的UW液灌洗供体肾并在同样的保存液中保存供体肾8 小时,且再灌注开始时立即在受体静脉内给予依达拉奉10 mg/kg;PS 组同法使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4 h 后检测MDA、MPO、SOD、iNOS、eNOS等活性;术后24 h 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PS 组MDA显著高于S 组及ED组(P〈0.05),PS组MPO 含量亦低于S 组及ED组(P〈0.05)。PS组SOD、eNOS 含量显著低于于S组及ED组(P〈0.05),PS 组iNOS含量高于S 组及ED 组(P〈0.05),ED组的肾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依达拉奉能减轻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合氢HTK液对供心保存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保存液为HTK液)、H1组(保存液为含氢浓度约0.8mM的HTK液),H2组(含氢浓度约0.4mM的HTK液),H3组(含氢浓度约0.2mM的HTK液).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法,心脏分别在各组保存液中冷保存(4℃)6h,Tunel染色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mRNA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3活性.结果:供心冷保存(4℃)6h后,H1、H2、H3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H1、H2、H3组的Bcl-2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对照组的Bax mRNA水平明显高于H1、H2、H3组(P<0.01或P<0.05),对照组caspase-3活性明显高于H1、H2、H3组(P<0.01).结论:舍氢HTK明显抑制供心保存时大鼠心脏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应用小鼠离体胰腺碎片灌流技术研究了在37、25、10和40℃下胰腺的淀粉酶释放以及乙酰胆碱(ACh)对胰淀粉酶释放的刺激效应。灌流液采用Krebs-Henseleit(KH)溶液,对照温度为37℃。实验观察到:25℃时淀粉酶的释放量减低,10℃时极明显减低,而40℃时淀粉酶释放量明显增加。在KH灌流液中加入ACh对淀粉酶释放有刺激效应。但是10℃时的刺激效应比37℃时大约降低一半,而40℃时ACh对淀粉酶的刺激效应仍保持较高水平。在离体条件下基础淀粉酶释放主要是在胰内神经节影响下神经末梢释放ACh的结果。结果表明,低温可降低胰腺泡细胞对ACh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氯灭痛胶浆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双氯灭痛胶浆治疗组(Ds)、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和正常对照组(N),术后分别于12、24和36h处死,观察血清淀粉酶、SOD、CAT、NO、丙二醛(MDA)、核因子κB(NF-κB)、及胰腺大体病理及光镜下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淀粉酶、NF-κB、NO、MDA、胰腺组织的Hughes评分均明显降低、SOD、CAT、明显升高(P<0.05).结论:双氯灭痛胶浆对大鼠SAP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等前致炎物质的释放,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胰腺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其活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何浩  胡亮  何彩霞  崔嵘  夏凤强  李成 《生物磁学》2011,(17):3334-3338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7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例)、CBP组(n=23例)和CBP+乌司他丁组(n=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典治疗方案,CBP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乌司他丁组在CBP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病情发展,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检测和动脉血气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和CBP组相比,CBP+鸟司他丁纽患者病死率、ICU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②经过治疗,CBP+乌司他丁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降至15.46±3.96,与对照组(18.06±4.25)和CBP组(17.14±5.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患者BUN、HR降低程度依次为CBP+乌司他丁组〉CBP组〉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前后PH值、HCO3-、MAP比较差并不明显(P〉0.05)。④CBP+乌司他丁纽血清CRP含量下降,WBC数量减少,其变化程度明显大于CBP组和对照组(P〈0.05)。⑤对照组、CBP组和CBP+乌司他丁组患者PT、TT和APTT时间延长,血小板数量下降,其中CBP+鸟司他丁组PT、APTT时间短于CB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缓解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黄平  陈玖  唐英  杨来启  李亚萍 《生物磁学》2014,(6):1152-1154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P50 的变化特征,为产后抑郁患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本院2011 年1 月至2012 年6 月收治的26 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实验组)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 的潜伏期、波幅,并与25 例健康被试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1-P50 潜伏期[(56.62± 17.42) ms vs. (49.86 ± 15.21) ms],S2-P50 潜伏期[(57.36 ± 15.42) ms vs. (50.04 ± 16.27) m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1-P50 波幅[(3.58 ± 1.72) μV vs. (1.13 ± 0.91) μ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P50 波幅[(1.32 ± 1.16) μV vs. (1.48 ± 1.05) 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2/S1 波幅比值[(1.17 ± 0.26) vs.(0.41 ± 0.1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有缺陷,P50 受损指标可能为评估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补骨脂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受体-骨保护素(RANKL-RANK-OPG)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取24只200+5g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均注射钛颗粒溶液建立骨溶解模型,术后A组采用中药补骨脂水溶液腹腔注射,B组采用外源性OPG腹腔注射作为阳性对照,C组采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阴性对照。给药4周后,通过免疫组化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动物体内RANKL/RANK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用药4周后,3组12只大鼠背部气囊均为厚壁囊腔,骨溶解模型成功建立,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RANKIJRANK均呈阳性表达。免疫组化RANKL平均光密度(AOD)值A组(0.168±0.017)、B组(0.147±0.009)明显低于C组(0.314±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RANKAOD值测定A组(0.172±0.015)、B组(0.193±0.045)明显低于C组(0.342±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RT-PCR检测RANKL相对量A组(0.575±0.143)、B组(0.543±0.174)明显低于C组(0.951±0.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RANK相对量A组(0.433±0.025)、B组(0.611±0.209)明显低于C组(0.871±0.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补骨脂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无菌性松动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刚  杨军  唐振旺  宁国庆  曹燕  万娟 《生物磁学》2012,(31):6011-6014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所致咳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及缓激肽β2受体(BDK-RB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汉族人群中151例由于服用ACEI引起的咳嗽患者及151例未发生咳嗽的患者的ACEI/D及BDKRB2C/T的多态性,并采用紫外法检测ACE活性。结果:发现ACE基因分布在咳嗽组中II型为47.0%,ID型为42.4%,DD型为10.6%;无咳嗽组分别为39.7%、47.0%、13.3%,两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DKRB2基因分布在咳嗽组中CC型为21.3%,CT型为50.0%,TT型为28.7%,无咳嗽组分别为22.5%、47.7%、29.8%。两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组ACE活性水平为[(28.3±10.1)U/L]明显低于无咳嗽组[(40.2±9.4)U/L],两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汉族人群中ACEI所致咳嗽与ACE基因多态性及血清ACE水平有关,BDKRB2C/T与咳嗽间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麻醉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50例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观察组予以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组,观察2组麻醉后在各个麻醉循环系数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入室时在心率、MAP和SpO: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麻醉后在MAP各个时期以及拔管时在心率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SpO2却均在95%以上,比较无差异性(P〉0.05);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0%,总有效率为72%,苏醒时间为(16.5±2.7)min;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6%,总有效率为100%,苏醒时间为(3.7±1.3)min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而在不良反应上,在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在疼痛和烦躁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效果良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h的MMSE评分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3±10.5)min、(30.3±7.8)min、(33.2±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11.6)min、(30.1±6.6)min、(34.3±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2±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1±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24h时的MMSE评分28.7±1.0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和12hPOCD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血磷水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肾内科28例高血磷(SP〉1.6mmol/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病例组,30例血磷正常(SPN1.6mmol/L)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组成,年龄,性别,透析龄,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碱性磷酸酶,肾功能,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原发病组成,年龄(43.2±9.8岁VS40.5±12.2岁),男女性别比例(16/12vs.17/13),透析龄(32.56±6.71月vs.35.43±5.82月)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o.05),有可比性,在血红蛋白(83.22±6.71g/Lvs103.36±5.84g/L),红细胞压积(24.83±1.92%vs.30.76±1.52%),血钙(1.71±0.16mmol/Lvs.2.23±0.21mmol/L),血碳酸氢根(14.2±3.1mmol/Lvs20.6±4.9mmol/L),血碱性磷酸酶(124.26±16.33U/Lvs.61.47±14.91U/L),皮肤瘙痒发生率(22/28vs.7/30),腰背痛发生率(19/28vs.6/30),左心室肥厚发生率(20/28vs12/30),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酐(956±142mmol/LVS.923±156mmol/L),尿素氮(23.1±6.3mmol/LVS.24.8±8.9retool/L),血浆白蛋白(30.5±3.8g/Lvs.31.2±2.9g/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伴有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血磷正常的患者相比,血碱性磷酸酶,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较高,而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低,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的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随机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并统计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TC、TG、LDL.C、HDL.C差异不显著,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TC、TG、LDL—C水平均出现下降,HDL-C水平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治疗前的hs.CRP为(3.86±1.12)mg/L,对照组治疗前的hs—CRP为(3.82±0.84)mgm,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均出现下降,治疗组的hs—CRP为(2.57±0.66)mg/L,对照组的hs—CRP为(3.23±0.66)mg/L,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均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症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两组差异不显著(x2=0.497,P=0.780〉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血脂,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值得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治疗中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TI组,20例)于手术开始时和术后6 h分别给予乌司他丁200,000U,静滴;对照组(CON组,20例)则给予100 mL生理盐水滴注。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D7)及术后1个月(M1)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小时,采静脉血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结果:UTI组术后7天及1月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CON(P〈0.05),但POCD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术后24h时UTI组的IL-β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IL-8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TNF-α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术后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78眼),随机分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36例(46眼)患者为A组,术中不用丝裂霉素c的24例(32眼)为B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10P)、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co)、平均细胞面积(AVG)及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分析其数量的改变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组术前眼压为(35.4±13.7)mmHg,B组术前眼压为(32.5±13.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5.7±3.7)mmHg、(17.0±3.2)mmHg,均低于B组的(19.4±3.7)mmHg、(20.2±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75±484)个/mm2、(2199±373)个/mm2、(2164±332)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31.4±67.6)μm2、(480.6±66.8)μm2、(463.8±46.2)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1.1±7.4)%、(34.4±6.3)%、(31.2±7.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42±94)个/mm2、(2185+215)个/mm2、(2074218)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53.9土94.8)μm2、(516.3±100.8)μm2、(499.81+106.4)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0.2土3.0)%、(32.7±2.9)%、(31.4±4.3)%;除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较有意义(P〈0.05)外,余参数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4%高于B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1.1%高于B组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用丝裂霉素C的降压效果比不用丝裂霉素C的效果好,但短期内前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