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将鹅源腺病毒Y81G4株全基因组DNA的HindⅢ酶切片段分别插入质粒pUC18, 成功构建了全基因组DNA文库.在此基础上,将重组质粒携带的插入片段切出、回收并分别用地高辛标记后作为探针,与经限制酶BamHI、EcoRI、PstI、Eco RV消化的病毒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 Blotting,杂交结果经比较综合后获得了该病毒基因组DNA的HindⅢ、Ba mH I、EcoR I、PstI、EcoR V限制性内切酶的物理图谱.利用已发表的含有鸡EDS76病毒AA-2 株基因组DNA右末端的重组质粒pBE42作为探针,与本病毒两末端重组质粒进行Southern Blo tting,根据同源性杂交结果确定了本病毒基因组DNA物理图谱与EDSVAA-2株相应的方向. 本病毒基础因组DNA物理图谱的精确构建,为进行基因组结构分析,筛选复制非必需区,构建禽腺病毒载体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一种双酶混合切割后用计算机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及组建出物理图谱的方法。用Bam HⅠ、BglⅡ等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单酶双酶切割,计算出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DNA的分子量为120.23Kb,BamHⅠ切割DNA后产生10条带;BglⅡ切割后产生7条带。经计算机分析后打印出前者在物理图谱中的顺序为A(GE)C(HI)B(DFJ),后者在物理图谱中的顺序为AGC(EF)BD。在本文中还提出了组建图谱的计算机程序思想,并讨论了此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大尺蠖核多角体病毒DNA的限制性消化和物理图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大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sNPV)基因组DNA,所得片段数分别是:BamH Ⅰ,9;Bgl Ⅱ,7;Xho Ⅰ,10;HindⅢ 13;EcoR Ⅰ,12,从各个片段的累加测出BsNPV基因组的平均大小约为91,75kb;分子量约为59.60×10~6d。在单酶消化的基础上,用BamH Ⅰ/Bgl Ⅱ双酶消化得到16个片段(即9+7);大小为91,27kb,用、Bgl Ⅱ/Xho Ⅰ双酶消化产生7+10=17个片段,大小为90.04kb,由此组建了这三个酶在BsNPV基因组上的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4.
固定在膜上核苷酸序列已有许多不同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最普通的方法是在杂交探针上附加一种酶。将这种酶在杂交前与探针共价连接,或者在杂交后与探针结合。然后将膜与信号显示底物一起保温处理就可看见杂交的目的顺序位置。最常用的底物系统是色原性的,色原性系统在酶的作用下在膜上沉淀出不溶性染料。通过最佳的色原性系统可在膜上检测出约2×10~(-6)mol的酶(表Ⅰ)。从理论上讲,底物所能检出的酶的摩尔数越低,能检测目的DNA或RNA的量就越小。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组物理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杂交法和混合酶解法组建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的基因组物理图谱.确定了XhoI酶解位点的全部顺序,部分确定了PstⅠ和BamHⅠ酶解片段的顺序和它们对XhoI位点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玉米黑粉菌mt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别将mtDNA的Bam HI各片段制成探针,与mtDNA分别用8种酶酶切后的Southern膜进行杂交,用片段重叠法得出各套片段的排列次序,再将克隆化的Bam HI片段进行第二酶切,按分子量拼排出各酶酶切位点在mtDNA上分布的图谱。此外,片段重叠分析时,还发现玉米黑粉菌mtDNA为环状结构;杂交分析时还发现mtDNA内没有明显的重复序列。DNA总长60.7kb。  相似文献   

7.
曾星 《生物化学杂志》1997,13(4):385-390
在克隆了人基因组全长vigilin基因的基础上,对其5‘端转录调控区域再克隆,获得Vig-CG5-7E克隆,再用限制酶Apa1和EcoRⅠ切除3’端约4kb部分,得到Vig-CG5-7E3AE克隆,并对该克隆进行双向测离分析,结果表明:克隆Vig-CG5-7E用ApaⅠ酶消化后,用cDNA上游开始的20个碱基组成 寡聚核苷酸做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呆见一条上于0.1kb杂交带,根据物理图谱分析,位于V  相似文献   

8.
四膜虫T.S1株rDNA分子的形态以及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镜以及Southern杂交技术测得从我国分离的四模膜虫T.S1株的rDNA(rRNA基因)分子为20kb(相当于12.5×10~6道尔顿)的回文二聚体结构。制定了该rDNA分子的四种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并与已知的四膜虫10个物种的相应的限制酶图谱作了比较分析,发现T.S1株与其中9个物种的图谱显著地不同,但是与T.australis的rDNA的7种限制酶图谱相比较,竟有6种是一致的。两者的BglI图虽有差别,但也只是一个酶切位点之差。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RFLP技术,对中国东部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313个参试菌株来自10个省(市)的16个群体(子群体),样本分布在北纬24°N—41°N。各菌株的DNA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Pst Ⅰ和EcoR Ⅰ酶切,先后以10个低拷贝DNA探针和1个DNA指纹图谱探针进行了杂交和检测。结果表明,两个探针(pCB29和pMS29.1)的杂交图谱呈单态性;探针pCB19的杂交图谱显示,菌株DNA以PstⅠ酶切的为单态性,以EcoR Ⅰ酶切的则呈多态性;其他7个低拷贝探针的杂交图谱都呈多态性(Pst Ⅰ酶切)、指纹图谱探针的检测结果显示,辽宁凤城群体的菌株与中国东部其他群体的菌株相比,具有更多的限制性杂交片段,菌株间的遗传变异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RFLP技术,对中国东部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313个参试菌株来自10个省(市)的16个群体(子群体),样本分布在北纬24°N—41°N。各菌株的DNA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Pst Ⅰ和EcoR Ⅰ酶切,先后以10个低拷贝DNA探针和1个DNA指纹图谱探针进行了杂交和检测。结果表明,两个探针(pCB29和pMS29.1)的杂交图谱呈单态性;探针pCB19的杂交图谱显示,菌株DNA以PstⅠ酶切的为单态性,以EcoR Ⅰ酶切的则呈多态性;其他7个低拷贝探针的杂交图谱都呈多态性(Pst Ⅰ酶切)、指纹图谱探针的检测结果显示,辽宁凤城群体的菌株与中国东部其他群体的菌株相比,具有更多的限制性杂交片段,菌株间的遗传变异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基因库及其物理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酶解,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得到大小不同的11种片段。所得片段与BamHI酶解的pBR_(322)质粒DNA进行体外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LE392菌株。根据菌落杂交和插入片段的分子量等鉴定,证明获得11个插入了病毒DNA片段的重组质粒,但其中两个大片段克隆的分子量比原片段小。通过限制酶EcoRI和BamHI酶解片段的交叉吸印杂交及用~(32)p标记的克隆片段与病毒DNA酶解片段杂交等方法,构建了病毒基因组BamHI的物理图谱。杂交结果表明,病毒基因组主要由独特的序列组成。  相似文献   

12.
重叠群物理图谱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各种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需要确定DNA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遗传图相比,物理图反映了基因或DNA标记之间在染色体上的真实距离.依其作图方法分为三类,即限制性酶切图谱、重叠群图谱和DNA序列图谱.重叠群物理图是将获得的大片段克隆,如YAC、BAC克隆,依其在染色体上的真实顺序排列而成,主要应用于基因组测序、重要基因的图位克隆、靶分子标记开发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等,特别是为那些由于缺乏合适的作图群体而不能建立遗传图的物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从事基因组学研究的平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重叠群物理图构建研究的主要进展,比较分析了不同重叠群物理图谱构建方法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物理作图质量的建议,认为应根据基因组不同区域的特点,综合特异性探针的杂交、PCR筛选、酶切指纹分析、BAC克隆STC延伸、BAC末端测序等多种方法才能完成重叠群的构建.此外,物理图的构建还应努力整合各种基因组的资源和数据,如遗传连锁图、分子细胞遗传图、DNA序列图、EST数据等,这将有助于提高其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使用价值及应用范围.文章最后对重叠群物理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用DNA 复性动力学方法克隆到一个水稻中度重复顺序。Southern 杂交、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序列分析资料表明,该重复顺序在水稻基因组中具有串联重复和散布状态两种存在方式。以该DNA 片段作探针,用Southern 杂交方法分析了多种野生稻种和栽培稻品种的基因组分化特征。某些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过的水稻DNA,其图谱呈现出多达40 条以上的杂交带,包括强杂交带和弱杂交带两种类型。重复实验结果证明,强杂交带表现为BBCC染色体组型特异而弱带则在栽培稻各品种间显示出丰富的多态性,表明该重复顺序片段在水稻理论研究和育种实践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栗疫病菌群体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克荣  米MG 《真菌学报》1996,15(2):135-142
本实验采用RFLP技术,对中国东部栗疫病菌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313个参试菌株来自10个省(市)的16个群体(子群体),样本人布在北纬24°N-41°N。各菌株的DNA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Pst Ⅰ和EcoRⅠ酶切,先后以10个低拷贝DNA探针和1个DNA指纹图谱探针进行了杂交和检测。结果表明,两个探针的杂交图谱呈单态性,其他7个低拷贝探针的杂交图谱都呈多态性、指纹图谱探针的检测结果显示,辽宁  相似文献   

15.
柴建华 《遗传学报》1990,17(2):136-142
cosmld克隆的线性化用λcos末端酶来完成,线性的cosmid或λDNA经部份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后,分别与已标记的cos顺序探针杂交(探针为分别与λ的左端或右端的cos顺序互补的12核苷酸单链片段),杂交后的部份酶解片段经电泳分离和自显影后,酶切点位置可直接在X-底片上读出。在本实验室条件下,可一次完成二个克隆包括5—6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图谱分析,分析和作图可通过计算机或手工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加速月季育种进程,对27份月季种质及3个杂交组合的8个杂交后代,采用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方法分析其亲缘关系并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结果表明:月季种质采用POD同工酶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酶谱分析中,在相对迁移率为0.264~0.858的位点处共获得7条酶带,其中共有酶带3条,特征酶带4条,表明不同月季种质间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又存在一定同源性。基于酶带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57处,可将27份供试材料分为3个大组。合柱组与月季组材料聚在一个大组中,两个组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再次得到确认。金樱子与硕苞蔷薇分别聚在两个不同的组中,表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供试的古老月季品种被聚在两个不同的大组中,与野生种聚成的一组呈平行关系,表明古老月季在起源上的差异较大,可利用其作为杂交亲本进行广泛杂交以选育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杂交后代。根据有无父本特征酶带对杂种后代真实性进行鉴定,初步确定2个杂交组合的6个杂交后代中5个为真实杂种,1个为自交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月季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两种杆状病毒的限制性消化和p10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5和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消化昆虫杆状病毒SeNPV和LsNPV DNA,求出它们的基因组平均长133kb和164kb.为了定位这两种杆状病毒的p10基因,构建了含有AcNPVp10基因序列的两个探针载体pAcHP106和pAcEP102.从探针载体回收0.18kb和0.42kb的AcNPV p10基因序列,制备探针,与SeNPV和LsNPV的酶切片段杂交,得到清晰的杂交图谱,准确的定位了这两种病毒的p10基因.  相似文献   

18.
大肠杆菌野生株JE5506(1pp+)和突变株JE5505(1pp-)的染色体DNA的Hind Ⅲ酶解片段,与一带有大肠杆菌外膜脂蛋白信号肽基因的107bp探针,在20℃下进行DNA-DNA杂交,在25kb和3.4kb处各出现一杂交带。该两片段与载体质粒pBR322在体外进行DNA重组,分别得到pHWO14和pHWO15两个重组质粒。该两重组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Southern印迹及与107bp探针杂交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上述两个DNA片段上存在有与  相似文献   

19.
用DNA指纹图谱方法进行野生小家鼠的双亲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在英格兰捕获的野生小家鼠为研究材料,尝试用DNA指纹图谱方法判别动物后代的双亲。从冷冻鼠脑组织中提取的DNA,经限制性酶Hinf一I的酶切、凝胶电泳、尼龙膜吸附、与P ̄32标记的人或鼠RNA探针杂交、放射自显影,最后得到DNA指纹图谱。图谱分析表明:野生小家鼠间的亲缘关系很近,个体间的相似性系数较高,不易判别后代的双亲,建议采用简便而又准确的条带比较法,取代相似性系数法。鼠探针与鼠DNA杂交所得到的图谱与人探针33.6的相比,个体的特异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杂交灿稻(珍汕97B)的叶绿体DNA克隆到pBR 322载体上后,从克隆库中筛选出含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基因(rbcL)的重组子(19.3kb),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这个重组质粒并制作了完整的物理图谱,rbcL基因被定位在这个物理图谱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