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观察mi R-200c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和TGF-β1/Smad3通路的影响。方法 45只C57BL/6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UUO组、UUO组、UUO+agomi R-200c组,每组15只。假UUO组仅游离左侧输尿管但不结扎;UUO组和UUO+agomi R-200c组通过结扎左侧输尿管建立的肾纤维化模型,手术后第1、7、14d两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agomir-200c尾静脉注射。第21d后处死全部小鼠,取血测定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取小鼠梗阻侧肾脏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肾组织mi R-200c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3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UUO组比较,UUO组小鼠肾组织mi R-200c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Scr、BUN水平明显升高,肾小管间质损伤病理评分升高,肾胶原容积分数(c VF)增加,肾组织中TGF-β1、Smad3及α-SMA水平明显升高。与UUO组比较,UUO+agomi R-200c组小鼠肾组织mi R-200c的表达明显增高,血清Scr、BUN水平明显降低,肾小管间质损伤病理评分下降,肾胶原容积分数减少,肾组织中TGF-β1、Smad3及α-SM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上调mi R-200c能够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减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IgA肾病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患者肾组织miRNA-26a、β-catenin、GSK-3β、α-SMA的表达,探究miRNA-26a通过靶向调控GSK-3β参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所致肾间质纤维化。方法:根据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将46例IgA患者分为实验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对照组为7例肾脏肿瘤远离肿瘤组织的正常肾组织。采用RT-qPCR方法检测各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共53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miRNA-26a的表达水平,分析miRNA-26a与IgA肾病肾纤维化的关系。分别采用RT-q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肾组织β-catenin、GSK-3β、α-SMA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并与miRNA-26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miRNA-26a呈低表达,且随着肾间质病变程度加重,miRNA-26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A肾病患者肾组织GSK-3β、β-catenin、α-SMAmRNA和蛋白的表达升高,且表达程度随着肾间质病变程度加重逐渐增强,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肾组织miRNA-26a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943,P0.05),肾间质及肾小管GSK-3β、β-catenin、α-SMA的表达强度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正相关(r=0.917,P0.05;r=0.943,P0.05;r=0.926,P0.05),肾间质GSK-3β与β-catenin蛋白表达正相关(r=0.834,P0.05)。结论:miRNA-26a可通过靶向调控GSK-3β参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治疗组(80mg/kg/d),大剂量治疗组(160mg/kg/d)。采用左侧输尿管双结扎的方法建立UUO模型,治疗组每天以STI57180、160mg/Kg灌胃。分别于术后第8,11d分别处死各组小鼠6只。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TGF-β1、PAI-1、α-SMA和PC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的肾间质纤维化定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不同剂量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左肾TGF-β1、PAI-1、α-SMA和PCNA的表达均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治疗组α-SMA和PC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可显著减轻UUO小鼠梗阻侧肾脏间质纤维化,下调α-SMA和PCNA的表达,减少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云南分心木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HUA)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以联合氧嗪酸钾及腺嘌呤灌胃给药复制高尿酸血症小鼠为模型,对云南分心木水提物、醇提物及两种去除无机元素提取物的治疗作用进行考察。经过14天连续给药后,检测血清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的含量、肝脏组织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力、肾脏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变化,评价不同提取物对HUA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云南分心木4种样品不同程度的降低UA、BUN、Cr的含量,降低XOD的活性,下调IL-1β及TNF-α的水平,减轻病理结构变化,且醇提物的效果最为显著。表明云南分心木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肾功能、抑制XOD活性以及抗炎的作用,对HUA小鼠模型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雨生红球藻破壁孢子粉对酒精性损伤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雨生红球藻粉低、中、高剂量组(100 mg/kg、200 mg/kg、400 mg/kg)。其中,剂量组动物先灌胃受试物7 d,第8天开始,给予剂量组和模型组50%酒精连续灌胃7 d,建立酒精性损伤模型。最后一次灌胃16 h后处死小鼠,取血清和相关脏器,测定小鼠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和肌酐(creatinine, CREA)浓度,同时测定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β)含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雨生红球藻破壁孢子粉各剂量组肾脏指数降低, BUN和CRE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升高(P0.01), MDA显著降低(P0.01),炎性因子TNF-α和IL-β也显著降低(P0.0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破壁孢子粉对小鼠酒精性肾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剪切型X盒结合蛋白1(spliced 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S)是内质网应激关键信号分子。有研究表明XBP1S在肾脏系膜细胞具有抗氧化应激和抗凋亡作用,而氧化应激是肾纤维化发生发展重要因素。缬沙坦(valsartan)具有改善肾纤维化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valsartan能否通过XBP1S进而影响肾间质纤维化发展。C57BL/6J小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制作肾纤维化模型,valsartan组于造模前1 d起每天给予valsartan(20 mg/kg)灌胃,UUO组和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于手术后第7天处死动物,取左侧肾。HE、Masson和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XBP1S在肾间质表达;Western blot检测XBP1S、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BAX和BCL2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与p67-phox m RNA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UUO组XBP1S蛋白水平明显降低,valsartan明显升高UUO小鼠XBP1S蛋白水平;HE、Masson和Sirius red染色结果显示valsartan明显改善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alsartan明显降低UUO小鼠fibronectin、BAX/BCL2、α-SMA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UUO组p47-phox与p67-phox m RNA水平明显较对照组升高,相比较于UUO组,valsartan明显降低UUO小鼠p47-phox与p67-phox m RNA水平。以上结果提示,XBP1S蛋白水平下调与UUO模型的肾间质纤维化有关,其机制可能与XBP1S抗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57BL/6小鼠模型,探索其小管损伤指标和间质纤维化程度随顺铂造模剂量的改变,为研究从AKI到CKD进展过程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 将24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顺铂模型组。模型组小鼠按5、7、10 mg/kg顺铂腹腔注射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4周构建模型。处死小鼠后,留取标本进行相关检测。检测血浆肌酐和24 h尿蛋白排泌量来评估小鼠肾功能;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和尿液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以评估肾小管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CD3阳性T细胞和免疫荧光法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天狼星红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I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以评估肾脏纤维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注射顺铂浓度的升高,小鼠肾脏损伤越明显,其中10 mg/kg顺铂高剂量组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顺铂高剂量组小鼠肾功能下降,表现为血浆肌酐浓度和24 h尿蛋白排泌量显著升高(P0.05和P0.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空泡变性等病理学改变显著,肾组织KIM-1表达显著上升(P0.05),尿NAG水平升高;肾组织浸润的CD3阳性T细胞和F4/80阳性巨噬细胞增多;肾组织天狼星红染色阳性胶原纤维区域显著增多(P0.001),胶原I和α-SMA表达也明显增多(P0.01),肾小管-间质发生纤维化。结论反复注射4周10 mg/kg顺铂可诱导小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可为研究AKI向CKD的转化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对小鼠肾间质纤维化、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组(UUO组,n=5)及羟苯磺酸钙治疗组(CDT组,n=4);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制备肾间质纤维化模型,CDT组给予羟苯磺酸钙灌胃、Sham组和UUO组给予双蒸水灌胃;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后14 d小鼠术侧肾脏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Ⅰ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UUO组小鼠术后14 d术侧肾脏肾发生显著肾间质纤维化,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强(Ⅰ型胶原基因相对表达量:Sham组:1.00000,UUO组:114.92289,P0.0001)。与UUO组比较,CDT组小鼠术后14 d术侧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减弱(Ⅰ型胶原基因相对表达量:UUO组:114.92289,CDT组:45.33516,P0.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抑制小鼠肾间质Ⅰ型胶原表达从而减轻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口服氯化汞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口服氯化汞(HgCl2)造成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HgCl2[(A组为5mg/(kg·bw)、B组为10mg/(kg·bw)、C组为20mg/(kg·bw)]给大鼠灌胃1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模型大鼠体重下降,肾体比增加,肾功能损害和肾组织Hyp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胶原沉积增加,肾间质FN和α-SMA表达增强,以C组病变最重。结论20mg/(kg·bw)剂量HgCl2灌胃1周可造成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其部分机制在于HgCl2促使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生成沉积。  相似文献   

10.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纤维化大鼠肾小管间质中分布,以及缬沙坦对DC浸润聚集的干预作用。建立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缬沙坦治疗组(n=18)。分别于建模1、4、12周取肾组织,采用HE和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采用免疫双染及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DC-SIGN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分布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选择素以及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II型胶元(ColIII)、纤维连接蛋白(FN)在上述肾组织中表达;以及RT-PCR检测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1)模型组DC-SIGN 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最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12周较1和4周呈明显增多,且与慢性肾功能减退呈正相关。(2)12周时手术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区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并与TIF程度以及DC-SIGN DC分布数量呈正相关。(3)经缬沙坦治疗后,DC-SIGN DC分布减少,以及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下降,TIF程度减轻及肾功能改善。研究结果表明,DC启动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缬沙坦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Smad2/3上调促进大鼠梗阻性肾病的纤维化和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途径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式(UUO)建立肾梗阻模型.分别于术后3、6、14和28d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技术来检测TGF-β1、Smad2/3、p-Smad2/3和观察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凋亡的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变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于术后3d梗阻肾TGF-β1、Smad2/3、p-Smad2/3开始升高,细胞凋亡百分率同时升高,I型胶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亦升高.第6d各项指标水平显著升高.第14、28d升高更加明显(P<0.01).B3、B6、B14和B28组之间也随天数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肾间质病变面积增加显著(P<0.01).结论在肾间质纤维化中TGF-β1、Smad2/3、p-Smad2/3及细胞凋亡明显上升,同时I型胶原及α-SMA表达升高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增加.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途径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可能起着重要促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仁活血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参仁活血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参仁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予以生理盐水1 mL/kg腹腔注射,模型组及参仁活血颗粒各组予以40%四氯化碳0.2 mL/100 g腹腔注射,2次/周,连续8周,于第4周起分别予以参仁活血颗粒,低剂量组每日1.575 g/(kg?bw)、中剂量组每日3.15 g/(kg?bw)、高剂量组每日6.3 g/(kg?bw)剂量灌胃,连续4周,于第8周牺牲大鼠。HE染色及Masson染色检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肝collagen I、collagen III、TGF-β1的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明显增多,形成大小不一的假小叶;而参仁活血颗粒各剂量组较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以参仁活血颗粒高剂量组疗效最显著。②模型组大鼠肝collagen I、collagen III、TGF-β1、Smad 3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Smad7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参仁活血颗粒各剂量组collagen I、collagen III、TGF-β1、Smad3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Smad7表达较模型组升高,以参仁活血颗粒高剂量组疗效最好(P0.05)。结论参仁活血颗粒能显著改善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其能下调大鼠肝组织中TGF-β1、Smad3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从而减少Collagen I、Collagen III的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13.
姜黄素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Aβ生成和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生成酶早老素2(presenilin2,PS2)和Aβ降解酶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 degrading enzyme,IDE)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AD防治中的机制。方法将3月龄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组,0.92mg/(kg·d)]、姜黄素大[400mg/(kg·d)]、中[200mg/(kg·d)]、小[100mg/(kg·d)]剂量组,每组10只;并以同月龄遗传背景相同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灌胃。灌胃3个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Aβ生成酶PS2和降解酶IDE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模型组小鼠的游泳轨迹多为边缘型,而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姜黄素各组小鼠的游泳轨迹多为趋向型和直线型。Aβ生成酶PS2和降解酶IDE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PS2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各组小鼠海马CA1区PS2阳性细胞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PS2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姜黄素小剂量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同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中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姜黄素各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同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姜黄素能通过减少Aβ生成酶和增加Aβ降解酶的表达,降低Aβ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养胃四君子茶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养胃四君子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8只。对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灌胃番泻叶水提液7 d后,改用饮食不节+缺水燥结+过度疲劳喂养8 d等方法。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无菌水灌胃,治疗组用养胃四君子茶灌胃,0.8 mL/d连续6 d。然后采集肠道内容物,分析肠道菌群及酶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肠道细菌总数比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肠道乳酸菌数量养胃四君子茶低、中剂量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显著升高(均P<0.01);双歧杆菌数量养胃四君子茶低、中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肠道酶活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肠道淀粉酶(P<0.01);养胃四君子茶低、中剂量组蛋白酶活性均显著上升(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养胃四君子茶低、中剂量组木聚糖酶活性显著上升(P<0.01或P<0.05),其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养胃四君子茶低、中剂量组纤维素酶活性均显著上升(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养胃四君子茶低剂量组的血清D 木糖含量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养胃四君子茶可抑制细菌过度增长、扶植有益菌生长,改善肠道酶活性、增强胃肠蠕动,从而改善脾虚便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EPS)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设假手术组(Sham)组、UUO、UUO+EPS(50 mg/kg)及UUO+EPS(100 mg/kg)剂量组,每组n=8。左侧输尿管结扎制备UUO大鼠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3周,sham和UUO组给予等体积的羟甲基纤维素钠。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醛糖还原酶(AR)表达情况,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或) Western blot检测肾脏I型胶原(collagen I)、III型胶原(collagen II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SP-1)、纤连蛋白(FN)、E-钙粘蛋白(E-cadherin)、转化生成因子-β1(TGF-β1)和AR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UUO组大鼠小管上皮细胞萎缩、空泡样变性,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并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沉积明显增加,collagen I、collagen III、TGF-β1和A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同时EMT标志性蛋白α-SMA、FSP-1、F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UUO组相比,经EPS治疗3周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胶原沉积明显减少,collagen I、collagen III、TGF-β1和A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另外α-SMA、FSP-1、F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而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且100 mg/kg剂量组上述指标的改变均好于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依帕司他对肾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1介导的AR表达、进而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MT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新型磷酸二酯酶5 (phosphodiesterase 5, PDE5)抑制剂CPD1对单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unilateral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UIRI)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本文采用夹闭(35 min) BALB/c小鼠肾蒂建立UIRI动物模型,造模2 h后每天给予CPD1 (5 mg/kg)灌胃治疗,术后第10天切除对侧肾脏,第11天取患侧肾脏。通过HE、Masson三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结构损伤和胶原沉积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技术分析肾脏组织、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49F)、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纤维化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UIRI小鼠肾脏中出现明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间质纤维化,I型胶原(collagen I)、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表达显著增加;CPD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沉默Wnt4基因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为慢性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Wnt4基因沉默组,每组32只。构建Wnt4 siRNA慢病毒载体体内转染沉默组的大鼠,于转染后第3、7、10、14天分为四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通过H&E染色病理检查、RT-PCR技术检测肾间质改变及β-连环蛋白、Wnt4、α-SMA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假手术组四个时间点未见肾间质改变;UUO组、阴性沉默组及沉默组造模后3 d出现肾间质水肿、少量肾间质纤维化,10、14 d肾间质弥漫性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呈加重趋势;阴性沉默组基因与UUO组相同;沉默组四个时间点均出现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14 d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低于阴性沉默组及UUO组(P<0.05);Wnt4基因沉默后UUO组mRNA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Wnt4与β-catenin 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0.886,P<0.001)。Wnt4与α-SMA 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0.930,P<0.001)。Wnt4基因沉默后沉默组mRNA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Wnt4与β-catenin mRNA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r=0.204,P=0.263)。Wnt4与α-SMA 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0.753,P<0.001)。结论沉默Wnt4基因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中可明显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可能对其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成年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假手术组仅完成开腹过程,不结扎输尿管;模型组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行开腹左侧输尿管结扎术,术后参麦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3 mL/(kg·d),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则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的第7、14、21天各组处死动物6只,取左肾组织进行HE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检查,并测定梗阻侧肾组织中SOD和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肾间质α-SMA表达减少;肾组织中SOD活性增加,MDA含量下降.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减少肾间质α-SMA表达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松萝通过调节结肠菌群的失调,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病理状态的作用机制,为松萝醇提物抗AS提供新的实验基础。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等量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松萝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VD_(3)建立AS大鼠模型。用阳性药物辛伐他汀及低、中、高剂量的松萝醇提物对AS模型大鼠干预治疗,4周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通过HE染色检测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结肠菌群数量。结果 松萝醇提物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主动脉的斑块沉积,显著降低TC、TG、LDL-C水平和AI及升高HDL-C水平(均P<0.05)。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松萝醇提物的干预治疗可以下调结肠菌群中致病菌毛螺旋菌属和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上调益生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其中,中剂量松萝醇提物对AS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 松萝对A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促进AS模型大鼠的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白囊耙齿菌子实体不同提取物防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研究,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小鼠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探究白囊耙齿菌子实体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的高、中、低剂量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防作用及不同提取物的高剂量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并对小鼠体重进行测量,检测尿蛋白(UP)、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固醇(TC)、超氧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分析肾、肝、脾、胸腺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水提取物中剂量(240mg/kg)能显著降低小鼠尿蛋白含量和肾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使血清生化指标维持正常,并对免疫器官有保护作用;醇提取物高剂量(200mg/kg)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治疗作用,但对免疫器官保护作用较弱。研究表明,白囊耙齿菌子实体水提取物中剂量具有预防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且效果优于阳性药肾炎康胶囊,具有开发利用潜力,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