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积雪草(CA)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相关下游信号的影响,阐明积雪草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造模组(n=50)。造模组大鼠进行右肾切除术,1周后给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连续给3 d;72 h后测血糖,以 ≥ 16.7 mmol/L,尿糖+++以上及尿量大于对照组的50%为DN模型成模标准。假手术组进行右肾被膜损伤,并注射相应量生理盐水。造模组通过灌胃给药,分为:DN模型组(模型组)、DN+福辛普利组(蒙组1.6 mg/kg·d)、DN+积雪草高剂量组(高剂量组16.8 mg/kg·d)、DN+积雪草中剂量组(中剂量组11.2 mg/kg·d)和DN+积雪草低剂量组(低剂量组5.6 mg/kg·d)(n=10),连续给药16周,每日上午1次灌胃。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肾组织中TGF-β1、TβR1、TβR2、Smad2/3、p-Smad2/3及Smad7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DN组TGF-β1、TβR1、TβR2、Smad2/3 mRNA和蛋白表达及Smad2/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福辛普利和高剂量积雪草能倒转DN引起的TGF-β1、TβR1、TβR2、Smad2/3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及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积雪草可能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起到防治DN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和百令胶囊对自然衰老SD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衰老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铁皮石斛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及百令胶囊组(40 mg/kg)、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对各组大鼠连续灌胃8周。在灌胃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的新鲜粪便,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CoA和韦恩图分析结果显示铁皮石斛和百令胶囊使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铁皮石斛高剂量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菌群数量增多,Patesci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菌群数量减少,并且铁皮石斛高剂量组增加了肠道菌群种类的丰富度,如新增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百令胶囊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不显著,在原菌群的基础上调整其组成比例,表现为厚壁菌门数量增多,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数量减少。结论铁皮石斛和百令胶囊对自然衰老大鼠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不同剂量的铁皮石斛对肠道菌群有不同的调节作用。铁皮石斛高剂量组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可增加有益菌的丰度,降低有害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3.
周易  黄雨晴  叶松 《微生物学报》2023,63(10):3987-399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1组为假手术组,剩余5组大鼠采用“前胃结扎+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手术造模方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造模2周后将术后全部存活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予高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中剂量组(予中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低剂量组(予低剂量清郁和降汤)、西药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每组6只。于术后第15天开始灌胃,其中假手术组及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其他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持续灌胃14 d后将所有大鼠处死后进行取材。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黏膜的菌群构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大鼠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的情况,B组(对照组)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占比减少,变形菌门占比增多,且假单胞菌属、青枯菌属等细菌增多。低、中、高3种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均能够提升RE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降低变形菌门的占比,从属水平上看,清郁和降汤能够提升大鼠肠道中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颤螺旋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狄氏副拟杆菌属等益生菌占比。以D组(中剂量组)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最为明显,其效果最接近假手术组。特征微生物方面,B组以变形菌门为特征性微生物,D、E两组出现了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下属细菌为特征微生物的情况,在门水平与F组相同。【结论】清郁和降汤能够有效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机制可能与改变RE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有害菌、提升益生菌的占比和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肠道菌群与肾功能损害及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2型DN患者作为DN组并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患者(30~300 mg/24 h)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300 mg/24 h),另取同期收治的尿白蛋白水平正常(<30 mg/24 h)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对象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标Ace指数、 Simpson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及肠道菌群门水平的组成,根据2型DN组患者前后2次入院时尿白蛋白水平的变划分为白蛋白尿短期进展和未进展,分析2型DN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病情及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关系。结果 DN组患者的肠道菌群Ace指数、Simpson指数及厚壁菌门占比均低于DM组和对照组,拟杆菌门占比高于DM组和对照组(均P<0.05),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占比与DM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中大量白蛋白尿患者的Ace指数、Simpson指数及厚壁菌门占比低于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拟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人参低聚肽(ginseng oligopetides,GOPs)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的作用效果。方法:根据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酒精模型组、乳清蛋白组(250 mg/kg·BW)和4个GOPs剂量组(62.5、125、250、500 mg/kg·BW),另设1个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GOPs灌胃30 d后,以4 g/kg·BW浓度灌胃染毒造成大鼠急性酒精中毒模型(翻正反射实验为7 g/kg·BW),进行行为学实验(包括翻正反射、转棒和网上攀附实验)、检测血乙醇浓度,并检测大鼠肝脏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结果:GOPs干预能明显减少急性酒精中毒大鼠的翻正反射消失比率,延长网上攀附时间,增加醉酒大鼠在转棒上的停留时间,降低血乙醇浓度及提高肝脏ADH、ALDH活性。结论:GOPs可以通过加速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加强肝脏乙醇代谢酶活性,改善酒精引起的行为异常,从而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灵芝子实体浓缩胶囊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健康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灵芝子实体浓缩胶囊低(83.5mg/kg·BW)、中(167mg/kg·BW)、高剂量组(500mg/kg·BW),每组10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灌胃给药37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按等量蒸馏水灌胃。给予受试物第37天,模型对照组及受试物各剂量组灌胃给予50%乙醇(13mL/kg·BW)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16h处死动物,测定各组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各剂量组间小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灵芝子实体浓缩胶囊高剂量组的MDA、TG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中、高剂量组的GSH含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灵芝子实体浓缩胶囊能显著改善肝细胞肿胀、坏死和炎性浸润状况,在脂肪变性方面各剂量组虽未发现显著性改善,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存在缓解肝损伤的趋势。结论:灵芝子实体浓缩胶囊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辅助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收集人、大猪、小猪、大鼠、小鼠以及鸡五个不同个体的粪便样品 , 每个个体取两个平行样 , 提取总 DNA;PCR 扩增 , 获得 16S rRNA V6 标签片段 ; Illumina 测序 ; 经 BIPES 以及 QIIME 分析并比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结果发现 , 不同物种之间肠道菌群差异较大。五类物种肠道菌群均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以及变形菌门为主 , 但鸡的厚壁菌门显著减少 , 而变形菌门显著增加。从α多样性角度来看 , 猪肠道菌群种属丰富度及 Shannon 指数均显著高于人及鸡肠道菌群。从β多样性角度 , 尽管不同人之间的肠道菌群相似度较低 , 但不同物种之间相比较 , 小猪与大鼠肠道菌群与人相似性高于小鼠和鸡肠道菌群。与人类相比 , 小猪的肠道微生物组最相近 , 而鸡的肠道菌群相似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参胶原低聚肽(SCCOPs)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联用所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阳性对照组(C)、海参肽低剂量组(D)、海参肽中剂量组(E)和海参肽高剂量组(F)6组。除A组给予0.9%生理盐水(20mg/kg)外,其余5组大鼠分别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各50 mg/kg·BW,2h后,A、B组给予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C组给予水飞蓟宾22.1mg/kg·BW,D组给予SCCOPs 346 mg/kg·BW、E组给予SCCOPs 692 mg/kg·BW、F组给予SCCOPs 1 038 mg/kg·BW;实验周期为4w。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测定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测定大鼠肝脏指数;测定大鼠肝匀浆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呈现大部分肝细胞浊肿变性,分界不清;肝小叶排列不齐,肝窦道受压变窄;脂肪变性广泛,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给予水飞蓟宾和海参低聚肽干预后得到显著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别升高了6.46%和17.70%(P<0.05)。与模型组相比,水飞蓟宾组的ALT和ALP水平分别降低了25.36%和29.65%(P<0.05),而海参低聚肽低、中和高剂量组ALT水平分别降低了28.89%、27.77%和18.56%(P<0.05);ALP水平分别降低了14.84%、24.78%和21.08%(P<0.05)。结论:海参胶原低聚肽可明显改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慢传输型便秘(STC)脾虚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初步探讨枳术丸对STC肠道菌群的可能干预机制。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枳术丸组与莫沙必利组。造模组(模型组、枳术丸组与莫沙必利组)采用番泻叶灌胃,随后控制饮食饮水采用饥饱失常的方法造成脾虚便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枳术丸组给予中药水煎剂灌胃,莫沙必利组给予莫沙必利悬浊液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7 d后测定小鼠肠道推进率和血清D-木糖水平,采集小鼠结肠内粪便进行16S rDNA检测,分析样本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度,分析门、属、种水平的物种组成。结果模型组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与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较正常组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STC发病过程中伴随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水平和菌群物种数目的降低以及菌群多样性水平的降低。在门水平上,正常组与模型组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在属水平上,模型组肠鼠杆菌属(Muribacul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乳杆菌属(Lactoba...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究驼乳来源复合益生菌对db/db鼠血糖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60只db/db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低剂量复合益生菌组和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12只C57BL/Ks小鼠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组分别灌胃0.3 mg/g二甲双胍及皮下注射0.2 μg/g利拉鲁肽,低剂量复合益生菌组灌胃乳酸菌1.0×108 CFU/d和酵母菌1.0×106 CFU/d,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灌胃乳酸菌1.0×1010 CFU/d和酵母菌1.0×108 CFU/d,其他组灌胃生理盐水。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及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ELISA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粪便菌群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FBG水平明显减少,改善葡萄糖耐受(OGTT)能力,降低HbA1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显著降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大肠埃希菌属水平,增加拟杆菌门、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水平,但对总菌与梭杆菌属无影响。结论 驼乳来源复合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低db/db鼠血糖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肥胖抑郁大鼠模型建立并对比研究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CUMS经典造抑郁方法建立肥胖抑郁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单纯肥胖组(F组)、单纯抑郁组(Y组)和肥胖抑郁组(FY组),整个造模持续5个月,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来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检测模型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和血脂4项,并采集各组大鼠粪便样品,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和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比较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结果 高脂饮食和CUMS方法成功制作肥胖抑郁鼠模型,肥胖和肥胖抑郁雌性大鼠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而雄性各组间雌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雌雄鼠的FY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别,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B/F比值下降,且雄鼠肥胖抑郁B/F值只有雌鼠的一半左右。在属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雌雄鼠FY组和F组肠道菌群中Blautia等8个菌群变化一致,但是雌性与雄性在拟杆菌属等各有少量菌群的变化不一致。雌雄肥胖抑郁模型中,肠道菌群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组成出现差异,G+的构成,雌性和雄性均由由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构成,但构成比例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8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35例)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组(51例)。检测所有患儿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菌群丰度(Ace指数)、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构成比例[门水平(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属水平(乳杆菌属、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Ace指数大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Shannon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肠道厚壁菌门占比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拟杆菌门占比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肠道变形菌门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肠道乳杆菌属占比、韦荣球菌属占比均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肠道拟杆菌属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Ace指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乳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均是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其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为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患儿的临床获益提供依据,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木霉菌醇通过p53信号通路对胃癌大鼠的肠道微生态、胃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木霉菌醇低剂量组、木霉菌醇中剂量组和木霉菌醇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另选取10只健康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空白组、模型组制模成功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木霉菌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40、60 mg/kg灌胃。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16S r DNA测定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胃肠道功能指标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模型组、木霉菌醇(低、中、高剂量)组p53蛋白表达水平比空白组低,木霉菌醇中剂量组p53蛋白水平比模型组、木霉菌醇(低、高剂量)组高(P<0.05)。模型组、木霉菌醇(低、中、高剂量)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高,木霉菌醇中剂量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木霉菌醇(低、高剂量)组(P<0.05)。模型组、木霉菌醇(低、中、高剂量)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明显比空白组低,木霉菌醇中低剂量组胃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菠萝蜜低聚肽(JOPs)对γ射线辐照导致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96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乳清蛋白组(0.40 g/kg·BW)及3个JOPs干预组(0.20、0.40、0.80 g/kg·BW),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8只/亚组。行灌胃干预第14 d除空白组外,小鼠接受60Co γ射线全身辐照,剂量3.5 Gy,剂量率1 Gy/min。两亚组分别在辐射后第3 d和第14 d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辐照后第3 d及第14 d,相比空白组,模型组血清、肝脏SOD及GSH Px活性均显著降低,MDA水平均显著增高,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乳清蛋白组;辐照后第3 d,相比模型组,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SOD、GSH Px活性均显著增高,且高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性及血清、肝脏GSH Px活性与中、高剂量组肝脏SOD活性均显著高于乳清蛋白组;辐照后第14 d,相比模型组,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SOD、GSH Px活性均显著增高,且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性与高剂量组肝脏SOD、GSH Px活性均显著高于乳清蛋白组。结论: JOPs对γ射线辐照所致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2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室重构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室重构模型组、人参皂苷Rg2(20、40、80 mg/kg)组和普萘洛尔(propranolol,15 mg/kg)组,n=10。采用多点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d),连续7 d,建立大鼠心室重构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此后按分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6 w后,使用八道生理记录仪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测定心脏重量和左心室重构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第7周时模型组大鼠颈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LVSP、+dp/dtmax、-dp/dtmax显著降低(P<0.01);而HW/BW和LVW/BW、LVDP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2低、中、高剂量组和普萘洛尔组大鼠颈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LVSP、+dp/dtmax、-dp/dtmax显著升高(P<0.05,P<0.01);LVDP显著降低(P<0.01),而人参皂苷Rg2中、高剂量组和普萘洛尔组大鼠HW/BW和LVW/BW显著降低(P<0.01)。与普萘洛尔组相比,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P<0.01);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LVDP和高剂量组LVSP和+dp/dtmax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人参皂苷Rg2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组成复杂,与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和健康息息相关。马鹿是鹿科动物中分布最广的种类,亚种分化众多,但现有马鹿肠道菌群研究较少。为丰富马鹿肠道菌群数据,以马鹿的两个亚种为阶元,运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了7头雄性天山马鹿和7头雄性塔里木马鹿的肠道微生物,对其核心菌群、结构组成、多样性及肠道微生物的差异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不同马鹿亚种肠道微生物组成差异,为两亚种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菌群多样性及丰度低于天山马鹿。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两组马鹿的优势菌门。此外,天山马鹿肠道中分解蛋白质、脂质的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塔里木马鹿,而分解植物纤维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瘤胃球菌科UCG 014(Ruminococcaceae UCG 014)的相对丰度低于塔里木马鹿。本研究对天山马鹿及塔里木马鹿肠道菌群组成进行初步了解,可根据研究结果调整其饲料配比,为马鹿饲养管理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旨在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地榆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地榆低、高剂量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急性UC模型,并予以灌胃给药。记录大鼠DAI疾病评分,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含量,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果显示,地榆可显著降低UC大鼠DAI疾病评分(P0.05),修复其结肠粘膜损伤,降低血清及结肠组织IL-6、IL-1β、TNF-α含量(P0.05);改善UC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菌群平衡。研究结果提示地榆可通过调节UC大鼠肠道菌群,修复结肠粘膜屏障,进而发挥治疗急性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免疫和消化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是衡量宿主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性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肠道菌群构成影响的相关实验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模式生物小鼠(Mus musculus)为对象,探究性激素的变化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建立小鼠去势模型,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性激素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去势后,性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正常小鼠和去势小鼠肠道细菌群落均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埃普西隆杆菌门(Epsilonbacteraeota)、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组成,主要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物种,两门占物种相对丰度百分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常见SPF级小鼠和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方法分别采集广东地区三家实验动物生产单位的C57BL/6、ICR、BALB/c小鼠和Wistar、SD大鼠的盲肠内容物样品,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V4-V5区域,采用Illumina Miseq 2×300 bp测序平台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与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对序列去杂优化后OTU聚类分析,稀释性曲线说明本次测序的数据量合理;实验小鼠和大鼠肠道菌群共分成八个门,其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据主要地位,属水平上主要是拟杆菌属(Bacteroides)、Hungatella、副杆状菌属(Parabacteroide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样品间差异性分析显示相同设施来源动物的菌群组成相似性较高;Alpha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同种设施的动物物种丰富度相近;Beta分析显示相同设施动物的肠道菌群差异较小,但品系对肠道菌群差异性有所影响。结论不同来源设施的饲养环境是动物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品系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豚鼠皮肤变态反应模型,并使用YNS益肤面霜对皮肤变态反应模型进行干预,探讨这种面霜对改善及修复受损皮肤的作用及其对豚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豚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阳性组、化妆品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致敏接触后进行激发反应。提取4组豚鼠粪便标本DNA,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构成。结果 治疗组豚鼠皮肤致敏率为16.7%。益肤面霜治疗对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影响不大,但有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F/B)及粪球菌属(Coprococcus)相对丰度的趋势,有利于皮肤变态反应豚鼠肠道菌群组成的恢复。结论YNS益肤面霜对皮肤具有改善及修复作用,并对豚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