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袋鼠是一种无胎盘有袋类哺乳动物。无胎盘且有袋,是原始型动物的特征。因此,袋鼠有“活化石”之称。远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到两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地球上开始出现哺乳动物。古生物学家推测,那时的哺乳动物就是一种有袋类。以后,这种有袋类灭绝了。到了中生代晚期的白垩纪,又从无胎盘类动物中分化出一支有袋类。科学家认为,现代袋鼠的祖先大约就是白垩纪的有袋类动物。  相似文献   

2.
王小波 《化石》2002,(4):21-23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有关物种等级的划分标准 ,所谓“灭绝动物”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全部灭绝 ,即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该物种的成员存在 ;二是野外灭绝 ,指某物种的个体仅被笼养或在人的控制下存活 ,即只有人工饲养而野外没有 ;三是局部灭绝 ,即在某一地区灭绝而在其他地区还有该物种存在的现象 ;四是亚种灭绝 ,指某物种因分布个体大小不同而取名不同的一个种的灭绝。此外 ,关于灭绝还有一种说法 ,即在过去50年内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种。在令人触目惊心的长长的灭绝动物名单上 ,有爪哇虎、亚洲猎豹、白狼、阿拉斯加棕熊、花袋鼠、中…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大型哺乳动物地理分布和演替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新生代大型哺乳动物地理分布,检验大型动物演化基本规律,即体型变化规律和生殖力作用规律。说明历史上大型动物反复产生和灭绝有相似模式,在气候寒冷或干旱等较严酷环境体型变大,在气候温暖湿润等较温和环境体型变小和衰退,产生物种更替或灭绝事件,由地球气候周期和地理气候变化主导大型动物演替与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郭耕 《生物学通报》1999,34(12):21-22
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生存过,如今绝大多数早已消逝。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2.5亿年前的三叶虫、6500万年前的恐龙均已灰飞烟灭。但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务以后,使这个绝灭时间表大大提前。地质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1850年至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即有100多种动物灭绝,而且这种灭绝…  相似文献   

5.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为中国特有珍贵动物,经济价值甚高。历史上分布于我国华南、中南、西南、华东地区山林中。近数十年来因生境破坏和滥捕乱猎,分布区缩小,数量锐减,濒于灭绝境地。为保护和促使这一珍贵动物的繁衍,研究其繁殖实为一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化石》201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世界最大的包含形态和遗传特征的数据集,重建了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在2月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中,这些科学家揭示出,直到大约6500万年前导致非鸟恐龙和地球上差不多70%的物种灭绝的事件发生之后,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现生支系才开始分化出来,这与以往普遍接受的理论相矛盾.根据他们的形象化重建,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祖先是一种小型的食虫的动物.  相似文献   

7.
一、保护自然资源的重大意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改变着自然界,也给野生动植物带来严重危害。据记录地球上的动物已绝灭了200余种,还有600余种正濒于绝灭。至于植物种类更有大量面临危机、灭种的趋势,据专家推测,到本世纪末将有万余种高等植物种在地球上灭绝。另据调查,地球上生物的种类近年来急剧在减少,据称至本世纪末有可能从现有的600万-1000万种,减少到近100万种。自进入本世纪以来,平均每年有1种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天就有1种生物从地球上绝迹,而且估计到八十年代末期,速度将快到每小时减少1种。经济价值高的珍贵药用植物,由于大量采集,野生的越来越少,而人工种植的往往不能达到野生状态下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鲸类的困境     
鲸是世界上个体最大,声音最响亮的水栖哺乳动物,体形颇似鱼,故俗称鲸鱼。根据有无牙齿可分为两大类——齿鲸类和须鲸类。鲸的经活价值很大:皮可制革,肉可食,脂肪可制成机械油、肥皂、蜡烛等,骨可作骨粉,内脏可作维生素制剂。早先,世界上鲸类资源相当丰富,近一百年来由于几个鱼业大国的滥捕滥猎,这类世界上珍贵的哺乳动物正频临灭绝境地。它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着。  相似文献   

9.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峰 《生物学通报》1999,34(4):23-23
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动植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灭绝。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每年达几十亿美元的国际野生动植物商业贸易所造成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破坏,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的灭绝或濒于灭绝正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国哺乳类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 我们利用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Version 3.1), Guidelines for Using the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 of IUCN Red List Criteria at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Version 4.0), 评价了中国所有已知的673种哺乳动物的濒危状况。本次评估了71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没有评估的哺乳动物, 还评估了60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误认为中国没有分布的哺乳动物。发现中国有3种哺乳动物“野外灭绝”, 3种“区域灭绝”。受威胁中国哺乳动物共计178种, 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6.4%, 高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平均受威胁率(21.8%)。中国哺乳动物1/4的特有种属于受威胁物种。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目是灵长目、食肉目与鲸偶蹄目。多数省区的受威胁哺乳动物物种占本省区哺乳动物总数的20-30%。中国哺乳动物种类多分布在中国第二级地理阶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哺乳动物虽然种类少, 但是受威胁哺乳动物的种类比例高。过度利用、生境丧失和人类干扰名列受威胁哺乳动物致危因子的前3位。自从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 一些中国濒危哺乳动物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改善。然而, 鉴于中国哺乳动物区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以及中国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如何拯救这些濒危物种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朱鹮在秦岭的重新发现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朱鹎(音huan环)(Nipponia nippon)又称朱鹭,隶属于鹳形目(ciconiiformes),鹞科(Threskio-rnithidae)。朱鹦以其稀少和美丽的形态闻名于世,是亚洲地区特有的珍贵涉禽,原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朝鲜、日本及黑龙江下游的苏联境内。随着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迅速改变,朱鹳的数量自19世纪后逐渐减少,现已成为世界鸟类中濒于灭绝的一种。迄今仅知日本有六只,是世界上临危动物中数量最少的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渡渡鸟"(Dodo)或作"嘟嘟鸟",又称毛里求斯渡渡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1681年便因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绝灭,堪称是除恐龙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渡渡鸟是西方进入工业社会后,有史记载中第一种被灭绝的动物。如今渡渡鸟已成为那些完全灭绝的动物代名词,以至在英语中出现了诸如as dead as dodo (逝者如渡  相似文献   

13.
《生命世界》2004,(10):22-23
200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宣布。濒临来灭绝的物种已达到12259种,此外762种植物和动物已经灭绝,58种动植物仅存活在人工培育的环境中。而这几乎都是由人类造成的。专家们的估算是:目前物种灭绝的束度要比自然规律条件下高出1000倍到10000倍。最触目惊心的警告是: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消失。是的!一个小时灭绝3个物种!  相似文献   

14.
正熟悉动物的人们知道,哺乳动物的行为多以陆地或水域环境为依托,进行觅食、运动或迁移,可以在空中飞翔的哺乳动物实为少数。在现生哺乳动物中,包含皮翼目、翼手目以及啮齿目中鳞尾鼯鼠科的动物具有飞行能力。在皮翼目中有1科1属2种,菲律宾鼯猴和马来亚鼯猴;在翼手目中有19科178属1001种;在鳞尾鼯鼠科中有4属6种。在这些动物中,具有真正意义飞翔能力的只有翼手目动物,比如大家所熟悉的蝙蝠。  相似文献   

15.
《生命科学》2006,18(5):496-496
一种原以为已经灭绝达一百年之久的中国苦苣苔科特有属植物——弥勒苣苔(Paraisometrum mileense,W.T.Wang),最近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高山植物研究组的税玉民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张美德和赵厚涛等人在进行石林县石灰岩山植物区系调查时再次发现。这是一百年来首次在野外发现该种的活体植株。  相似文献   

16.
正背景:兽头类是二叠、三叠纪的一类兽孔类,与我们哺乳动物所在的犬齿兽类亲缘关系很近。它们在地球上只生存了不到三千万年,虽然躲过了二叠纪末期(大约2.5亿年前)那次大浩劫,却在三叠纪中期灭绝了。这类动物的化石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南非发现了,它们与二齿兽类、犬齿兽类等化石共同产出。目前这类化石种类、数量最丰富的也是在南非。  相似文献   

17.
许再富 《生物多样性》2000,8(1):112-119
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在元朝以后,滇南各土司向天朝上贡的犀角估算有79~123支,并在清朝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犀牛就成为濒于灭绝的物种,而最后的一头犀牛是在1957年在滇南被捕杀。滇南各土司在元朝以后向天朝上贡的大象估算有1140~1339头、象牙38~76支,加上大象和犀牛被用于频繁的战争,它在17世纪中期就处于濒危的状态。因而,向天朝上贡这一特殊的人文因素是大象和犀牛在滇南濒危和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犀牛已在滇南灭绝,但从现代的生态环境来说,实现再引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生物化学(九):哺乳动物对食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发展程度最高的类群,胎生、哺乳是其主要特征。哺乳纲(Mammalian)现有350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从食性上可将哺乳动物分为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几类。大多数哺乳动物是杂食性的,能取食多种植物或动物。这一讲主要介绍植食性哺乳动物以及人对食物的选择。动物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成份,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动物主要的营养成份是蛋白  相似文献   

19.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谈一点我的作法。 (一)告诉学生野生动物的危机,使他们认识到野生动物需要保护为了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注意结合教学实际,随时随地告诉学生野生动物正处在危机中,他们急需人类的帮助和保护。目前世界上大约有一万三千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几千种爬行类、两栖动物和鱼类,可是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有很多动物绝种了。另外还有很多动物正面临灭绝的边缘。世界的情况如此,我们国家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 IUCN)宣布,濒临灭绝的物种已达到12259种,此外762种植物和动物已经灭绝,58种动植物仅存活在人工培育的环境中。而这几乎都是由人类造成的。专家们的估算是: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要比自然规律条件下高出1000倍到10000倍。最触目惊心的警告是: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消失。是的!一个小时灭绝3个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