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HMSC-bm)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外源基因的导入,肿瘤趋向性和低免疫源性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理想的载体。该实验采用Transwell小室建立HMSC-bm与肺腺癌细胞A549非接触共培养体系,研究肿瘤微环境诱导3 d、7 d后分别传至第3代、第5代HMSC-bm相关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显示,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及传代代次的增加,实验组HMSC-bm细胞形态逐渐发生显著变化;细胞生长曲线与周期检测结果发现细胞增殖速度逐渐增快,提示肺腺癌微环境诱导HMSC-bm分化,导致其形态、生长及增殖等生物学特性改变,具有向肿瘤转化的可能,但尚需进一步研究,为HMSC-bm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藻蓝蛋白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体外抑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藻蓝蛋白抑制肿瘤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藻蓝蛋白处理结肠癌SW480细胞后,应用MTT实验来检测藻蓝蛋白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出半数抑制率,利用HE染色法和电镜技术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SW480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MTT试验证明藻蓝蛋白能够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HE染色以及电镜的观察结果显示藻蓝蛋白能够诱导SW480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显示SW480细胞被阻滞在G2/M期,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结论藻蓝蛋白在体外能够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具有可开发人结肠癌治疗光敏剂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探究其干预机制。方法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常规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CCK-8以及EdU-488法检测芍药苷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芍药苷对SW480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beclin1、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芍药苷分别处理24h、48h、72h的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显著抑制:相比较对照组,160μg/ml芍药苷处理48h后,SW480细胞内黄绿色荧光减弱,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为(58.91±4.99)%;SW480细胞的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显著下降:侵袭抑制率为26.50%,迁移抑制率为24.67%;beclin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beclin1与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芍药苷能够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上调beclin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过程中成骨细胞微环境(OBM)对结肠癌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取成骨细胞培养液与DMEM血清培养基按照1:1比例混合,培养SW480细胞。实验分对照组及实验组(添加成骨细胞培养液)。STAT3的mRNA水平的检测采用RealtimePCR方法,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能力改变采用CCK-8法。结果:取成骨细胞培养液作用于SW480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在1d,2d,3d三个时间点,实验组STAT3 mRNA水平均升高,其增强水平约为12.1%,21.8%,23.9%;与此相似的是,CCK-8检测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在三个时间点分别升高约5.6%,23.9%,18.8%。结论:OBM可上调SW480细胞中STAT3的转录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siRNA表达载体对SW480细胞原癌基因Pokemon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siRNA表达载体对SW480细胞中Pokemon原癌基因的抑制效应,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构建针对Pokemon基因的RNAi质粒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系,观察转染效率及细胞表型变化。稳定转染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中Pokemon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siRNA对SW480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改变。镜下观察阳性转染率约36%,转染表达载体后细胞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Pokemon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表达质粒产生的siRNA对Pokemon mRNA的抑制率在转染后24 h和48 h分别为34.2%和67.7%;对蛋白的抑制率在48 h和72 h分别为48.3%和73.6%。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表明Pokemon抑制可使SW480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转染Pokemon siRNA表达质粒后SW480细胞凋亡增加。构建的RNAi表达载体可以有效抑制SW480细胞中Pokemon基因的表达,并对SW480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通过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凋亡率的影响及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株,实验分成三组:未加IGF-I空白组、IGF-I刺激组、IGF-I+LY294002阻断组,检测阻断剂LY294002是否阻断PI-3K/Akt通路(Western Blot检测三组P-Akt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观察三组survivin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Y294002可抑制IGF-I诱导的p-Akt的表达(P<0.05);阻断IGF-I诱导的PI-3K/Akt通路后MTT显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Y294002可抑制IGF-I诱导的survivin的表达(P<0.05)。结论:IGF-I可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survivin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UM171对脐血来源CD34~+细胞的扩增效果。方法脐血来源CD34~+细胞及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以下4组进行体外扩增培养10 d:对照组、UM171培养组、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UM171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间细胞扩增倍数及流式表型和集落培养情况。结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105,CD73,CD90,不表达CD14,CD34,CD19,CD45,HLA-DR,经过诱导可以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CD34~+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10 d后,UM171培养组总有核细胞数扩增14倍,CD34~+细胞扩增13.5倍;MSCs共培养组总有核细胞数扩增11倍,CD34~+细胞扩增10倍;联合培养组总有核细胞数扩增达22倍,CD34~+细胞扩增21倍。联合培养组扩增后细胞CD34~+CD38~-比例达(91.49±2.67)﹪,较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78.11±2.35)﹪及UM171培养组(91.49±2.6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扩增后细胞集落培养14 d后,各系集落形成良好,UM171扩增组细胞较MSCs扩增组在红系及粒系形成能力方面存在优势。结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滋养层可提高CD34~+细胞体外扩增效果,UM171在扩增过程中可较好的保持细胞干性,二者联合应用扩增效果最佳,建立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UM171对脐血源CD34~+细胞的扩增方法可用于CD34~+细胞体外扩增培养。  相似文献   

8.
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 chemokine ligand 8,CXCL8)在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微环境中有大量M2型巨噬细胞浸润,但CXCL8是否影响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及其潜在机制尚未可知。本文旨在探讨CXCL8对结直肠癌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及趋化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析了TCGA数据库结直肠癌样本中CXCL8表达水平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在临床组织中进行验证。随后Western 印迹及qRT-PCR检测5种结直肠癌细胞株CXCL8的表达情况。佛波酯(PMA)及IL-4诱导THP-1至M2型巨噬细胞后,与HCT116、SW480细胞及过表达CXCL8的HCT116(CXCL8/HCT116)、SW480(CXCL8/SW480)共培养,检测M2型巨噬细胞趋化情况。白细胞介素1β(IL-1β)处理HCT116、SW480细胞,检测CXCL8表达情况,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分析趋化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癌组织CXCL8表达高于癌旁组织,CXCL8高表达癌组织中存在更多M2型巨噬细胞浸润;IL-1β作用于HCT116或SW480后,CXCL8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证实,CXCL8趋化M2型巨噬细胞(P<0.05)。综上所述,结直肠癌细胞中CXCL8可由IL-1β诱导产生,CXCL8表达增加能够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趋化,结直肠癌微环境中M2型巨噬细胞大量浸润可能与CXCL8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肝病变组织中CD34、CD31、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组织及肝转移腺癌中CD34、CD31、Ki-67不同表达,寻找有助于鉴别不同性质病变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正常肝及病变肝组织标本共104例;其中,正常肝组织10例;慢生C型肝炎组织73例;肝硬化组织7例;肝细胞肝癌7例;结肠癌肝转移5例;乳腺癌肝转移2例.73例慢性C型肝炎组织全部为肝穿活检标本,其余组织均为手术切除标本.所有病例标本分别行CD34、CD31、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评分系统评价染色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数据.结果在非肿瘤组织,抗CD34阳性染色主要存在于汇管区,亦可见于汇管区周围的肝实质内血窦.阳性染色内皮细胞呈点状、线状、半环状及环状,散在或簇状分布.肿瘤组织内抗CD34阳性染色特征与非肿瘤组织相似,阳性染色血管在肿瘤组织内散布分布.CD34指数在各病变组中的表达排列顺序依次为:肝细胞肝癌>乳腺癌肝转移>结肠癌肝转移>肝硬化>慢性C型肝炎>正常肝组织,从正常肝组织至慢性肝炎至肝细胞肝癌,CD34表达明显增强.组织中,抗CD31阳性染色分布、定位、形态特征与CD34相似.CD31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结肠癌肝转移及乳腺癌肝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5/73)、100%(7/7)、100%(7/7)、100%(5/5)、100%(2/2);肝癌组织中CD31染色强度明显大于非癌组织中,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Ki-67阳性染色细胞呈棕黄色核着色,散在分布于肝实质内.阳性染色细胞无形态特殊性,亦无分布上的特殊性.Ki-67在各病变组间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47/73)、28.6%(2/7)、100%(7/7)、100%(5/5)、100%(2/2),其中以在结肠癌肝转移组织中表达最明显;组间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在正常肝脏、慢性C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CD34、CD31、Ki-67三种生物学标记物在同一标本同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0)、4.1%(3/73)、28.6%(2/7)、100%(7/7),CD34、CD31、Ki-67其中任两种同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10)、63.0%(46/73)、100%(7/7)、100%(7/7).结论 CD34是慢性肝病、肝癌临床病理评价的指标之一,CD34与CD31、Ki-67同时分析有助于建立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通过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凋亡率的影响及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株,实验分成三组:未加IGF-I空白组、IGF-I刺激组、IGF-I+LY294002阻断组,检测阻断剂LY294002是否阻断PI-3K/Akt通路(Western Blot检测三组P-Akt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观察三组survivin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Y294002可抑制IGF-I诱导的p-Akt的表达(P〈0.05);阻断IGF-I诱导的PI-3K/Akt通路后MTT显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Y294002可抑制IGF-I诱导的survivin的表达(P〈0.05)。结论:IGF-I可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survivin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硼替佐米1-500nmol/L处理结肠癌SW480细胞24-48小时,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药物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aspase-3,p-Akt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硼替佐米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48小时IC50值:87.36 nmol/L.细胞凋亡实验显示药物作用24小时细胞开始出现凋亡,48小时凋亡明显.硼替佐米作用24小时后细胞周期明显阻滞在G0/G1期.Westemblot实验显示,80 nmol/L硼替佐米处理结肠癌SW480细胞后PTEN蛋白表达水平随时间明显增加,而p-Akt蛋白随时间表达下降.结论:硼替佐米可以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TEN蛋白降解,抑制p-Akt途径有关.为结肠癌治疗药物的发展和更新提供了新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抑制剂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取SW480结肠癌细胞,随机分为低表达组(将MMPs抑制剂慢病毒质粒与SW480细胞混合培养),空白对照组(SW480细胞与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法、Hoechst 33258 荧光染色法检测SW480细胞凋亡,TNF-α、IL-6蛋白阳性表达、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MMP-9 mRNA表达量。结果:空白对照组与低表达组相比较,低表达组SW480细胞内MMP-9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说明转染成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低表达组SW480细胞凋亡数量显著上升(P<0.05)。低表达组细胞的细胞核出现核固缩的概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低表达组SW480细胞I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TGF-β1、TIM-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W480细胞内的MMP-9 mRNA与IL-2呈现负相关性(r=-0.723,P=0.007),MMP-9 mRNA与IL-4、TGF-β1及TIM-1均呈现负相关性(均P<0.05)。空白对照组SW480细胞中TNF-α、IL-6蛋白阳性数最高,低表达组SW480细胞中TNF-α、IL-6蛋白阳性数最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低表达组SW480细胞中TNF-α、IL-6阳性数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MMPs抑制剂可促进SW480细胞凋亡,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炎性介质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构建间充质干细胞(MSC)与乳腺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共培养模型,探讨MSC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含荧光基因第三代自身失活慢病毒载体感染人类脐带分离提取的MSC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以单独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分别设立对照,2种乳腺癌细胞分别与MSC共培养,检测乳腺癌细胞在MSC作用下增生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结果MSC在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过程中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第3天共培养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数高于单独MDA-MB-231培养组[(5.50±0.71)×10^3个比(1.63±0.41)×10^3个],培养至第7天,两组间MDA-MB-231细胞数差异进一步增大[(81.25±7.40)×10^3个比(26.25±4.15)×10^3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共培养后MSC促进乳腺癌细胞表达干细胞特有标记物CD90,MCF-7从共培养第2天CD90表达率(1.38±0.30)﹪升高至第9天(92.45±2.04)﹪。在共培养中MSC围绕肿瘤细胞集落方式生长,在形态上变长,并发现一种新型混合细胞(hybrid融合细胞)同时表达绿色和红色荧光,且对化疗药物更敏感。结论MSC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伴随MSC形态学改变和hybrid融合细胞出现,乳腺癌细胞获得MSC特有CD90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SCs)向雪旺细胞的诱导分化,为神经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方法:取SD大鼠项背处的皮下脂肪,分离出脂肪干细胞并培养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标记CD29,CD34,CD44,CD45,CD90,以评价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用b-FGF和forskolin等诱导脂肪干细胞向雪旺细胞分化,光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雪旺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100、P75和GFAP的表达;PCR检测诱导前后雪旺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100、P75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鼠脂肪干细胞CD29、CB90表达呈阳性,而CD34、CD44和CD45表达呈阴性,具有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脂肪干细胞经过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光镜下发现诱导的细胞形态与雪旺细胞相似;免疫荧光染色S100、P75和GFAP阳性;RT-PCR结果显示诱导的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和P75表达上调。结论:脂肪干细胞可诱导分化成雪旺细胞,其表型和分子特征与雪旺细胞相似,诱导分化的脂肪干细胞是一种理想的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并与白念珠菌共同孵育,研究不同浓度的DC对白念珠菌的吞噬、杀伤作用,并研究随着共孵育时间的延长DC表型的变化及其吞噬、杀伤白念珠菌能力的变化。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C57小鼠骨髓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的形态;Cellometer Mini细胞计数仪测定DC生长曲线及细胞直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DC及白念珠菌刺激后DC表面标志物CD11c及其表面分子MHCⅡ、CD40、CD80及CD86的表达;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测定DC对白念珠菌的吞噬及杀伤作用。结果体外培养10d小鼠骨髓DC,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典型DC形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逐渐增大,培养第10天时,细胞直径分布最多的为10.2μm;生长曲线显示,DC呈倍数增长,第2~9天为细胞对数生长期,第9天左右增殖曲线达到顶峰。培养第10天,未经白念珠菌刺激的DC表面CD11c分子及CD80分子高水平表达,CD40、CD86及MHCⅡ低表达;经白念珠菌刺激后,DC表面CD11c分子、CD80、CD40、CD86及MHCⅡ均高表达,呈成熟DC表型。激光共聚焦(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及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检测DC对白念珠菌吞噬作用,当DC与白念珠菌的比例为1∶1时,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30min~1.5h),吞噬率无明显变化(P=0.063);当DC与白念珠菌比例为2∶1、1∶2及1∶4,随着DC细胞所占比例的减小,DC细胞吞噬作用增强,当比例为1∶4时,DC吞噬作用最强,且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30min~1.5h),吞噬率也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2;P=0.002)。显微镜检测DC对白念珠菌杀伤率,可见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的杀伤率下降(P=0.000);当DC∶白念珠菌=1∶1时,较2∶1时,杀伤率明显下降,但随着白念珠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的增高(从1∶1到1∶4),杀伤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经GM-CSF诱导可培养DC具有较高的纯度,呈未成熟细胞表型;且每只C57小鼠可获得3×107总数的细胞,可满足一些实验的DC用量。经白念珠菌刺激后DC表型成熟;在一定的比率范围内,DC对白念珠菌有较强的吞噬及杀伤作用,其吞噬作用随着DC与白念珠菌比例的减小而增强。且随着两者作用时间的延长,DC对白念珠菌的吞噬作用逐渐增强而杀伤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体外共培养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在软琼脂中形成克隆的可能性,从而评价其体外促瘤性和致瘤性,为其体内致瘤性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数据。方法剥取脐带华通氏胶,剪碎,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贴壁细胞,培养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检测诱导成脂肪和成骨及成软骨分化的能力,鉴定是否为h UCMSC。然后,通过体外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h UCMSC形成集落的能力;h UCMSC分别与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体外共培养,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并以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I)值来判定h UCMSC是否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有影响。结果人脐带华通氏胶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形态,具有向成脂肪和成骨及成软骨方向分化的能力,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指标CD73、CD90、CD105,低表达CD34、CD45、CD19,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点。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h UCMSC未表现出在阻力介质中的克隆生长能力。h UCMSC分别与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结肠癌Colo-205细胞共培养,PI值显示h UCMSC对肿瘤细胞增殖没有影响。结论 h UCMSC体外培养不具有致瘤性,同时对肿瘤细胞增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l,β-ME)和丁羟回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体外诱导人胎肝(fetal liver,FL)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模型.方法:采用MACS试剂盒分离人胚胎肝CD34 细胞,以DMEM 10%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第五代细胞待细胞融合达80%后,用DMEM 10%胎牛血清 1mmol/L β-ME 0.2 mmol/L BHA诱导24 h,PBS洗涤.然后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5 h~5 d.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诱导前后的细胞表型特点.结果:经β-ME BHA诱导处理后,细胞表现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表达神经组织细胞特异蛋白,如neustin、NeuN、NF-M、TuJ-1和NSE.统计显示81%细胞NeuN染色阳性,75%细胞TuJ-1染色阳性,47%染色NF-M阳性,90%染色NSE阳性.结论:β-ME和BHA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人FL CD34 细胞分化为具有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和成分的神经样细胞;胚胎肝细胞具有向神经组织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刘革修  张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4,20(3):280-283,F006,F007
目的:建立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l,β-ME)和丁羟回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体外诱导入胎肝(fetal liver,FL)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模型。方法:采用MACS试剂盒分离人胚胎肝CD34^ 细胞,以DMEM 10%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第五代细胞待细胞融合达80%后,用DMEM 10%胎牛血清 1mmol/Lβ-ME 0.2mmol/L BHA诱导24h,PBS洗涤。然后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5h~5d。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诱导前后的细胞表型特点。结果:经β-ME BHA诱导处理后,细胞表现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表达神经组织细胞特异蛋白,如neustin、NeuN、NF-M、TuJ-1和NSE。统计显示81%细胞NeuN染色阳性,75%细胞TuJ-1染色阳性,47%染色NF-M阳性,90%染色NSE阳性。结论:β-ME和BHA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人FL CD34^ 细胞分化为具有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和成分的神经样细胞;胚胎肝细胞具有向神经组织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57小鼠ASC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C57小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0.25%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ASCs,37℃,5%CO2饱和湿度孵箱培养,细胞融合达80%时消化传代.观察其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取第2代细胞行成骨及成脂诱导培养,3周后分别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从C57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的ASCs呈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证明ASCs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CD29、CD44、CD90阳性表达,CD31、CD34、CD45阴性表达;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本试验分离培养的细胞为ASCs,具有确切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构建表达人CD19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荧光素酶(LUC)的SW620细胞株。方法:构建MFG-CD19质粒,进行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与MFG-EGFP-P2A-LUC逆转录病毒载体共同转导SW620细胞,筛选出稳定且强表达的单克隆细胞株SW620-CD19-EGFP-LUC并扩大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与qPCR技术检测细胞CD19的表达、通过荧光素酶法对细胞系表面荧光素酶的表达和细胞系功能进行鉴定。结果:流式检测构建完成的细胞株中CD19阳性的细胞占比为99.9%,EGFP阳性的细胞占比为99.2%;荧光显微镜下能够明显观察到细胞的绿色荧光;qPCR检测结果表明细胞株中CD19的表达水平相比原始细胞株明显上调,并且能够激活CD19 CAR-T细胞对其进行杀伤。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够稳定表达人CD19和荧光蛋白的SW620细胞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